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九龙聚首的千年风水局与生生不息“帝龙脉”

 为什么73 2024-04-03 发布于北京

原创 老鬼叔 斥候密档 2024-04-03 15:42
之前一篇六百年昆明风水局,一代堪舆大师精心杰作深受大家喜爱,故今天再请老鬼叔带来新的一篇城市风水系列。
图片
中国古代城池建设多为中轴对称以体现“阴阳协调”、房屋围合,形成院落来“藏风聚气”、四合院进门处针对气流的“冲煞”设置影壁……
这些空间的布局都与风水息息相关,也被很多人视为传统文化与智慧,沿用至今。
提到南方有哪些城市有着好的风水格局时,最具有代表性可能就是广州。
广州的城市风水说法由来已久,民间素有“一片紫云南海起,秦皇频凿马鞍山”的说法。
五经之一的《青囊经》说,“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意思是,城市风水离不开“风”与“气”的对立统一关系。
取用“生气”,风和水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风吹过来“生气”就散去了,遇到水时“生气”就停止下来。
那么,生生不息的广州城,风水究竟有多特殊呢?

图片
在中国城市风水圈,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历经两千年历史且中心从未移动过的城市仅有三座:罗马、亚历山大和广州。
罗马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根据传说,罗马城的建立日期为公元前753年,
图片昔日繁华的罗马城如今早已只剩一片废墟
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发展,在帝国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可惜最终在476年被哥特人占领,罗马帝国就此灭亡,历时一千多年。
亚历山大城建立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31年,由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建立,传说因罗马帝国的进攻最终覆灭,时间也差不多千年。
而广州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这三座千年古城据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城市规划设计时都是沿着城市中轴线,建筑逐渐向两翼扩张而出。
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也没啥新鲜。毕竟古今中外大部分城市只要不是地貌和地形不便,几乎都是沿着中轴线拔地而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广州最早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出现在汉代,当时称为“邕州”,后来演变为“广州”。
广州这座城市也确实很特殊,北面所靠越秀山、白云山是五岭中大庾岭的延伸,南面珠江直通入海。
可以说,正是这种“云山珠水”的山水格局才让人注意到了广州的气韵不凡。
《葬经》万乘篇中讲:“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山的走势,就是龙脉的走势。
广州的中轴线恰恰是骑在了中国三大山龙脉之一的“南干龙”上。
我们之前曾说过,北京,南京和广州,分别是代表北干龙、中干龙和南干龙。
图片
这三条龙脉均源自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很多人都知道。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从昆仑山脉往西,还有两条龙脉延伸到了中亚与欧洲。
其中,南干龙承自喜马拉雅山脉,经贵州横断山再到广西桂林和贺州,进入广东后,分成九条“山龙”汇聚于广州城。
“山龙”,就是气场从高的山脉源源不断地往下推行,风水中称为“山龙脉”。
“山龙脉”也分三五九等,最高的便是极为尊贵的"帝龙脉"。
没错,进入广州城的九条山龙中,白云山脉便是珍贵又难得一见的"帝龙脉"。
但,沿着这条龙脉潜入地下形成的“帝龙之穴”却是在广州的越秀山。
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以广州为中点,珠江三角洲犹如一轮红日从海面升起,四周放射线一样扇形排列着九条山脉。
图片九龙聚首的千年风水局
这九条龙脉共同产生了一个大明堂,这便是钟灵毓秀的广州。

