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教学中的五种母音训练法

 皇甫月季馆 2024-04-03 发布于湖北

【关键词】 声乐教学;五种母音;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22―01

在声乐教学中,初学声乐的学生常讲“唱不了某首歌”,其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高音唱不上去。倘若我们在高音区能及时做好真声向假声的转换,那么假声就会大大增加高音区的演唱音域,受音域局限的曲目就会减少;但若是假嗓子用得过多,声带长小结的机会又会增多。所以,任何健康的用声音的方法,都是真假声恰当地混合着使用。笔者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反复的教学实践下,总结并确定出了一套有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五种母音的训练方法,实践证明这五种母音的训练方法的确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使我的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这五种母音的训练方法汇总如下:

一、“u”母音的训练

初学声乐者普遍都是张嘴“大白嗓”,如何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演唱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取决于对母音的熟练掌握程度,而在母音的教学训练中把哪个母音放在首位,又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先进行开口音“a”、“o”的训练,学生可能很长时间都体会不到演唱的高位置和咽壁的附着点,而且声音很容易失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嗓子”,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演唱的科学方法?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先从闭口音入手训练为最佳手段,而在闭口音中应将“u”母音放在训练的首位。“u”母音更具备聚拢音响的效果,演唱时可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声音的走向和高位置的感受,这样就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音更具体化,更能找见紧贴咽壁的“附着感”,从而使学生掌握起来也就更清晰明了了。与之相对应的练声作品有:《摇篮曲》(舒勃特)《花非花》等,练声作品尽量不要带歌词,用母音反复练唱曲目,有助于发声位置的统一和声音的规范集中,也可避免单一、纯技术练声曲的枯燥性,可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达到掌握演唱技术的目的。

二、“ü”母音的训练

有了第一步“u”母音的训练基础,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闭口音“ü”母音的训练环节,选择把“ü”母音放在第二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它也是闭口音,能起到η懊妗u”母音的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对声音的集中性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提高。因“u”母音只是将声音聚拢到了一起,但声音是否有力和集中,它还不是最好的训练手段,引入“ü”母音的练习,就可使声音的传送更为集中,上颚的作用更加鲜明,下巴也得以适当的放松。在进入“ü”母音的训练后学生的声音比演唱“u”母音有了明显的提高, 音色的明亮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观,同时也使气息的支撑更为有力。与之相对应的无词练声作品有:《绒花》《渔光曲》等。

三、“i”母音的训练

如果说“u”母音仅仅是把声音聚拢到了一起,“ü”母音又使声音进一步集中,下巴得以适当的放松,那么第三步“i”母音的训练,则更加突出了硬口盖的作用,使声音的集中性更为稳定,演唱的音色更加集中明亮,下巴则得以完全放松,笑肌的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再以优美的旋律带母音进行练唱,就会使枯燥的母音训练增添不少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最初的演唱方法与技巧。与之相对应的无词练声作品有:《珊瑚颂》。

四、“a”母音的训练

有了前三个闭口音的训练,学生对声音的走向和集中性已有了清晰的概念和稳定性后就该进入第四步骤的学习,即开口音的训练。在歌曲的演唱中开口音很难唱好,如果闭口音训练不扎实就很容易造成开口音的松散和位置的偏低,出现演唱声音暗淡或喊叫的现象。在训练好闭口音的前提下进入开口音“a”母音的演唱时,声音的传送就不至于乱跑,它还会在演唱闭口音的状态下,集中地演唱好开口音“a”,这时歌唱者的声音位置就永远地站立在所谓的“高位置”的歌唱状态了。与之相对应的无词练声作品有:《共和国之恋》。

五、“o”母音的训练

同样是开口音,如果说“a”母音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外,那么“o”母音相比较“a”母音来讲就相应平稳些,在整个母音的训练中“o”母音起到一个收工、放松、结束的作用。它没有“a”那么难以控制,但比起“u” “ü” “i”三个闭口母音来讲还是需要非常谨慎地去把握。但因为它又是一个收尾的练声环节,前面的四个母音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到训练“o”母音时容易出现的声音松散、下巴过紧、位置偏低等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学生在演唱这一母音时会感受到前面的学习给自己带来的轻松愉快的自信感。与之相对应的无词练声作品有:《绒花》《月之故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