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马吹过的牛,小米正在超速实现

 阳春雪竹轩 2024-04-07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如今的威马用户已沦为半个“修车师傅”,小米用户则享受着亿万富豪的开车门服务

文 / 3点车评

曾经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涌现出不少新秀,其中引人注目如威马汽车。威马汽车以其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和创始人沈晖的豪言壮语,曾在行业内赢得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图片

“年销量超过10万辆早已成为威马的基本目标,时间设定在2019年,更高的标准是15万台、20万台。”

这是威马创始人沈晖在2018年定下的目标。

沈晖说,新造车企业还有两至三年的窗口期。必须年销量超过10万辆,才能活下来。可他自己,没熬下来。

2019~2021年,威马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4.45亿元、50.84亿元,以及82.05亿元,三年间共计亏损174亿元,先后三次尝试上市均无果而终。2023年10月10日,威马汽车官微发布告知函,其中表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将开启预重整程序。

今年4月3日,威马汽车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债权人以视频接入方式参会并对重整案进行表决。根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高达203.67亿元。威马汽车已经陷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局面。

与此同时,而另一家企业小米汽车风生水起,4月3日上午,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小米创始人雷军为首批车主一一打开车门,并当场宣布:小米SU7大定破10万,锁单量超4万。全国28座城市的小米交付中心亦同步开启交付。

谁还记得当年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如今主角已换,小米汽车正在以实际行动超速实现威马曾经吹过的牛。

辉煌的“危”马

2016年,威马汽车由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沈晖创立。沈晖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背景,他曾在博格华纳、菲亚特和吉利等知名汽车公司担任要职。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大并购中,沈晖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沈晖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刻理解,威马汽车成为了备受资本青睐的“资本宠儿”。

图片

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浪潮中,威马汽车凭借着沈晖的个人魅力和公司团队的专业能力,获得12轮融资,其公布的融资规模已经累计达到350亿元。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参与了投资,使得威马汽车成为IPO前融资金额最多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威马汽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将承载着沈晖的理念和团队的努力,成为业界的标杆。2018年3月,威马汽车首批量产的EX5车型在温州试装下线,而威马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智能化整车工厂。随后,威马EX5于2018年9月28日成功上市交付,成为了公司的里程碑事件。

图片

2019年,威马汽车以16876辆的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的20565辆。首款车型EX5共交付16810辆,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口碑,威马汽车在当年的造车新势力中表现抢眼,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这也标志着威马汽车辉煌时期的终结。

自此之后,威马汽车逐渐失去了与其他新兴汽车公司的竞争力。

尽管在2020年,威马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达到2.19万辆,同比增长71.4%,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威马汽车的表现已经大打折扣。在2021年,同期成立的新兴汽车公司“蔚小理”年交付量突破了10万辆大关,而威马汽车仅售出了4.4万辆车辆。这一数据表明,威马汽车的市场地位已经大幅下滑,从行业内部排名来看,威马汽车已经跌至第五位。

首先,威马汽车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虽然威马汽车在外观设计和智能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实际使用中,一些车主反映出了车辆的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车辆的车机系统频繁出现故障,导致车主无法正常使用导航、娱乐等功能。这给车主的日常驾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图片

其次,威马汽车的售后服务也备受诟病。由于威马汽车的销量增长迅速,但售后服务网络建设跟不上,导致许多车主在维修保养方面遇到了困难。一些4S店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纷纷停业或转型,使得车主无法及时获得原厂的售后保障。这给车主的车辆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威马品牌的信心。

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哪吒汽车等新兴汽车企业凭借出色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与之相比,威马汽车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上已经明显不如以往。

2022年初,威马汽车的经营举措出人意料,在激烈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竟然调整了生产线并限制了产品销量,目的是为了准备提高建议零售价。这样的策略让外界感到困惑,认为威马汽车的经营思路难以理解。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威马汽车陷入了困境。2022年春节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发布了一封名为《新家书》的公开信,在信中谈到了威马汽车的发展方向和对新能源市场的看法。他表示,当前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上半场热身赛”,而且这场比赛“远未结束”。

故事确实“远未结束”。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频繁传出降薪、停产、总部大楼拖欠租金、经销商大规模退网等负面消息。

据统计数据,2022年威马汽车的累计交付量仅为2.95万辆,同比下降了33.3%。而到了2022年11月和12月,威马汽车的交付量仅分别为153辆和30辆,这已经是岌岌可危。后续威马汽车的交付量已经无法查证,并且已经被从各种新能源汽车交付量排行榜中剔除。

图片

有消息称,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已经不在国内,沈晖本人也对于这些关于他“出走”的传闻做出了回应。他表示:“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时至今日,这花,难开了。

善战的“骁”米

与威马汽车相比,另一家企业小米正在以实际行动逐步实现威马曾经吹过的牛逼。小米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

直到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汽车行业,可以用骁勇善战来概括小米进军汽车行业的表现,因为小米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图片

2021年3月,雷军宣布小米将投资100亿进军汽车行业。

8月,小米斥资约7737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
9月1日,小米汽车正式注册成立,并公布了汽车团队的核心成员。
10月,雷军宣布小米汽车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并开始全面展开相关工作。
11月,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年产能30万台,第一期计划年产15万辆,预计于2024年投入量产。
2022年初,小米研发团队人数超过千人,7月开始进行上路测试。
2023年,小米研发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超过2000人,并完成了小批量试生产。
12月,小米举行了技术发布会,展示了五大核心技术,并首次展示了首款车型Su7。

进入2024年3月,小米汽车正式发售。

图片

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展现了其雄心勃勃的发展态势和对汽车行业的决心。

小米作为一家新兴企业,在市场上享有更高的关注度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他们的团队经验丰富,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且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面临抄袭和技术不足等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如果小米能够逐步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更多变化。

值得友商借鉴的用户思维

如今的威马用户已沦为半个“修车师傅”,小米用户则享受着亿万富豪的关车门服务。

威马曾经吹过的牛逼如今已成为过去式,而小米正在以实际行动逐步实现这些牛逼。

小米汽车的推出将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也为友商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警训。在未来的竞争中,唯有不断洞察用户需求,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