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流氓,真英雄。

 82年的老周 2024-03-12 发布于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534天



一位徐州的老朋友,留言,一个英雄为什么打不过一个流氓?让我写一写——流氓项羽和英雄刘邦
其实,之前已经写过不少这两个人的事了,可能碎片化了一点,这一篇说点刘邦,那一篇聊点项羽。今天,还是按照我的方式,往全了说。
顺便说一下,有人留言,说我这样的人不能看中国历史,得看外国历史,不然容易成为千古罪人。实话说,看历史,如果只有史实,没有史识,那还不如不看,表达时难免主观,不主观你又不爱看,主观了你看了又舌头痒,实在没办法。至于千古罪人,太看得起我了,苍狗一只,有根小骨头啃啃就很开心了,给我一根恐龙骨还没那牙口。
言归正传。
项羽,是楚国根红苗正的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英雄一枚;刘邦(准确来说是刘季,登基后才改名——刘邦),是沛县的地痞,30多岁还一事无成,流氓一个。但,楚汉相争的结果 我们都看到了,流氓打败了英雄,流氓称帝,英雄惨死
实话说,如果项羽和刘邦单挑,10个刘邦也未必是项羽的对手。当然,男人之间的单挑和女人之间的单挑,有本质的区别,你看,一个泼妇和一个贵妇“单挑”,9个贵妇都会输给以头抢地的泼妇,赢的那1个贵妇要么有枪,要么会武术,不然赢不了。
当然,英雄喜欢亲力亲为,不然体现不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但流氓不一样,小流氓或许只能上阵肉搏,大流氓从不自己动手,只会撇撇嘴——“乃伊组特”,去做的都是小流氓……很显然,刘邦是大流氓
所以,项羽和刘邦不能以“单挑”的方式去理解,我们得以“团战”的方式去分析,英雄和流氓的个人特征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筹划未来,如何运用人才,如何调兵遣将。
性格——流氓有欲望,英雄有魅力。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除了仪表特征以外,这个人的谈吐往往是判断其性格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说的话,会证实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且会对改造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式,有很深远的影响。无一例外,这种影响在项羽和刘邦身上,就真实体现过,而且是相似的场景。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和大伯项梁去围观。当秦始皇的车从他们面前经过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代他!潜台词就是——我比他强
这6个字,把项羽的性格暴露无遗:
1、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秦始皇扫六合而定中原,他的江山可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遵循法家治国,依靠严刑峻法。当时,偶语弃市,因言获罪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大家宁愿做“观局不语”的真君子,更何况皇上就在眼前,常人敬畏还来不及,哪里敢说什么“我可以取代他”?而,23岁的项羽,却敢。足见他是一个敢想敢说、行事磊落、敢于担当的真汉子。
2、项羽太不谨慎,太鲁莽。秦始皇巡游,人群中难保没有探子、邀功小人,项羽的话没被听到,这是项羽的幸运。所以,项羽一说这话,可把大伯项梁吓坏了,赶紧捂住他的嘴,“毋妄言,族矣!”意思是,这话可不能乱说,会被灭族的!
相比之下,刘邦说的话,就成熟多了,体现出了中年男人恰当的欲望。刘邦在被征役去咸阳的时候,偶然看到了秦始皇。见识过皇威之后,他“喟然太息”,长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语之间,羡慕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潜台词就是——他比我强,我要向他学习!
你看,这句话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会服气的人他明白,秦始皇之所以能有如此威风,肯定有过人之处。当时,秦始皇与刘邦年龄相差无几,人家已经成为史上首位皇帝,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刘邦是在羡慕和肯定秦始皇。
在我看来,此时的刘邦,并没有项羽“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只是,小亭长见到了大皇帝,那一刻的羡慕,开始打击他的自尊心,唤醒了他不甘、向上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恰恰是他的前半生所没有的。我想,那一刻的刘邦,还没有任何当皇帝、筹划人生蓝图的梦想,他想的,很可能只是——要让自己过得比现在好一点
项羽的话很直接,刘邦的话仅仅是向往。项羽有的是大男子汉的魅力,刘邦有的却是唤醒的欲望。项羽伴随大伯项梁,过的是快意恩仇的日子,活的是自己的真实,他没有太多的心机,他所追求的是“万事随性”。而,刘邦很现实,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一个30多岁的男人,在那个时代的历练,早已让她明白了——有心机,能分析利弊,才能让自己站得稳一些。
刘邦和项羽,注定都不是平凡人,但,很明显:有心机的人,永远比没有心机的人,走得更远。
身世——流氓是平民地痞,英雄是落魄贵族。
就家庭背景、个人魅力而言,刘邦是无法和项羽相提并论的。再怎么说,项羽也是一个落魄贵族,祖上风光过——项家世代是楚国栋梁,但,项燕死后,秦军长驱直入,打败了楚国,项家也因此衰败。
项羽自然知道,自己的祖上何等荣光,因此,他对秦始皇、对秦国有的只有恨。这种转折,换谁都不能轻易接受。你看,曹雪芹用了后半生凝聚了一部《红楼梦》,而,项羽,则是英雄本色,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所以才有了后来“火烧咸阳城”“掘尸秦室墓”的操作。
