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文人墨客们把诗文推向高潮,可以说是文星璀璨。 王勃,则是开大唐风气之人。 他力压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而为“初唐四杰”之首。
尽管“烽火照西京”的杨炯不服,说耻在王勃之后,但无论如何,王勃是唐朝的第一个天才诗人。
王勃的诗篇当然很好,但文章更好。 早年,还不到二十岁,王勃曾为沛王李贤的侍读。 其间,因一篇才华初露的戏作《檄英王鸡文》而触怒了高宗皇帝,随后将其逐出王府。
几年后,一篇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充分展示了这位青年的无比才华。 此赋一出,华盖古今,无出其右者。 《王勃造像》王子和1983年作 图源:雅昌艺术网 01 那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去探望身为交趾县令的父亲。 王勃孤身一人南下,途径淮阴、楚州、江宁、浔阳,路过洪州,也就是南昌时,正赶上重修的滕王阁落成,都督阎伯屿于重阳日大宴宾朋。 王勃有幸受邀。 开宴前,阎伯屿为向众人推出女婿吴子章,叫他提前写了一篇重修滕王阁的序,并叫他反复背诵,为的是在宴会上露一手。 宴会开始,酒过三巡,阎伯屿按事先设计的,请在座诸人现场作序。 与会宾朋毫无准备,亦不晓得领导用意,故而皆推辞了。 就在阎伯屿准备叫女婿现场“作序”时,看到正在独自饮酒的王勃,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后生。 于是,阎伯屿无意地问了一句:“王子安,可否现场作一序?” 他以为小伙子会像其他人那样推辞,但没想到王勃振衣而起,叉手施礼:“敢不从命!” 阎伯屿一愣。 王勃要过纸笔,沉思片刻,挥笔疾书。 阎伯屿很郁闷,确切地说很气恼,但已经如此,又不好发作。 就在王勃疾书时,离席去了偏室。 但对王勃所写之序又感好奇,故而叫人出去观看,顺便进来禀报。 开始时,阎伯屿听人说,王勃开篇写的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阎伯屿冷笑道:“老生常谈,有何新奇!” 他听到“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时,开始不语。 最后,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拍腿大喝一声:“此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随后阎都督重返宴席,站在王勃身边,看着小伙子落笔千钧,最后把酒言欢。 滕王阁 图源:滕王阁景区官网 02 所以,即兴而作的《滕王阁序》,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有如此魅力,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 下面,笔者呈上此文,加以浅见,与诸君一起赏析。 ▲上面的音频是著名播音员《国宝档案》主持任志宏老师朗诵的《滕王阁序》,纯净淳厚、温润悦耳,欢迎播放欣赏! 第一部分叙事,是个引子,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南昌,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豫章”一作”南昌”。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从星宿名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的区域。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句话可以写成“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大家可以在对比中,体会王勃造句功底。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龙光,宝剑的光芒。墟:域,所在之处。《晋书·张华传》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豫章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豫章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形容洪州的繁盛。州,指洪州。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形容人才之多。俊采,指人才。 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近,顺畅自然。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台隍,城台和护城壕,这里指南昌城。枕:倚,据。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上文所说的蛮荆、瓯越之地。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交,动词活用名词,接壤的地方。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美,形容词活用名词,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临,有美好德行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地暂时停留。宇文,复姓,名字不详。新州,州名,今广东新兴。懿范,美好的风范。襜帷,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都督的仪仗到了,也就是说阎公光临。新州,州名,今广东新兴。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千里逢迎:指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孟学士,名字不详。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词宗,文词的宗主。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意在显示王将军的勇武和韬略。紫电,宝剑名。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刀三,宝剑六,二曰紫电。”青霜,也指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也可写作“清霜”。王将军,名字不详。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出,过。何,宾语前置,应为“知何”,懂得什么。饯,送行的宴会。 中国二十八星宿分野图 图源: 天玉宫网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此句“九月”“三秋”,点明时节。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潦水,指雨后的积水;寒潭,指寒凉的水潭;烟光,指云霭雾气。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俨:使整齐,整治。骖騑,驾车的马。上,高。意思是说到滕王阁来观赏。崇阿:高大的山陵。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临、得:到。帝子、天人,都指滕王。长洲,指滕王阁前的沙洲。旧馆,指滕王阁。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重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涂饰的朱红色油彩鲜艳欲滴,从阁道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这里泛指彩绘。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鹤、野鸭止息的水边平地和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桂、兰,两种名贵的树,这里是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绣闼,俯雕甍,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绣,指雕刻得精美细致。 这是这部分的关键句,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阁的仰视,转而由近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可谓收得拢,撒得开。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让人看了吃惊。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青雀黄龙之舳,船头作鸟头形、龙头形。