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废旧塑料瓶到时尚前沿:再生涤纶的奇妙之旅

 Echotiger 2024-04-2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作者/星空下的夹心糖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火锅

你是否想过,那些被你扔进垃圾桶的废旧塑料瓶在某一天会变得炙手可热,成为时尚界的明星材料?这里有一种神奇的纤维——再生涤纶,它的旅程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塑料瓶开始的。

伴随着塑料瓶的大量使用,其产生的废弃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再生涤纶纤维以其独特的环保优势和出色的物理性能,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图片

再生涤纶纤维

今天,我们也来聊一聊再生涤纶。

(关注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涤纶”,看看有哪些可以关注。)

01

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涤纶(PET),又称为聚酯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第一大品种,约占全球纤维总产量的 52%。主要的应用包括纺织服装瓶片薄膜等。2022年,中国涤纶行业产量5343万吨,养活了一众大炼化公司。三大种类的PET产能分布中,瓶级PET产能约占17%,纤维级PET产能约占77%,膜级PET产能约占6%。

图片

2016-2022年中国涤纶产量(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协会

然而,涤纶的生产过程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多种负面的影响。作为一种合成纤维,聚酯纤维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产生巨量的碳排放。每年动辄几千万吨级别的涤纶产品进入市场,有些产品寿命很短,如果随意丢弃,既会导致巨大浪费,更会污染环境,涤纶的再生行业应运而生。

再生涤纶纤维的原料主要是废弃的塑料瓶。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再生的纤维。与传统的涤纶纤维相比,再生涤纶纤维具有更环保优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瓶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通过循环再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根据《2021 化纤蓝皮书》,以物理法生产的再生涤纶的碳足迹仅为原生涤纶的20%-30%。除了环保优势外,再生涤纶纤维还具有优良物理性能。此外,再生涤纶纤维的透气性和保暖性也比较好,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服装需求。

02

并不优秀的行业格局

再生涤纶纤维行业虽然是一门利国利民的大生意,但其行业格局并不优秀。其上游是废旧塑料瓶回收,中游是再生涤纶生产合成,下游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图片

再生涤纶纤维产业链

资料来源:天富龙招股书

再生涤纶纤维的上游是废旧塑料回收。上游经营主体多为个体工商户,分布较为分散,多以小作坊式经营管理,整体经营缺乏规范性,同时缺乏透明的公开市场价格指导,这也限制了涤纶回收率的提升。

从中游来看,化学纤维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业内存在大量小型企业,较大的公司也就几十万吨的产能,整体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低端同质化严重。同时,行业存在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形。

再生涤纶纤维的议价权较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再生涤纶产能到达1000万吨,产量到达800万吨,仅占涤纶行业的一小部分,在石油化工行业内更是沧海一粟,受到原油价格等宏观变量影响巨大,对上下游没有议价权。再生涤纶与原生涤纶各有千秋,再生涤纶的染色性能较好,但强度性能低于原生涤纶,且吸水性较差,再生涤纶在经济性上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如果油价下跌,再生涤纶就可能面临亏损

图片

原生涤纶和再生涤纶的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天富龙招股书

再生涤纶的生产本身也存在众多难点、卡点。回收原料来源复杂,颜色、纯度、粘度等有所差异,并且含有大量的杂质,如何通过再生循环技术实现对废弃涤纶的高效高值化利用一直是再生涤纶领域发展的难点。

涤纶再生方法包括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物理法是指对废旧聚酯材料进行清理后,直接将其熔融纺丝;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旧聚酯材料解聚为聚合单体或聚合中间体,经过提纯分离等步骤后进行重新聚合;物理化学法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方法。

物理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而化学法则能实现废弃PET聚酯的封闭式循环再生,适用于高杂质含量的废弃聚酯纺织品。不过,化学法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因此目前全球范围内成功商业化的案例还较少,环保压力也较大。

03

现实很骨感

受制于种种原因,再生涤纶行业的发展较慢。

首先,涤纶的回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当前涤纶的回收主要集中于PET瓶片,涤纶服装依然难以实现循环使用,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垃圾填埋场中仍有大量不可生物降解的涤纶服装,每年几千万吨的服装材料被浪费。然而,即使是PET瓶片,其回收率也并不高。

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仅有约 27% 的 PET 瓶和 18% 的可回收 PET 废塑料被收集,其余则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在过去的几年里,PET 收集或分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012-2022 年间,美国再生涤纶的供应量年增长率仅有 1%。这意味着每年约有 46 亿磅 PET 进入垃圾填埋场。中国PET废塑料的回收率稍高一些,但也只有31%,尚有7成市场亟需挖掘。

图片

美国PET废塑料回收情况

资料来源:麦肯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