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幢大楼拔地而起,需要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搭设模板支架、砌筑墙体……现如今,只需在工厂由机器人作业定制建筑构件,再把这些建筑“模块”运送至工地,在现场拼装搭建成骨架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便能建造完成。位于度假区的江苏⽣态屋住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装配构件轻量化技术《LP装配式钢筋骨架卡模体系》,将建筑业的智能建造技术变成为现实,并主导了江苏省地方标准。 所谓建筑业智能建造,就是通过工艺创新,不改变建筑结构设计,将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保温、模板和水电在工厂集成为预制构件体,由机器人在工厂完成制作,机械代替人工作业。最终可实现制作过程完全无人化、黑灯工厂作业模式。“和传统方式相比,利用该技术后,质量标准化程度高,减少了用工,极大地提升了行业效率。”江苏⽣态屋住⼯股份有限公司陈星岑说,利用该技术施工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属于绿色双碳建筑范畴,可以有效降低现场垃圾和材料损耗,提升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效率。 “该技术除了可以推动'高能耗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另一特点就是提高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水平。”陈星岑介绍,由于预制构件尺寸精密度要求高,产能需求量大,因此团队研发了《LP智能建造车间》模块,通过8条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年产能达到预制构件体积9.2万立方米。同时机器人终端5G模块的应用,打通了建筑设计到构件制造过程中的数据传递,提升工程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创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场景。 但很多人担心,装配起来的房子安全吗?能建成高楼吗?历经十余年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到第六代,⽣态屋公司给出了答案。 “过去十年,我们的前五代技术主要应用于低矮房屋建造,仅昆山境内已有200余户乡村建房采用了LP技术。同时还应用于张家港金江南商业广场、盐城射阳兴桥镇康居工程等项目。”陈星岑说,现在推出的第六代建筑技术,更加适应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应用习惯,标志着钢筋混凝土建筑工艺的全面升级。目前,上海某16~18层的安置房项⽬采用了该项技术,经层层论证审查,取得了上海建委建筑高层市场的准入。 对于一些成长型企业来说,瞄准技术最前沿、抢占市场空白点始终是不懈追求。展望下一步,陈星岑表示,作为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技术领域的探索者之一,企业将继续发挥专利技术的优势,立足度假区,让“绿色建筑”走向全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