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朝_五_晚_九 2024-04-01 发布于湖北

2024年3月25日,湖北省博物馆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公布,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的两千多年前秦吏“喜”的复原像。“喜”因其与秦始皇年岁相仿、特殊的法律战争人生经历,以及保存了大量的秦国法律,立刻火出圈外,被多家媒体赋予与秦始皇同样不朽”的美誉。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喜”的复原像

据介绍,“喜”各部分骨骼保存较完好,包括颅骨、下颌骨、肩胛骨、上肢骨、胸骨、肋骨、脊椎和下肢骨(右侧胫骨、腓骨远端缺失)等,手、足部骨骼有较多缺失。

综合对颅骨、下颌骨、骨盆等形态特征的观察,证明该墓主为男性。根据股骨最大长推算,其身高为161.5厘米;根据左侧股骨头最大径测量,推测其体重为59.9公斤;从耻骨联合面、臼齿磨耗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年龄应处于45岁—50岁。

同时,根据对不同部位骨骼锶同位素测定,推测其童年生活地不在安陆(云梦),存在从他处迁徙至安陆的生活经历。这与云梦郑家湖墓地所见“多数墓主来自关中及其周邻地区”相同。

下文节选自李琳之:《史无记载:考古发现的中国史》(研究出版社,2024年1月),为读者阅读方便,删去了注释,有需要者可参看原著。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喜:一个低级秦吏的法律战争人生

湖北省云梦县西郊的睡虎地,原来是一片高于平地的山脚地带。1975年底,由于修建水利工程,一个农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座古墓,便报告了相关部门。湖北省博物馆得悉此事后,迅速组织考古队赶到云梦,开始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除了那个农民发现的那座古墓外,考古队还在睡虎地山嘴一带发现了密集分布在一起的另外11座古墓。按规矩,他们依次将这12座古墓编为1~12号。

云梦这个地方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农耕渔猎,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就曾在此筑城,后人称为“楚王城”。吴楚之战时,由于楚王城的存在,这里成为楚吴两国对峙的前沿阵地。过去,考古人员曾在这里出土过不少文物,因此对这次发掘,考古队也是满怀期望。但先期发掘的10座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墓口为长方形,上面没有封土堆,地下没有墓道。虽然出土了一些器物,但多为陶器和木漆器。这一情况表明,这些墓葬都是普通人的墓葬,一般说来,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这让信心满满的考古人员十分失望,然而接下来的发掘,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首先是发掘到7号墓葬时,有了重大发现,椁室门楣上刻有“五十一年曲阳徒邦”八个字。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还原后的7号墓葬椁室门楣

“曲阳”是云梦在战国时的名称。战国时期,只有秦昭襄王在位超过了50年,结合出土文物,考古人员断定这个“五十一年”就是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国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对邻近的赵国和韩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但同已经发掘的其他几座墓葬一样,这座墓葬也是一棺一椁,虽然葬具绝大多数保存完好,但也是彩绘陶器、漆木器、铁器等一类属于普通士卒的秦代随葬物品。这种情况与椁室门楣上所刻“曲阳徒邦”的墓主人身份也较为符合。

接下来发掘11号墓葬时,情况又有了变化。这座墓葬虽然也同样是长方形竖穴坑墓,但比其他的墓要大一些,而且墓坑里填埋的土,上部是1.1米厚的五花土,下部是2米厚的青灰泥,墓室底部更是经过层层夯打的夯土,特别坚固。墓室中设有椁室。墓总深5.1米,椁室内还积有深且清澈的水。这样的“清水墓”在考古中一般很难遇到,暗示椁室有十分良好的密封性能。

椁室里除了内棺外,还设有装放随葬品的头厢,上层是铜器、陶器,底下是漆木器。这些东西同前面几座墓葬所出文物大多一样,没什么稀罕的。然而,打开棺盖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原来,那具已经腐朽的人骨架上散乱地堆满了各种竹简:枕部、脸的右侧、前胸以及身体的右侧,到处都是一束一束的竹简,保存得相当完好。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11号墓出土竹简现场情况

为了保护竹简,考古人员决定将整个内棺运回云梦文化馆,再进行整理。整理结果是,总共发现了1155枚竹简和80片残片,计4万余字。

由于当时湖北竹简保护技术有限,这批竹简后来又被运往北京,由国家文物部门进行脱水保护。后来经过众多专家鉴定、考证、整理,确定这批竹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内文为墨书秦隶,是篆书向隶书转变的实物历史依据。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反映了秦代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实际情况,不论是对中国书法而言,还是对研究秦代历史而言,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

尤其是关于秦代法律方面的内容,在整个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最完备的秦代成系列的法典,在法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秦律在传世文献中记载中,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段,而且很多都是讹传,由此导致后人对秦代法律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填补了这一空白,弥补了秦代史料的不足,使得更多的秦史真相大白于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批竹简的价值是怎么样评估都不过分。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云梦睡虎地秦简《效律》

在这些随葬的竹简中,《编年纪》显得比较特殊,这部分竹简原来放置在墓主头部,共计53枚,大约有550字,缺文约30字左右。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简要记述了上起秦昭襄王元年(前306年),下讫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前后历四王共90年所发生的国家大事,绝大部分是记秦国对外的战争;另一部分简略记载了墓主人的个人生平事迹。