图片
不仅如此,东江、北江和西江,流向也都是指向广州,随后再汇入中国第二大流量的河流——珠江。
图片
要知道,这是一条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一般以西江上源为源头,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
全长2320公里的珠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
中国著名堪舆著作《葬经》记载:“气行乎地中,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一个城市的气韵,主要靠风和水(即巽卦和坎卦)。
珠江三角洲汇三江,聚九龙,广州市端坐其中,确实是很罕见的山水共聚格局。
《葬经》方法篇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水才能更好地使生气“聚和行”“。
意思是想让城市有发展,最好有一条自己的“母亲河”。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大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比如北京的“母亲河”是永定河、上海的“母亲河”是黄浦江、深圳的“母亲河”是茅洲河……
广州的母亲河便是珠江,由北江、西江、东江汇入。
图片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
换句话说,广州之所以成为千年商都,与其三江交汇的地理区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九龙群英聚首,四水曲折环抱,集中国南方山水于此大会聚的山水格局,才彰显出无人可挡的帝王之气。
因此,历史上的广州一直偏居于岭南之地,独立发展出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珠江流域文化,自立为王多年。
可惜,广州的这股“帝龙气”还是在秦时被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直很担心六国贵族复辟,便让术士夜观星象,看哪里有“王气”,就派人前去捣毁。
毫无悬念,广州的"帝王之气"也被秦始皇知晓了,便毫不客气地派人千里迢迢来到白云山挖断龙脉。
图片
如今,留在白云山的“景泰坑”与马鞍山凹地,传说就是秦始皇挖断当地龙脉的遗迹
可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龙脉”挖地不彻底啊。
公元前204年,被秦帝国派到此地的南海郡尉赵佗,趁秦王朝在农民起义自顾不暇时,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建立南越国,也算应了“南方帝王之气”的说法。
后来南越“二代目”赵眜,故意将自己陵墓修在白云山"帝龙脉"的结穴位(今日广州越秀区的象冈山),也是希望后世能永远统治下去。
图片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王气”虽然散了,可广州的自然资源还是很不错。
三国时期,东吴交州刺史步骘初见广州城,认为广州城“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意思是,这是临海的肥沃之地,宜于修建都城。
步骘看到的“山”正是广州城北部五岭的大庾岭,顺着九连山、南昆山,到达白云山、越秀山。
其中的越秀山正是山势聚结之处;而“海”,则是珠江口。山水相依,形成了极佳的“背山面水”的格局。

图片

三国时期的广州新城,是以秦代赵佗城为基础而修建,随后两千多年内,广州城的中心一直不曾改变,都是围绕城市中轴线不断修葺和扩展。
其中,秦汉广州城的形态与山水格局相呼应,城市中轴线与东西城墙的透视灭点指向越秀山顶,城市格局宏伟壮丽。
到了宋代,广州开凿东濠涌、西濠涌、玉带濠三条护城河,修筑六脉渠,沟通了北侧越秀山与南侧的珠江,使得山水不仅融入城中,还起到连接城内航运体系、促进水运和商贸发展的作用。
正是通过六脉渠连通云山珠水,广州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与山水呼应的古城格局,最终成为通江达海的港口大城,气脉也由此复苏。
传闻,宋代风水大师赖布衣在江西大庾岭发现一条龙脉的尾端,好奇追踪,最终发现龙穴就在广州,暗叹广州“帝龙脉"复活。
到了明清时期,广州城则强化中轴对称格局,建筑东西对称分布,形成文、武对峙的格局。这个时期开始越秀山已被纳入城内,聚气藏风的气势也越来越浓。
但也因如此,铁冠道人张中夜观星象发现广东“王气”太盛,警告朱元璋说,此地可能将有大患。
图片越秀山著名的五羊雕塑
朱元璋急令张中秘密南行,探访“王气”之地,一路探寻后,最终锁定越秀山。
朱元璋原本想铲平越秀山,但被张中拦住,表示此地龙脉绝非一座越秀山,而是深藏在广州周边地下。
于是,朱元璋按照张中建议,在越秀山建造“镇海楼”以锁龙脉龙气。
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代都曾修缮和重建镇海楼,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变成如今的广州博物馆。
图片时至今日,广州博物馆依然是龙脉穴位和城市中心所在
顺便说下,朱元璋时期建的镇海楼,是张中根据水出东南而选择了癸山丁向。
因为按三合龙水十二长生排,丁向未向为阳向。右水倒左,得生水养水过堂,称为“贵人禄马上御街”,未来会有不少青年才俊、国家栋梁在此出现。
说白了,张中虽然指出广州有龙气,但并不忍就此毁掉这座千年古城,有意放了一马。
随后明永嘉侯朱亮祖增筑广州北城,把城墙一路建到越秀山下,也是看中这里风水极好。
明代修建的镇海楼,除了达到"镇龙"的目的之外,同时也成为广州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
这条中轴线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使得“帝龙气”得以贯穿广州老城。
从那时起,广州诸多衙门机构都是依越秀山而建,取其“靠山”之意。

