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心流

 昵称67808478 2024-04-17 发布于山东

人类基因带给我们的心理机制是很难让我们获得幸福感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内心总是沉浸在对过去的悔恨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中。这不是悲观,是人类在演化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应对自然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让人类繁衍下来,但是这种机制并未考虑人类个体的福祉。焦虑会让我们更加积极寻找食物、更加仔细的照顾后代,恐惧会让我们躲避风险、更积极地融入群体。

人类似乎又具备了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比如,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之后,内心的那份平静和愉悦感。再比如,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一起,陪着他们游戏学习,看着他们有一点进步,那份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在很多瞬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乐。遗憾的是,这似乎不是常态。

《心流》这本书探讨的问题是“人类何时最幸福”,弄清楚幸福是从何而来的,就可以主动的调整生活秩序,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作者认为,学会控制意识是获得幸福的起点。这本书就是探讨如何控制意识并获得幸福的过程。幸福不是向外求来的,而是一种全心投入,把自己置之度外之后的副产品。我们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最优体验”,他讲,我们生命体验被很多力量同时塑造,大自然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力量,我们自己可以主宰似乎并不多。在那些无法控制得力量面前,我们很难形成良好的体验。但是在有些时刻,“我们会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时刻被作者称为最优体验。

幸福感的代名词“心流”。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只有当精神能量(即注意力)专注于实际目标,行动与机缘又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心流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不被欲望牵绊,专注于目标,行动上可以胜任,并不断地取得有价值的反馈。

拥有心流的人会获得一种独特的人生状态,他们的生命是饱满的,总是可以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使得自我不停的成长。不会陷进欲望的陷阱,在恶性循环中不可自拔,最终陷入精神的崩塌。“这种人充满活力,愿意接纳各式各样的经历,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对别人及周遭的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论多么烦琐艰难的工作,他们都能甘之如饴;他们从不厌倦,能轻易克服任何难题。他们最大的长处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如。”

基因和社会的力量都可能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无论是被基因控制还是被社会控制,一个人就基本丧失了获得持久幸福感的可能性。我们的意识被操控,无法做出主观的选择,无法为自己选定的目标付出努力和行动,我们只会离心流状态越来越远。

许多人只信任直觉,如果某件事感觉不错,自然而不做作,就必定是好的。如果我们不加诘问就服从基因和社会的控制,不啻就放弃了对意识的控制,成为非人性力量的玩物。如果无法抗拒食物或酒精的诱惑,或无时无刻不欲念缠身的人,就无法自由控制内在的心灵。
向基因屈服有时相当危险,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彷徨无助。不能在必要时反抗基因指示的人往往很脆弱,他们非但不能根据个人的目标决定行动方向,反而被肉体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摆脱社会制约的首要之务便是控制本能的冲动,因为只要我们凡事跟着感觉走,一举一动就不难预测,别人就很容易利用我们的好意,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

学习控制意识,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意识并不神秘,具有自主性。 意识的运作并不完全受制于生物规律,它在很多时候能够自主。意识已超越了基因控制,发展出独立行动的能力。

意识的功能是搜集组织内外的一切资讯,加以评估后,由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它可谓各种知觉、感觉、观念转换的中枢,并且就各种资讯排定先后次序。少了意识,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周遭的事,但只能做直觉的反应。凭借意识,我们才能衡量事件的轻重缓急,并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甚至我们还能创造出从未有过的资讯,如做白日梦、说谎、谱写美丽的辞章或导出科学理论。

意识的局限性和有限性。然而不幸的是,神经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处理的资讯极为有限。意识每次只能认知和回应一定数量的事件,而新涌进来的会把旧的挤掉。

控制意识的关键所在。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若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意图是注意力的磁场。 我们通常将意识化资讯为秩序的那股力量称为“意图”。当一个人自觉想要某件东西,或想要完成某件事时,意图就会浮现出来。意图也是资讯的一种,由生理需求或内化的社会目标塑造而成。它如磁场一般,把注意力从其他事物导向目标,使精神集中于特定的刺激上。

注意力是一种精神能量。 由于注意力除了决定某些事物能否进入意识外,还要带动其他心灵活动——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能量”。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的方式,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也是改善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自我”不是一种普通的资讯。 实际上,它包含了通过意识的一切:记忆、行动、欲望、乐趣、痛苦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自我”代表我们点滴建立起来的目标的先后次序。

“内在失序”。 也就是资讯跟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或使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是对意识极为不利的影响力。我们曾经为这种状况取了各式各样的名称,如痛苦、恐惧、愤怒、焦虑、妒忌等。所有失序的现象都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不再发挥预期的功能,精神能量也窒息了。

精神熵。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psychic entropy),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最优体验。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当发觉收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的必要,也无须猜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不再怀疑自己,只因为我们得到了明确的鼓励:“你做得很好!”积极的反馈强化了自我,使我们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照顾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平衡。

心流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

自我成长。 在心流状态下,意识全神贯注、秩序井然,有助于自我的整合。思想、企图、感觉和所有感官都集中于同一个目标上,自我体验也臻于和谐。当心流结束时,一个人会觉得,内心和人际关系都比以前更“完整”。 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一旦尝到这种快乐,我们就会加倍努力,重温它的滋味——自我就这样开始成长了。

享乐与乐趣

享乐是生理需求和社会制约的要求得到满足后获得的。

乐趣是在自我挑战、自我丰富、自我成长之后实现的。

享乐是高水准生活的重要一环,但享乐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睡眠、休息、食物与性,都属于恢复“均衡”的体验,在肉体需求引起精神熵以后,重整意识的秩序。它们并不能带动心灵的成长,也不能增加自我的复杂性。换言之,享乐虽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所谓乐趣,是指一个人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既有制约,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构成心流的要素

乐趣出现主要有八项元素:

  • 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
  • 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 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
  • 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
  • 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 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
  • 第八,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