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港湾|征文选登|朱晔|运河之水润京城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4-05-07 发布于北京

最美大运河

运河之水

润京城

                          朱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是上联,说的意思是,运河对北京城及全国南北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大唐初年,陈子昂看见孤寂的幽州黄金台矗立在自己的面前,写出了著名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实,在陈子昂写诗的前后,这里就挺热闹的。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开挖大运河,三次通过运河派兵攻打高句丽。其后,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也通过大运河派兵攻打高句丽。大军就是在当时还称为幽州的地方登岸北进,他们带来的不仅有南边的军队,更有南方盛产的大米和其他农作物。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因为一条河实现了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叔叔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回国后转业到北京工作,我们只知道他在北京当警察,至于工作内容、职业发展等知道的不是很多,那时候交通不便,偶尔保持联系的方式还是通信,我清楚地记得信封上的地址是打石磨厂,估计这是一条街道的名字。

       在我读大学期间,叔叔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毕业前,叔叔问我是否愿意到北京工作。少不更事加上对北方的陌生,我选择去了南方。就在我工作不久,叔叔这边传来噩耗,我觉得自己可能做了一件错事,且这是一件一生都无法挽回的错事。

        我做出决定,循着叔叔的足迹来到北京。可到了北京一看,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从一日三餐开始都得适应。研究生三年,既要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又得到社会上学人文知识。

       到北京后,熟悉的第一个地名叫“积水潭”,那是地铁站的名字,可这个名称着实让我感觉奇怪。北方都是干旱少水的,且南方蓄水的地方叫“塘”,这里怎么叫“潭”呢?

       为了解开心里的疑惑,在一个周日的午后,我坐公交车去了一趟积水潭。那里不仅有潭,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西海。

       我终于理解了“潭”比塘应该更加宽阔和广袤,积水潭是城内大片面积的水域,最早形成于元朝定都北京时期。那是因为蒙古人喜欢邻水而居,元大都城里,就有了这么一片水域。

       积水潭的形成,功劳应该记在大科学家郭守敬的头上,据资料记载,郭守敬是元大都设计师刘秉忠的学生,他参与过很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西北的水利工程及大运河的疏浚。他在水利方面最大的贡献,还是北京城市的水域管理和规划,他先是疏通了香山、玉泉山、瓮山泊(今颐和园)进京的水道,接着是将昌平白浮的水引到城里,在瓮山泊汇合最后注入到积水潭。

       积水潭即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那一片水域。积水潭水域拓展后,郭守敬开始疏通大运河到积水潭的水道,通过水闸设计,终于将大运河里南方运来的漕粮,很方便地就运到了积水潭码头,当年,那可是元大都的中心区域。

       估计叔叔没有到过这些地方溜达,因为,那时候他工作非常繁忙,常年在外地奔跑。我便把目光转移到打磨厂街,那是叔叔工作过的地方。打磨厂街的名称来自于石磨打造。

       北京西南边的房山产石材,很多手工业者将房山的石料运到城南,早先给城里的居民家打造石磨,慢慢地也开始打造一些建房子、打地基的材料。祈年大街往北穿过前门大街,叫台基厂大街,台基厂是明朝时为皇家打造地基石材的,名称也是那时候就定下来的,打磨厂街主要是打造民用的石材。

       刚去打磨厂街的时候还是挺亢奋的,有人说,这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后经我实地考察,比它更长的胡同是其南边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胡同。在元朝的时候,它们的真实名字叫“江米巷”。

       南方稻子成熟的时候,运河里的漕运船首尾相接,以至于运河几乎水泄不通。漕运抵达通州后,立即通过通济河将粮食运到积水潭码头或者城外靠近大都城的地方。

       在大都城南边两公里远的地方,就有这么一条水运航道,航道与大都的南边城墙几乎平行着。当拉着南方新碾出来的糯米的船只一靠岸,随即被一群人包围了起来,因为他们都想着快点拿到这新鲜的货物,以便尽快转手卖个好价钱。