图片
不妨沿着广州博物馆画一条中轴线纵览,南北走向(癸山丁向)的正南路,南接越华路,北连东风中路,这里不仅是城市中轴线,也是广州明清之后最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条中轴线还排列着大佛寺、秦汉造船厂、南汉御花园、海军楼、城隍庙,以及兴盛了一千多年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
其中,正南路修建于民国时期,1931年建了中山纪念堂,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后续的广东省府和市府楼都挨着中轴线而建,相关建筑保存至今。
正因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玄武、青龙、白虎和朱雀环卫排列,四象周全,广州城才得以屡建,生生不息。
城南临珠江往上游经西江、北江与中原联系,往下游可出狮子洋至海外,使广州自然而然成为水运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珠江自西向东,经石门进入广州城区,在城南转而向东,与东江汇合后南下在虎门出海,可谓龙气翻腾,凶猛异常。
图片
故广州在明代时曾先后建设了赤岗塔、琶洲塔和莲花塔三座“镇龙塔”,可依然挡不住四溢的“龙气”,直至珠江又陆续架设了10座桥,形成“十桥锁水阵”格局,才让广州的龙气略微收敛。
三座“镇龙塔”的出现,不仅为广州的航运提供航标指向,也令珠江也成了风水学上"有情水"的格局。
图片
石门与“三塔三关锁珠江”示意图

