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最后一位“铁血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4-04-06 发布于北京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奸臣”就没消失过。从赵高到和珅,他们坏事做尽,人人诛之。但说到哪个朝代最多,人们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重文抑武”的宋朝,蔡京、秦桧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

然而,除了他们外,还有一人主张北伐、追封岳飞,但最终却被后人视为奸臣。他便是,南宋最后一位“铁血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

韩侂胄出生于一个权贵之家,他的曾祖父是北宋名相韩琦,宋夏战争中,韩琦、范仲淹率军抗击西夏,后来又主持了“庆历新政”。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担任宰相数十年,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韩琦也受此风气影响,认为“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只有科考出身的才算是国之栋梁,但韩侂胄的仕途之路却是从武官开始的。

因为家族的荫蔽,韩侂胄入官场后一路升迁,从合门祗侯一路晋升为汝州防御使、知合门事,在武将难出头的朝堂上,韩侂胄的官运本该到头了,但一件突发大事,将他推往了更高的舞台。

公元1194年,宋孝宗病死,他联合宰相赵汝愚,支持宋宁宗。有从龙之功的韩侂胄也受到了他的重用,很快成长为南宋权臣,但在这过程中,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与他一起拥护宋宁宗上位的赵汝愚被“有威胁皇权的嫌疑”踢出朝堂核心。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他还制造了有名的“庆元党禁”,将和理念有冲突的理学官员纷纷发配,有关理学的书籍全部焚毁。尤其是朱熹更是被弹劾、免职。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韩侂胄对理学如此嗤之以鼻呢?因为他认为,人生于世,普通人是无法消除自己的七情六欲,“存天理,灭人欲”是个谬论。

但可能韩侂胄也没想到,元代以后,朱熹的思想会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一,门人众多,而作为伤害朱熹的罪魁祸首,自然在他们看来也罪不可赦。

他们拼命抹黑韩侂胄,有意识地歪曲他的功绩,不断放大他的黑暗一面。经过长期的舆论攻势,韩侂胄就成了这样的奸臣。

事实上,韩侂胄除了对权力的渴望比较强烈外,还是对民族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他主张北伐。主战派的官员在他手下又得到了重用,其中就有辛弃疾、陆游等。当然,他也为北伐做了不少准备。

首先,在舆论方面,韩侂胄积极为岳飞正名、追封,贬斥奸臣秦桧。这一尊岳贬秦的举动极大振奋南宋百姓的士气,韩侂胄在朝野民间的威望更胜从前。

然后为了彰显北伐的野心,将国号改为“开禧”,由太祖的“开宝”与宋真宗的“天禧”合二为一而成,首尾呼应,表达誓要收回故土的决心。

为彰显北伐之志,南宋将年号改为“开禧”,即从太祖“开宝”年号和宋真宗“天禧”的头尾两字合并而成,表示不甘心坐视祖宗之地沦落于敌手。

公元1205年,在全国抗金情绪高涨时,宋宁宗下诏北伐。

战争之初,形势一片大好,收复大片失地,极大地鼓舞了上下的士气。但在关键一战时,却遭受了内外的双重打击。

攻城时,正规军怕义军抢占功劳,不惜将矛头对准自己人,再加上西线主将吴曦的叛变等,将之前北伐积累下的优势挥霍一空。

但此时的韩侂胄仍不放弃,更是自掏腰包支持这场战事,没等到战场上分出胜负,朝堂上以太后杨氏和史弥远为首的投降派,向他发难。韩侂胄在上朝路上被截走,死于暗室,头颅被送往金国,开禧北伐自此失败。

开禧北伐失败,韩侂胄肯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准备不足、识人不清等,但只能说他能力不足,不能说其对民族有害,功业未成,爱国之心却天下可鉴。

文人杀人不用刀,后世文人将他和秦桧并列,视其为“奸臣”,难免失掉公允,实属对他的侮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