而,刘邦与项羽相比,更像一个泼皮无赖,他可以打白条去喝别人的酒,更没有恨秦始皇的心。作为秦朝小吏,他吃的是皇家俸禄。40岁之前,他想的可能是——如何让自己爬得更高、拿更高的工资。秦始皇没有伤害过他的直接利益。所以,他对秦始皇、对秦国没有太多的恨意。他放走逃犯,也只是因为他管理不善,逃走的人太多,导致无法交差,才因此走向与大秦决裂的道路。
刘邦和项羽更大的不同,体现在战斗力上。项羽的勇,充分表现在两军对阵时——刘邦手下有一位神箭手——楼烦,刘邦让他站在阵前,楚军出来一名大将,他就射死一个,出来两个,他就射死一双……一连射死了好几个大将。项羽怒了,亲自出阵,大吼一声,楼烦吓得丢了弓箭就跑,再也没敢出来……由此便知,项羽的英雄气概与个人魅力绝对是顶流的。所以,在整个灭秦与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几乎是攻必克、战必胜。
而,刘邦会干什么?他的本事,司马迁只描述了四个字——好酒及色。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想出来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亲自指挥的。刘邦最大的能力就是——“为之奈何?”有事,他只会不断地问张良、问韩信、问陈平、问萧何——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相比之下,项羽完全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英雄男性。而,刘邦放走逃犯之时,不过是一个被逼无奈的地痞流氓而已;在楚汉战争期间,也不过是一个仰仗众人抬举的管理者而已。
阅历——流氓多虑,英雄重杀。
我们都知道,一场战争,决定胜负的,绝非个人魅力,而是整个团队的实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善听人言者往往会抢占先机。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攻入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在这场胜利面前,项羽和刘邦表现得完全不同。
刘邦没有人杀子婴(秦三世),而且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地退出了秦王宫,退居灞上——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操作。谁都知道,秦王宫里美女如云,好酒就更不必说了,但,刘邦却没有伸一个手指头。此时,范增大惊失色,并告诉项羽——此人不可小看,他爱财却不取财,爱色却不劫色,爱酒却不沾酒,能如此克制自己的人,其志不在小。可惜,项羽听不进。他依然有“取而代之”时的自信,但,此时的自信渐渐有了自负的味道——其志不小终又怎样?
紧接着,项羽屠城,烧杀抢掠……做完这一切之后,有人劝项羽,咸阳乃帝王之都,如果想称帝,就得定都咸阳。看着眼前惨不忍睹的咸阳,项羽白了那人一眼,说——“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对啊,穿着漂亮衣服在黑夜里行走,谁能看见?项羽的追求,不过是衣锦还乡,不过是做一方霸主罢了。
而,刘邦在不断地征战,不断地升级,升级什么?对秦始皇羡慕地升级。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他成了反秦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他的思想当然也在不断变化,他的人生目标自然也开始不断地扩大。当他真正进入咸阳后,他的谨慎与心机,在身边谋士的刺激下,完全被激发,他开始有了帝王气概——他的目标不再是美酒、美女与财富,而是——整个天下
其实,导致刘邦和项羽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见怪不怪,实际上就是阅历和年龄。阅历和年龄永远成正比,刘邦大项羽23岁,在刘邦眼里,项羽不过是一个“拳怕少壮”的年轻人而已。
项羽24岁起兵反秦,一路且战且行,27岁时,便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各路诸侯。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太过顺利,缺乏挫折和磨炼,他本人的阅历可远不如刘邦。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锤炼性格的是岁月,决定性格的则是阅历。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在攻无不克的军旅生涯中,项羽的独断专行、自负骄傲日渐构成了他的性格主体。
相反,刘邦起义之后,失败的次数连他自己都懒得数,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他养成了广开言路、善用人才的性格。时局使然,不然,他的队伍根本就活不下去。
不同的阅历,决定了不同的用人策略和心胸度量。项羽用人,重武轻文,他麾下的猛将如云,能用的谋士只有范增一人,后来还被他赶走了。项羽不仅不重视战略谋划,更不善于发现和运用人才,你看,韩信在项羽帐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多次毛遂自荐,项羽根本不理会。满腹韬略的陈平,在项羽手下的待遇也是如此。后来,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陈平效力刘邦后,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
没办法,英雄往往是自持的,这种自持决定了他们有时候只会看到自己;相比之下,底层平民出身、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邦,非常清楚眼前的形势,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才能的平庸,需要专业人士辅佐才行。
正是这种容人之量和用人之能,最终决定了项羽和刘邦的不同结局。如果只谈个人,项羽的个人魅力,确实强过刘邦;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刘邦最后称王,有其必然性。
写在最后:
老祖宗所说的“无为而治”,居然让一个流氓学会了、用活了,难怪“扫黑”这么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