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高级将领录M--苗、缪

 屋檐下过客 2024-04-03 发布于广东

苗中英、苗永庆、苗玉田、苗可秀、苗庆年、苗秀霖、苗启昆、苗松培、苗青圃、苗祥霖、苗瑞体、

缪范、缪斌、缪习名、缪庆润、缪庆善、缪任梁、缪启贤、缪成之、缪芸人、缪象初(滇)、缪象初(黔)、缪哲民、 缪哲良、缪培南、缪培堃、缪嘉寿、缪嘉琦、缪澂流、

保定六期缪范少将

缪范,官号1720,字剑泽,浙江瑞安人,1896年6月26日生

陆军第2预备中学毕业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

官位:

1937年8月20日 叙任陆军步兵上校

1948年9月22日 晋任陆军少将

经历:

浙江陆军第1师第4团第3连少尉排长

浙江陆军第1师第4团第1连中尉排长

浙江陆军第1师第4团第12连上尉连长

浙江陆军第1师军官教导队少校教官

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先遣司令部少校参谋

国民革命军第17军第2师中校参谋处长

陆军第3师第9旅上校参谋主任

江苏保安处第1科上校主任科员

中央军校高教班上校班附

航空署战术班空军少校班附

航空委员会防空学校上校教官

陆军炮兵第42团少将团长

防空学校教育总队少将总队长

防空学校少将教育处长





彭文治 贵州安顺 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第一队(比叙第三期) 贵州陆军步兵第2团团长、暂编贵州陆军混成旅参谋长、贵州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 1925年12月授陆军少将

毛鸿翔 贵州安顺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六期骑兵科 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彭汉章)第3师师长

董照南 贵州盘县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贵州陆军讲武学校肄业) 昆明行营军训一科上校科长

杜润 贵州贵阳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期 第3军第7师21旅40团团长、19旅38团团长 1935年5月2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

龚德敏 贵州盘县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一期步兵科 历任滇军连长、营长,陆军第58军新编第11师中校副官处长、第31团团长、上校师附,第58军上校军务处长,新编第10师30团团长,整编第58师新编第10旅上校副旅长、少将旅长,第226师师长、第58军少将副军长。1943年国庆获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因长衡会战作战有功获六等云麾勋章。

谭本良 贵州普安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三期步兵科 国民革命军第43军团长、陆军新编第10师30旅旅长、第85师第253旅副旅长、第85师第505团团长、第88师262旅副旅长、第85师参谋长、第14军参谋长、第85师师长、贵州省第三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黔西南绥靖区司令兼贵州省保安第2旅旅长,第101军272师师长、副军长。1944年度考绩成绩最优获陆海空军甲种甲种一等奖章,1945年国庆获忠勤勋章,1946年元旦获胜利勋章,1946年11月因安邑运城战役有功获四等云麾勋章,1948年4月因柳林战役有功获四等宝鼎勋章。1945年2月晋任陆军少将。

郭建臣 贵州威宁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步兵科 滇军步兵第2旅第3团(李燊第43军余部)团长、陆军第60军第182师第540旅旅长、第182师师长、第60军副军长兼昆宜师管区司令。1947年1月晋任陆军少将。1945年国庆获忠勤勋章

李可达 贵州思南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六期 国民革命军第25军第5师副师长、新编第34师(陈渠珍)1旅旅长

罗启疆 贵州松桃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步科 国民革命军第10军独立第1团团长、第10军第30师副师长,独立第2师师长、第51师第153旅旅长、第22军第4师师长、陆军独立第34旅旅长、第13预备师师长、第82师师长,1935年4月16日叙任陆军少将。1940年4月5日在岳阳黄岸市湾头师部病逝,1940年9月28日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

图片

周人纪 贵州遵义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 陆军独立第34旅700团、701团上校团长,第79军暂编第6师3团团长、第194师580团团长 因常德会战作战有功获五等云麾勋章。

图片

陈大川(1903-1938),字浩如,贵州兴义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八期、陆军步兵学校毕业 历任滇军排连营长、陆军讲武堂教官兼少校炮兵区队长。1937年9月任陆军第60军第182师第1078团第3营营长。1938年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26日在团长董文英牺牲后临危受命代理第1078团团长,27日英勇牺牲。

