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本草】山茱萸

 子君zijun123 2024-05-09 发布于河北

概 说


山茱萸始载于《本经》,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以无核肉厚、色紫红而有光泽、质润柔软、杂质少者为佳。生用,敛阴止汗力强;多酒蒸用,名酒萸肉,增强温补肝肾作用。


性能特点


品尝山茱萸,味酸、涩、微苦,其性微温,既能固肾涩精,也能温补肝肾,故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补益肝肾:《本经》并未记载山茱萸的补益之功,但之后的本草多有记载,如《雷公炮炙论》载其“壮元气,秘精”,《名医别录》云之“强阴,益精,安五脏”,《药性论》谓之“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日华子本草》曰“暖腰膝”,《珍珠囊》用之“温肝”,这些都是其补益肝肾的具体描述。本品味酸而涩,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肝肾之要药,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均为常用之品,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均以本品为主要药物。明代医家张景岳是善于运用补法的大家,尤其注重补肾,他所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左归饮、右归饮等,均含山茱萸。治疗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常与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用治命门火衰之腰膝冷痛、小便不利等,常与桂枝、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

2.收敛固涩:本品酸涩,长于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诸证是其特长。主要应用有:

(1)用于崩漏,月经过多。本品入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用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或与煅龙骨、煅牡蛎、白术等同用,如固冲汤

(2)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用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等同用,如来复汤既济汤

(3)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本品的收涩之功,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证属肾虚不固者,必用山茱萸,不仅能够温补肝肾,而且能够固摄蛋白。因慢性肾炎属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以取得疗效。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煎服,6~20g。治疗大汗不止之危候,可大剂量应用,常在30g以上。

使用注意:山茱萸酸涩收敛,故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不畅者,不宜用。


临床经验


俞慎初经验:山茱萸擅治虚喘。昔治叶姓少年,素体羸弱,立春过后,暴喘汗出,声低息短,心悸动甚,口干唇燥,精神疲乏,四肢厥冷,面色泛红,额部扪之烘热,脉来浮散无力,知为虚喘,阳气欲脱。本欲进参附以救脱,但口唇干燥,有伤阴之象,附子大热,则非所宜;人参昂贵,而且难以骤得。细思本证,阳虚阴耗,肝肾两亏,选用山茱萸一药,既可两补肝肾,纳气平喘;又能涵阴敛阳,止汗固脱,有两全之妙。遂独用山茱萸60g去核浓煎顿服,须臾喘缓厥回,继以来复汤进之,药用:山茱萸6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杭白芍18g,潞党参12g,炙甘草6g。服3剂后,喘息尽已,依嘱常服山茱萸,调理半年,宿疾渐除。

用山茱萸以纳气固脱,这是近贤张锡纯独得之秘。此药善于涵阴敛阳,对于肝肾本虚,阴阳之气行将涣散的虚喘欲脱(以气短而不续,慌张里急,提之不升,吸之不下,常致长引一息为快为辨证要点)具有特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故善于救脱……”又曰,“山茱萸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见《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卷)。书中多载实例,可资参考。(《南方医话》)
周珩经验: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有利尿、降压、抑菌解痉、升白细胞、抗休克等作用。诸家本草皆言其有“补肝肾、暖腰膝、涩精气、固虚脱”的良好作用。对大汗淋漓,元气欲脱的危证,其救脱之力数倍于参芪,可挽回人命于顷刻之间,今有一例可资证明:
邻居陈某,女,43岁,去秋偶感风寒,服表散药数剂而愈,愈后不到一日,夜间突然大汗淋漓,心悸怔忡异常,病势危急,时在子夜,延医不及。笔者嘱其速至药店购回萸肉100g,煎汤连渣服下,须臾汗止心定,其病若失,笔者知患者素体阴虚,因感冒风寒服辛温表散药太过,导致感冒愈后出现大汗淋漓、元气欲脱之危状,水煎山萸肉100g连渣服后,立见汗止心定,奇效无比。
由此可见,“山萸肉救脱之力数倍于参芪,可挽回人命于顷刻”之说是真实无讹的。笔者从事中药工作多年,身为中药师,没有看病处方的机会,这里聊述愚者一得,提供临床医生参考。[周珩.敛汗固脱话萸肉.黑龙江中医药,1997,(6):2]

