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生白《本能论》第二篇,认识疾病

 爱在深秋fdhhoz 2024-04-24 发布于广东

第二篇 认识疾病

一、 什么是疾病

我们怎么样看待疾病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必须说清楚。过去,似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认真说:并不是说得出来。那么什么是疾病?我们说的不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比如说发烧、头疼、高血压、高血糖、肿瘤……不是这些。我说的是疾病的内在本质,这就不是容易回答的了。可是,如果不了解这个本质的内容,你就不知道怎么样治,怎么样是正确,怎么样是错误,这非常重要。

疾病是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态的现象。为什么说是非常态现象呢?因为生命的正常状态是没有疾病的状态。医学家们对疾病大多是从外在现象上认识,极少在本质上讲病。所以,就出现各种各样的认识方法。当然,见仁见智者有,而逞异标新者也有。于是就出现了七个辨证体系:最完美的应该说是“六经辨证”体系。这是辨证施治的奠基者,可称辨证之祖。其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因辨证”等等。七个辨证体系形成七个流派,七家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治法。两千年来,中医在这个七个流派、七个辨证体系影响下,没有统一的方法、统一的理论。因而出现了五个医生看同一个病,会出现五个不同的说法,五个不同的治法,五个不同的方剂。这个问题常被人作笑料说。我说这并不是错误,是历史造成的结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有学者要统一辨证法。谈何容易!至今半世纪过去,没听见有什么统一辨证法的动静!

统一辨证法是必然要统一!当初多流派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理论,学者们从多方面去探索的结果,是必然的过程。但统一的理论又谈何容易。理论的多元不是谁下一道命令便可统一,必须要在一个大的发展中,出现一个完美的、更容易明白、容易掌握、行之有效的、更准确的方法自然会取代那些有缺陷的、模糊难懂的、不好掌握、效果不确定的辨证体系,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以实现的。

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七个辨证体系呢?我不愿在这篇文字中评价它们,我只说怎样看待它们。过去我们不能认清它们,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它们中间,只看到它们不同。如今我们站在它们之外,它们上面,看明白了。正如诗人教我们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我站在了生命本能的高度再看,六经辨证体系是最完美的,但有一定局限。其他都是在各自的方面不完整的、各有所偏。站在生命本能系统看人的疾病的来路和去路,我们自然知道怎样去认识疾病:从来路上看它如何来,这是辨证法;从去路上看它如何去,这是治疗法。你看到了吗?辨证治疗原来是这么简单!简单,“大道至简”!庄子告诉我们的,明白了——“大道至简”。

生命本能系统中有一个排异系统,这个系统是把一切外界进入的异己物排出体外,以保持生命的稳定性。另一个是自主调节本能系统,这个本能系统是对内部功能性活动发生障碍时自主地调节到恢复常态,以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秩序。整个生命过程中只是这一外一内两个方面时刻在守卫着生命。这明显地告诉了我们,病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发生:一是从体外来的,还需要由排异系统排出体外;一是从体内发生的,需要由自主调节系统自行恢复。这就明确了:一是外源性疾病,根源于外界,还出于外界,我们便称它为“外源性疾病”;一是根源于人体内部发生的,需要内部自行调节,我们称它为“内源性疾病”。这就是我根据生命本能,把一切大大小小的辨证体系为什么统一的原因。我们已经不是从疾病现象去认识疾病了,而是从生命本能系统来认识疾病了。

对疾病用本能系统来认识,用本能方法系统来治疗,收到的是系统效应。这是我们今天中医的发展,是对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统一,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更精确、更简单、更有效、更容易懂、容易掌握,是中医上升到生命系统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外源性疾病

1、什么是外源性疾病?

凡是人体外世界的致病物质,无论致病生物与非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排异反应,叫“外源性疾病”。

什么是排异反应呢?我在第一篇的“自主排异本能系统”中说过,外界的一切致病物进入人体后,信息系统传导到排异系统,引起了排异系统把致病物排出体外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排异反应。这反应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是排异反应呢?我们要有一个外源性疾病的界定,这个界定就是各种各样的排异反应的共性。共性是许许多多的排异反应,不论有多少差别,但它们有共同的表现。我们只要看到这个排异现象便知道它是排异反应,因为这个现象是所有的排异反应的本质。

1、 外源性疾病的界定:

甲)发热、体温升高

这是外源性疾病最具有共同性质的体象。因为发热是人体机能活动超常的反应,是器官、组织机能亢进的表现。人体的机能、器官、组织活动,本来是在和谐稳定的状态下活动,这是一个基础代谢状况,为什么会突然亢进呢?这就是人体在对进入体内的异己物做出排除活动。这是个多器官、多组织的协同运动,是自主排异系统的反应。所以,凡是体温升高、身体发热的表现,就是外源性疾病的界定。

如果身体不发热,是不是外源性疾病呢?或者说,外源性疾病有没有身体不发热的呢?有,极少。一是没有明显的发热,但这人的基础体温是多少?如果略高于基础体温,至少不低于基础体温,仍要以外源性疾病界定,需要参看脉象、舌象、意象等其他指标而后界定。另外有辨别真假性质的标准。

乙)发热恶寒

发热是体温升高,恶寒是体温升高的同时畏寒,甚至是全身肌组织颤抖,牙齿抖动作响。这个热型是外源性疾病的一个最具典型性的热型。为什么体温升高,甚至高达40℃还会畏寒呢?肌组织颤抖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处在低温寒冷的天气中,肌组织颤抖是制造热量提高体温以御寒,而今天体温高到40℃时反而肌组织颤抖还要制造热量,为什么?这正是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我们知道:体内温度升高,应变性本能系统要排汗调节体温,汗出后体温平衡了。热而畏寒,不正常。热而汗不出,仍要肌组织颤抖自我增高体温,为什么?是因排汗,汗不出,所以提高体温,制造一次排汗。目的是在用排汗来排异。凡是发热恶寒的体象,都必然脉象浮浅,这是循环器官向体周围组织供血增强的表现。发热恶寒是以汗排异的典型热型。

丙)发热恶热

体温升高而喜欢凉爽、厌恶温暖,叫发热恶热。这个热型是体内发生的排异反应。是排异系统提高代谢,对体内的异物以分解、代谢的形式或从大便、或涌吐、或以排尿、或以出血等等通路排异。发热恶热本身只在说明是体内器官组织提高代谢排异的信息。在这个高代谢的反应中,我们要观察排异系统的趋向是什么?是哪一个代谢通路有障碍,给以利导。

丁)寒热往来

这个热型是先恶寒,感到寒冷,甚至颤抖,但体温不高。这样发冷一时,便逐渐冷感消失,继而体温逐渐升高,但体温升高时冷感消失而开始喜凉。这样寒热交替发作称为“寒热往来”。这个热型的发热是在排汗后才退热的。虽然汗排热退,但并不是病愈,“寒热往来”还会一次一次地重复发作。

这个热型是个什么排异过程呢?排异系统要从汗腺排异,体温不足以支持排汗,则先发冷颤抖提升体温。当体温提高以后,汗排了,异物排出了,热也结束了。

这个热型为什么会这样呢?排异反应发热汗出,异物排出,反应结束。但是,排异系统是个多器官、多组织的和谐活动。这其间,共生性系统、信息系统,必须是和谐的生命状态。然而,这个排异反应却因为器官之间升降出入有所障碍,需要自主调节后才能完成排异。这就是寒热往来多次反复的原因。这是一个特殊的热型,有一个特殊的脉象,在说明着功能性障碍,就是脉弦细,而不是脉浮象。

戊)日晡潮热、昼热夜凉、夜热昼凉,长期低热,都有各自特殊的根据,我们在这里,暂不一一介绍。

热型(体象)、脉象、舌象、声象、物象、色象、意象都是本能系统传导的生命信息。我们必须七象合参,不可以偏概全。这样才能得到生命本能系统的活动趋向,而因势利导。

3、外源性疾病经典案例

下面所举案例是我对《伤寒杂病论》中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几个病例,用生命本能系统理法的诠释。希望大家能够对外源性疾病排异法理解。

排异是一个系统。因为致病异物本身是不同的物质,所在的人体部位不同,引起的排异反应不同。也就是排异本能的趋向不同。当然利导的方法也不同。比如,发汗排异、解肌排异、透表排异、涌吐排异、清肠排异、下法排异、攻法排异、利水排异、逐饮排异、破血排异、泻心排异……等等,都是排异,方式不同,形成一个排异系统。我们这是讲病与人体本能之间的交互关系:致病物是怎么来的;致病物进来之后,排异本能是怎么对待这些致病物的;信息系统是怎样把排异本能的意志告诉我们的;我们收到信息又是怎样帮助本能系统的。生病、治病,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这样说,应该容易明白吧。生了病治好病,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可以使人人明白。我不赞成弄得神神秘秘,玄玄虚虚,看来很深奥,实际似是而非,以未知来解释未知,以为是知,实则是糊涂。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治这个病,你便也明白了不应该怎么治。怎么治能好,怎么治是坏!这是我所希望的!

