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4岁,于11月6日入院。素患咳喘已10余年,近因受寒后咳嗽气急、全身浮肿而入院。经胸透、心电图等有关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阻塞性肺气肿; 肺原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Ⅲ度。入院后经西医抢救治疗,症状已见改善,但水肿消后复肿,且有增剧趋势,乃延中医治疗。诊见面色苍白稍青,口唇青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全身浮肿,以下肢为剧,按之没指,纳差腹胀,尿少便溏,舌淡胖而微紫暗、苔白腻,脉细数。 辨证属脾肾阳虚,水气泛溢,上逆心肺。 治宜温肾健脾,化气利水。拟退肿汤合真武汤加减。 处方: 附片、麻黄、桂枝、白术各10克,茯苓皮、黄芪、苡米仁、冬瓜皮各15克,广木香、陈皮、通草各6克。服药5剂,证情略减,继服10剂,尿量大增,肿势递减,再服20剂,水肿全消,咳喘心悸均已缓解,乃出院休养。 按: 本例是心源性水肿,乃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但自服中药后,水肿迅即消退,疗效巩固,其他症状也有相应改善,故用本方加减,治疗心源性水肿,确有较好的疗效。本例辨证属脾阳不运,肾失蒸化,水液停聚,泛溢肌肤,上逆心肺所致。用本方合真武汤加减,以温肾化气利水,俾阳气得复,阴水得化,小便得利,则水肿自消。 本方是先师根据《金匮》治疗风水、皮水的 越婢汤、防己茯苓汤意而制订。方用麻、桂宣肺利水,使皮毛肌肤疏畅而不致滞下行之水; 黄芪、白术健脾利水消肿; 通草、冬瓜皮、赤小豆淡渗利湿;木香、陈皮行气通水; 茯苓皮入肺、脾、肾诸经,上渗肺脾之湿,下伐肝肾之邪,善治水肿腹胀、行水而不耗气; 尤妙在独活为伍,其入肾与膀胱,祛风胜湿,升中有降,能通达全身,导水归肾而下行于膀胱。全方组成,攻补兼施,内外分消,具有宣肺健脾、温肾化气、燥湿利水的作用,实为消水的良剂,故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慢性水肿,确有良效。 异病同治是中医特点之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妊娠毒血症、肺心病等,病虽各异,但属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故均可选用本方加减治疗。 |
|
来自: 杏林独孤 > 《水肿(心源性水肿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