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

 智慧生活儿 2024-04-19 发布于江苏

“《软盒包装机效率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烟一等奖啦”,综合组的小张拿着中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捷报,推开包装修理室大门,挥舞着手中的证书,大声喊出这一喜讯。

一群修理工正回过头看看她,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有作业长李承华略微点头示意,而后大家又埋头继续自己的事情。小张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悄悄把证书放在一旁办公桌上后,静静退了出去……

深夜,正准备下班的李承华拿起桌上的证书,脸上漏出淡淡的笑容。

“十年了啊”,一声轻叹在修理室静静回荡着。

十年“改造路”

回想软盒包装机落地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的那一刻,大家满怀信心期待着两台样机实现效能突破,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由于对新设备的不熟悉,修理团队的压力瞬间倍增……

修理团队都不敢掉以轻心,出现问题时,他们蹲下身逐一排查,站起身查看说明书,就在无数次的“下蹲运动”中,渐渐的,设备故障开始变少,同时他们对设备原理和性能的掌握越来越深。

他们也逐渐“不满足”起来。“有些地方还有改进空间,只不过要换种设计了,看来要干大活计啰”。

于是,设备改造正式启动。2020年,开始尝试对三号轮进行改造,尽管还是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问题。一次改造不够,那就二次改造、三次改造……在维修团队的反复试验中,全新的干燥装置应运而生,大幅降低了商标纸底部折叠的废品率。

修理团队的这些实践积累也“反哺”了机械制造,一些创新实践成果也被设备生产商运用到新型号的设备上。

在对设备进行改造的十年时间里,李师傅始终和上海烟机公司项目组长保持交流沟通,绿白交错的对话框里有在日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有中项维修的总结、维修现场的视图资料……他们的很多改造成果都得到了烟机公司的认可和推广。

十年“成长路”

翻开王师傅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记满了机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他指着一个个问题如数家珍。作为修理专家,王师傅空闲时间经常跑到机台上观察新机器的运作,新机器上不一样的机械构造想必又点燃了王师傅的学习热情。

正在研究新设备的王建忠师傅(左一)

邱师傅总喜欢在机台上与操作师傅讨论机器问题,听着操作师傅对机器日常侃侃而谈。为生产解决难题的同时,他也虚心向操作工学习。这就是大师傅们的“进化迭代”之术。

十年间,他们边学边修、边修边学,通过设备生产、维修、点检、二级保养、中项维修等多年的实践积累与分析,形成了一套涉及设备运行、监测、管理等完整的维修体系。

除了自身成长,他们也没忘记培养“接班人”。“生产现场实操、实训基地讲授、青创园论坛、青工与师傅一一结对的师带徒……年轻的小褚对于修理团队的人才培育活动就深有体会。

弄不懂设备原理,修理组就开发制作可视化的培训课件,将设备的每一次运动细细剖开;不敢操作维修,师傅们就带着徒弟穿梭在一台台设备间,为徒弟寻找动手机会,既言传身教、又保驾护航。

包装修理组面向青年修理工组织设备维修培训

十年时间过去了,软盒包装机组早已成为生产专线的“主力军”。在这次获得中烟荣誉的项目中,完成人员名单上有25人,然而它凝结的智慧与力量又岂止这25人。修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凝心聚力。

他们依然穿梭于各个机台上,修理的手法越来越娴熟,设备运行越来越有保障,电话一响,他们又跑起来了……

包装修理组全体修理工合影

内容来源:玉溪卷烟厂

                                                                                                          文/李思瑶、张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