1. 排异出表法:

①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表现是:“发热恶寒(体温升高到39℃以上),全身颤抖,头疼,身疼,腰疼,骨节疼,无汗而喘,脉浮而紧。”

这是《伤寒论》表述的流行感冒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这是病毒感染。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全身肌组织颤抖畏寒,这是肌组织在制造热量提高体温。为什么要提高体温?要发汗,要从汗腺代谢出病理物与机体代谢物。这是排异系统对侵入机体的病毒发生的排异反应。头疼,是外周循环血流增强,血压相对增高,血气外趋上趋,出现的充血性头疼,这是因为不能排汗。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是病理代谢物质在组织中堆积,得不到代谢而发生的反应。又因为汗不出,体温升高,肺以急促呼吸向外散热,形成喘。脉浮紧,是外周血管因加强循环而浮出肌表。这一切都是为了排汗而发生,因为汗不出而持续不解。这个趋势应该是很明白了:欲排汗而汗腺不开。

排异系统“欲排汗而汗腺不开”。张仲景因势利导用发汗法。为什么用发汗法,而不用杀灭病毒的药?张仲景深深懂得生命科学。用杀毒杀菌的药到我们体内杀毒,杀死了病毒也杀死了我们自己。中国哲人讲“投鼠忌器”。而且,用杀的方法,不仅我们自己受害,在生命的应变性本能中,病菌会改变自己以适应毒药环境,那是更为可怕的结果。50年前的青霉素,使用到今天,出现的结果可以证明。张仲景对生命科学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宇宙万物是相依赖、相制约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而不是你死我活。排异本能系统已明显趋向排汗,只要汗出来,病理物随之而排出,排异反应结束了,病便痊愈了。病的症状表现消失了。发热恶寒脉浮的本质是不是排异反应?

“因势利导”是张仲景治病的大法。为什么叫大法?法是法则,大法则,普遍应用的法则。医学用,军事用,治国用……大禹治水也是用“因势利导”而成功。张仲景治病一生都用“因势利导”,因为这是个大智慧。流行性感冒“因势利导”用发汗法,用麻黄汤主治。生命以发汗排异是不是人类的防病、愈病系统?

麻黄汤方:麻黄15克、桂枝30克、杏仁15克(研)、甘草13克,上药用水500毫升,浸20分钟,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渣再加水200毫升,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二次汁混合,温服二分之一。温覆取汗,要求全身有小汗,不可汗出如水流漓。汗出太多,病必不愈。要求微似有汗,保持十余小时,必热退、神清、身和而病愈,余药不必再吃。这个病只要汗出周身而不过分发汗,一服必愈。如汗出不如法,或汗未出,则病不愈。

麻黄汤主药麻黄的作用是“发汗”。桂枝的作用是温通血脉,开腠理,解肌发汗,助麻黄。杏仁祛痰,发汗,是肺组织的排异药。甘草和中缓急。总之,这个方剂是发汗剂,但必须用于没有汗的症状。如病势有汗出的症状,绝对不可用。谨记!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性感染病,为什么不用抗毒药而用发汗剂呢?这是我们要说明白的问题。因为,病毒侵入人体,生命本能的排异系统已经做出反应——欲发汗排异。所以用发汗的方剂,一次汗出,病理物质被汗腺分泌排出体外,病愈。如服麻黄汤不如法,汗不出,必不能愈,因为病理物质没被排出来。

这个治法简单明白,是按照生命规律,因势利导的方法治疗。麻黄汤是治流感的第一方剂。凡是流感身无汗的,都可以根据病势考虑用麻黄汤发汗排毒。这张方剂组织得非常严谨:麻黄开汗腺,促汗腺分泌;桂枝温通血脉开腠理,协助麻黄。因为汗是从血液中分泌出来的,没有周围血管的充足供血,汗是分泌不出来的。杏仁这个东西,我们单吃十数粒之后,吐痰很滑利,治咳喘很有疗效,显然有利于肺组织的排异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有发汗的作用。这三味药以麻黄为主,桂枝为辅,杏仁为佐,甘草和中缓急,不失为天下第一发汗剂。

流行性感冒发热恶寒、身疼、头疼、无汗而喘,医生用发汗药麻黄汤而治。服下药后,出汗或没出汗,鼻出血几十毫升,病愈了。这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然而这是什么道理呢?

张仲景对流行感冒发热、衄血,区分了如下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八九日不解, 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这一条是说八九日以后发热恶寒身疼的表症仍在,这是当发汗的,用麻黄汤。服下麻黄汤后,仍发热心烦,目暝,甚剧者,必衄血。出血了,病解除了。这个病例是吃了麻黄汤而衄血,病愈。为什么?鼻粘膜出血,也是排异反应的形式之一,同样有排异的效应。

第二种情况是“脉浮紧,发热,身疼,无汗,自衄者愈”。这是没经吃药,而自然出血的病例。没经任何药物治疗,鼻出血数十毫升,病愈了。什么道理?排异系统促使鼻粘膜出血,病理物质排除了。

第三种情况是“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这一例是因为当发汗而没有发汗,所以导致衄血。衄血以后,病没解,仍发热恶寒,无汗身疼,于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流行性感冒用麻黄汤发汗而愈。如果没有发汗,衄血也可以病愈;吃过麻黄汤与没吃麻黄汤都可衄血而病愈;没吃麻黄汤衄血而病不愈的,仍要用麻黄汤。

麻黄汤是发汗,发汗是排异,衄血也是排异。流行性感冒必须排异才能痊愈,不排出异物则不能愈。衄血在流感病中,有医家称为“红汗”,意思是与发汗等同看待。

②流行性感冒并发症

《伤寒论》: “脉浮紧,发热身疼,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所谓“项背强几几”,是指项背肌组织僵直,俯仰都疼痛。这种身体发热而畏寒畏风、不出汗的病例,简单地说,就是上述用麻黄汤的症状而并发项背肌僵直疼痛的病例,这在流感病中是常见的。怎么治呢?用麻黄汤加葛根、芍药,名叫“葛根汤”。

葛根汤方:葛根40克、芍药20克、麻黄15克、桂枝3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切),以水1400毫升,先煮麻黄、葛根20分钟,去白沫,入余药煮30分钟,滤汁,再加水200毫升,煮20分钟,滤汁。两次汁相合,温服二分之一。温覆取微汗,如同麻黄汤将息法。

麻黄汤是张仲景制的第一发汗排异方剂,是流感唯一的发汗剂。此证是流感用麻黄汤的病势,却合并了项背肌僵直疼痛,可以在发汗剂中加葛根40克、芍药20克和生姜、大枣。葛根行津液通诸痹,所以对项背肌组织是通行津液、解痉的第一药。芍药通血脉、解急,与甘草合用,缓急通血脉。生姜大枣助津液。四味与麻黄汤相合,在发汗排异中解除项背肌组织僵直症。概括为一句话:流行感冒合并项背肌僵直,仍以发汗排异为主,兼解项背僵,用意仍在排异。

③流感并发水气病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

小青龙汤方:麻黄42克,芍药、桂枝、甘草、干姜各40克,细辛20克,五味子、半夏各100毫升。以上八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不可摩仿使用)

“水气”是什么病呢?中医有“水饮”病。水饮即是“水气”。在这个病例中,“心下有水气”是并发症,是这个病人的宿疾。这个人有水气病的宿疾,当感染了流行性感冒,引发了“水气”病宿疾。“水气”是组织中停潴的液体。这液体从组织中渗出来,发生很多症状,如干呕、干咳、下痢、噎、喘、小便不利、少腹满等等症状,都是“水气”所导致的。比如,肺组织中有水气,时有渗出液,引起咳嗽。肺组织有水,呼吸因缺氧而急促喘息。食道组织有水,自感吞咽有噎的感觉。结肠有渗出液,当然有下痢、小便不利、少腹满的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水液得不到代谢,导致小便不利,水液下趋而少腹满。所以,干呕、喘、咳、噎、下痢、少腹满都是水气为病,这些症状不必都有,有一症便是有“水气”。

流感并发水气病,仍以麻黄汤发汗排异。并发的水气病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散水气,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仍以麻黄、桂枝发汗为主,细辛通九窍利百脉,散水气助麻黄发汗。干姜、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心下水气的药。下痢是干姜、五味子所主的水气下流。呕、噎用半夏、干姜逐心下的水气。

流感发热身疼无汗,必须发汗排异方可痊愈。如其人有水气病,则很难发汗。凡有水气的人,水潴留于组织中,代谢有障碍,汗不易出,麻黄、桂枝难以发汗成功。加细辛、干姜,汗自可排出。细辛辛温通九窍利百脉,助麻黄、桂枝发汗,从汗液散发水气。后人议论说:“大青龙行云布雨,小青龙倒海翻江。”

以上是流感并发水气病的典型案例。大法仍是排异——发汗是排异;从汗中散发水气也是排异。

④流行性感冒并发里热

《伤寒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这个例证也是麻黄汤发汗的病势。但这个人是“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与上例“无汗”不同。“无汗”是身上无汗。“不汗出”是发汗而汗不出,可见汗腺分泌障碍很深,所以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用麻黄汤加麻黄一倍,生石膏100克,生姜、大枣。因为吃发汗药汗不出,所以倍用麻黄,加姜、枣以增加体液,加生石膏以清解烦躁。这一病例中的烦躁是因发汗不出,里热而致烦躁不安。大青龙汤是古今发汗最峻猛的方剂。总之,最重要、最急切的,还是发汗,排异出表。汗出则病愈,汗不出必致病情逆转。

