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十个基本观点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4-06 发布于浙江

注:本文内容是阅读杨富斌的《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十大理念》一文所思。十大理念来自此文,阐述的具体内容是个人的阅读感悟。

1.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有文化强调具有文化人的之素养,有专门知识指有服务和贡献社会的专业知识技能。概而言之就是“又红又专”。

教育的现实是偏重知识,轻文化素养培养,轻实践能力培养,根本原因是把功用(功利)作为了唯一目标在追求,而把成人目标当成点缀。于是教育成了培养精致利己主义的工具,因而异化了。

2.教育相当于有机体吸收食物的过程

教育不是外在的灌输,而是学习者的主动吸收,主动生长的过程。

学习是人的整体的行动,学习是具身的行为,高效的学习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

“大学的任务就是将想象力和经验融为一体。”我们的教学常常在扼杀想象力,这是很可怕的!真正的教育应当发展想象力,应当助力学生做梦,有梦想的孩子才有更好的未来。

3.教育的金科玉律是教育者要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教育要联结生活、生产,教育不可以成为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的“象牙塔”。

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异化的功利教育在扼杀孩子的“对世界的惊奇”。而这恰恰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4.教育的作用在于唤起学生对智慧和美的追求

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便是智慧,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知是基础,识更重要!有见识的人才有智慧。智慧的操作定义:智慧是处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方式。

5.成功的教师有一秘诀:他清楚地知道学生必须精确地掌握什么

怀特海认为,精确的知识而言,秘诀是速度、速度、速度。快速获取知识,然后应用它。如果你能应用知识,你便能牢牢地掌握它。

所以,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运用,所以我们应该更为重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实践学习;迁移运用学习;创造创新学习。

教育中,少而精,活学活用才是根本

6.教育是要培养学生有能力理解抽象的思维和分析具体的事实

应当使我们所学的知识面向生活整体。在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理念与实践的关系。

7.教育是教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艺术

教学的指向是迁移运用,“为迁移而教、而学”应成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就是在强调这一点。

8.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关注现在

课程、学习必须联结当下。我主张,应做到四个联结:联结真实问题,联结已有经验,联结现实生活,联结要走进的世界。

9.学生的自我发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发展

教育的重要追求是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中最可怕的是培养的孩子在精神和思想上僵化陈腐,在离开学校后不能自我良性发展。

10.应该让学生尽早学习一门外语

学外语应从学习文化、思维的角度学,而不是作为功利工具去学。怀特海认为,学好一门外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掌握了一门后半生极其有用的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