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 劳动”融合教育、行走研学寻访工匠……各地各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精彩纷呈|关注

 彩云之南oejypi 2024-05-0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民小编说

劳动教育是推动学生“五育”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将科技与劳动结合,探索“科技+劳动”融合教育新特色;构建文化融合、科创融合、实践融合的支持学生终身发展的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带着项目开展研学行走……各地各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精彩纷呈,一起来看——

劳动节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

以科技赋能劳动教育,打造“科技+劳动”融合教育新特色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作为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近年来将现代科技、现代技术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积极探索“科技+劳动”融合教育,在科技教育中开展劳动实践,在劳动教育中注入科技创新,多维度、多举措开展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创造性劳动理念,提升创造性劳动技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

开展主题活动,树立科技劳动新理念。除举办校园科技劳动节外,该区还多维度开展科技劳动专题讲座、科技劳动文化创意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深度挖掘科技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去年,该区举办了首届科技劳动实践大赛。大赛设置农业生产挑战赛、灾害巡检防治赛等现代农业项目,智能分拣挑战赛、定点投递搬运赛等现代物流项目,将现代科技与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红木嵌银等相融合的非遗传承项目,充分展示科技创新在劳动中的融合应用,助推全区科技劳动实践项目的培育和发展。

图片

开设特色课程,提升科技劳动新技能。各学校依据新课标梳理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的融合点,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条件开发各具特色的探究式、主题式、项目式科技劳动校本课程。坊子区崇文初级中学的劳动“食”践坊课程,开设“有机烘焙”“酸奶发酵”“泡菜制作”“面点加工”等项目,将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食品保存、成分检测等生物、化学知识应用到传统美食制作中,巧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改变传统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品质,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科学知识的价值,培养爱科学、爱劳动、爱创新的新时代劳动精神。

图片

建设实践新基地,打造科技劳动新载体。该区通过升级改造、整合共享、校外拓展等方式,建设和开发科技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科技劳动实践提供土壤。坊子区实验学校建成700平方米的智慧种植基地“五味园”,园内增设温室大棚、养殖基地、养鱼塘等,划分为“传统农业文化展区”“体力活儿耕作区”“高科技农业实践区”三大块,内有鱼菜共生、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实践区,学生可开展温室育种、植物嫁接等实践研究,体会劳动的乐趣和科技的魅力。为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该区还积极对接当地科技企业,开发校外科技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现代科技企业、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现代养殖基地等开展科技劳动研学,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现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图片

劳动节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开发“福·融”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劳动教育特色化开展

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学生,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使命。

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必须与学生的智力发展紧密相联,使劳动成为学生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学习途径。为此,福田开发了“福·融”劳动课程——以劳动项目为基础,把学科内容融合到劳动课程中,构建文化融合、科创融合、实践融合的支持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初、高一体化劳动课程。

图片

创建教案设计模板,辅助教师备课教学。设定劳动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目标、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给出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深圳市《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福田创建了“福·融”劳动课程教案设计参考模板,模版罗列了劳动教育的三大内容和十个任务群的选项,不仅为老师们备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同时也推动老师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并严格按课标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劳动教学科学、高效开展。

树立学校劳动周样板,提升各校劳动教育水平。荔园外国语小学的“小厨房大思考”劳动周展示了劳动教育的序列化;福新小学的“劳动技能大比拼”劳动周展示了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彩田学校的“端午飘香”劳动周展示了劳动教育的综合化……通过在全区树立学校劳动周样板,福田实现了对各校劳动教育的引领。

图片

开发劳动校本课程,打造“一校一特色,一特色一课程”。每个学校的校情、学情均不一样,所以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就显得尤为重要。福田鼓励各校结合自身情况和特色开发劳动校本课程,力争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特色一课程”。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红岭实验小学、福田区外国语学校(景秀)把劳动和科创巧妙融合。其中,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创新校内劳动实践,通过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引入腾讯、华为、大疆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其共建仿生机械、数字制造等18个创新实验室,开发校企融合的跨学科实验室课程群,让学生深度体验新型科创劳动教育。另外,东海实验学校(竹园校区)、华新小学等校打造天台农场,以生产劳动为特色;上步中学、梅丽小学等校将非遗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各校均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教育之路。

图片

开发劳动实践基地,引领学生劳动实现知行合一。作为福田落实劳动周活动的实践基地,福田劳技中心开发了30余门课程,供区内初中生每学期进行一周劳动实践,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益补充。同时,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林水库水情教育基地也为福田的劳动教育提供了校外实践的场域。目前,福田的劳动教育场域已经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打破了劳动教育的边界;福田劳动教研也从课程走向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逐步引领学生实现身心合一、学创合一、知行合一。

劳动节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从校园走向田园、社会,以劳动教育带动五育融合

从2007年建校开始,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就将劳动实践的理念融入校园设计的每个角落。在校园里,有一个备受孩子们喜爱的“绿太阳农庄”,孩子们在这里喂小兔、孔雀,采摘蔬菜、水果,每个班级还有自己种植的“一亩三分地”,这正是孩子们劳动实践的一块试验田。也正是从绿太阳农庄开始,奉教院附小的劳动教育不断创新,研发和建设一系列劳动课程,以劳动教育带动五育融合。

争做校园小当家,体验责任和担当。在校园里,有一支非常受欢迎的队伍,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劳动服务的身影,他们是校园里的“小当家”,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绿马甲志愿服务队”。每学期开始,学校都会设计校园劳动“岗位清单”,设置了八大领域近300个岗位,遍布校园各个角落,让孩子们竞争上岗,以责任践行劳动担当。孩子们还给不同岗位取了有趣的名字,比如小小邮递员、动物饲养员、农庄果蔬维护员、失物招领员等等。

图片

从课堂走向社会,让孩子遇见未来。学校充分挖掘家长、社区的职业资源,校内每月一次“爸妈职业课堂”微课和职业岗位模拟,校外每双周一期“跟着爸妈去上班”,每学期一天基地实践任务,让孩子在“360行”不同家长岗位中学习与实践。学校还启动了“传承+创新”项目研学实践,让学生带着项目开展研学行走。比如“行走研学寻访工匠”,每个年级分别围绕“非遗之星”“工匠之星”“长征之星”“医学之星”“科学之星”开展劳动教育,学生自己动手将教室装扮成体现主题研学的微型劳动场馆,开展相关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

图片

在“流汗+动脑”中,收获创意和成长。每年蔬果丰收日,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小小田园农艺师,亲身采摘、就地取材,将毛豆、南瓜、玉米、柿子、稻谷等制作成各类创意作品。在“缤纷科创”活动上,孩子们自主研发“古法花草纸”“变色蔬果杯”“无土栽培循环灌溉”等实验作品,在探究中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学校类似的主题实践活动还有很多。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发展个性、收获成长,学校也不断增设各类科技社团,如DDS电子科技、乐高EV3机器人、智能植物园等,在劳动中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

图片

打造全过程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劳动小护照》记录着每一次获得的荣誉,学生每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就会获得一枚“能能”章。学校还根据上岗情况和参与劳动情况,给学生每月发放校币工资,工资可以到农庄认领小兔子、采摘柿子,到学校超市购买心仪物品、兑换博物馆入场券等,真正体验了“劳动创造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内驱力被点燃,他们真正获得知识性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为了让评价更科学,学校还运用“云手环”采集每一个学生参加劳动活动频率、掌握劳动技能情况等数据,每学年生成劳动成长雷达图,作为评选“劳动达人”的依据。

图片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山东教育报、南方教育时报、第一教育等

微信编辑|陶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