图片

郭克俄 贵州镇宁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九期 陆军第140师连长、营长、团附、副团长,第37军上校附员 因第一次长沙会战作战有功获陆海空军甲种二等奖章


至道历史观察

 谢谢支持 



2人喜欢

头像头像

阅读 1542

修改于2024年12月16日





苗中英

(1919- )  中央军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炮科毕业。河北任县人。陆军大学第二十三期、台湾陆军指挥参谋学院、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期、三军大学兵学研究所毕业或肄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入伍,任学兵营排长、连附、营长,国防部中校作战参谋,战斗团上校团长。1949年到台湾,任第一六九师副师长、师长。1973年退役营商,先后任欣新精密公司、中华造纸有限公司、国泰产业保险公司董事、顾问,台中国际工商研究社理事。著有《建军与备战之道》、《空军作战与三军联合作战》等。

苗永庆

1941年9月19日生,山西省晋城市人,先后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4年班、海军航海学校作战高级班第10期、三军大学海军学院1978年班、美国海军大学参谋班1974年春季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5年班。曾任台湾海军舰长、海军情报署组长、海军第142舰队舰队长、海军总部某处处长、海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署长。1994年1月任海军总部督察长室督察长。1994年12月任海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95年8月升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96年8月升任海军总司令部舰队司令部司令、军阶海军中将。1998年12月调任海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99年1月升任参谋本部副参谋部长,并晋升为海军二级上将。2002年1月24日任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苗玉田

(1892—198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别号蓝波,又号兰坡,河北肃宁人。生于1892年1月。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毕业。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历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第七连排长,校本部副官,保定军校第四、第五期战术教官等职。1920年春赴山西加入晋军,历任晋军第二混成旅司令部参谋,晋绥军官教练所学员队队长、学兵营营长等职,后任山西晋南镇守使(张培梅)署军务科科长、参谋处处长等职。1925年10月任山西督军(阎锡山)公署参谋。1926年12月任晋军第四师(师长傅作义)司令部高级参谋,随部参加涿州保卫战。1928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五军团(总指挥傅作义)独立第二旅旅长,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部警备第一师代理师长等职。1929年夏晋绥军第四次整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十军(军长傅作义)第二十八师师长等职。1930年5月随晋军参加中原反蒋(介石)大战,战败后任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司令部高级参谋等职。1932年12月由原第三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战时编组为华北陆军第五十九军(军长傅作义兼),任军司令部参谋长,率部赴张北、多伦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4月任陆军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司令部高级参谋,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部高级参谋,兼任军官教导团教育长等职。1939年春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部高级参谋,兼任高级参谋室主任等职。1939年12月兼任第八战区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袁庆荣)政治部主任等职。1945年6月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部高级参谋等职。1946年7月退为备役,后在北平寓居。1949年1月随傅作义等参加北平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绥西军分区军垦农场督导等职。后转业地方工作,1954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1981年春在呼和浩特市因病逝世。

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后留校任职,历任军校少尉排长、中尉教育副官、上尉队长、少校战术教官等职。1923年9月保定军校停办后,加入山西阎锡山晋绥军,后调到傅作义部任职,任傅作义少将高参。

苗可秀

(1906-1935),原名苗克秀,字尔农,出生于本溪县下马塘苗家村一农民家庭。1914年入私塾,1919年8月入下马塘高等小学,1922年8月考入沈阳第三中学,1926年8月中学毕业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预科,1928年8月升入本科。1931年9月因“九.一八”事变流浪北平,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借读,组建东北学生军,任大队长。1932年3月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代表到辽东活动,6月于东北大学毕业,7月参加邓铁梅组建的东北民众义勇军,8月任军官学校教育长,9月任总参议。1933年3月离开邓铁梅部。1934年2月1日任中国少年团总裁、同心会会长、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1935年6月21日被日军逮捕,7月25日就义于凤城南山沟。 