可以说,广州是依珠江而生、因“三塔”而兴。
据说,三塔建好之后,闻名全世界的广州“十三行”便逐渐繁盛起来。
这里解释下,所谓“十三行”不是地名,而是位于今荔湾区故衣街、杨巷路一带的十三家可以参与外贸并代征关税的商行。
清朝初期原本有广州、泉州、宁波、上海四大海关,但是在康乾时期只开放了广州海关对外通商。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的窗口,“十三行”才顺势崛起。
广州后来参与通商贸易的远不止十三家,但由于这十三家贸易行较为有名,还是习惯称为“十三行”。
鸦片战争结束后,“十三行”覆灭,沙面成为了英法租界。
当时,沙面里各类洋行票号林立,而且都是西洋建筑,蔚为壮观。
张之洞来到广州后,又沿着珠江北岸修建了十里长堤,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得到“十里洋场”的美誉。
至今,广州沿江西路依然保留大量西式建筑,风格独特,不输上海的外滩。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动荡,广州有很长一段时间,城区规划就没有严格按照中轴线来设计,主打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破坏了城市风水,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新世纪开始后,有关方面才又开始重视堪舆风水学说。
图片
从广州东站扩建、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正佳广场,天河城、中信广场、天环广场,直至直奔广州的地标——“小蛮腰”(广州塔),均是沿着新中轴打造,处处都显露出"呼形合象"的风水寓意。
比如高达600米,依据龙脉束气聚结的设计的广州塔,有着椭圆形纤细腰型的广州塔,迎合的正是风水所说的“蜂腰鹤膝”特征。
图片
广州塔与位于新中轴线东翼和西翼的东塔、西塔,也是按八卦的"震方"和"兑方"布局,代表“青龙白虎”之意,重现“三塔锁江”的风水格局。
还有被称为“金蟾吸水” 的广州歌剧院(火),号称“火焰印玺”广东图书馆(土),也是利用五行之说,形成鼎立之势
PS:广州这些新时期建筑的风水故事,实在精彩,以后可再单独开篇讲解。
有人要问了,现代建筑设计有没有这么玄呢?
其实,任何城市重要地标设计,设计者肯定会在功能性设计之外给出相应的风水之说,这是行业惯例,只是不方便对外说而已。
事实上,广州这些年的城市功能性规划,正是遵循中轴线发展的习俗。
其中,以越秀山为脉的第一中轴,以珠江新城为脉的第二中轴,以金融城为脉的第三中轴,以及白云新城、科学城、南沙等,都是如此。
这里不得不提下如今已成大湾区的C位的南沙。
图片南沙是大湾区的“守水口”
南沙,从昔日一个小县城被划至番禺区,再到如今的广州市的市辖区,实现了“三级跳”,发展历程好似上海的浦东。
有人可能觉得南沙不在广州的中轴线啊,为何要重点发展这里呢?
从南沙整体风水格局来讲,是西北向东南的格局走向,四面环水,面临着珠江的入海口。
早年的南沙是由东莞山脉发脉而来,离城市主脉太远,又处于水口,确实不是什么绝佳的风水位置。
古代风水师几乎都不赞成去水口点穴,因为“水口”在堪舆学上指的是龙虎、案山内外诸穴水之出口,有散财的格局。
所以,2009年南沙开发的批复刚出来,南沙区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搬到远离水口的凤凰大道。
但是南沙这个C位是由地域经济战略而定的,而是结合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布局。
南沙呈三角张开,直出珠三角水口,为来水长,而去水短,是典型的水口之地。
但是堪舆学提到,“入口之水妙难言,逆砂横截作收栏”,意思是南沙不仅是水口,也是财运外泄的重要咽喉。
因此,南沙是大湾区最重要的“锁水口”之地,只有经营好这里,才可将财运“锁”在整个湾区。
图片大湾区示意图
虽然是风水不佳的“扯水局”,可南沙却赶上三运九运,在八运(2004--2023)期间,迅速完成了改造和建设。
八运(艮)为土运,房地产属土,广州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也是南沙合元运的最佳时机,才有了开发机会。
可惜,南沙的八运西方旺人丁,东方旺官禄,可财禄不幸落在去水口。许久以来,既没有出现地标建筑,也没能发展出合适产业,经济始终没有起色。
其中关键恰如古书所说“水口关锁不重叠,易成易败”,意思是水口边的城市,经济发展容易大起大落。
南沙虽然赶上发展机遇,但水口制约因素还是太强,而且新机构面对的蕉门水道,肉眼就能看到尽头,并没有真正锁住财运。
不过,虽说广州如今的商圈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中心、珠江新城一带,但目前正是行九运(2024-2043年)期间,风水旺位逐渐转移至南方和西南方,而南方地块利官禄升迁,这意味着南沙的发展还潜力很大,未来不输于其他地块。
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州的风水学说根深蒂固,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也融入到广州人日常的生活中。
那些看似生活随性,不太讲究的广州人,风水上的讲究远超内陆很多地方。
每天一炷香,初一十五三炷香,是广州乃至整个广东家庭拜神的“基操”,相关风水学也贯穿在每个广州人家庭。
比如如果无意中说错话,老广州人还会说一句“百无禁忌”,然后吐口水重新讲过。
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也要说一句“大吉利是”。
还有,来广州购物的外地人都会发现,当地很多商场明明可以在一楼开扇大门,却偏偏要修个至少两层的电梯,得上二楼或三楼才能真正进入商场内。
这和之前我们提到的香港中环广场香港顶级风水师蔡伯励,一句话就让李嘉诚乖乖掏出200万!的情况一样,广州人觉得一楼有“穿堂风”,散财,所以才情愿多建设一条入口扶梯,摆的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剪刀阵”,以此抵消诸多不利因素。
图片
如果你看到某些商场故意弄个自动扶梯从二楼进入,十有八九都是基于这样的风水考虑。
不仅广州,广东各地商圈此类设计并不少见,甚至此风还一度刮到内陆。
广州人不仅在室外讲风水,进入室内更甚。
任何一个广州人家中,玄关的博古柜、走廊过道的金鱼缸、书房的文竹,几乎是必备的家居风水。
在住宅风水学中,玄关相当于是住宅的咽喉,由此可见玄关的重要性;过道的金鱼缸在在风水学上则有“拨水入零堂”的说法,既能化煞,也能带来财运;而书房内的文竹据说有带来主人家的事业运和学业运,特别是家里有读书的孩子。
还有广州人遇到晦气的时,更是有一整套非常经典的流程。
遇到所谓“倒霉事”的人回到家时,得先从门口摆放的火盆跨过,象征已将晦气阻隔了门外。进门后,还要用柚子叶煮水来洗澡,才算将霉运彻底冲掉,一点都不含糊。
此外,广东人对钱很敏感,“输钱”是大忌,一切与“输”相关的谐音,都很避忌。
图片广州处处都有风水讲究
比如“丝”在广东话同“输”音,所以,“丝瓜”变成了“胜瓜”,就连喝酒“干杯”,也要说“饮胜”。
此外,更不要送书给广州人,因为“书”和“输”也是同音……
这也是为何在广州,很多人喜欢“3689”这几个数字。
因为在广东话里,3代表“生生猛猛”,6是“溜溜大顺”,8为“发财就手”,9自然就是“长长久久”。
而4在广东就是个倒霉数字,能避免就避免,大楼的4层就变成了“3A层”。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一切未知都保持敬畏,始终是广州人务实又尊重传统的态度。
……
风水之说,可以不信,但保持敬畏,凡事讨个好彩头,也是对生活抱有希望的象征。
所以,TVB那句“做人呢,最要紧是开心!”才那么受人欢迎吧。

——The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