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不要管。”因为那是老板自己的事,是他的权利,你在旁边出主意、提建议算什么,过界了。 有人说“得管。”老板的事不管大小,对公司都会有影响,一旦导致不好的影响,必然会波及每个人,包括你自己,所以得管。 你觉得呢?要不要管?理由是什么? ……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直接回答给理由,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回到问题本身,要回答“管不管”得抓两个关键: 一看“什么事”。太私人的,比如老板养小美、买私家车,就别“管”了,也管不了;但是,像选公司继承人、任用亲信,在自己权限内的该提建议还得提。 二看“怎么管”。对该管的事,用怎样的方式“管”才考验智慧。魏征能直谏,赖于太宗有胸怀。 如果,老板拿不定主意选谁当二把手,是亲弟弟?还是结义兄弟?让你出主意,你会怎么说? 02. 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魏国由魏文侯当老板,李克是他的谋臣,跟他打工。 有次老板问李克:我想选个二把手来帮我,现在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我亲弟魏成,一个是结义兄弟翟璜,你看谁更合适? 老板在这里做了个选言推理,肯定一个则否定另一个,否定另一个也就肯定了这个:
李克知道其中的要害,也明白该如何“管”,它先是拒绝,并给出了理由:
什么意思?一个演绎推理:
对于李克来说,这个事关系比较大,得说,但不能冒失、不能直接说,以退为进。 老板诚心实意,再三请求他不要顾虑。李克才说:
这事,李克管了,但又没有直接管,他只是给老板提供了五条考察人的标准,至于这两位谁更符合?老板自有判断。能符合标准的就是魏成。 决策权还在老板手上,但结果已经定了。这样做就比较智慧。 当然,也有生猛的,不仅“管”,而且还是直接否定老板。 03. 12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老板是唐肃宗李亨,谋臣李泌[bì]跟他打工。 当时,老板有两个儿子比较受重视,一个是老三建宁王李倓[tán],英明果决,具备雄才大略;另一个是大儿子广平王李俶[chù]是太子人选、将来的接班人。(这几个人都姓李,名字都难认-生僻字) 有次,三儿子跟随老板外出,因为随行士兵人少而弱,多次遭遇强盗。三儿子就亲自挑选骁勇的士兵护卫老爹。途中,老爹没按时吃饭,三儿心疼的都掉了眼泪,随从士兵、官员都看在了眼里。 老爹也被打动了,就想封他做大元帅,统领军队东征。老爹的逻辑也简单:
但是,作为宰相的李泌却有不同看法,找到老板讲:
李泌给老板摆出了一个假言推理:
也就是不要让老三当大元帅。老板虽然听明白了,但还没有转过弯,他问李泌:
在老板的逻辑里,能任命担任大元帅的就两个人:
到底让谁去?该听谁的? 李泌没有退缩,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分析说:
形势压人,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老大做不了太子,为了活命必然会逃跑,这不是老板愿意看到的。 最后,老板听了李泌的,让大儿子做了大元帅,给他机会,为以后的接班积累声望。 ------ 其实呢,关于“怎么管”老板的事,还得看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公司: 如果把公司当成是老板的,是老板一家人的,那么他的任何事,包括私事,都可能与公司利益挂钩,但不管什么事,你都照理拿工资,那还管什么? 如果把公司当成集体的,是大家共同做事、赚钱的战场,那么,只要不影响大家的利益、不影响自己的利益,那么个人的事个人处理就行,老板的事也是。 只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要拎清这些是比较困难的,索性也别管“要不要管”了,积累一些“怎么管”的经验,会更实用。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