苗庆年

保定军校毕业后,到黄埔军校军官团任教,为骑兵队中校队附。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别号孟赓,河北天津人。直隶姚村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毕业。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1927年6月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官团(团长蒋介石兼、副团长黄慕松、冯轶裴兼)骑兵队(队长章鸿春)队附。1930年12月任军事委员会陆军骑兵教导队(少将队长李家鼎)队附。1931年10月任中央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李家鼎)副旅长,部队改编后,1932年春任中央陆军骑兵第十五旅(旅长李家鼎)副旅长,后任训练总监部骑兵监(汪镐基)部监员等职。

苗秀霖

(1904~1980)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别号壬甫、江苏铜山人。中央训练团星子特训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副科官长,中校参谋,作战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三军(汤恩伯部)第八十九师副官主任,第二六五旅五二九团上校团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新兵补训处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部新编第一师副师长。1947年2月授陆军少将。1949年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75年3月特赦获释。著有《第八十九师南口作战概况》等。

苗启昆

(1878-?)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炮兵科教习。又名启锟,别字裕如,河北宁河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毕业。1906年10月任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期炮兵科教习,第二期辎重科排长、队官,兼任武学副教练官等职。后任北洋陆军河间操练和彰德秋操南北两军专属审判随员,北京政府京畿禁卫军司令(冯国璋)部二等副官,江苏督军(冯国璋)公署一等副官,兼任警卫第六营营长等职。1918年12月任禁卫军司令部顾问,北京政府大总统(冯国璋)府副官,被北京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获得北京政府颁发五等文虎章等。1919年12月冯国璋逝世后,免职后返乡隐居。

苗松培

(1885-1940)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别号勃然,别字绍云、又字少云,河北青县人。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德文班、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毕业。军事委员会战时将校研究班结业。1909年12月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06年10月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德文班毕业。历任北洋陆军第三镇步兵混成协教练官,北京政府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炮兵第十团(团长王坦)副官、督队官等职。1917年1月考人北京陆军大学学习,1919年12月毕业。历任北京政府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朱声广)司令部副官、二等参谋官等职。1936年1月任陆军少将军衔,任陆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司令部参谋长,一度代理副军长。1937年5月任陆军中将军衔。期间奉命入军事委员会战时将校研究班第二分队受训,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原部队,转任第十军副军长,后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

(1885-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河北青县人。1909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在北洋陆军任副官、队官等。1919年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师参谋长、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0军副军长、第26集团军部参谋长。后因病辞职。1939年12月任军委会军事参议院参议。1940年12月底在重庆病逝。

苗青圃

(1916~ ) 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二期炮兵科毕业。别号菁华,辽宁铁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部少尉副官、特务连中尉排长、连长、上尉参谋、少校参谋,独立第四旅少校营长,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中校参谋,1941年4月-6月,苗青圃任职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少校侍从参谋。1945年2月-8月,苗青圃任职第五战区长官部副官处第二科上校科长、汉中军官队上校队员。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厅上校参谋,甘肃省保安司令部上校副处长。1949年4月-9月,苗青圃任职甘肃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兼武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0月,苗青圃在成都参加黄埔军校23期特科总队起义队伍起义。1967年,苗青圃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专案审查12年。1974年,苗青圃任职平反。1982年12月-1999年9月,苗青圃任职创办由民盟北京市委主办的北京市长征职工中专,任常务副校长。

苗祥霖

刘存简的参谋长苗祥霖

苗瑞体

江苏铜山人。黄埔三期学员 1902-   徐州团管区少将司令

国民革命军第17军独立第21师参加忻口战役。李仙洲随即率领全师赶往忻口,归第9军军长郝梦龄指挥。全师官兵袖子上佩戴着“忻口部队”字样的臂章。第21师终于攻克了山头。李仙洲和第63团团长苗瑞体等人冲上山头制高点时,日军一个大队的守备部队已经只剩下了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兵。那名士兵往山下跑,被军官一枪打死,最后那名军官拔刀剖腹自杀。黄桥战役中33师师师长孙启人,99旅旅长苗瑞林被新四军俘虏。

