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宝珊60年从甘肃寄给毛泽东一包粉末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5-02 发布于山东

在1949年之前,邓宝珊是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军官,他的军事生涯主要在甘肃和陕西榆林一带度过。在1942年,他在返回榆林途中经过延安时,被共产党扣留了十多天。

然而,尽管他在国民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选择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选择在新中国政府中任职,担任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和甘肃省省长等重要职务。

邓宝珊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关系十分密切,毛泽东还多次邀请他参加宴会。那么,邓宝珊是如何和中共领导人结识的呢?

他又为什么能在新中国政府中任职呢?这可能与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历有关。 在抗日战争期间,邓宝珊担任国民党第21军军长,驻兵榆林。


国名单西北战事,主要由胡宗南负责,每次邓宝珊去参加胡宗南召集的军政会议,都要坐汽车途径延安。这段经历可能为他后来和中共领导人建立联系奠定了基础。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邓宝珊选择了留在中国,并在新中国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宝珊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往返于榆林、延安之间,两地区间并未设立任何关卡或路障,且通行较为便利。虽然国共联合抗日,但双方关系并不亲密,邓宝珊一般不会与共产党方面打招呼。

然而,1939年4月,邓宝珊途经延安时,收到了中共领导人的一封电报,电报内容表达了对于未被通知和接待的歉意,并希望邓宝珊能够理解。

邓宝珊对中共发出了友好的信号,他友好地回应了这封电报。5月,邓宝珊在开完会后返回榆林时,为了不惊动边区政府,他在一家合适的车马店住宿并准备休息一夜。

恰巧,延安市公安局从车马店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上报给了中共交际处的负责人金城先生。金城知道中共一直关注邓宝珊的情况,因此立即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毛泽东,请求指示是否需要招待邓宝珊。

毛泽东亲自指示要热情款待邓宝珊一行人,无论是生活上的需求还是工作上的需求,都要尽可能地满足。接到指示后,金城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来到了邓宝珊下榻的车马店。

金城诚挚地邀请邓宝珊一行人前往陕甘宁边区招待所休息,但是邓宝珊的副将于俊渡委婉地拒绝了,表示他们会在第二天一早就启程,不想打扰到中共领导人们。

虽然金城被拒绝了,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邀请,并且第二天一大早又来到了车马店,再次挽留邓宝珊一行人。邓宝珊被主人家的诚意打动,最终答应和中共领导人们见面。

很快,毛泽东和肖劲光就赶了过来,毛泽东亲自做东请邓宝珊一行人吃饭。邓宝珊是个“儒将”,他会带兵,文化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很健谈。

毛泽东在聊天中总是充满幽默和智慧,两人之间的交谈非常投机。最后,毛泽东诚挚地邀请邓宝珊在延安多留几日,四处转转。

邓宝珊被毛泽东的热情款待和真挚邀请打动,决定在延安看看。

延安: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邓宝珊与毛泽东会面 邓宝珊的女儿邓友梅正在陕北公学学习,她早就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听说父亲来了,邓友梅担心他会责怪自己自作主张,有些不敢来见邓宝珊。在同班同学的劝说下,邓友梅鼓起勇气来见父亲。

邓宝珊见了她,并没有责怪,反而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还鼓励她好好学习。 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也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政治大学)学习,他执子侄礼来拜会邓宝珊,邓宝珊对老朋友的儿子也关心了一番。

这是邓宝珊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还参观了延安的一些学校,出席了地方的文艺晚会,感受到共产党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

虽然他自己对共产党本就没什么偏见,但这次经历让他多了不少好感。

邓宝珊常去延安拜会中共领导人,受到延安方面的热烈欢迎。他和毛泽东互送小礼物,加深了两人的友谊。毛泽东看事情看得远、深,讲问题深入浅出、生动幽默,让邓宝珊深感敬佩。

1943年6月,蒋介石要邓宝珊绕道宁夏去重庆开会,但他偏要走延安这条路,让蒋介石无可奈何。虽然蒋介石从未将中共视为自己人,但邓宝珊仍然与中共保持亲近,因为他明白中共是不能忽视的力量。

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中,有很多像邓宝珊这样的人,他们深爱着祖国,一心想着抗战胜利和国家和平。邓宝珊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指示绕路宁夏,而是直接骑马取道延安,给毛泽东带来了惊喜。

