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 >>>第3298课<<< 赭石与柴胡、吴茱萸 足厥阴肝经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郁则冲逆。肝木横逆犯胃,则胃气通降失司。情志不畅,气郁不舒则见脘腹满闷、胁痛等;气火上冲、横逆犯胃则见吐酸、呃逆。柴胡为少阳厥阴之引经药,善于疏郁行气,然气火冲逆之证,柴胡性轻清而升散,可以宣发火热,却难以引逆气下行。故临证运用柴胡宣散郁气以开结畅达的同时,需配伍赭石以降肝镇逆,引逆气下行。 据此自拟泻肝解郁汤:北柴胡20 g、赭石10 g(先煎)、甘松10 g、香附10 g、木香10 g、红花10 g、川楝子10 g、生姜6片,用于治疗肝郁犯胃引发的胃痞呃逆。若肝经沉寒冷积,气血郁滞,气机上逆者,则常用吴茱萸与赭石配伍。《神农本草经疏》谓:“寒则中气不能运化……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吴茱萸功善温中下气,与赭石相配,降逆之功更著,且寒温相得,可除赭石寒凉之弊。张老师常在《伤寒论》吴茱萸汤基础上加赭石、神曲、木香以温肝暖胃、调气降逆,用于肝胃寒凝之胃病,症见胃中嘈杂、呕恶、胀满嗝气、咳吐涎沫、脘间隐痛等。 赭石与大黄、瓜蒌 张老师总结大黄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有四大功效:一是降气止呕,止逆气上冲;二是清火降气,凉血止血;三是泻火通便,清泻三焦火热;四是健胃疏肠,消胀除满。赭石与大黄配伍,既可增强清火降气、通便行滞之力,又可增强降逆止呕坠痰之效,适用于痰火上冲所致的顽固性呃逆、呕吐或胃病兼有大便秘结者。大黄用于降逆利气用量一般在2~3 g,用量过多则易致腹泻。 大黄与赭石相伍还可清气止血,张老师据此自拟增一四圣汤(赭石、生地黄、三七、黄芩、大黄),用于气火亢盛之吐血。瓜蒌与大黄均可以清热利气,散结通便,导邪气从肛门而出。瓜蒌又长于涤痰宽胸,疏利上焦气机,尤适用于胃病兼有胸闷堵塞、胁肋胀满的病症。张老师常以瓜蒌与赭石配伍,开胸散结的同时降逆坠痰,针对痰食、痰气、痰火阻滞上、中二焦引起的胃气上逆证均可应用。 赭石与沉香 沉香芳香浓烈,能升能降,降大于升,《神农本草经疏》言其“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本经逢原》言其“专于化气”“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沉香通郁开结,行气降泄,尤适宜气机上逆的病证,且其味辛、气芳香,辛香扶脾,可鼓舞脾气运转。张老师常在重镇降逆的方药中加入沉香3~10 g,从而达到脾气上升乃健、胃气下降即和的目的。 沉香与赭石相伍既可助引逆气下行,又可挽赭石沉降、伤下焦阳气之弊。据此拟定功专呃逆、嗝气的弥勒汤:赭石40 g(先煎)、旋覆花30 g(包煎)、神曲15 g、姜半夏9 g、槟榔15 g、大黄3 g、沉香10 g(后下),其中重用赭石配伍沉香能化气通调,加强降气之力,且沉香能防赭石损伤阳气之弊。 赭石与人参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膈食的参赭培气汤即有人参与赭石配伍,方中君药人参虽能大补中气,然其性升浮,非用赭石不能降胃气,开贲门之壅塞。旋覆代赭汤中亦有人参与赭石的配伍,用于胃虚气逆痰阻证之心下痞、呕逆。《金镜内台方议》载:“以赭石为臣,而镇其虚气……人参……以补胃气而除噫。”陈士铎言:“脾胃之气大虚,虚胀而非实胀也……骤用人参,则脾胃过弱,转不能遽受,反作饱满之状”,而“代赭之重,以镇虚邪”,可知二药配伍能补虚而不致满,降泄而不伤气。 张老师认为二药配伍可开通闭塞、培中补虚,多用于胃虚痰阻或胃虚气逆之证。据此自拟启脘汤:干姜10 g、黄连10 g、炮附片6 g(先煎)、大黄2 g、赭石30 g(先煎)、人参10 g、甘草3 g,方中赭石降逆开壅,合人参培中补虚、升降气机,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幽门梗阻,症见脘腹胀痛、嗳气、烧心等。 |
|
来自: 夜听风雨x8q45a > 《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