从竹简内容看,墓主人名字叫“喜”:“四十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

“四十五年”是指秦昭王四十五年,因为秦国君王在位年数达到45年的,就只有秦昭王一个。野王在今河南沁阳,战国时期属韩国。喜出生这一年,他的家乡今湖北安陆已经成为秦的国土。“四十五年攻大野王”与史料记载相符。

考古人员对墓主的骨骼进行了鉴定分析,结论是墓主年龄在45岁左右。《编年纪》记录墓主自己的事迹最后一年是秦始皇三十年,算下来,喜的年纪应该是46岁,这个和检验报告也可以互相对应。

秦昭王四十五年是公元前262年,这个时候秦始皇嬴政还没有出生,他在邯郸呱呱坠地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喜”死于秦始皇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在位37年,驾崩于前210年。这也就是说,活了46岁的“喜”,比秦始皇大了3岁,但比秦始皇早死了7年。这意味着,“喜”作为一个身处秦国底层的小吏,经历了秦始皇伐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整个历程。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喜”生前相貌还原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是如何在秦始皇的指挥棒下走完这一生的。

公元前246年,13岁的嬴政成为新的秦王,但此时大权尚掌握在秦相吕不韦手中。秦国实行的是普遍征兵制,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名册上登记,并以此作为服徭役的标准,时称“傅籍”。“傅籍”年龄一般是从15岁开始,至60岁为止——有爵位者可以止于56岁。这一年,喜16岁,正好符合这个要求,遂做了“傅籍”。彼时的秦国疆域已经北抵长城,南到长江,东逾函谷关,西边也扩展到了关中西部以外,但广阔的领土并不能让秦人满足,他们要的是整个天下。

两年以后,喜正式参军上阵作战。喜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攻打魏国的卷城。卷,一般认为是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原武镇圈楼村一带。卷北邻黄河,是打通魏国都城的重要关卡。秦魏双方都明白这座城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因此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经过数次争夺,秦军才最终以斩首魏国3万余人的战绩攻占了卷城。

喜所在部队拿下卷后,喜在秦始皇三年(前244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安陆。这一年八月,喜进入秦朝体制内,成了一名管理文书的小吏。

但这样平静的生活没有过多久,喜就在第二年再次被征调到部队服役。从《编年纪》看,秦国从公元前254年开始,又施行了一项新的军役制度,就是直接从小吏中选人从军,以此充实秦军在连天战争中不断减损的力量。不过喜这次服役的时间很短,在当年十一月就返回了家乡。这次服役回来的结果是,他的官职升了一级,成为一名主管文书的官员——乡史。

此后8年,喜就一直过着他小吏生涯的平静日子,先后任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这些职位的具体详情现在不得而知,不过应该都是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位,主要职责就是熟悉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协助地方官员依法治理民众。毕竟那个时候读书识字的老百姓没有几个,喜的工作应该还有一部分是向民众解释相关法规条文,甚至不排除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喜显然是个非常敬业的公职人员,这从他认真抄写的612枚法律竹简中,就可略窥一斑。

喜的墓室中还发现有一副“六博棋”。根据《楚辞·招魂》记载,六博棋的棋制是由棋、局、箸三个部分组成。棋是在局盘上行走的象形棋子,由象牙制成,每方各六枚,一枭五散,故称六博。局就是棋盘,方形并有曲道。箸就像骰子,用竹子做成,长为六分,用于投掷。六博棋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这说明,喜还是一个六博棋爱好者,也表明喜的日常生活过得还比较轻松惬意。

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过了8年安稳日子的喜,再次被招入军中:“十三年从军”“十五年从平阳军”,此后一直到秦始皇二十七年,喜除了简要记录了几次战役名称外,对个人的事情一字未提。善良的喜也许不会明白,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除掉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一手独掌朝政。秦始皇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剑指天下的宏大目标,秦军作战不再是争城掠地,称王称霸,而是要摧毁敌国,一统天下。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编年纪》整理后的一个截面

需要注意一下《编年纪》“十九年”后面“南郡备敬(警)”这四个字。南郡是秦朝的一个郡,位于汉江南岸,治所在江陵县,即今湖北荆州。结合同墓出土的《南郡守腾文书》,专家判断,这可能是南郡郡守腾在秦始皇十九年发布的一份加强南郡警备的命令,目的是配合已经开始的秦国统一战争。秦始皇十九年是公元前228年。这一年,秦军攻灭赵国,统一了北方,南方的楚国遂成为秦始皇下一个祭刀的对象。

喜在《编年纪》最后一次提到自己的家乡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今过安陆”。之后,他的笔就永远地停在了“卅年”这两个字上。“卅年”是秦始皇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这一年,秦始皇发军灭掉齐国,完成统一大业,并开始修筑后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喜这个为六国统一曾经南征北战、历尽艰险的无名小卒,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个小人物,一部《编年纪》,汇聚在一个小小的墓葬中,为我们展示了秦皇大帝统一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忠诚而勤勉小吏的人生足迹。(完)

这个秦吏这几天为什么火出圈,被誉为与秦始皇“同样不朽”?

本书先后入选《2024年开年值得关注的人文社科新书50种》(《中华读书报》2024年1月11日)、“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301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本周热荐书单(2024年3月16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