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的经济学》:洞悉九大经济学派,做独立“经济思考者”

 mandy53wiuq5i6 2024-04-14 发布于北京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夏准教授,从人人都能理解的基本概念出发,以开放的态度解读九大经济学派观点,跳出某一种经济学派的限制,带你看清更真实的环境背景,从而更明智、理性地对经济事务做出决策。

本文仅展示部分页面,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获取完整PDF

01

什么是经济学?

如果用方法论定义经济学难免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大多数经济学读物认定“做经济学”只有某一种正确的方法,比如新古典学派甚至不会说还有其他学派。而根据主题来定义则更具开放性,经济学的主题就是经济,包括金钱、工作、科技、国际贸易、税收和其他跟“生产(商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以及消费(这些产品)”方式相关的事情。

02

经济学理论在变化

真实世界在变化,比如,逐利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还是资本主义的关键驱动力,就像亚当·斯密时代一样。但是这样的竞争已经不是发生在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之间,这些小公司只能接受消费者的偏好。今日之竞争,是发生在超大型的跨国公司之间。这些公司有能力影响价格,还能通过塑造品牌和广告营销来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一个经济理论再怎么伟大,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因此,如果我们要有效运用某个经济理论来分析特定的市场、产业或国家,我们就必须掌握这个市场、产业或国家的技术和制度特征。

03

资本主义简史

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对完全理解当下的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1)历史影响当下的决策,许多政策建议都有历史实例支撑

2)当了解历史上”人“也是可以买卖的,就不再认为“自由市场”的边界是永恒科学的规划

3)新加坡这种自由市场和社会主义的成功组合,无法用一个经济学派来解释

4)读史,可以尽量避免拿民众做“活体实验”

04

九大经济学派

经济学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强调不同方面,提供不同观点。多了解一些学派,我们就能够对这个叫“经济”的复杂实体有更全面、更平衡的理解。就像生物种群的基因库越多样,它对冲击的承受能力就越强一样,一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更多样,它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能力就比“单一的知识作物”强。

05

经济参与者

当我们承认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才更能欣赏那些做出跟社会习俗、主流意识形态或其阶级背景相抵触的选择的人的自由意志。当我们接受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就更能欣赏企业家做的那些人人不看好的“非理性”冒险。而在一个充满完美个人的世界,人们总是知道什么是最优行动,因此所做选择是注定的,这样的选择也就空洞无意义了。

06

产出、收入和幸福

经济学概念的定义和测量,不可能跟物理学或化学的概念一样客观。即使是产出和收入这些看起来最直白的概念,其定义和测量也充满困难,这其中牵涉许多价值判断,比如,在统计产出时不计入家务。但如果没有像产出、增长率、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值这样的重要数据,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情况。只是在使用这些数据时,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数据都说了什么,没说什么。

07

生产的世界

在提高生产能力上,制造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在过去两个世纪,它一直是新技术和新组织能力的主要源头。随着后工业社会论调的兴起,加上金融部门在真实世界中越来越占主导,经常有人主张,制造业在新的“知识经济”中属于低端产业,只有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才会做。然而,工厂不只塑造了现代世界,未来还会继续重塑世界。

08

金融与监管

如果没有金融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一路就不可能这么发展。但现在我们的金融系统已经变得过于复杂,复杂到无法控制,日益增长的互联性也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足以证明新金融系统并非更有效率和更稳定。正因为金融太重要,影响力太大,所以应该严格监管。

09

不平等与贫困

一个人最后穷不穷,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政策干预。就算要穷人通过自己努力脱贫,政府也需要提供更公平的童年条件,改善穷人就业渠道,防止政商勾结操纵市场。如果政策得当,我们可以生活在比较平等的社会,正如挪威、芬兰、瑞典、丹麦的经验告诉我们的一样。

10

工作与失业

在大多数经济学讨论中,人们主要还是被设定为消费者,而不是劳动者。经济学家也没意识到工作的内在价值,比如创造性的快乐、成就感和对社会“有用”的尊严感。然而,如果不重视工作,我们无法建立更平衡的经济、更有满足感的社会。

11

政府的角色

很多政府都破坏过经济,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但事实依然不变:政府仍然是人类发明史上最强有力的组织技术,没有政府,就很难完成重大的经济变革。所有经济成功的故事都需要积极政府,就算不靠这些政府精心组织,也至少要靠其因势利导。

12

国际面

如果各国希望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平,就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跟国际经济的互动对长期发展则至关重要。一国要开放哪些区域,开放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领域应该进行国际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都取决于一国的长期目标和生产能力。

13

谁获益?经济学是政治争论

经济学是政治争论。它现在不是科学,将来也不会是。经济学没有客观真理,总是夹杂政治判断,还往往涉及道德判断。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经济主张,你必须问一个老问题:“谁获益”(Who benefit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