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侵删 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国营单位棉纺厂分配职工宿舍,让高中教师庄超英、技术工人林武峰和棉纺工人吴建国成了邻居,庄超英与林武峰两家更住进了一个小院,共用一个厕所,吴建国家则在对门院中。三家几代人的故事便在这一方小院的袅袅炊烟中真情演绎。不,不只是一方小院,是无数个一方小院。 1 2 小院中,庄图南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妹妹庄筱婷和邻居林栋哲分别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80年代,一个小院考出一个同济两个交大三个名牌大学生,可以想象是一件多么震撼的消息。特别是庄图南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当时与清华、北大持平的上海复旦大学分数线3分,超过同济大学分数线50多分。最终,同济大学根据其意愿把文科生的庄图南调剂到建筑系就读。 庄超英是棉纺厂附中的老师,刚刚恢复高考就被市教育局邀请参加高考阅卷。在普通高中毕业生就业没有优势和重点高中录取率很低的情况下,棉纺厂子弟并没有考当时省重点苏州一中的传统。高考的全面恢复和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让庄超英敏锐地洞察了风向的巨大转变。基于庄图南不错的成绩,他决定让儿子赌一把冲刺苏州一中。庄图南不负所望,成功考取苏州一中,又如愿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 林武峰在庄超英的劝说下,对儿子林栋哲的学习开始重视起来。林栋哲在庄超英和庄图南、庄筱婷兄妹的帮助下顺利考上了苏州一中,后来转学到广东并参加广东高考顺利考取上海交大,与庄筱婷再度成为同窗。 知识赋予人的敏感、视野与睿智在一定条件下终会显现。如果说庄超英和60年代的上海交大学生林武峰是有视野有高度的,对门邻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吴建国和她的再婚妻子认为孩子上个中专有稳定工作就好,私自把女儿吴姗姗填报的高中志愿篡改为中师。吴姗姗读了师范,毕业后做了教师;另一个女儿读了纺织职校,却因为国企效益的不景气,毕业即失业。 许多时候,父母都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产品”,全权“帮助”子女设定人生,却忽略了子女是人格独立且思想自由的个体的事实,也忽视了子女的格局、视野和能力极大概率终将超越父母的事实。一代又一代的万千个吴珊珊姐妹的人生就这样被或好或坏地设定了。 3 平凡小人物的故事,让人看到那个伟大时代人们的灼灼芳华。变革的时代,总有人站到改革的风口,改变自我的命运并和万千大众一起形塑未来。 那个时代,人们渴望变革却又战战兢兢。中学的孩子们唱响“迷茫”,蹲守督查学生早恋的高中老师庄超英觉得自己也很迷茫。林武峰这样的技术人才很受乡镇企业欢迎,但却可能被冠上“投机倒把”之名。在乡镇企业兼职被举报后,他为了儿子的高考以及担心被“秋后算账”,主动寻求关系调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工作。 向鹏飞在“价格闯关”中小赚了一笔,托老家在福建的林栋哲看看能不能从沿海倒腾一些走私烟酒、手表等回苏州卖。庄图南拍板决定利用乡镇对录音机的市场需求以及无法流通转让国库券的现状,以卖录音机并赚取国库券兑换差价的方式把伍万元的本金变成了十四万元。 “人生总是有高有低,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人生的维度是不一样的,度过高峰期、熬过低谷期的方式都不一样。”庄图南、林栋哲以其过人的政策敏感性和行动力,大学没毕业就成了“万元户”。 新成立的浦东新区面向全国招聘40名干部。已经担任苏州大学辅导员的庄筱婷为了爱情、婚姻毅然决然地参加报考,并在2000多名报考人员中以第16名的成绩成功考取为浦东新区干部。 这一切放在今天,对普通人来说仍然极需胆识和魄力,让人不由感慨:心动不如行动,成功永远垂青有思想、有能力、有行动的人。 篇幅并不宏大的《小巷人家》,是一本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书,也是小人物撑起大时代的故事书。时代滚滚向前,人们在顺流而下的同时,也像一个个活跃的分子一样发挥着各自的能动性,演绎属于时代也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盐渎苏迅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 美好, 孕育于昨日的耕耘, 结晶于今天的奋斗, 面向明天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