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 对话编剧秦雯,探索如何在文字间舞动人生

 冰城老D 2024-04-22



图片
“‍人物是会自己写戏的,
我只是一个记录者,把我看到的
人物之间的相处与冲突的方式记录下来。
其实更多的工作,
是前期去寻找这些人物本身。”

由上海农商银行冠名播出的
[ 印象 ]节目第三十九期
主持人张颖对话
编剧秦雯,
探索如何在文字间舞动人生。

专  注

全神贯注雕琢笔下人事物


[ 印象 ]Vol.39 对话秦雯 节选

在中国当代编剧的星空中,秦雯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多年来以众多优秀的作品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赞誉。2013年,秦雯凭借《辣妈正传》获得第9届中美电影节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2017年,她担任《我的前半生》编剧,并获得首届编剧嘉年华年度关注电视剧编剧奖、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今年,更凭借电视剧《繁花》获得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年度编剧。

1982年出生于上海,秦雯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戏文专业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她的作品多聚焦于都市情感和女性成长的主题,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描写,展现现代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与成长。

图片
秦雯编剧 《我的前半生》

她对笔下角色的塑造极具匠心,无论是《我的前半生》中自我重塑的罗子君,还是《流金岁月》中不断成长变化的蒋南孙和朱锁锁,都丰富饱满,充满了层次和深度。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如同一股清流,让观众能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

同样,秦雯自己在生活和创作之间也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平衡。在健身房,我们遇见了正打着拳击、浑汗如雨的秦雯,似乎与一位想象中的“编剧”不太一样。

图片
秦雯 拳击

业余时间,秦雯一直保持着瑜伽和拳击的习惯,既是对身体的修炼,亦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放松。她提到,瑜伽放松舒展,让她熟悉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而拳击则非常需要动脑,能够充分调动身体的敏捷性和协调性。两者都是极度专注的运动,这与剧本写作正有不少相通之处。长期的锻炼给她带来了足够的精力去应对长时间的写作,并让她在创作时始终保持清晰和专注,全情投入笔下人物的世界。

写作本身其实很难,难在需要长时间坐着不动。如果身体有一个地方不舒服,其实是很难集中精神专注把事情做完的。身体舒适稳定,我觉得也是瑜伽带给我的。

繁  花

一段终身难忘的创作历程


[ 印象 ]Vol.39 对话秦雯 节选

2017年,秦雯遇见了《繁花》和王家卫导演。作为编剧,这部剧集的创作过程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剧本写作工作,而是一段非常特别的漫长旅程。长时间在剧组“沉浸式”创作,无疑是对她编剧技能的挑战,而王家卫导演的参与给了她巨大的支持和启发,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图片
秦雯编剧 《繁花》汪小姐剧照

秦雯还记得,那时刚接到电话得知王家卫导演有意约见自己的时候,几乎难以置信,抱着“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见偶像一面”的激动心情来到约定地点,却在一屋子没戴墨镜的人中险些没认出偶像来,直到王家卫导演开口才认出,为这次旅程拉开序幕。

回忆起创作《繁花》的过程,王家卫导演的亲切和善、严肃坚持仍历历在目。秦雯感叹道,“如果不是有导演在的话,这样一个过程可能大家都坚持不下来。”,“他是天才型选手,天才到没有一样他不懂的。从编剧开始,到美术、服装、摄影,所有的一切好像没有他不会的。”

与以往的编剧方式截然不同,剧本一直在修改的过程中,有时秦雯甚至要把打印机带到现场。秦雯曾说,“从前我觉得编剧是纸面上的二维工作,写好剧本交给导演,怎么让人物从纸面上立起来,是导演的工作了。但是王家卫导演让我意识到编剧也应该从三维出发写戏。”

图片
秦雯

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文字构成的故事超越想象的边界,达到语言无法抵达之处?王家卫导演从空间感和节奏感两个方面,为秦雯带来了不少启发。在写剧本前,秦雯就收到了导演整理的大量故事背景与场景素材,开拍后更是深入片场,每个场景的布置、每个角色说每一句话时站立的位置,都会成为剧本创作时考虑的因素。

王家卫导演讲戏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些象声词:唰的一下、砰!嗖嗖嗖……后来我明白了,他其实是在带给你一种剧本的节奏。剧本不能只是文字,只有文字是看不出节奏感的。

