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妙到骨子里的书法,行书写到头也就这样,何绍基:远胜《兰亭序》!

 墨品书法网 2024-05-03 发布于北京

评价一件书法水平高低,标准有很多,如果只以“漂亮”“美观”来衡量,难免“狭隘”了。举例来说,“印刷体”工整严谨、美观大方,但它的水平和艺术价值能与徐渭、傅山的字相比吗?这两位的作品不那么“漂亮”,但艺术性明显更高。

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很多,《兰亭序》无疑是最有名的,也有人把它称为“中国最美书法”。这件作品妙就妙在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罗大众,都能领略到它的优秀之处。但是,《兰亭序》一直存在真伪之辨,最接近原作的“神龙本”在笔画钩填时,也有败笔。

在很多名家看来,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妙到了骨子里,比《兰亭序》水平更高,大书法家何绍基就说:“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阮元也说:“《争座位帖》不复以姿媚为念,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在他看来,颜真卿此作算是把行书写到头了。

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为“颜氏三稿”,而《争座位帖》集合了颜行所有妙处:“《祭侄》奇古蒙宕,《告伯父》渊润从容,至《论座》则兼有《祭侄》《告伯》两稿之奇……所以直入神品,足为《兰亭》后劲也”。

在众多书法大师看来,《争座位帖》与《兰亭序》相比,笔法、韵味都不落下风了。《争座位帖》写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原迹已佚,刻石现存于西安碑林。此作共68行、1193个字,洋洋洒洒、满纸云烟。

由于原作已失,留存于世的只有刻石和摹本。刻石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碑面早已斑驳不清,这给学书者带来了极大不便。要知道颜真卿行草书妙在篆籀笔法,笔画间的细节处理最值得玩味,但水平再高的刻工,也无法在石头上将这些细节表现出来。

所以说,摹本是学《争座位帖》的首选,它把用笔特征尽数保留了。启功先生曾将一本《争座位帖》明摹本作为传家宝,而台北故宫珍藏的《争座位帖》唐畿县熟纸原稿,为存世最佳版本。

此作纵31厘米、横342厘米,此帖起笔藏锋,笔速疾速放逸,字字中锋用笔,牵丝引带、枯渴用墨,杀纸之气明显,篆籀用笔比比皆是。《争座位帖》是颜真卿信手挥洒,笔力矫健,笔锋爽利,转折时的圆劲处理韧性十足。结字奇宕多姿,因字赋形,雄浑与肥劲融为一炉,动势十足。

如果能把这件作品临摹通透,用笔、用墨、结构、章法水平将有质的飞跃,笔法这一关也就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