       河岸就几里长,岸边被一家家店铺占满了。因为他们主要经营糯米,北京人称之为江米,因此,这条街并被称为“江米巷”。

       到明朝以后,朱元璋定都在南京,因此,元朝兴建的漕运及内城的水系就有点荒废了,等朱棣在北京建城,先前的水利系统大多不能用了。粮食在通州码头下船后,只能通过车辆运到城里,江米巷快失去其本身的功能。

       朱棣对北京城规划之后,江米巷被隔成两段。东边叫东江米巷,西边叫西江米巷。后来考虑到江米巷名存实亡,那地方离皇宫比较近,因此,在东江米巷设立了几个衙门:礼部、鸿胪寺、会同馆。

       那几个馆也没有管太多事,主要管少数民族的往来及货物贸易问题。当然也有外国使节,比如安南、蒙古、朝鲜、缅甸四个重要藩属国的使节。那里建了一座“会同馆”,相当于现在的“国宾馆”。东江米巷被更名为东交民巷,西江米巷被更名为西交民巷。因为,这里不卖江米了。

       明朝在西交民巷设立了刑部监狱,明朝是实行严刑峻法的朝代,因此,刑部大狱里一定关过很多名人,在所有关过的名人中,有一个人被人号称为“明代第一猛人”,他的名字叫杨继盛。

       杨继盛因为拼死弹劾奸臣严嵩,被打得遍体鳞伤地投到刑部大狱。皮开肉绽的杨继盛为了剜除身上的腐肉,就打碎了一只碗,用碗的碎片将这些腐肉从身上剔下来。有一处还有筋连着骨头上,他用碗把筋切断。当时为他掌灯的狱卒都看不下去,战战兢兢的差点把灯掉到地上。

       杨继盛最后还是被严嵩杀害了,他在临死之前写了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很多人对这幅对联不陌生,近代革命烈士李大钊将其改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先生也是被关押在位于东交民巷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大狱,并在西交民巷被秘密处决。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巧合。

       江米巷原本是运河在京城里最后的遗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毛细水系要么经过改道,要么就慢慢湮没了。朱棣定都北京后,运河的漕运和水上交通变得更加发达。

         像叔叔这样客死他乡的人,假如在古代,一般都是要叶落归根的。他们的灵柩会事先停留在城南的一些庙宇里。如革命烈士李大钊的遗体就存放在宣武的长椿寺里,戊戌变法的谭嗣同和毛主席的岳父杨昌济先生的灵柩就停留在法源寺里,等待着运河里南下的船只。

        提到运河,不得不提到法源寺。

       这座寺庙的历史几乎跟大运河一样长。法源寺最初叫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攻打高句丽阵亡将士而建的寺庙。当年从运河北上的大唐勇士,为了大唐的基业,他们把生命和热血留在幽州和辽东的土地上,他们再也不能随着运河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他们的身体融入到大唐北边的疆土,为大唐的北边建立了一座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国家没有忘记这些勇士,悯忠寺成为他们灵魂的归集地。

       法源寺的丁香是北京城南的一景,每年丁香花开时节,这里都要举办丁香诗会,以诗词颂扬美好、书写生活、讴歌人生。已故作家李敖曾写过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说的是明朝末年袁崇焕和清朝末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故事,在法源寺里,他们恢复了英雄的本来面目,运河也承载着这些历史的辉煌时刻。

       关于通州的那副对联的下联有很多,如“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楚分界,汉分界,楚汉分界分楚汉”等等,就像大运河每流经一个区域,一定带来不同的影响和效果。作为大运河北方的终点,北京享受了大运河千余年来运送的福祉,当然,作为数百年的首都,北京也通过运河传输了无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这是运河的功能,也是它的功绩。

       运河很美,运河之水润京城,在千余年的天空里,我们时时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朱晔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码字数1100万+。

    每周一书

    中国当代作家

长篇小说文库作品

 巴黎背影     

    剑钧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草原的风,巴黎的情

浪漫透骨何处寻?

京东、当当、淘宝全线上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