相关阅读《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山茱萸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肾益肝,涩精止遗,敛汗固脱。主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精滑精,小便频数,五更泄泻,虚汗不止,崩中漏下,心悸怔忡。
张志远经验:山茱萸益阴又养阳 山茱萸味酸收敛,性温能补肝肾,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其对遗精、阳痿、血崩皆有疗效,特别是对大气下陷诸证更为擅长。自《神农本草经》载入后,现存含有本品最早的处方属《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明末张介宾极其赏识它,在《新方八阵》左、右归丸中,均配加此药,既益阴又养阳,临床常以之为君治疗四种疾患:
①阅读书报不能持久,时间稍长则“目眩无所见”,将山茱萸同熟地黄、枸杞、甘菊花配伍,炼蜜为丸,疗效显著。
②女50岁、男65岁左右,进入更年期,经常腰痛腿酸、头晕耳鸣,可和杜仲、女贞子、墨旱莲、十大功劳配伍。
③女性在生育期不孕,月经周期延后,血下过多,冲任无损,宜与当归、茜草、紫石英、鹿角胶配伍,民间验方续嗣丹即由此五药组成。
④大气下陷汗出不已、心中怔忡、呼吸微弱、手足厥冷、动则头眩,呈现虚脱之象,配以参附急火煎服,用量45~75g,能收良效。(《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

安俊义经验:近代名医张锡纯每用山茱萸救治脱证。《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愚临证数十年,于屡次实验中,得一救脱之圣药,其功效远过于参芪,而自古至今未有发明,其善治脱者其药非他,即山茱萸一味大剂煎服也。盖无论上脱、下脱、阴脱、阳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用生净萸肉三两,急火煎浓汁一大碗,连连温饮之,其脱即止。”笔者受其启发,试用山茱萸救治脱证,果有效验。

汗脱案 王某某,男,61岁,农民。1989年8月13日初诊。素患痨证,经治2年未愈。间有咳嗽,动则气喘,体弱多汗,面色㿠白,倦怠嗜睡。时值初秋,流感甚行,患染此疾,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舌干燥,咳喘加重。当地医院胸透:肺部未见明显病变。一村医拟辛温解表之麻黄汤,用麻黄10g,桂枝15g。药后汗出连连不止,声短息微,精神疲惫,嗜睡,心悸眩晕,四末逆冷,面色㿠白,脉虚无力。测血压80/50mmHg。邀我诊治。急用山茱萸150g,急欠煎采汁一大碗,首服1/3量,余药视病情分次频饮。5小时后,血压回升至正常,精神恢复,四肢转暖,出汗显减。递用辛凉解表之桑菊饮加甘寒之沙参、麦冬、玉竹,感冒在2日内好转。

《医学源流论·病不可轻汗论》曾告诫说;“至于盛夏初秋,天时暑燥,卫气开而外泄,更加闭户重衾,复投发散之剂,必至大汗不止而亡阳矣。”诚为确论。乡医面对素体虚弱,染病风温之患者,辨治有误,过用汗法,致其心肾阳气虚衰,故心悸、肢冷、眩晕、脉虚、汗出如油。大剂山茱萸急煎频服,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振作精神。故效如桴鼓,救生命于垂危之间。

精脱案 王某,男,27岁,工人。1987年1月3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复加乍病初愈,即行房事,未毕,感心慌气促、头晕目眩、汗出淋漓、被褥皆湿。急邀余诊治。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搏疾数。血压82.5/53mmHg。此属精脱。急拟山茱萸100g,武火煎浓汁约300ml,首服150ml,余药分2次间隔4小时饮完。半日许,精神好转,汗止脱回,血压恢复正常。

《类证治裁·厥证篇》曰:“纵欲竭精,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终致精气双虚,而生以上诸症。山茱萸味酸善收,但敛正而不恋邪,性温得木气最厚,颇具开通之性。故大剂煎服后,脱证止,元气复,诸症消失。

液脱案 陈某某,男,58岁,农民。1989年7月17日初诊。暑天饮冷,呕泻大作,3小时内腹泻10余次,呕吐3次。延余诊治时,呼吸急促,心悸眩晕,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躯体后挺,脉搏细弱。血压78.8/48.8mmHg。病属脱液。急用山茱萸120g,浓煎分服。半日后,上症基本消失,血压升至正常,唯腹泻仍作,用藿香正气散调理而康。

山茱萸固涩滑脱,收敛元气,振作精神,验之临床。屡试皆效。本例由津液亏损,至阳气暴脱,山茱萸大剂煎服半日内收功。观今之医,抢救脱证每用参芪姜附,罕有用山茱萸者。笔者体会。山茱萸确是一救脱之良药。对于先由有形之津、液、精亏损导致无形之气暴脱,大剂煎服,分多次饮用,多可获立竿见影之效。[安俊义.重用山萸肉救脱举隅.浙江中医杂志,1992,(1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