大青龙汤方:麻黄3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研)、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切)、生石膏150克(碎)。以上七味用水1500毫升,先煮麻黄20分钟,去沫,入余药煮30分钟,取汁500毫升,分温二服。服第一次药后,温覆取微似汗。如汗出多,用温粉扑身。一服汗出,停服第二次药。汗不可过多,如水流漓。汗出太多,烦躁不得睡眠。

大青龙汤是古今发汗的第一峻剂,是针对发汗而汗不出的,所以加倍用麻黄发汗。虽然是汗不出,用发汗峻剂,但仍要求“微似有汗”,而且叮嘱汗出不可多。万一汗出多了,需用温粉扑身。温粉相当现今扑粉。扑粉全身,目的是遮汗孔避风的意思。

在这个例证中我们看出,发汗的意义在排异而不在发汗。所以我们必需掌握这个分寸——既要用发汗法排除病理物,又要不过发汗伤津液,防止病情逆转。方剂命名“大青龙”,意义是龙能行云布雨,发汗如天降雨水。“小青龙”意为龙能倒海翻江,亦是治水之意。

⑤伤风感冒

这个感冒的症状是:“脉浮缓,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

这个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不同。

其一,这个感冒发热比流感温度低些,一般不过38℃左右,畏寒的程度也轻。流感是全身颤抖,重衣重被仍寒冷颤抖。这个感冒是微寒,有风才感到寒冷,所以叫“恶风”。

其二,流感身无汗,这个感冒是时有汗时无汗。所以有人对这个病的症状摩状表述为:“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翕翕有一开一合的含义,淅淅、涩涩都是阵阵发作的意思。这种感冒不像流感那样持续在一个高端的体温,剧烈的畏寒,难耐的头疼、身痛。

其三,此感冒有“鼻鸣,干呕”。

其四,此感冒脉浮缓,而流感是脉浮紧。

以上这四项区别,是流行性感冒与伤风感冒的鉴别。因为二者的排异反应趋势不同,用药也不同,必须分别无误,才能药到病愈。

这个病的症状表现,也就是说排异反应的趋势,从以下症状中看得出来。脉浮是周围血管增强供血而桡动脉浅出,这是排异本能系统为排汗而必须提高体表供血的反应。发热是排汗的必要条件。因时有汗出,所以体温不会过高;又因时而无汗,排异本能系统仍有障碍,不能通畅地排汗,所以病不能痊愈。有汗的时候,体温接近正常,感觉也稍轻松,无汗时症状又开始明显。头疼为充血所致,鼻鸣是鼻粘膜充血,流鼻涕是排异的表现。干呕是胃的排异表现。概括地说,这个排异趋势是:欲排汗而汗腺已开,体液供应不能通畅。应温通血脉,助津液以排汗解表,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方:桂枝30克、芍药2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切)。以上五味,用水1200毫升,微火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服药后10分钟左右,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约二三小时,遍身漐漐有汗出为好。不可令如水流漓,否则病必不愈。若一服汗出病愈,不再服药;若一服汗不出,再服一次;又不出汗,再服一剂,汗出病愈为止。目的在取汗排异,病愈停药。如不能作汗,继续服用桂枝汤,两剂三剂,汗出病愈。

桂枝汤是伤风感冒有汗而病不愈的解肌剂。解肌的含义是解除肌腠发热、头疼、汗出、恶风的症状。因汗出是时有时无,所以排异不能顺利完成。需桂枝、芍药温通血脉,助津液,以利导排异,取汗发表。如感冒无汗出的症状,不可用桂枝汤,等同于有汗不许用麻黄汤一样。病人身有汗出,误用麻黄汤重发汗,必伤津液而使病情加剧。如病人身无汗,不可用桂枝汤。桂枝汤是温通血脉之剂,不是发汗剂,所以一定不能用于无汗的感冒之症。麻黄汤也不能用于汗出恶风的感冒。

桂枝汤方中,桂枝温经通脉,开腠解肌,能通津液,促进汗腺分泌。芍药除血痹,通血脉,散恶血。血痹是指血脉凝不通行。恶血是指含有害物质的血液。桂枝佐以芍药合以甘草,其效能在散恶血,破凝血、通百脉,温经开腠理,更以姜、枣补津液通汗窍。用于有汗的排异趋势中,自是十分完美的取汗的方剂。历代医家用桂枝汤治自汗、盗汗,甚验。

⑥伤风感冒的并发症

感冒“脉浮,头疼,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僵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这个病是上证用桂枝汤的症状合并项背肌组织僵直疼痛不能俯仰的例证。脉浮、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是桂枝汤所主治;项背肌组织僵直疼痛,是项背肌组织痉挛。葛根通行津液,项背肌组织津液通行则痉挛缓解。在流行性感冒中也常发生项背僵直无汗,用葛根汤主治。这个证是有汗恶风,所以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30克、芍药20克、葛根4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以上六味用水1500毫升,温服二分之一。服后将息如桂枝汤。葛根解释见葛根汤方。

⑦伤风感冒并发喘咳症

“因其人素有喘病,平时较轻微,感冒后喘咳加重,表现脉浮、发热、头疼、汗出、恶风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伤寒论》)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桂枝30克、芍药3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杏仁20克(去皮尖)。以上五味用水1000毫升,微火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温覆取微汗。

桂枝汤前面解释过。厚朴主治肺气胀满喘咳,杏仁主治咳嗽、上气、喘促。这个症状的喘满不用麻黄而用厚朴、杏仁,是因为有汗出而不可用麻黄重发汗。过分发汗亡津液,属误治。

⑧感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伤寒论》)

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30克、芍药40克、甘草20克、人参30克、生姜40克(切)、大枣12个(切)、上六味用水1600毫升,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

这个例证是无论流行性感冒或伤风感冒,凡是用发汗排异法的,汗出以后,发生了上述症状,都是因为汗出太过,体液伤损,动脉血管收缩而出现脉搏沉迟之象。体液丧失过多,脉管收缩,心搏减缓,供血相对减少。肌组织因失濡养而发生挛急疼痛。这个病势仍需以桂枝汤温通血脉,加生姜温表,加人参生津液,生脉气,补心气,肌组织得到津液濡养则身疼缓解,体液恢复则脉象平和。身疼与脉沉迟是同一个因果关系。血与汗同源,汗出过多则伤津液,伤津液则伤血。

脉沉迟是因伤血亡津。

共生性本能,必须维持有效循环而调整血压与心率,所以脉搏出现沉迟之象,肌组织同样因循环供血不足而失濡养,出现疼痛。

这个例证是因过发汗所导致。所以说,发汗法不在汗而在排异。如果“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小青龙”、“葛根汤”等方剂服后,汗不出,病能不能痊愈?不能!汗不出,病理物质不能排出,病必不愈。

⑨感冒过发汗

“太阳病,发汗,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寒,难以曲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生物病原体感染的疾病,排异趋势向体表的一类,称“太阳病”。这类病用发汗法,是正确的。但发汗的目的不是排汗,而是排除致病的异己物质。如果出汗太多,便会发生坏病,这是人为的不良后果。如果因出汗太多,造成“汗漏不止”(汗出如漏不能止),病人身畏寒,小便困难,四肢难以曲伸,出现拘急、痉挛,这是因为汗出太多,体液丧失。血汗同源,津液外越,血液损失,泌尿困难,肌肉组织与运动神经失去温煦与濡养,所以发生上述症状。

“桂枝汤”方中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切。桂枝等药温通血脉,解除体表的排异障碍。加附子一枚,是为了恢复汗腺的张、弛功能。汗出太多,皮肤、汗腺、汗孔的功能虚损,加附子回阳固脱以止汗,温肌肤。附子炮用降低毒性而药力和缓。

这个病状是告诉后世学医者,一旦用发汗法不适当,而出现“汗漏不止”的不良后果怎么办。因为用排汗法的目的是排除致病物质,绝不是为了排汗,所以一再叮嘱:“取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一是病必不愈,二是汗多亡阳、伤津液。桂枝加附子汤证,就是亡阳伤津的不良后果。

⑩发汗排异法结语

流感高热恶寒,身疼,无汗而喘,用发汗法。如上症并发项背僵疼,用葛根汤发汗。葛根汤中包含麻黄桂枝,也是发汗法。

这四个病症本质上是一个病。说是流行性感冒,应该分离出流感病毒,方合现代医学的规则。说是“伤寒病”、“太阳病”,是传统的命名,出于张仲景。说是“麻黄汤证”,也是传统的称谓,出于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先生。

总之,这四个病毒性感冒病,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是无汗,排异趋势是开张汗腺,用麻黄、桂枝发汗法。根据它们的个性,项背僵疼的,用葛根;有水气病并发的,用小青龙汤;有里热的,用大青龙汤。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病的共性与个性,看到了排异法的共性与个性,看到了方药的共性与个性,留给你的是多方面的思考!