缪斌、缪习名、缪庆润、缪成之、缪芸人、缪象初、缪象初、缪哲民、缪培南、缪培堃、缪嘉琦、缪澂流

缪斌

(1902年-1946年5月21日),字弼丞,号丕成,江苏无锡人 1921年,缪斌考入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电气科,之后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进步社团锡社。当年夏去广州,由汪精卫介绍任黄埔军校教官。是年底,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党代表。翌年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叛乱,升任第一军第二师党代表。12月,他和贺衷寒等纠合黄埔军校内的国民党 组成孙文主义学会,鼓吹“戴季陶主义”。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期,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北伐时担任过第1军副党代表、东路军总指挥部军需处处长等职。26岁时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1年,因渎职事件而被弾劾,遂辞去各职赴日本。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一年。回国后挂着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申茂福三新总公司技术顾问等空名长期赋闲。

民国23年创办《新民报》,大造亲日舆论。翌年到日本,结识日本陆军大将东久迩亲王。回国后写成《武德论》小册子,鼓吹合作-。“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华北大片国土。12月,在日本军方的操纵下,缪斌与-敏等在北平发起成立汉奸组织“新民会”,任伪新民会中央指导部部长、副会长。翌年,他又参与“东亚联盟”运动。1940年3月,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缪任伪中央政治委员会聘请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伪-副院长、伪军事委员会委员、伪-副院长、伪东西联盟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度任国民党政府陆军总部少将参议。缪斌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判处死刑。1946年5月21日在苏州狮子口第3监狱被枪决。

缪习名

1906年生,江苏阜宁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川南通信指挥所主任。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交通科毕业。江苏卓宁人,中央训练团交通辑重研究班结业,1929年毕业,历任军委会南昌行营驻赖无线电大队第三分队报务员、少尉、中尉、上尉报务员、电台分台长等。1936年调任军政部通信兵第一团第一营第四连少校连长、营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十七期通信大队中校大队附。1941年任通信兵第四团第三营上校营长。1947年晋升国防部直属通信第四团(师编制)副团长、随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1949年初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川南通信指挥所主任。同年12月在四川成都率部起义。部队改编后任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通信兵团副团长,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学员◇1950年9月调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高教六级)。1957年6月任宜化炮兵学院教员,次年授大尉军衔。1965年调任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行政14级),1980年师级研究员。1988年离休,居总参宜化干休所。

缪庆润

江苏江阴人。日本振武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学员。毕业回国后初任苏常镇守使署副官,继任参谋、科长、营长、团长、谘议、处长、主任等职。缪庆润 1936年3月11日叙任 陆军炮兵上校。后被授予少将军衔。1946年7月退役。

缪庆善

1888.00.00 - 不详。江南陆师学堂第四期毕业军衔:1936.11.11    陆军少将号继粹,江苏江阴人,庆润之弟。陆军大学四期

江南陆师学堂第四期毕业

 江苏军官教育团教官缪庆善

 

缪任梁

(1905~2002),广东省五华县周江镇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首届参议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海南特区警备总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

缪启贤

1895.03.07 - 不详。军衔:1936.09.24    陆军步兵上校。1942.01.31    陆军军需监(转晋)

浙江陆军经武学校。,抗战时期任第二战区兵站总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名为第三战区粮食管理处,先是由兵站总监缪启贤担任处长。 抗战胜利后,国军汤恩伯上将司令部驻于无锡。一日,汤司令周巡邑境,见宝界桥3孔基础剥蚀,梁柱倾欹,知为日机所炸,遂令第四处处长缪启贤中将修复桥梁。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一补给区司令1947.01.15    中央训练团团员

把李宗仁搁在广州之后,蒋介石又把精神转移到福建去。六月二十一日,他由台北乘飞机到达福州南郊飞机场,不敢进城,即在飞机场办公大楼召开临时军事会议。

出席会议的人,有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副主任吴石、参谋长范诵尧(兼代福建省保安司令),东南前进指挥所主任汤恩伯(前京沪杭警备司令),第六兵团司令官李延年、副司令官梁栋新、参谋长任同棠,第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七十三军军长李天霞(迟到)、七十四军军长劳冠英、九十六军军长于兆龙、一0六军军长王修身,第一编遣司令部副司令官兼独立五十师师长李以劻,独立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联勤总部第一补给分区司令缪启贤,及各军的副军长、师长、团长,绥署各处长,兵团司令部各处长等,共八十余人。