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彭蠡:古代大泽,即现在的鄱阳湖。断,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图源:寤悦 第三部分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宴会上,排箫响起,好像清风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邺,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向天空中远眺,在假日里尽享欢娱。睇眄: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觉得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下文,作者之后把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远望长安,遥看吴会。长安,唐朝的国都。吴会,吴地的古称。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关山重重,难以攀越,有谁为失路的人悲哀?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如今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不齐,有蹉跎、有坎坷。舛:不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屈,使动用法,使……屈。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使梁鸿逃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窜,使动用法,使……逃。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海曲,海隅,指齐鲁一带临海的地方。明时,政治昌明的时代。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见机: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命运。 此句一出,文章便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这句是说有德行的人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被污染。处涸辙:原指鲋鱼处在干涸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庄子·外物》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求活的寓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可以到达。北海,即《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古人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这是作者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孟尝,东汉人,为官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意思是说,虽然怀才不遇,但也不放任自流。阮籍,三国魏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黄昏时的滕王阁 图源:滕王阁景区官网 第四部分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微命,犹如说身份卑微。王勃做过虢州参军,所以这样说。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投笔:指投笔从军,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簪笏,这里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版。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孟氏之芳邻,这里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鲤对,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鲤对指接受父亲教诲。事见《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捧袂: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喜托龙门:(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托,指寄托身子,这是客气话。龙门,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中,那里两岸夹山,水险流急,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则变为飞龙。这里借“登龙门”的说法,表示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份。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这里是以司马相如自比,又叹惜遇不到引荐的人。杨意:即蜀人杨得意,任掌管天子猎犬的官,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是由他推荐给汉武帝的。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意思是说,遇到阎公这样的知音,自己愿意在宴会上赋诗作文。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难再:难以第二次遇到。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已变为荒丘废墟。梓泽,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登高而作赋,那是在座诸公的事了。《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此小序。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洒、倾各与江、海对应,意思是竭尽才能,写诗作文。潘岳、陆机都是晋朝人,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云尔,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航拍滕王阁 图源:千库网 03 王勃写《滕王阁序》,为席间即兴而作,文不加点,浑然天成,满座惊奇。 其实,王勃这个本领,是早就具有的,而非盲打误撞。 《新唐书·王勃传》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腹稿”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对我们来说,“腹稿”是要反复修改的,但对王勃来说却是一挥而就的事,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够在滕王阁上即兴写下那千古名篇了。 算起来,《滕王阁序》只有七八百字,但每句皆如珠玉、成语频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 你很难想象,在短短的一篇序里,竟然创造了如此多的成语和熟语,滋润了后世一代代写作者。 《滕王阁序》最后一段是“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每每读到这一段,总令人感慨万千。 像很多天才一样,王勃也死于青春之年。 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县令王福畤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 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 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否则的话,他必然会写出更多的华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编剧在最绚烂的年华里,逼迫一个天才谢幕,只留下雪亮的影像,不时被历史的大浪卷起。 王勃死后,早年不服于他的杨炯为他的《王勃集》写了序言。
是啊,这个千年前的天才少年,可能是文曲星下凡吧。 下图是明代文徵明《滕王阁序》书法长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