中医用汗法排异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所举的9个病案都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生命本能用于临床的经典案例。案例告诉大家中医是怎样治病的,病是怎样痊愈的。

经典是传统的典范。把经典变为常识,把常识加以普及,使人人都明白,岂不是好事吗?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医师,但可以让人人都知道医事为何物。今天中医治病的道理,就可以使人人明白。

当年孙中山先生尝感叹:“中医诚可以愈病,但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今天中医的愈病之理,可以人人知道,对于治病、对于养生都大有好处。

发汗法是治疗外源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当用发汗法的病而不用发汗法,或发汗过多,都会导致病情逆转,造成人为的坏病,不可收拾。所以当汗不汗、发汗太过,都会造成病情逆转。比如流行性感冒或伤风感冒,不用汗法排异,而用激素退热、冰袋降温,或滥用抗生素,必会造成后遗症。后遗症很多,以下我们有专题说明。

(2)透表排异法(出自《温病条辨》)

“透表排异法”,是清乾隆年代由叶天士倡于前、吴鞠通成于后的一种排异法。排异法是根据排异本能所表现的趋势而制定的利导方法。张仲景的发汗排异、解肌排异各适合两个病种的排异趋势。而到清乾隆年代所流行的传染病大不同于汉代,用发汗法治疗多不救。

医学家在长期的痛苦中寻找到透表排异法,到吴鞠通先生《温病条辨》已经成熟。吴鞠通先生在温病初期,主张用辛凉透表法,反对用辛温发汗,这是先生对温病的大感悟、大智慧。

透表排异与发汗排异是同一个目的,而方法用药却大有区别。因为感冒与温病是两个病种,两个病因。不同的病因规定了病理过程的特殊性质。比如流行性感冒的排异趋向体表,由汗腺分泌汗液排除病理物质,非发汗不能痊愈。温病的排异趋势尽管也是体表,但温病是从微循环透出病理物质,所以发汗不能排毒反而丧失体液。

汗出于血,汗多伤津液,血液相对粘稠,导致微循环不利,反而造成排毒障碍。所以吴鞠通先生说:“温病忌汗,汗之不惟病不解,反生他患”应是这个道理。清代叶、吴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贡献,是中医史上第二次发展,是《伤寒杂病论》的继承与创新。

以下,是我对温病的典型案例剖析,以了解“透表排异法”的应用。

① 麻疹

麻疹是病毒性传染病,感染者多为少年儿童群体。这个毒株感染人体以后,有自己特殊的病理规律。从现象看,初始发热,有暂短的恶寒。发热是时高时低,常伴有咳嗽、喷嚏、眼泪或有下痢。发热三天后即开始发疹,先出现在两腮下、前胸部位。第四天、第五天,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到第六天,颜面及全身都出现了麻疹。最后,手心、足心见疹。第四、五、六天体温最高,是病情高峰期。第七天即开始稍稍退热。第八、九天即可完全恢复,全身麻疹亦随即开始脱落,而病愈。这是麻疹的周期规律。

中医对麻疹的研究已达六、七百年。到吴鞠通、叶天士、余师愚等温病学问世,如麻疹之类的温病,便已成熟。中医说“痘疹无死证”,便是成熟的证据。

“痘疹无死证”这个话怎样理解呢?是说这个病没有不可治愈的。当然,前提是不能治错,也不能在护理上犯错误。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无死亡。

在流行麻疹期间,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在街上玩耍得很快乐,可是身上、脸上发出了稀疏的麻疹,好像自己全不理会一样。另有的孩子和发疹的孩子一同游戏,却始终没有发疹。这个现象怎样解释?

我想,没发疹的孩子不能说没感染,与发了疹的孩子未经治疗而疹出自愈的情况相同,是孩子的排异本能系统功能上的区别。没发疹的孩子,排异反应在不知觉中完成了。发疹自愈的孩子,其排异被我们看见了,但他是在自己排异本能的保护中走出了麻疹病过程。

我们讨论麻疹的治疗,看麻疹的病势——咳嗽、发热、流泪、喷嚏都是向外的趋势。皮肤潮润者,容易发疹排毒;皮肤干燥者,疹不易外发。疹毒是从微循环透出皮肤,形成丘疹的。治愈要用辛凉发散透表的方剂,以“银翘透表汤”治疗。

银翘透表方: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痢,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油炸、干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动性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

“银翘透表汤”是从吴鞠通“银翘散”变化而成。银花、连翘、牛蒡子,是解毒透表发疹的首选药。赤芍、升麻、紫草,为活血通血通痹之药,有活血透表利导发疹排毒的功效。在发疹期间,最易并发肺炎。并发肺炎的原因,是排异障碍。防止并发症发生,惟有利导排异。只要不做不利排异的事,便不会有并发症发生。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当时被认为是救世圣药。患麻疹的孩子,一见发烧便用青霉素消炎,有的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到第四天即出现“内闭”。“内闭”是中医术语,即体温突然低落,双目闭合,牙关紧闭,意识昏迷,四肢厥冷。若仍用青霉素,一个无辜的生命便结束了!

由于这样的用药,不知有多少孩子死于非命。但死者却无怨言,因为“盘尼西林”(青霉素)是进口的,已经用过好多了。多少年后,医生才知道麻疹不能用青霉素。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抗生素,直到今天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

岂止是不可用抗生素,一切对抗性降低体温的药物与办法都是压制排异的!只要压制排异,病毒不能透表外出,必然内趋入里,使病情逆转。例如,发疹期间体温升高时,用激素和其他化学药退热,或用酒精擦身、冰袋降温……都是破坏排异反应的行为,必定会造成毒气内陷,或引发肺炎、胃炎、肠炎而死,或引发痈肿、败血症,或出现昏厥内闭……种种凶险都会发生。

一切过失,都在于压制排异反应。如今,麻疹这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除了依据排异本能趋向因势利导之外,还没有第二个方法。

② 感冒咽疼(急性咽炎)

这个病也属温病类,是病毒性传染病。症状表现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左右,头重,身体疲软,咽疼,红肿,有分泌物。

这不同于感冒,不可发汗,宜采取清凉透表凉血法,用“银翘透表汤”(方见麻疹之中)。急性咽炎与麻疹相同,不可发汗。汗出多则伤体液,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于微循环不利,造成透表排异障碍。

③痄腮(腮腺炎)

这个病也是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时往往有发热恶寒,体温不很高,一般在37℃-38℃左右。一侧腮腺肿大,或左右同时肿大,或一侧肿消另一侧肿起来,如延误治疗,常可导致化脓。治疗此病,以透表排毒法,用“透表排毒汤”。

透表排毒汤方: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牡丹皮16克、赤芍25克、怀牛膝20克、栀子15克(研)、升麻10克、紫草10克、甘草13克。以上十味以水1800毫升浸10分钟,煮30分钟取汁,加水300毫升煮20分钟,取汁,两次汁相合,分三次服。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服一剂,肿初消;继续服药,逐渐消肿,直至平复而愈。

以上三个病例(麻疹、咽炎、腮腺炎)是三种不同的毒株引起的三个各自不同的病种。这三种毒株对人的伤害性不同,但人的生命本能对它们的排异反应却是相同的:从微循环透出体表排除。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如果违背了透表的排异规律,必会造成病情逆转。

我解析这三个例证,目的是说明“透表排异法”是治温病的大法之一。这类病包括“出血热”、“脑炎”,在初起时都需用透表排异法,不可发汗。医生应该谨守治病的本能大法。读者可以了解中医的愈病之理,又可以鉴证医生临床中的智慧。重要的是杜绝违背生命规律的行为发生,这是本文目的所在!

(3)涌吐排异法

有人吃了有毒的饮食会引起呕吐,这在生活中是很多人见过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生命的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我们发现有人服了毒药时,医生立即用涌吐法,把胃里的毒物排出来。这便是因势利导法。

当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治疗不当,病情发生变化,会出现如下症状表现:“病如桂枝证,头不疼,项不僵,寸脉微浮,胃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当吐之,宜瓜蒂散”,“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愠愠欲吐复不能吐,手足寒,脉沉迟,此胃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宜瓜蒂散”。(《伤寒论》)

瓜蒂散方:瓜蒂1份(炒黄)、赤小豆1份。以上二味分别捣筛为散,合制之,取二克强以香豉20毫升,同热汤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家不可与瓜蒂散。

以上三条,是排异本能系统涌吐的排异反应。三条合成一条看,排异趋势是很明白的。“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这不是要吐的表现吗?“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恼怒欲吐,又吐不出,这是什么?心下满,想吃东西但不能吃,一吃便吐。无论从哪一种表现看,都是胃的排异本能想把病理物吐出来,而又吐不出来。

根据这个趋势,用“涌吐法”把胃中的病理物排出来。这其中要说明的,是所谓“胸中”,实指胃中。为什么张仲景说“胸中痞硬”、“胸中实”、“邪结在胸中”,连用三个胸字而不涉及一个胃字呢?这里须诠释一下。张仲景所指胸中,是病理物质在身体的胸部。胸在上部,器官组织中的病理物可以由胃排出。胃怎样排出胸中组织的东西呢?大家知道,胃腺分泌胃液于胃中。胃腺分泌的胃液是从上部的循环血液中泌别而来,上部组织中的异物从胃腺分泌进入胃中,涌吐排出体外。张仲景说胸中是有深层道理的。说胃中怎么能使我们想到这些深层意思呢?事实正是如此。

吐法,自从张仲景《伤寒论》问世以来,一千八百余年,在中医广泛应用,手到病除,效如影响。如中医治疗癫痫有用吐法,以排出痰液的;有宿食在胃中痞硬胀满,吞酸疼痛,用吐法而愈的。因势利导排异方法已定,妙用在心,不必一一记载。