缪成之

1904~?)黄埔军校第四期经理科毕业,四川合江人.中央政治学校第一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1931年人中央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校第六总队中校政治指导员,第十六期第三部队政训室中校副主任◇1943年任第十六集团军智编第二师政治部上校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四川省合江县长,万县师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兼政训室主任,四川省保安司令都新闻处长。

缪芸人

(1906~1930)别号愚人,四川合州人。合州初级师范学校肄业。1925年冬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第五连学习。毕业后历任军校入伍生部训育员、上尉副官,黄埔军校特务营副连长。1927年12月随特务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随部转移广东海陆丰坚持斗争,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1928年转赴上海从事军运工作,1930年被捕牺牲。

缪象初

(1900~?)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别号重夫,云南昆明人。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第二期、中央训练团兵役研究班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排长、连附、团军需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经理处中校科长,第十八军经理处副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第九战区兵站监部处长、参谋长,第九战区干训团总务处长,军政部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国防部兵役署第二处处长,1949年到台湾。

缪象初

(1894-1967) 贵州毕节人,1921—1923年,缪象初进入云南电报学校无线电收发报专业学习,毕业后担任毕节电报局当班值机员,1925年入黄埔军校三期,经周逸群、李侠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缪象初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秘书。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令缪象初设法联络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任第二十军中校参谋、南昌城头英勇负伤。1929年,江西地下党组织命令缪象初开赴浙江组织城市暴动,缪象初为抵制“左”倾错误路线,放弃党籍。1948年,缪象初在贵阳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盟贵州省筹备委员会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阳市政协副秘书长。1967年7月,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时年74岁。

缪哲民

(1905-1983),广东五华周江镇人。1938年入伍,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伦敦大学铁道交通管理系毕业。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视察、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交通处少将处长、联勤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部运输处少将处长。民国三十五年授少将衔。1956年任广东省参事室研究员。

 缪哲良

(1905~1983),广东五华县周江早成村人。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伦敦大学铁道交通管理系毕业。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视察、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交通处少将处长、联合后勤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部运输处少将处长。1956年任广东省参事室研究员。

缪培南

字经成,号育群,广东五华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县城第一高等小学,翌年考取黄埔陆军小学。民国8年(1919)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初任陆军第一师排长。民国10年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机枪连连长,后任李济深第一师独立团的连、营长。民国15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翌年秋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同年12月15日,张发奎、黄琪翔等被免职,缪培南继黄琪翔任第四军军长,领中将衔。民国20年春,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当选为国民党-委员和中央委员。陈济棠主粤时,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第五军军长。同年5月,与陈济棠、李宗仁等43名两广将领,响应国民党中央四监委劾蒋通电,电促蒋介石下野。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六十五军军长,第四、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东江指挥所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军一○四师团投降。民国35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民国36年,调任国府主席广州行辕(后改为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辞职赋闲。民国38年8月,赴香港定居。1970年病逝。

缪培堃

(1893-1924),字禹澄,广东五华周江镇早成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民国初年任张我权部粮服课课长、营长、团长。北伐后回粤,于英德、清远击败北洋军,克复肇庆。病逝于广州,追赠少将。

缪培堃(坤)(1893—1924)初名禹澄,字信栽,黄埔陆军小学第四期,逾二年毕业。时张我权为广东省临时都督,培堃奉派充督军府粮服课课长。旋因袁世凯派龙济光为广东都督,率军围攻督军府,培堃脱险回乡。 民国三年,奉调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第六期受训,民五年毕业。翌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民八年冬毕业,奉派到山东边防军第二师第六团见习。民十年,国父于桂林誓师北代,培堃充任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独立营(营长邓演达)第四连连长;同年升充第一师第二旅(旅长陈铭枢)第四团(团长陈济棠)第三营营长。民十一年五月六日,孙大总统第二次北伐,设大本营于韶关。六月十二日,粤军第一师挥军入赣,势如破竹,第三营首先攻入龙南县城,俘获兵员军械甚多,进而挺进赣州。陈炯明勾结桂系军阀,在广州叛变,北伐军回粤平乱。十二年二月,国父任大元帅,培堃率所部奉派在北江英德、清远,击败北洋军方本仁部,复于西江迎击沈鸿英军。继攻肇庆沈部守军黄震邦旅,克之。随又转战封川、博罗叛军,以功充第二旅(旅长陈济棠)第四团团长。十三年三月,西江桂军陈天泰部反判,率部平之,战果辉煌,迭蒙上峰嘉奖。六月逝世,追赠陆军少将,葬燕塘第一师坟场。