“导演是考据派,也是细节控,十年磨一剑,万千细节的准备,到头来可能只是为了引出分别时候的一个回眸。”秦雯说过。也正是这样的反复打磨,才能在最终剧集呈现的效果上达到在台词与台词之间,用眼神、情绪将文字以外的东西饱满地表达出来。对于秦雯来说,看到剧本最终达到这样的视觉呈现,也是作为一个编剧最满足的

共  鸣

在他人故事里看自己心情


[ 印象 ]Vol.39 对话秦雯 节选

跟随秦雯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位于徐汇区汾阳路、岳阳路、桃江路交汇处的诗人普希金铜像前。这座铜像曾出现在《繁花》里宝总送李李回家的夜晚,跟宝总一样,秦雯对这座铜像也十分亲切。还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她的语文老师,特级教师皋玉蒂曾带全班同学在这里上过一场特别有意义的语文课。同学们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在诗人的注视下学习他的诗歌,这段往事过去多年仍记忆犹新。

图片
上海市徐汇区 普希金雕像

也许正是这一段有些浪漫的遥远记忆,让秦雯将这座铜像也搬到了《繁花》剧中。记得拍摄当天她也在片场,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仿佛大家似乎或多或少地沉浸在某种自己的回忆中。

图片
秦雯编剧 《繁花》宝总在普希金雕像前 片段

“日子一天接着一天飞逝, 每一分钟都带走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两个人期望的是生活, 可你看, 死亡却已临近。世界上没有幸福, 但有自由和宁静。”
——普希金《该走了,亲爱的》

秦雯分享道,如果要说普希金的诗中她最喜欢哪一首,应该就是这首《该走了,亲爱的》。“获得幸福可能需要仰仗他人, 但是自由和宁静,你是可以自己带给自己的

一如她的编剧生涯,多年来像是在广阔无垠的创意天空中翱翔,又如同坐在宁静的湖畔,用笔尖触碰灵感的波浪,专注地雕琢每一个情节和角色。写他人的故事,承载自己的悲欢。

其实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自己的心情,回味自己的感受。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剧中找到,或是呼唤起自己的某些情感。我觉得哪怕有一点点,这个剧都算是成功了。

坚  持

为热爱永不放弃落笔生辉


[ 印象 ]Vol.39 对话秦雯 节选

在成为编剧之前,秦雯早在中学时就已经展露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2001年时她获得第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于同年在语文老师皋玉蒂以及历史老师沈宵的支持下,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戏文专业,北上求学。在学校遇见了卢敏教授,又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时遇见了陈道明老师,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老师们给予她最基本又最重要的寄语,也是对于一个编剧来说最重要的品质。

图片

秦雯参与编剧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片段 陈道明

在秦雯看来,编剧作为创造型职业固然需要天赋,但最重要的却是一份不忘初心的坚持。这不是一份轻松、容易的工作,大多数时候,编剧都是一个人坐在桌前对着键盘,全由自己孤身一人来忍受孤独、度过焦灼,没有任何依托,甚至无人可以真正地分享、交流。

“我们老师以前说作家作家,最难的就是要坐在家里,要坐得住。”秦雯分享道,可能我们说十年培养一个编剧,这个十年不仅是不停地在写,可能还要忍受完全没有人知道你在写。就这样写下去,你才能有机会。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从2012年写完《辣妈正传》,到2017年开始《我的前半生》,看似一路坦途的秦雯也度过了许多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岁月。唯一不变的,就是无论身处何境,她都始终没有放弃对编剧的热爱与坚持

只有凭着喜欢才能坚持。有时放弃也许就是一念之差,但要是坚持下去,可能就遇到了《我的前半生》,遇到了《流金岁月》,再往前走,又遇到了《繁花》。

创作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一瞬间的感动、奇妙的遐想......这些都可能会成为秦雯的灵感来源。而作为一名创作者,她始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观众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避免“强制性煽情“,让观众能够在安全的观察距离内,自主体会。秦雯说:“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决定他的想法和他的认知。”

笔尖舞动,绘人生百态,
情感丰沛,洒向纸上繁花。
海派风华,笔下流转,
用文字绘心灵,以故事触世界。


图片

图片
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本节目由上海农商银行冠名播出

《印象》
对话编剧秦雯
4月21日19:30
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