(4)攻下排异法

“攻下排异法”,是根据病理趋势而制订的通利大便排除病理物质的治疗方法。我们知道人体的排异本能系统,对体内器官组织中的致病物与代谢废物由循环载入结肠,分泌于肠道,大便排出,以保持体内器官组织中没有异己物质潴留,保障生命过程的稳定。在病理过程中,若排异本能系统的排便功能发生障碍,不能顺利排除病理物,这便需要由其趋势而利导排出了。

在这个以通大便之法来排异的系统中,因病情轻重深浅不同和病理物质的差异,可分别论述。在方法中、方剂中、病理机制中,有许多的智慧和技巧的妙用,创制了许多的神奇效果,希望读者细细品味,以了解中医生命科学的内涵。

① 通下排异法

流行性感冒、伤风感冒,如果失治、误治,伤亡津液,病原物质不能排出体表,必向体内扩散。当体内器官、组织发生排异反应,排异趋向大便通路时,而结肠因体液丧失而干燥,使排便发生障碍,器官、组织中的病理物不能经肠腺分泌入结肠,代谢体外。同时,在结肠对水分的强吸收中,肠内有害物再度进入循环,排异反应表现出如下的症状:“伤寒脉浮滑,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渴,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伤寒论》)

白虎汤方:知母84克、石膏224克、甘草28克(炙)、粳米120毫升。以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上述两条,先说伤寒二字,是指此证从流行感冒发展而来。脉浮为发热;滑为体液充实;不恶寒为在表组织的排异反应消失;渴为里有热;厥是手足冷;身发热不恶寒而手足冷是里热深。这是病原物扩散入里的初期,排异反应已转入下夺排异趋向。宜用白虎汤通下法,从大便排除病理物质。

方中知母治消渴,能通肠利便;石膏除肺胃之热,胃肠中结气,治大渴引饮;以粳米煮汁合药增加体液;甘草和中。这个方剂是通而不泄的排异剂,正适宜发热汗多伤津液的里热下夺病势,是通便排异益津液的良方。

② 益津通下排异法

本条症状比上条白虎汤的症状表现出汗更多,饮水更多,病情更重一筹,所以加人参。这个症状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白虎汤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

与上条白虎汤症状相比,其伤津是相同的,更重一等而已。都是排异反应向体表的趋势消失,转向体内,排异反应向下夺趋势,但尚未形成燥结的排便障碍,只用知母、石膏通肠即可;加人参以生津液,益胃气。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84克、石膏224克、人参42克、甘草28克、粳米200毫升。以上五味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去渣,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方中的人参42克应该是现今的党参,不是吉林的野山参、朝鲜的高丽参,应是山西上党所产,故名党参。人参的效能是健胃气,生津液,益血脉。汗多伤津,血汗同源。“大汗出”、“大烦渴”,都是伤津亡血的症状。

③ 泻下排异法

症状:“伤寒不大便六七日,不恶寒反恶热,头疼身热者”、“发汗不解,头不疼,项不僵,不恶寒反恶热,蒸蒸发热者,调胃承气汤主之。”“发热恶热,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这一症状是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没有得到治疗,因体温高,汗多伤亡津液,造成结肠强吸收。排异系统把病理物质泌出于结肠,而结肠又吸收进入循环,导致中枢神经出现障碍而神志昏迷,谵言妄语。结肠干燥,结为硬屎,大便不通,造成排异障碍。故宜用“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56克(酒洗)、甘草28克(炙)、芒硝100毫升。以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二物至200毫升,去渣,内芒硝,微火一二沸,少少温服之,以调胃气。

方中大黄苦寒,下淤血、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大黄能刺激大肠壁引起收缩、增加分泌,而发生通便;芒硝内服,在肠中形成硫酸钠高渗溶液,不被吸收,所以有润燥软坚的作用;甘草缓急和中。这样一个方剂作结肠的排异,实在是妙出天成。

④ 除满通便排异法

症状如下:“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身重,气短,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证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也。”《伤寒论》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伤寒论》

⑤ 峻攻排异法

症状:“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大承气汤主之。”“伤寒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伤寒论》

以上除满通便排异与峻攻排异,是一个症状的轻重缓急的排异法,用法有所区别。我们从小承气汤症状中看“汗出不恶寒”,表明排异反应已不在体表。“腹满而喘,有潮热。”知道结肠中已有硬屎,干燥的硬屎障碍了排大便。肠腺分泌入结肠的病理废物,存于结肠中不能代谢于体外,会在结肠被吸收进入循环,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出现脑症状。如下条所说:“独语如见鬼状,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这是十分危险的脑中枢中毒症状。微喘是呼吸衰竭的表现;两眼“直视”表明脑中枢已发生障碍;“谵语,不识人”为意识中枢障碍;“循衣摸床”也完全是无意识行为。

这个濒临死亡的状况,完全是由前面所说调胃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发展而来。如果在“发热恶热,汗出而渴”的阶段中用调胃承气汤排出病理物,本来是可以治而愈的。但是失去了这个病机,在结肠中的粪便留滞发酵,产生出化学气体,又不能排出,必然发生腹胀满,不大便,形成上述小承气汤症状,用小承气汤可治愈。

这个病如果再延迟,则发展成大承气汤的危急阶段。在大承气汤阶段中,干燥粪便由于强吸收,结成坚硬的算珠形物质,结肠中充满了有毒的气体,由于再吸收进入循环中的有毒物质已在侵害大脑中枢,已经发生了中枢神经障碍,这已是生死立判的时刻了。大承气汤是攻下排异法中最峻猛的方剂,小承气汤是除满消胀的通下法,大承气汤是攻坚除胀满疼的峻攻方剂。

小承气汤方:大黄56克、厚朴28克(去皮)、枳实3枚(约30克)。以上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140毫升,分温二服。初服当大便,不便者尽饮余药。若得大便,勿服余药。

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大黄的功能见调胃承气汤的解释。厚朴苦温下气,消胸腹胀满。枳实苦寒利气,消胀满痞疼逆气。枳实、厚朴合用,有促进胃肠节律性蠕动的功效。这三味合用,作为破痞满通下排便的方剂,已达到极为神妙的境界。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又经两千年的临床检验,是效如影响的经典方剂。

大承气汤证的成因,是胃的运动减缓,食物在肠腔留滞时间过久,腐败发酵生成大量化学有害气体,又因结肠强吸收造成干燥硬屎,气体与硬屎都因为结肠的蠕动减缓而不能排除,所以发生腹大满不通、腹满而喘、短气、潮热等等症状,这便是排异障碍。如果结肠腺分泌入肠道中的病理物,排异成功,则病愈。这便是大承气汤的功效。

大承气汤方:大黄56克、厚朴112克、枳实5枚、芒硝60毫升。以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二物取1000毫升,去滓,内大黄,煮取400毫升,去渣,内芒硝,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药勿服。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个方剂大黄用量都是56克。调胃承气汤是“少少温服之”,小承气汤是“分温二服”,大承气汤是同芒硝60毫升“分温再服”。大黄的内服量是不同的,而且辅佐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所以三者的通便作用有轻重缓急的不同。调胃承气汤可谓“润燥通便”,小承气汤可谓“除满通便”,大承气汤可谓“攻坚通便”,都是以代谢病理物质为目的的排异法。

在外源性感冒病理过程中,一个“下法”的利导排异法中,除了上述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之外,还有“桃仁承气汤”(破瘀血排异法),“大柴胡汤”(和下排异法)。

在温病学中,吴鞠通先生又根据不同的病势,增制“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牛黄承气汤”等五个承气汤,以及“黄龙汤”。以下略加说明,愿读者对中医的利导排异法多一分了解。

⑥和下排异法

和下法之一(出自《伤寒论》)

大柴胡汤方:柴胡112克、黄芩42克、芍药42克、半夏99毫升、生姜70克、枳实4枚、大枣12枚、大黄28克。以上八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日三服。

和下法之二(出自《伤寒论》)

柴胡加芒硝汤方:柴胡33克、黄芩12克、人参14克、甘草14克、生姜14克、半夏12克、大枣4枚、芒硝28克。以上八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

大柴胡汤方治三焦气机失调而热结在里的病势,也就是结肠中有排异反应。症状是身热不大便,或下痢,用大黄通便,排除胃肠中的病理物质。因为柴胡汤是“和法”,加大黄通大便则为“和下法”。柴胡加芒硝汤是小柴胡汤症,合并结肠有硬屎而潮热谵语。潮热是每下午三四点钟即开始发热,如潮汐有信一样。潮热谵语是结肠有硬屎的症状,加芒硝以软化硬屎,促进结肠运动通便,可谓和下排异法。

⑦破血排异法(出自《伤寒论》)

桃仁承气汤方:桃仁50枚(去皮尖)、大黄56克、桂枝28克、甘草28克、芒硝28克。以上五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5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服100毫升,日三服,当微利。

这个症状是感冒、流感病过程中,由于治疗错误,没有利导病毒从体表排出,结于膀胱组织中发生瘀血。又因体温过高、瘀血腐败、有毒物质进入循环、脑意识中枢发生障碍,其人如狂,少腹结聚急迫的感觉。这时如有血从小便排出,则病自愈。如果小便没有出血,症状不解,须用桃仁破瘀血、桂枝通血脉(大黄、芒硝见承气汤的解释),组成通便破血的排异方剂,瘀血从大小便排出而愈。

