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诸上座帖》二玄社原扫彩版,草书,纸本,宽33cmx长727.5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亦称《清原法眼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卷前后及隔水上钤/qián/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zhēn/、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jū/等鉴藏印。 ::李任道:是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黄庭坚曾赋诗赞美李任道,他虽然是一介布衣,却品格高尚,不与世俗之人同流。 ::文益即“法眼文益”,唐末五代高僧,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jiǎ/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释文较长,附图片及文章末尾。 【1】黄庭坚摹怀素书 【2】诸上座为复只 【3】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 【4】恐伊执着,且执着甚么?为 【5】复执着理,执着事,执 【6】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 【7】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 【8】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 【9】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 【10】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 【11】{以下点去十六字} 【12】十方诸佛诸善知识 【13】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 【14】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 【15】好?莫未会得,莫道总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 【16】行脚,也须审谛着些子精 【17】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 【18】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 【19】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 【20】动者心动。但且恁么会好? 【21】别无亲于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 【22】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 【23】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 【24】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 【25】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 【26】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 【27】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 【28】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 【29】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 【30】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 【31】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 【32】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 【33】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总持 【34】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 【35】会得随类各解,恁么道莫是有 【36】过无过,说么莫错会好。既不恁 【37】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 【38】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 【39】当得人事,且究道 【40】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 【41】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42】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 【43】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 【44】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 【45】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 【46】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 【47】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 【48】山谷老人书。 【49】{吴宽跋} 昔东坡见山谷草书,从旁称叹。钱穆父独惜,以为未见怀素真迹。后山谷见《自叙帖》,书法遂觉顿异。 【50】不审此卷作时是尝见耶,抑或未见耶?职方公深于书者,藏此必能辨之。吴宽题。 【51】{梁清标跋}涪翁此卷摹怀素书,昔尝观于退谷翁斋中,见其纸墨完好,神气奕奕。后有绍兴小玺秋壑印记,知属宋大内所藏,尤为可宝,退谷蓄古法书颇富,此卷 【52】实为甲观。今从俨斋司农所又获展览,流连不能已。司农孜孜好古,每获宝墨,爱护如天球,琬琰予更幸此卷得所归矣。河北梁清标书。 【终】 |
|
来自: 莉霞3cuuphoffw > 《行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