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随笔】四月琐记

 素心涟漪 2024-05-06 发布于陕西

SUMMER

立夏

菲 菲

四月,不知是因为追了一部太沉重的剧,还是因为一直与感冒、鼻炎缠打,明明是红情绿意的仲春,心却如冬一般死寂,明明得到了很多,却好像弄丢的更多——热情,浪漫,和爱的能力。它们被岁月偷走了吗?

忽而想起一句台词:“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难道,我正在在这样明媚的春光里死去?

不,不,努力活着的,都是英雄。

麦家说:“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那就用文字记录我想要记住的一切。

追剧

偶尔追剧,1.5倍速,追到七八集,便搜来分集剧情简介,一口气看完了事——除了台词特别经典的好剧。有两部古装悬疑剧久久萦绕于怀:《莲花楼》和《繁城之下》。

总觉着《莲花楼》的李莲花身上有苏轼的影子——他们都是由云端跌落的天之骄子,然后,一直走下坡路,没有逆袭,没有反转,却能在人生最低处捡拾起自己,与世界和解,活成精神贵族。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少年时呢意气最盛,总想着把庇佑天下的责任都扛在自己的肩上,而且总觉得呢能保护身边所有的人,可事实上呢,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得这么简单,又并不是我们都能掌握的。”

浅笑里的释然与放下,眉眼间的宽恕与慈悲,乱云飞渡仍从容,不悲不恨不怨,那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矛盾的是,人们都喜欢李莲花,却更想做李相夷,大抵是因为,我们缺少李莲花那种身处低谷却能自愈和自洽的能力,我们太害怕失去,害怕平凡,怕不被爱,总是期望从别人的眼里寻求生命的价值,可人生究竟只是自己的啊!

另一部《繁城之下》,以唐寅为原型的宋典史,也是让人意难平。

“杏花滩上杏花天,杏花天里杏花仙。杏花仙子植杏树,再摇杏花舞翩跹。起舞花开无人见,舞霸落花充赏钱,且舞且歌且零落,不悲不怨不流连。”

片尾这首诗改编自《桃花庵歌》,凄美,悲怆,我吟诵誊抄,一字一泪。

这个名满江南的大才子因卷入党争,身陷科举舞弊案,蒙冤下狱,惨遭酷刑致残,终生郁郁不平。但他始终坚守正义并为此牺牲,和剧中其他所有受害的小人物一样,无一善终。

两部剧,人物命运何其相似,色调却一明亮一晦暗:一个让人充满希望——无论怎样,都可以为自己好好活着;一个人人生如蝼蚁,悲怆绝望,叫人几乎看破红尘。

历史上的苏轼和唐寅,都是才华横溢年少成名,都在人生巅峰时期遭遇重大打击,不同的是,苏轼更豁达乐观,他说“不应有恨”,他爱家人,爱生活,爱百姓。而唐寅从此心灰意冷,消极颓废,结局悲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低谷期,该如何自处?

李莲花种菜养花,与狗作伴,他与故人说:“我楼后的油菜开的鲜艳,门前的杜鹃红的一塌糊涂。我为何要恨你?那些事不重要了。”

苏轼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忽然想起谁说,经典就是具有无限可能性并时刻映照着当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该如何去做的万世之作。于是,又买了一本《苏东坡新传》。

校稿

第n次,将修改后的封面设计拿给主编审核。

主编问:“文字你都逐一看过,没有问题了吧?”

“嗯,都看过了,没有问题。”

主编戴上眼镜,突然:“这里,多了一个'的'字。”他用红笔圈去。

那个被圈出来的“的”,仿佛从纸面上立起来,扭出一个龇牙咧嘴的笑,手舞足蹈地嘲弄我的粗心大意。

主编宽厚,并未责备,我却羞得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写的稿子,改过五六遍,排版又调整过五六遍,这个“的”,它怎么就逃过我的眼睛了?

16万字的样稿,编辑老师们认真校对过三遍,我又逐字逐标点校对三遍,但多如繁星的文字、符号、标点,总是以可能和不可能的任何形式的差错逃过我的双眼,防不胜防。

主编又仔细修改了几个表述不够准确的词语,每写一笔,我就感到自己肩头的责任又重了一分。

他曾叮嘱我:“关键是要用心,文字工作一定要慢。”是啊,办刊路上,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翼翼,唯慢才能细致专注,心无杂念,意无旁骛,才能行稳致远。粗枝大叶不拘小节毛毛躁躁,是做编辑的大忌。

收到发表自己论文的省级刊物,仔细对照,不少表述啰嗦或含糊的地方被编辑一一勘误,读来更加顺滑流畅,发自内心十二分感激编辑老师,敬佩他们的细心用心责任心。我想,当老师们读到我们用心修改校对后刊发的文章,是不是也会心存感激呢?

每一期,将编审、副主编、主编审定签字的杂志清样交付印刷厂,说:“可以印了。”这四个字仿佛有千钧重!

从此,一个生性浪漫不拘的人,生命里写下了“严谨”二字。

紫阳

细雨蒙蒙,开车漫无目的逛着。先生问,没去过紫阳,要不要去看看?想起难倒2011届师生的中考散文阅读题《紫阳腰》,便想去一看究竟。说走就走。

不到两小时车程,隔江而望,栖居巴山之腰、汉江之腰的紫阳依山而上,果然是锛凿叠垒的一个城。

进了城,仿佛走进一段怀旧的时空隧道:曲曲折折的街道,层层叠叠的石阶,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爬满苔藓,绿植和鲜花也拾阶而上,被雨水洗得发亮,猫咪懒懒地卧在门边,三两小孩在巷子里玩石子儿。时间在这里静下来,慢下来,只听见细雨落在屋檐上的滴答声。

小城逼仄拥挤,人却不多,那行色匆匆高声喧哗的,大多是外地游客或生意人。本地人操着亲切的川音,总是眼角含笑,不急不躁,有着山里人的温和敦厚。

紫阳的富硒茶遐迩闻名,泡了一杯,名曰“翠峰”,单这名字就让人喜欢,茶叶细长碧翠如峰,茶香在口中缭绕,清冽而回甘,余味绵长。

这一切,与我印象中的安康相去甚远,倒透着江南小镇的韵味,秀雅,婉约,古朴安宁。抬眼远望,苍翠欲滴的大巴山,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画意禅味尽在其间。

据说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难怪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仿佛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

丫头回来逢人便讲的魔幻经历是:我们住酒店四楼,电梯上写着五楼供应早餐,次日清晨,乘电梯上楼,电梯门打开,竟是一条洒满阳光车水马龙的街道!

丫头问我可喜欢紫阳?我答:喜欢。喜欢那妩媚的青山、浩渺的绿水,喜欢一片一片垒起来的青石板,和石板上碧绿的苔藓,喜欢它曲径通幽写满故事的街巷,喜欢它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闲适恬淡。下一个春天,还要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