毛泽东在杨家岭中央礼堂设宴欢迎邓宝珊,朱德、贺龙等党中央领导也参加了。邓宝珊和毛泽东两人关系非常好,一见面邓宝珊就笑着说:“毛先生发胖了。”

可见两人的友谊深厚,无话不谈。 毛泽东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军民自食其力,丰衣足食所致。邓先生看着也很精神嘛。”

邓宝珊则自豪地说:“这是我戒了大烟的结果。” 宴会上,毛泽东的聊天趣味十足,他引经据典、入乡随俗,让在场的人们都笑了起来。

这顿饭不仅是庆祝邓宝珊的到来,也是毛泽东和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们之间加深友谊的一次重要聚会。

邓宝珊与毛泽东谈论国内形势,将胡宗南的重兵包围边区比喻为挑两筐鸡蛋叫卖,我们只需扔几块石头就能砸烂。邓宝珊听后不禁大笑,并说胡宗南的那两筐鸡蛋中可能也有一些石头。

毛泽东会心一笑,称赞邓宝珊是一位聪明人。邓宝珊与毛泽东见面后,再次启程前往重庆。然而,到达重庆后,邓宝珊的心情变得沉重,因为国民党内部的争斗和政治气氛的污浊,再加上重庆的炎热天气,让他感到煎熬。

但是,为了寻求新的建国之路,邓宝珊一直在重庆待到9月,等到国民党十一中全会结束后才打算返回榆林军中。此时,邓宝珊已经预感到国共之间可能会爆发内战,这让他心情沉重,实在不愿意在自己的地盘上与自己的同胞动刀枪。

在毛泽东即将离开之际,蒋介石特地召见了他,询问他需要什么。邓宝珊在这时站出来,他希望和平、稳定,并希望能有一个像华盛顿一样的领袖,而不是拿破仑式的领袖。

这种大胆的言辞让蒋介石很不满意,也没有再理会邓宝珊。于右任甚至责备邓宝珊不要命了。然而,邓宝珊却坚持认为,民族正处于危难之中,保住个人的生命而忽视国家的利益是没有价值的。

邓宝珊在回榆林的路上开始产生退意,他在路上遇到胡宗南,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而,胡宗南认为榆林的情况非常复杂,现在不能轻易更换长官,因此他竭力拉拢邓宝珊,拒绝了邓宝珊的退意。

胡宗南和邓宝珊在西安和咸阳待了几天后,11月再次启程返回榆林,但中途路过延安又逗留了几天。可能是这几个月在多个地方奔波,邓宝珊在延安突然生病,感冒并发烧。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来看望邓宝珊,并找来一位中医为他诊治。不久后,邓宝珊恢复了健康,准备继续前往榆林,但在离开之前,毛泽东慷慨地送给他十件狐皮作为冬季的衣物。

邓宝珊这次在延安停留了二十多天,似乎对延安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毛泽东担心蒋介石会因此为难邓宝珊,对外声称是中共将邓宝珊“扣留在”延安。

然而,没想到许多国民党的特务以此造谣和抹黑共产党,使得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邓宝珊收到众多国民党同僚的慰问电报,内容多是“祝贺脱险”、“是否无恙”等。然而,当他看到一大叠电报时,却感到哭笑不得。

解放战争期间,邓宝珊深陷两难境地,尽管与解放军作战,但他却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战争爆发,邓宝珊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

他真心希望中国能够休养生息,不再发生内战,但是他的立场却使他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尽管他与双方都有密切的关系,但他为了避免卷入内战,一直对蒋介石声称有病,并在到重庆开会期间,没有回到榆林。

随着战事不断升级,胡宗南多次发电报催促邓宝珊回到榆林领兵,最终他被迫返回。1947年,毛泽东和朱德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争取让邓宝珊起义,加入共产党一方。

然而,邓宝珊对老部队的感情深厚,拒绝了毛泽东让他出任西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提议。

胡宗南对邓宝珊产生了疑心,还在他的队伍中安插了大量特务。邓宝珊也感觉到了异常,但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受到了监视,难以改变大局。

7月,中共得到情报,胡宗南已经开始对榆林的非嫡系部队进行监控,解放军不能再拖延,必须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在此之前,邓宝珊让秘书私下联系彭德怀,希望缓和战局。但邓宝珊没想到,他的部队真的和解放军打了起来。最令他悔恨的是,他已经下令让部队撤退,但胡宗南从中作梗,拖延了部队的撤退时间。

