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范蠡二儿子犯了罪 他便让大儿子带1000两黄金去救

 少爷江郎 2024-04-15 发布于广东
春秋时,范蠡二儿子犯了罪。他便让大儿子带1000两黄金去救。临走前再三叮嘱,让他少言少语,直接给给钱,否则会害了弟弟。不曾想,长子玩起了心思,没有听范蠡的话,最后带回了弟弟的尸体!

来源:《智囊全集》

范蠡出生于战火纷飞的春秋晚期,有幸结识越王勾践,范蠡的才华得到肯定和重用。当时,越国处于被吴国欺凌的窘境。范蠡运用超前的思维和精湛的谋略,为勾践出谋划策,终于帮助越王重新夺回国权。整个“勾践伐吴”的过程,范蠡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功成名就后,范蠡没有如其他大臣那样趾高气扬、横行跋扈,而是看出了勾践性情的另一面——多疑小心、猜忌猜忌。为了避免日后遭受不测,范蠡决定“急流勇退”,远走他乡,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几年时间,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商业头脑,范蠡便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富豪。范蠡除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在家庭生活中也一样有智慧有远见。他与妻子相敬如宾,育有三个性情各异的儿子。

长子生于清贫时期,性格老实敦厚、勤俭持家。次子生于奋斗阶段,习性稍显粗犷顽劣;幼子出生在家道殷实之时,温文尔雅。

面对儿子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范蠡并没有勉强要求他们一一遵从,而是“因材施教”、发挥所长。比如长子善于经营生意,次子虽性情直率却能在事业上撑腰壮志,幼子则擅长于人际交往等。正是这种睿智的教育方针,才使得范家三代同心、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同时,范蠡也面临过不小的挑战和考验。

有一年,范家的次子在楚国经商时,与当地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犯下了命案。范蠡得知这个消息后,打算由长子前往楚国,拿钱财赎人。

临行前,范蠡叮嘱长子“到了地方只管将钱财交付,不得多嘴,也不能追究后果”。可惜长子执拗己见,未能完全遵从父亲的嘱咐,反而自作聪明,导致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

次子终因命案被判处以死刑,范蠡虽然对此深感惋惜,但也理解这是儿子应受的惩罚。他没有再想方设法为次子开脱,而是耐心教导长子,让他汲取教训、知过必改。

可见,尽管范蠡在治家有方,但对于子女的言行教育依然秉持“家有家规”的原则,决不纵容儿子们违法乱纪。这种刚柔并济的做法,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高屋建瓴的智慧。

范蠡的一生经历,无不闪耀着“知人善任”的睿智。无论是当年为勾践出谋划策,还是后来创办生意、治理家室,范蠡都能够精准把握每个人的长处和短板,予以适当的安排和培养。

比如在协助勾践的过程中,范蠡就精心部署了相应的战术,配合文武全面夺取战略主动权,从容击溃强大的吴国。

经营生意时,范蠡也清楚地意识到,要发展事业就需要团队合力,所以他充分发挥了三个儿子各自的所长,将他们分工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从而保证了生意的高效运转。

可以说,善于识人用人,正是范蠡智慧的重要体现。他深知“任用不强拙”的道理,所以在分配重任时,从不要求某人勉强承担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务,而是量身定做、因事因人而异。

可以说,范蠡用自己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人生体悟,在动荡的历史进程中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航道。他兼具仁者和智者的风范,在家国事业各个层面上均树立了高洁的典范。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范蠡的言行举止,定能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