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边觉察我与我原生家庭的纠缠与分离,也需要觉察我与我的孩子之间的纠缠与分离; 我有没有不允许他们有不同,有没有不允许他们和我分离,有没有不允许他们走向独立? 只能不断的觉察,不断地强化,不断的修正 当我读到阿德勒、荣格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与弗洛伊德分开时(其实本想写决裂,但感觉有些无情,就写了分开),我会感到惋惜、可惜,并且会觉得他们离开是一种背叛。当我看到琼斯、费伦茨、阿伯拉汗、萨克斯、兰克等5人组成了守护弗洛伊德委员会,看到弗洛伊德写到:“他们都忠诚的和我合作了15年以上,并且绝大多数都和我私交甚笃。”我的心里感到很欣慰,很高兴,特别是忠诚这两个字,还有“私交甚笃”这几个字会觉得很好。再后来,看到费伦茨、兰克也相继脱离组织,我感到的是遗憾,会觉得合作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后期你们又要分开了呢?可见在我心里我是多么的希望合,不希望分,多希望在一起,不希望离开,多希望是一体的,不希望是个体的。 我似乎对于阿德勒、荣格,还有后期费伦茨、兰克他们离开的原因不感兴趣,也不去了解,匆匆一过。不去关注他们离开的真实原因主要是因为理论观点上有根本分歧了,我只关注他们离开了。好像无论什么原因,分开了就是不好的,不对的。我能感受到我已经站在了弗洛伊德这一面,会认为他就是对的,别人的理论都是不对的。你们离开权威就是一种背叛,这种背叛是不可理解的,不可饶恕的。特别是阿德勒已经被当选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荣格被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主席,弗洛伊德还称荣格为过继的长子和继承人;弗洛伊德把自己珍藏的意大利精刻的小凹雕作为“正式勋章”送给费伦茨、兰克作为纪念,我会把这些场景看作是弗洛伊德给与了他们显著的位置、珍贵的礼物,对他们是那样的寄予厚望、是那样的信任、多年来与他们有深厚的感情。我会认为他们的离开辜负了弗洛伊德的一片心意,会觉得他们忘恩负义。弗洛伊德对他们那么好,他们不知道感恩,反而要离开、独立,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背叛。 我喜欢合,不喜欢分。无论什么原因似乎分离就是不好的,不应该的,就应该捆绑在一起,就应该合在一起。好像生是这里的人,死是这里的鬼,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行动,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必须老老实实的跟随于权威。我是那样的信任权威,很少质疑权威,几乎不顶撞和攻击权威,分离对于我来说很难。想起我以前在一个团体里,由于我感觉自己不能再继续贡献力量,我就想离开。说明原因后,我离开后的三、四年里我内心都是内疚的,会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个带领人和团体。我不敢主动联系他们,担心他们说我背叛了他们,叫我叛徒,内疚感持续了好几年。 这也让我想起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很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和原生家庭分离,家里的事情我都会去操心。刚开始是爸爸、妈妈的事,妹妹的学业,后来我又去操心妹妹结婚生子、夫妻之间的事,婆媳之间的事,经常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想去了解、知道,一些麻烦事我也伸手去解决。虽然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我的心还在原来的家里面。我对自己的小家不怎么上心,把它留给婆婆打理,我的精力和心力除了工作,就是心系着原来的家。只有最近两、三年来,我才慢慢的开始与原来的家、家人分离,有些界限感了。 那时不分离的原因:一是不太放心他们。总感觉他们很需要我,我要是不顾他们了,他们就会过得不好,乱七八糟的。现在想来,我很享受照顾他们,好像在那个家里我可以找到我的价值,可以显现出我的能力很强,可以经常处理一些麻烦的事情,很好的满足了我的自恋。我那时也好自恋,总感觉他们缺了我转不了,其实这两年我不怎么关注他们的事,他们生活的很好,生活井然有序。二是我不敢与他们分离。好像家里有一种魔力,只要我稍微离他们远一点,他们就会感觉到,就会很慌,马上会用道德拉住我,比如不够孝顺了,忘恩负义啦,没有大姐的样子啦,没有人情味啦等等。我很害怕他们说的这些,我多想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多么不想被说成忘恩负义,多么想和妹妹搞好关系,我多想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我多么想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姐姐啊。三是好像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先,这个比什么都大。我和爸妈都默认为无论我们长得多大,我们永远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好像永远都不能分离。在我心里,我也重来没有想过要分离。 自从这几年,我进了精神分析群,我才听说了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以前我认为父母生养了我们,我们就是属于父母的,是父母的一部分,孩子是属于父母的。所以即使是今天,我看到书上阿德勒他们与弗洛伊德分离,我的内心都会有触动,对于独立的个体与权威分离还是会觉得惋惜。可以看出来,我的内心深处对于分离和独立还是不明确的,还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是害怕分离的。我会认为,分离、独立代表着背叛。 我的这种想法,这个角度是站在弗洛伊德、站在权威、站在具有黏缠特征的父母位置上考虑的,而没有站在阿德勒、荣格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的。我的心是向着权威的,权威不愿意分离,分离就是一种背叛。我没有认为他们的离开是一种独立,是一种新的思想、观点,在我这里对他们是持反对态度的。可以看出我更喜欢共生,无论怎样都要粘缠在一起,我更认同于权威、遵从于权威,认为权威不可侵犯、不可质疑,不可背叛。 这里面有两个心理游戏,当我站在权威的角度时,你的分离,我的底层心理游戏是“我好——你不好”。再往下,当我顺从权威、不敢分离时,我的底层心理游戏是:“我不好—你好”,我会认为我自己不好,权威最好,所以要跟随权威,信任权威,不可忤逆权威。 我看到了那个严厉的权威,不允许不同、不允许分离和独立,会认为这是背叛,他要的是忠诚,永远的忠诚。我也看到那个对父母极为忠诚的孩子,一旦落到哪家就要忠诚到底,那是个小女孩,5、6岁的样子,穿着红棉袄站在那里,短头发,眼睛黑又亮,她不爱说话。无论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她都要忠诚。对朋友也是,如果她一旦感受到朋友对她的真心,能感受到朋友对她的关心,她就会很认定这个朋友,很难离开和不同。这时,我深叹一口气,我会感到自己成长的路还很长很长。 会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这样的思维呢?这很可能是在以前我的原生家庭里就不允许不同、不允许分离、不允许独立,我的父母会认为他们所生的孩子就是属于他们的,是他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必须听从和服从父母的。父母从来都不知道孩子只是凭借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父母害怕失去主导权,时刻用语言和行为来提防孩子的离开和背叛。一旦发现苗头,就赶忙打击、浇灭,使独立的希望消灭在萌芽中。家里的关系也是纠缠共生的,无论怎样都要在一起。由于环境的影响,我逐渐成为了听话的孩子,唯命是从。写到这四个字时,我的心好痛。看到这样的自己,我的心好痛。 本以为我已经走出很远了,看到这个点后我知道我还在不远处。可能成长的意义就是为了独立,成长的过程也是独立的过程,还是需要反复的觉察、理解、实践。 我需要一边觉察我与我原生家庭的纠缠与分离,也需要觉察我与我的孩子之间的纠缠与分离,我有没有不允许他们有不同,有没有不允许他们和我分离,有没有不允许他们走向独立?只能不断的觉察,不断地强化,不断的修正。 边走,边知,边行。 2024年3月26日 阅读延伸:湘霞 |《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公益读书会 作者:淑娟 用自我分析的方法认识自己的人,今天看到了自己与父母纠缠共生的一面,看到了那个忠诚的孩子,不敢背叛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