结果,三岔湾的部队和解放军发生了冲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场战役令人费解,损失的却是邓宝珊一手培养的,曾经参加过抗战的甘肃子弟兵。

邓宝珊受到很大刺激,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他身边都是特务监视,无法联系解放军,心中备受煎熬。

邓宝珊为两方和平奔波数月,不料战火重燃,战事结束时,他只能感叹莫名打了两仗,未能参与其中。他曾为榆林和延安的友好关系付出了很多,甚至因为对毛泽东和朱德的了解和信任,他曾考虑放弃与中共多年的情谊。

他曾多次去延安做客,甚至为女儿和病重的部下送去延安治疗。然而,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胡宗南已无暇顾及邓宝珊的事情,邓宝珊只能再次与共产党取得联系。

在解放军进攻包头时,他坚决下令不交火,包头得以和平解放。

邓宝珊处理完包头的事情后,听到了解放军包围北平和天津的消息。他深感此事自己能有所作为,便联系了傅作义,共同商讨北平和平解放的策略。

在12月28日晚的长谈中,他们决定推动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是历史古都,如果战争爆发,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在此之前,傅作义还有一些疑虑,但是经过邓宝珊的深入分析,傅作义最终下定决心,与解放军进行谈判。1949年1月13日,邓宝珊代表傅作义前往解放区进行谈判。

他确实是谈判的最佳人选,因为他的中共背景和深得傅作义的信任。在谈判结束后,邓宝珊建议将谈判内容整理成报告,发给毛泽东过目。

毛泽东在了解了谈判情况后,回电表示尊重邓先生的建议。最终,北平实现了和平解放,邓宝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事情解决后,他陪同傅作义前往西柏坡拜见毛泽东。

邓宝珊,这位曾经为北平和平解放付出努力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他曾与周恩来共事,也曾与毛泽东密谈。

他的人生经历犹如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充满着爱恨情仇。 在与毛泽东的交谈中,邓宝珊提出了他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在毫无通气的情况下攻打榆林。

毛泽东的回答令邓宝珊有些不解,他说那是去请你嘛!其实,毛泽东的意思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邓宝珊起义,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后来,邓宝珊被任命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这不仅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期待。毛泽东担心邓宝珊对之前的榆林事件心结未解,特意邀请他来家中做客。

在交谈中,毛泽东解释说打的是胡宗南、马鸿逵,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尽管邓宝珊对毛泽东的回答还是有些疑惑,但他还是选择了理解并接受。

他深知,革命事业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承受挫折,但他愿意为这个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因为他深爱着这个国家和民族。

邓宝珊回忆起当年榆林发生的冲突,解放军曾解释并非有意进攻,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纠纷和冲突。这个解释让他释然了,毛泽东也放下心来。

1956年6月,邓宝珊去北京开会,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邀请他一起吃饭。邓宝珊很喜欢毛泽东的说话艺术,但他提醒毛泽东现在的称呼已经改变了。

实际上,邓宝珊每次去北京开会,只要有空,毛泽东就会请他去丰泽园吃饭,有时是两人单独,有时还有陈潜、张治中、傅作义等人。

这次只有毛泽东和邓宝珊两人,他们一起乘车到了丰泽园。毛泽东说他成了“孤家寡人”,邓宝珊一看,原来毛泽东的家人都不在,不知道去哪里了。

厨师用心制作佳肴,毛泽东亲自端盘,邓宝珊陪伴左右。虽然菜品简单,却充满了温馨。清蒸鸡、炒苦瓜、面条,应有尽有。

两人无拘无束,边吃边聊工作,气氛融洽。毛泽东对邓宝珊充满信任,邓宝珊深感鼓舞。1960年,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邓宝珊特意从甘肃寄来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种粉末。

虽然大多数人无法辨识,但毛泽东却一眼认出那是油渣和榆树皮磨成粉混合而成的食物,是西北人民在饥饿时的充饥之物。

毛泽东看着这包粉末,眼眶湿润,感叹人民的艰辛。很多人反对邓宝珊的举动,认为不合适,但邓宝珊坚信这是实事求是的反映问题,毛主席一定能理解。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影响下,邓宝珊选择了光明的道路。1968年,邓宝珊在北京逝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