缪嘉寿

(1883-1928) 滇军将领、陆军中将。云南昆明人。云南武备学堂毕业。曾任巡防营管带、云南讲武堂执事官,民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政府高级参谋、总司令部总参谋长、陆军制革厂厂长、督署军需课长、兵部总监兼步兵第9旅旅长、军事院参谋部第二部长、云南省财政厅厅长、云南陆军第二卫戌总司令。1920年后长住上海。1927年移居香港。1928在香港病逝。

缪嘉琦

(1893一?)黄埔军校第五期少校学生队附。别号融仲,江苏常熟人。江南陆师学堂第五期炮科毕业。1925年冬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步兵大队少校队附。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连、营长,中校参谋,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训部上校点检组长,第十新兵补训处上校副处长,军事委员会兵役研究班少将副主任。1946年7月授陆军少将,同年冬退役。

缪澂流

字开源,辽宁清原人,1901年生。1923年冬,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科。1925秋,讲武堂毕业,任东北陆军教导队(队长张学良兼,队附王瑞华)中尉副官;冬,郭松龄叛变,回师东北,沈阳防务空虚,教导队改编成第四补充旅(旅长王瑞华),任上尉参谋;后升少校参谋。1926年秋,第九军军长高维岳代理察哈尔都统;澂流嗣任都统署中校参谋,再调第二十六师(师长杨正治)第七十八团团长。曾与晋军作战,辽道背之役有功,升旅长。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人炸死于皇姑屯,奉军大部退回关外;冬,奉军整编,取消军、师,以旅为最大建制单位,澂流任东北陆军第四旅(旅长刘翼飞)旅附。

1929年8月,继董凤祥为东北陆军第十六旅长,时二十九岁,;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第十六旅亦奉令派赴哈尔滨。战后返防,仍驻扎于新立屯。1930年春,东北军各旅改用中央番号,东北陆军第十六旅改称陆军独立第十六旅,仍任旅长,嗣因石友三部异动,独立第十六旅遂进驻关内。1933年初,日军侵热河,独立第十六旅改称陆军第16师,隶属于第53军(军长万福麟),与日军激战于喇嘛洞、界岭口等地。1934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任第一营营附。1935年4月15日,陆军少将;1935年10月5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获四等云摩勋章;12月,就任陆军第五十七军军长,时年36岁,1937年1月4日,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东北军将校不满,内部发生分裂,孙铭九派兵杀害长王以哲、徐方、蒋斌等,缪军长及刘多荃师长,扬言为王军长报仇,回师西安,孙铭九等走避陕北,中央军于八日进驻西安;三月,东北军开始东调豫、皖,并进行整编;四月,缪兼任豫皖苏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第57军驻河南周口、淮阳、太康一带,所属四个师并编为第111、第112师两个师,每师二旅四团。抗战爆发,率部赴江苏作战。1938年春,临沂吃紧,派所属第111师第333旅(旅长王肇治)参加鲁南会战;7月,兼任江苏省政府委员。1939年初,所部隶属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并派兵入鲁南作战。1940年5月,兼领热河省政府委员及省主席,同月,获三等云摩勋章;9月21日,所部第111师师长常恩多、第333旅旅长万毅对其不满,发动兵变,派兵围攻军部所在地东盘村,时在村外看戏,得讯,遂走避至第112师防地,是为“东盘事变”;第五十七军番号旋亦撤销,所属两师由鲁苏战区总司令部直辖。41年12月,免热河省政府委员及省主席职。1943年2月,免江苏省政府委员,同年在胡宗南部任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嗣任中训团中将团员。大陆易手后来台,1957年12月1日,受聘为台糖公司顾问。1990年12月11日,于睡梦中逝世,年9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