经典案例中逐瘀血排异的方剂很多,如“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牡丹皮汤”等等,都是根据不同病势而制定的破血逐瘀的排异法。关于活血、通血、破血、逐淤血,这些对血的“利导排异法”内容很丰富。本书不是临床学专著,不能尽收血证于文中,只能举其一,读者三隅反可也。下面将举例诸方,作概略说明。

大黄牡丹皮汤方: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大黄牡丹皮汤是破血逐瘀的方剂,主治盲肠炎、阑尾炎在化脓以前痈肿期,疗效十分确切快捷,而且可以治疗有菌或无菌的血肿。大便不干燥者,芒硝减量或减去不用;大便干燥者,芒硝不可去。用治盲肠炎(尚未化脓者),二三剂即愈。余用此方50年,从未失信。说到大黄牡丹皮汤,想起一段往事,颇有意味,故不能不赘在方后。

2001年冬,我回原籍省亲。一日下午,用斧头剁木棍生炉火。斧下,木棍飞起,打在我的左睾上,当时我疼昏在地,十分钟后我醒来时,左睾肿大如鹅卵,灼热如火,疼彻心肺。半小时后肿大如拳,体温升高,五小时后体温达39.5℃。家人恐慌非常,主张送医院治疗。我想,医院对此无可选择地先用大量抗生素与止痛药滴注,体温39.5℃,难免用激素退热,对肿大的睾丸必然施行切除。

这个激素与抗生素的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拒绝去医院,选择了“大黄牡丹皮汤”治疗。一剂服下,体温降至38℃,肿块稍软;两剂服后,体温正常,肿块缩小;共服五剂,一切复常。

或问肿物到哪里去了呢?我自服药以后,每日大便四五次,而且稀薄。肿物日见缩小,疼痛日见缓解,五天即复常。至今六年以上,无任何不适感觉。这样一例有惊有险的病,便如此平平淡淡结束了。

(5)利导排异法结语

中医用利导排异法治病,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临床中,也就是在人体内,实验了两千年的时间。到今天,与世界医学相比,没有任何医类可以相论短长!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皆知蒲辅周先生治乙型脑炎,邓铁涛先生治“非典”,疗效神奇。但神奇来于“利导排异法”却少有人知道。我相信,一旦《本能论》被医家广泛研究应用,定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三、内源性疾病

1、什么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障碍,或功能活动程序的紊乱,我们称为内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与外源性疾病的病因不同,人体本能系统作出的反应不同,传导出来的信息不同,但都必须是根据本能趋向而因势利导。

2、内源性疾病的界定

甲) 体象:无发热而恶寒。就是体温不高,或体温低,同时畏寒。这是内源性疾病最具特征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无热畏寒是最具特征的标准?因为无热或体温低而畏寒是循环不足,没有任何的排异反应。心脏功能反而低落。这种体象不考虑排异反应。所以是内源性疾病的特征之一。

乙) 脉象:沉、或微细。这是内源性疾病的脉象。因为脉沉是动脉血管深伏,或微细或迟缓,都是循环血液量的不足和功能的低落,不考虑排异反应。没有外源性疾病的代谢增高,反而是低于基础代谢水平,所以考虑内源性疾病。特别是体象的无热畏寒与脉象的沉微细弱两类信息同时显示,确定为内源性疾病则不会有失误了。

丙) 在内源性与外源性疾病的界定中,经常遇到不容易界定的疑似情形。比如说,身体不发热,也不感到明显的畏寒。脉象也没有沉细与浮滑、浮数等等明显的变化,怎样来界定内外源性疾病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人的平时基础体温来鉴定。但此人没有体温记录,怎么办?对这种情况要体象、脉象合看,参考其他信息。比如:体温脉象不显示异常,看这个人大便、小便如何?有汗无汗,呕吐与否?腹胀痞满与否?有无充血性肿块、水肿,血压、血脂、血糖如何等等。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腹胀满、痞塞、呕吐为外源性疾病。水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病、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甲状腺乳腺增生为内源性疾病。乳腺急性炎症、红肿热疼为外源性疾病……总之,凡外源性疾病都表现功能亢进,代谢增高;内源性疾病都表现功能减退,代谢降低。

丁) 在发热的体象中,还有一种情况,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

什么是真寒假热呢?

真寒假热:在内源性疾病中,病人体温低落畏寒,脉沉细,这是典型的器官功能衰落,代谢降低的表现。这个病人常是因循环衰弱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神志不清。又因胃肠缺血而食不下,谷不化,下利腹疼。但是,突然面赤,体温升高。看来是发热、功能亢进,但这个人虽体温升高反而愿加衣被保温。只这一个欲加衣被的信息已经足够证明发热是假,真正的器官功能衰弱才是真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心功能衰竭之前,自主调节本能在超常运动自救中出现的反应,民间称为“回光返照”,中医称为“阴极似阳”。哲学上称为“物极必反”。

另一现象是“真热假寒”。这个例是出现在外源性疾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时,突然体温下降到36℃以下,出现手足肘膝以下冰冷,皮肤寒凉。但虽四肢一身寒凉,体温低落,而病人反不愿衣被覆盖身体。这与上一例真假寒热一样是物极必反。但这一例是因高热使自主调节本能系统发生障碍,不能使体内的热量向外调节放散,导致里热外寒,外寒是假,里为真热。这是体象寒热真假的辨认之一。

戊) 内源性疾病自主调节能力来自哪里?来自生命本能的自主性运动。生命能系统有能力用非生命物质变化为生命物质,自塑了自己的形体。自主设置了一套完美的,复杂而严格有度的生命活动程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清楚的自视自觉的。当这个生命程序因故发生了障碍,这个程序的设置、编造者当然也有能力来调节恢复其原来的秩序。也就是说,自主建设者,当然也是自主调节者。什么叫调节?升、降、出、入,便是调节。宇宙万物,一切生命的运动,都是升降出入活动,概莫能外!在外源性疾病中排异本能活动,是升降出入。在内源性疾病中,自主性调节仍是升降出入!当然,升降出入是哲学方法,排异法与调节法是一般方法,还有具体方法。我们在临床中用的是具体的方法,如发汗法、解肌法、吐法、下法……等等。

说到这里,还有一句话要说:人的一切疾病都能自己治愈吗?是,一切疾病人本能不生。人可以无病,人的病都可以自愈。但有时人的本能系统发生了障碍,这时才需要医生顺应本能趋向,因势利导一下,病便痊愈了。说到根本,还是依靠人自己去除掉疾病,千万不可居于生命之上看疾病。人是自然物,自然是不可征服,不可改变,不可干预,不可取代的。谁违悖了自然规律必遭报应!

3、内源性疾病的灾难性治疗

灾难性治疗是什么意义?我在前面说过:外源性疾病用排异法,是顺应其排异趋向而因势利导;内源性疾病用自主调节法,同样是顺势利导。这是按照生命法则来保护生命的不可动摇的法则。如果不尊重生命本能规律,违悖着生命法则逆向治疗,或自我膨胀,凌驾于生命法则之上,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干预、取代自然的治疗方法,必将对生命造成灾难。这种灾难性治疗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两千年前便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坏病”、“逆治”都属此类治法,如:“发汗后重发汗”,发热恶寒“医以冷水潠之”的物理降温法;医以火法、温针“逼汗法”;误吐、误下等等造成的“心下痞硬”、“结胸”、“厥逆”、“惊厥”等等。这些灾难性后果现在已很少见到,原因是这种治法已无人采用了。

但是,往昔的火法、水潠不用了,往昔的坏病没有了。而今天酒精擦身、冰袋、激素等退热方法治传染病发烧,造成了更大的灾难!最可怕的是对半个世纪以来造成的灾难至今不悟!这是什么原因?零三年的流感(非典)竟理直气壮的把害人的激素作为合理合法的治疗方法,使多少无辜的生命死于误治、逆治!另一方面又喊出消灭中医!这是为什么?我想,只好交给人民自己来思考吧!为什么不许中医治疗?是不是害怕有了对比就是有了真假?

误治、逆治,第一是使亚健康人数逐年上升。而亚健康又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肝病、肾病许许多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这是谁制造的灾难!有没有人出来辩解一下?

外源性疾病发烧,特别是病毒、病菌传染病发烧最忌物理、激素降温。因为体温升高是排异反应,只能顺势利导,把病理物排出体外,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强迫降低体温,排异反应被压制,病毒不能排出,会造成死亡。例如,麻疹、脑炎在退烧的误治下死亡了多少儿童!至今并没有觉悟!再如非典退烧的后果。

在内源性疾病中的误治逆治更为可怕。比如:化学药与物理降温造成了亚健康。亚健康只会制造不会治疗,而亚健康又在发生着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之类。高血压、糖尿病又在终身服药,在服药的长期过程中,病情的自然发展加化学药的毒理作用,多种并发症先后出现。可怕的对症用药,常常一个人要吃十几种药。吃药越多,中毒越快,其结果,当然是抢救!抢救成功,继续加码吃药,等待下次抢救!这是一。

二是什么?二是手术治疗。心脏手术、“搭桥”、“支架”一个、两个、三个……多的有五六个的。几万、十几万的医疗费,个人与国家都承受不起。可是我们只能默默忍受。这样把一个功能性疾病推到刀子下,这半个世纪治愈过一个吗?没有。既然半世纪都不能治愈一个人的方法,我们还去用它呢!这是谁的责任?我要仰天发问!说到这里,我禁不住为天下患者一哭!

