分享

凌宗伟:真正的知识应该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开始

 凌宗伟 2024-03-22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拿到安东尼·克里佛德·格雷林的《我们的知与不知》,书名让我想到苏格拉底的“知无知”。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应该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开始。他常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谦逊和他对知识探求的哲学态度。他强调通过不断的提问和对话(即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使人意识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无知,从而激发内在的求知欲和对智慧的追求。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对未知保持开放和好奇。为人师者需要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思考,质疑现有的知识和观点,促进对教育的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同时应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习惯。

翻开书,看到这样一句:“增进知识也让我们的无知跟着增进。”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内含复杂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相对明确,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反馈、鼓励参与等,这些都是教师可以直接学习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特定技能的传授往往有明确的路径和步骤,使得在某些情况下教学过程可以被简化和标准化。当前教育资源丰富,包括课本、在线课程、教育应用等,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和支持,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教学的简单性让我们有信心和动力去从事这个职业,但是,随着我们学习,我们会接触到更多的领域和主题,这使我们意识到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我们未曾涉及。因此,尽管我们的知识在增加,但对于整个知识宇宙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可能并没有显著提高。深入学习一个领域时,我们会遇到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和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领域内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随着知识的增加,人们的认知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能够更敏锐地识别信息的缺失和逻辑的不完整,这自然会引发对未知的更多认识。

当我们学到新东西时,往往会激发出对相关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而这种探索又会揭示更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和问题。譬如AI技术的出现对教育是喜还是忧,对我等而言就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伴随着挑战和担忧。可喜的是: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帮助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AI能自动批改作业和测试,提供即时反馈,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高层次的教学活动。AI可以整合和提供海量教育资源,支持多媒体和交互式学习,使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对于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AI技术可以提供更加贴合个人需求的学习工具和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令人担忧的是:AI可能替代教师的角色,影响教师的就业和教学质量。学习系统中大量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能引发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技术和资源的不平等访问可能加剧教育不公,让一部分学生得不到AI带来的教育优势。过分依赖AI技术可能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有消息说,瑞典全面降低学校数字化以提高学生基础技能,学校部长洛塔·埃德霍尔姆强调了模拟环境和工具在培养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方面的关键作用。“在模拟环境中使用模拟工具是培养阅读和写作基本技能最好的条件,”她说道。“因此,学生使用笔和纸进行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可以使用教科书和配备人员的学校图书馆。”如何看待瑞典的这一举措,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就我个人的认知AI就是工具,可以用以辅助教学,利用AI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使用,对我们来讲应该是处于“知”与“无知”之间的。

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每当科学解决了一个问题,往往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科学的进步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扩展我们认知的边界,揭示新的未知。教学也是如此。

我最近发的新西兰格雷厄姆·纳托尔的《学习者的隐秘生活:让课堂学习看得见》书评《教与学的秘密何在》,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的也是教学的简单与复杂的问题。这本书书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直以来存在的对教学与学习理解,乃至对评价的认知偏颇。诚如译者宋其辉老师在译者序里所言,作者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公开的和私下的,同时阐明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以及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格雷厄姆·纳托尔认为,“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为了有效教学而建立的”。他在书中指出,有效教学的标准和特征有四个原则:学生在做中学、社交关系决定学习、有效的活动必须围绕重大问题进行设计、有效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我以为这四个原则至少三个强调的都是同侪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者认为课堂有三个世界。首先,是教师看到并管理的公共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教师设计和管理的,学生在这个世界中遵循公共规则和课堂约定俗成的规则。教师在这个世界中设定学习活动和日常安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包括参与全班或小组讨论以及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谈话等。这个世界中的活动是“依赖于教师管理的活动”,纳托尔讲道,“如果学生没有从教师管理的活动中获得该概念的体验,这个概念就没有学过”。从这个角度理解,教学是“简单的”。另外两个世界是同伴关系持续发展的半私人世界与学生心灵的私人世界。从这个角度看教学就是“复杂的” 。

我们对“教学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不仅研究不够,甚至很少关注,尤其是对“同侪影响”缺乏研究,所以总是在教学关系上出现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凭直觉高呼教师第一、学生第一;或者在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上纠缠,很少去研究学习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也很少去研究如何让课堂学习看得见。这就是教学之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