高血压降压,糖尿病降糖,这种治疗本身是个错误。我相信,这个话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医学界。我提出两点:第一,这个降压、降糖的治法,至少用了六十年有没有?这六十年中有没有降糖、降压治愈的病例?有千分之一吗?万分之一有吗?如果是这样,这个方法我们能说它是对的、是正确的吗?第二,血压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是本质,是现象?为什么不治本质而治六十年现象?这是正确的吗?是正确的为什么治不好病?是错误为什么不承认!我还想问一问:那些口口声声谈科学的先生,能不能把消灭中医的事儿放一放,谈谈我们国家人民的健康问题怎么办!我郑重地告诉你一句:杀一群人容易,救治一个人不容易!只会消灭人,不会保护人的不算好汉!

我想:如果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及其各种慢性病,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治愈了,而费用只用到同比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治愈的人恢复了完全的健康,我们回首再看一看,前六十年的治疗是不是灾难性的治疗!

4、内源性病典型病例

我想说说内源性疾病应该是怎样的治法。在上面提到,人体生命本能中有一个自主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是生命自己不断地在调节着自己生命程序的升降出入活动,比如说,运动员万米长跑时,能量大量消耗,自主调节系统要提高血压,心脏收缩加强、加速;体内能量转化、代谢加速;代谢增强所产生的废物的排出,体温放散……都是自主调节系统的自主性活动。

举一反三,我们人人都有这样一个自主调节系统,这个调节系统的活动保障我们体内外的生态平衡。比如,我们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糖类太多了,调节系统便把这些糖转化成肝糖元、脂肪,贮存起来,以调节血中葡萄糖浓度平衡。当我们摄入的量减少,葡萄糖浓度不能支持生命活动时,调节系统又会使肝糖元及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以支持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调节活动之中关联到分泌许多生命激素、许多生物化学酶,以及共生系统、应变系统、排异系统等等共生活动。这个自主调节本能系统是我们治疗内源性疾病的最根本的依据!

一个健康的人,发生高血压、高血脂,无论吃不吃化学药,多几年少几年以后,发生了心脑血管病,先是供血不足,再一步发展为心血管梗塞。即使做“支架”或“搭桥”术成功了,仍要继续吃药,等待下一次抢救;抢救成功,再吃药;最后等到抢救不成功而结束这个痛苦的生命。

试问,天下有没有一个是例外的结果?冠心病这个人类的杀手,肆虐了多少年?有多少可敬爱的长者、有贡献的大家、我们的亲友,被它夺去了生命!为了治愈这个病,只能在生命本能中讨方法。

高血压是怎样发生的?近些年有许多说法:

甲、空气污染与化学肥料污染的谷菜食物;

乙、不合理的饮食与缺乏运动;

丙、社会节奏太快与工作压力太重,等等。

这些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听起来都似乎有道理,但都无法验证,事实上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上述那些问题。我以为,上述三个方面并不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与不良的嗜好不会直接造成高血压,主要的是化学药物造成的“亚健康”。根据五十年的观察,许多大病,包括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三大疾病都是发生在“亚健康”。上述的不合理饮食习惯与不良嗜好,有可能造成亚健康,而化学药物则是造成亚健康的头等重要原因。可以说,亚健康者绝大多数是来自化学药物,而亚健康是发生三大疾病的基础。这是可以验证的,我提出一个方法,大家可以公开验证,看是或不是。

如你发生了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请你对如下两种办法作出选择:1、先用激素退热,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抗过敏药,不论多少天,你很可能留下亚健康,虽不一定是百分之百,但几率很高。2、如果你不用化学药,不是以对抗的理念先退热,而是用因势利导的方法,用中药发汗,汗出之后一切症状消失,不会有亚健康。

试看2003年的“非典”,用激素治疗的死亡率很高,而且活下来的有五分之二股骨头坏死,其余的都是亚健康!中医邓铁涛先生治的50余例,全部治愈,没一例有后遗症(亚健康)。这是为什么?化学药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全世界都在为此“头疼”!

“亚健康”是不是病?怎样预防?发生了亚健康有办法治愈没有?“亚健康”这个名称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美国医生面对一群人症状检查不出任何病理指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姑且名为“亚健康”。其实,中国早在两千年前,中医便发现了这个病,而且百分之百治愈了这个病。

一说“亚健康”,中国人几乎人人知道,而中医的病名反而不为中国人所知。我们相约俗成,称“亚健康”倒也方便。实际上,这个病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都不正常,只是不够西医规定的数据指标而已。

“亚健康”是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性病变,没有任何器质的改变,按中医的术语表达,是“三焦气机调节失常”。预防很容易,按上述“亚健康”发生的原因预防便可以了。发生了“亚健康”也不要紧张,治疗即愈,可以说百分之百能够治愈。

“亚健康”是中医的三焦气机失常。说明白这个病,必须说清什么是“三焦”。中医经典对“三焦”是这样表述的:“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腑,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三焦为相火之用”,这是说“三焦”是相火的功能。什么是“相火”呢?“相火”就是“命门元气”。“命门元气”是什么呢?“命门”这个词简单地说便是生命之门。“命门”在十四椎下两肾中间。 .

这个部位为什么叫“命门”呢?因为自从精子与卵子相遇,“阴阳合德”形成生命,开始“阴阳互根”运动,胎儿依赖母血营养成长。胎胞吸收了母血,由一根从儿脐进入与脐相连的管带通向肾中间的命门,再由命门入肝门脉,进入肝脏加工为胎儿营养物质。胎儿体内的生长代谢废物,由循环带至肠,经肠腺体分泌储存于结肠。胎儿的液体废物由肾泌出,由一根管带通向命门,还流入胎胞,由母体代谢。由于一个“阴阳互根”的自主性动力由此进出,因而称之为生命之门——“命门”。

“命门”是生命原动力发生的部位,而“相火”则是“命门”推动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三焦”是相火之用,说得明白一些,即“三焦”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故为“中清之腑”。

“中清之腑”,即是说“三焦”只有功能而没有器质。“三焦”分布命门的原动力,主宰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这个原动力主宰一身升降出入,无所不到,无所不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以及全身所有器官组织间的一切功能。上焦主纳,指饮食呼吸;中焦主化,指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等生物化学过程;下焦主出,指一切排出。

至此,我们明白,“三焦”便是生命自主性运动的原动能力,一身器官组织的升降出入,上下内外左右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说,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都可以用三焦的自主性运动来调节,或升或降,或内或外,或出或入,或上下内外,因为都是三焦所主宰。我们将三焦这种功能的机括,称为“三焦气机”。

我们的先辈早已认识到,“三焦气机”从生命开始即存在于“阴阳互根”的原动力之中。因而“阴阳互根”运动本来就是一个生命运动的大程序,这个大程序也像宇宙大自然一样,存在“五行运动”——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这也是中医“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

“阴阳互根”本身便是一个大自然的生命程序,“阴阳互根”的原动力称为“三焦气机”,人体的生命程序就是“三焦气机”的功能程序。如果这一点是正确的,我们对功能性疾病便可以用自主性运动调节来治愈;否则,这个理论就是假的。真理论是可以验证的,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

上面我们提到,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大病来自亚健康;亚健康来自不合理饮食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化学药物。我们切断亚健康,杜绝大病发生之源,治愈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功能性疾病的根据,方法都发生在上述“三焦气机”自主性调节功能之中。

我们看高血压。高血压发生于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发生于高脂肪血——脂肪微粒粘附、沉着、渗入血管壁,致使血管腔变狭窄,血管弹性变低,血液流动发生阻力,全身组织供血量降低;生命程序中的共生性运动,本能地提高心脏收缩压力,以保障细胞的有效供血,这便是血压升高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要扫除循环障碍。扫除循环障碍,当然是把血液中的脂肪溶解,将血管清除干净,恢复管腔容量与弹性,血压自然恢复原有的生态状况,高血压病才能痊愈。

为什么会出现高脂肪血?这是人体生物化学程序紊乱而发生的。人所不可缺乏的三大营养物质——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的化学程序,是受分泌系统制约的。分泌系统的生化酶及其它激素,制约着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所以,代谢程序的紊乱,首先考虑分泌功能的障碍。而分泌系统又受到自主性运动的调节,比如说,分泌腺体的分泌与不分泌,分泌多少,都是自主性运动调节的结果。

自主性运动的活动本来便是一个生命的完美程序,自主性运动的量度是生命的常量。这个常量,是阴物质与阳物质动态平衡的量。自主性运动也会因为阴物质与阳物质失衡而发生变量。无论阴物质不足还是阳物质不足,都会导致自主性运动的失常。

生化程序紊乱而出现高血脂、高血糖、低蛋白,进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及亚健康。我们追本求源,知道深层原因在于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和自主性运动量度改变。到此为止,我们以阴阳互根的生命基本原理,用平衡阴阳的方法,启动自主性运动调节来治疗上述这些功能性疾病,因而是可以治愈的。

请看具体病例:

病例1:“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身体疼,骨节疼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附子汤方:附子2枚(炮)、茯苓42克、人参28克、白术56克、芍药42克。以上五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这是一个经典的病例。“少阴病”三个字是指人体器官功能低落,体液缺乏的功能性疾病。脉微细,是桡骨动脉的脉体变得细如丝而弹力甚微小,表明心功能极低,循环趋于衰竭的边缘。所以“但欲寐”,想睡眠而不能入睡,只闭着双目,一点精神也没有,这是脑组织缺血的表现。“四肢厥逆”是手足冰冷过肘膝,体温不过35℃左右,病人感到全身寒冷,身体、骨节因缺血而疼痛。脉沉,是桡动脉因循环不足而深伏,这是外周循环极度衰弱的表现。这个病例是严重的心功能衰弱,循环衰竭,需用“附子汤”治疗。

附子汤是自主性调节的经典第一方剂。附子助阳,能启动心脏的自主运动,所以说它有强心作用。人参补气生脉,补气是提高器官的自主性动力,生脉是指增大循环量,为运动提供能量物质,动力与能量相互作用。也就是附子、人参相辅相成,推动了一个“阴阳互根”的生命运动。茯苓、白术通阳利水,因为心衰后必然组织间有水潴留,茯苓、白术通阳利水以利循环。芍药通血脉,治身体骨节疼痛。所以这个病例是典型的心功能衰弱、循环衰竭的内源性疾病,附子汤是自主性调节的方剂。 .

病例2:“少阴病,下痢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疼,或利上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上条少阴病附子汤证,是心功能衰弱,体周围组织循环缺乏,本条少阴病是心功能衰竭已延及肠胃。下痢清谷,是腹腔胃肠严重缺血,食物不能消化吸收便排出,所以排出的饭菜是没消化的。手足肘膝以下冰冷,脉搏微细到几乎没有的程度,可见其循环濒临衰竭界限。这种缺血状况,使胃肠没有足量供血而发生痉挛,所以腹疼,所以干呕。如果下痢已止,脉也没有了,这是肠中内容物已排空,体液因下痢更为空虚,所以脉搏也没有了,这已到了循环衰竭的境地,但仍可以用“通脉四逆汤”治疗。

通脉四逆汤方:附子(大者)1枚(生用)、干姜42克、甘草28克。以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脉出者愈。

附子助阳,是启动自主性运动的第一良药。“附子汤”中是炮用,“通脉四逆汤”中是生用。炮用则力缓,生用则峻烈快捷。四肢厥逆而脉绝,下痢清谷,腹疼,干呕,病情十分危急。为求救急速效,所以生用附子,急速启动自主运动。张仲景说“脉出者愈”。所谓脉出,是心功能恢复,身体周围组织供血趋于常态,所以说病愈。

病例3:“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

炙甘草汤方:炙甘草56克、地黄224克、麦冬100毫升、人参28克、桂枝42克、麻仁100毫升、阿胶28克、生姜42克、大枣3 0枚。以上九味以清酒1400毫升、水1600毫升,先煮八味,取600毫升,去渣,内阿胶烊消尽,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

脉结代,是说脉象,结脉是搏动缓慢时一止复来。在心电图中,为房性或室性早期收缩,排血量较少,在桡骨脉搏上不能明显表达,因而有一止复来之感。代脉的停搏是有一定规律的停搏。代脉有两动一止、三动一止、四动一止,相当现代医学中的二联律或三联律。此条“结”与“代”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无论停搏有无规律,总是气虚血亏的病机。

心动悸是症状,在功能虚弱、血液亏损的病机中,心动是房性或室性颤动,悸为心悸,这是一个典型的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心悸与房颤都是因缺血而发生的。炙甘草汤中的地黄、麦冬、阿胶、麻仁都是滋补药品,用桂枝通血脉,人参补元气、益血脉,姜枣和胃气、生津液。以炙甘草为主通利血脉,以缓和经络的急迫,改善微循环。这样,心脏将充足供血,功能增强,动悸与结代自然缓解。

心脏因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脉结代、心动悸,以改善供血使自主调节运动恢复常态,这与附子汤治心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是提升动力,一个是补充能源。动力提升以后会产生能量,能源补充以后会发生动力,这便是“阴阳互根”的自主性运动过程。

只要是“阴阳互根”的自主性运动恢复常态,生命程序中一切障碍自会清除,一切紊乱自会理顺。生命程序中的障碍与紊乱,只能由生命运动自己来整理,任何外力是不可能干预、取代的!

病例4:高血压、冠心病(郭生白医案)

陈某,男,71岁,退休干部。2001年患冠心病,经鞍山市医院抢救,暂时缓解,但身体非常虚弱,有不稳定心绞痛。来京后,经西苑医院检查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脏4支段阻塞:99%、80%、70%、65%,建议搭桥手术,需交手术费15万元。

陈某因术后不能保证存活5年(只有20%的几率)而拒绝手术,改用化学药维持。血压在降压药控制下为160/100mmHg。有早搏、房颤、胸闷、不能走路、失眠、头晕、心绞痛等症状。

2003年3月,经自主性调节法治疗,服用“生白化脂合剂汤”中药方剂。四个月后停服化学药,血压降到140/80mmHg,诸症均缓解,精力体力复常,面色红润,老年斑变淡。治疗七个月,全部药物停用。经检查,血压、心电、脑电、肝、肾指标均为正常,生化各项均出现正常指标而痊愈。自2003年10月至今(2008年11月1日),陈某体力精力很好,每天骑车30公里,爬香山300米高,下午游泳两小时,脸上老年斑淡化,白发变黑。

病例5:高血压、冠心病(郭生白医案)

郁某,男,64岁,退休干部,患高血压、冠心病。2003年经复兴医院、安贞医院检查,专家建议搭桥。由于严重试血过敏,不能接受手术。而且化学药过敏,不能注射,不能吃化学药,行动十分艰难,心脏早搏、房颤严重,胸闷、心绞痛时时发作,依靠“氧立得”度日。

2003年8月,经自主性调节法治疗,服“生白化脂合剂汤”方剂,五个月后一切症状消失,精力体力恢复。上下楼、料理家务、参加老年社会活动,均不感疲劳。2004年体检,各项指标正常,而且原来肾多发性囊肿与前列腺肥大都不见了。当时要求检查医生再次注意查看肾囊肿与前列腺,仍不见病变。这个现象便是我所说的系统效应。

病例6:高血压、冠心病(郭生白医案)

刘某,男,72岁,退休工人。心慌,气短,胸闷,心绞痛,失眠,不能上下楼。经阜外医院检查,专家建议搭桥,因无力支付数万元医疗费用而出院,用化学药维持生命。

后经自主性调节中药治疗,服用“生白化脂合剂汤”方剂,五个月后化学药完全停用,检查各项指标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体力精力复常。上下楼、做家务活儿不觉累。原来所患前列腺肥大也痊愈,一头白发变黑了。白发变黑也是系统效应。

病例7:高血压、冠心病(郭生白医案)

刘某,女,72岁,退休教师。患高血压病,每日用降压药、降脂药。2003年2月发生早搏、房颤、心绞痛。经阜外医院检查为冠心病、冠状血管阻塞,建议做支架或搭桥。因“非典”而不敢住院。

接受自主性调节法治疗,服用“生白化脂合剂汤”方剂,三个月停服所有化学药,六个月经医院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心电、脑电、肝、肾指标完全正常,白发变黑。

病例8:糖尿病(郭生白医案)

孙某,女,55岁,退休工人。2004年患多发性子宫肌瘤住院。手术时因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而放弃手术,改服降糖药治糖尿病。体重严重超标,心慌气短,多汗,多饮,多食,全身无力。

经自主性调节法治疗,服用“生白化脂合剂汤”方剂,四个月停服降糖药,血糖稳定在正常值,体重减轻1 0公斤,接近正常值,症状消失。经检查,子宫多发性肌瘤最大者缩小到三分之一,较小者已部分消失。

病例9:糖尿病(郭生白医案)

蔡某,女,70岁,退休干部,病例4陈某的夫人。患糖尿病已数年之久,靠降糖药控制病情。丈夫陈某严重冠心病经自主性调节法治愈后,蔡某开始接受自主性调节法,服用“生白化脂合剂汤”方剂。5个月后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体力精力恢复,各症状消失。而且,二十年之久的慢性肠胃炎同时痊愈。

病例10:肿瘤(郭生白医案)

刘某,男,58岁,退休干部。2004年5月咽疼,岳阳市人民医院检查为咽腺体瘤中晚期,建议手术切除。因其夫人为医生,对切除的后果了解甚深,故放弃手术,采用“自主性排异法”中药治疗。经服用“生白化瘤合剂汤”方剂,5个月肿物消失。同时,素有的高血压、高血脂也都变为正常值。5个月停药至今,三年随访,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反应。

病例11:肿瘤(郭生白医案)

王某,男,58岁,农民。2005年10月发现身体急剧消瘦、无力、面色土黄、腹疼难忍、不能仰卧、没食欲、心烦、大便干燥困难。哈利逊医院检查为结肠腺体瘤晚期,肿瘤为9.7 cm×7.4cm,肝脏多发性囊肿。专家认为瘤体与膀胱结肠多处粘连,手术成功率很低,建议选择保守治疗。

王某出院回家,接受自主性排异法治疗,服用“生白化瘤合剂汤”方剂,一个月大便通畅,食欲增进。继续服用到九个月,感觉精力体力体重均已恢复正常,无任何不适的感觉。2006年7月到哈利逊医院做“CT”检查,发现结肠腺体瘤消失,肝多发囊肿消失。王某及其家人惊喜中不敢相信,再次做“CT”检查,结果相同。2007年4月随访,身体健康,从事农业劳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