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454 郑国不再摇摆(公元前562年)

 新用户7842qWV8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公元前563年,郑国发生“西宫之乱”。晋国趁机组织联军伐郑,兵进郑国的牛首(河南通许)。

正卿郑嘉刚上任,只得一边向晋国求和,一边找楚国求援,还是两边讨好的套路。很快,晋、楚两军在阳陵(河南许昌)相遇。

【郑虿献计】

智罃(中军将)认为,楚军远道而来,后勤困难,希望速战速决,应该暂避锋芒,拖垮楚军。

栾黡(下军将)则认为,敌军一来就躲,丢不起那人。要躲你们躲,我自己带我的下军出战!

智罃无奈,只好全军跟进。晋国一直这样,四军八卿谁也不服谁,中军将并无绝对权威。

晋军突进,正中郑国下怀。郑国希望晋楚两国早点决出胜负,自己好决定投靠哪一方。否则,在郑国土地上打仗,拖得越久,郑国的损失越大。

郑虿(郑国六卿之一)判断:智罃一直不爱打!如果我们投降晋国,他正好借坡下驴撤军;反之,如果我们投降楚国,他怕遭到楚、郑夹击,也得撤军。晋国横竖都要撤军,咱们不如投降楚国,省的遭楚国埋怨。

郑嘉同意了,派郑虿偷偷与楚国的熊贞联络结盟。

消息传出,栾黡大怒:不打楚国了,打郑国!

智罃则认为郑国为自己打算实属正常;咱们还是撤吧,别让郑楚夹击了!

于是,联军撤退。楚军见状,也退了。

这个结果,还真被郑虿预测准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军事政治谋略开始成熟的时期。

【激怒晋国】

晋楚没打起来,郑国又发愁了: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最好晋楚能决出胜负,郑国就好选择了。

郑国判断:晋国实力占优,但智罃不太愿意斗狠,对郑国很客气。那不行啊,得逼晋国狠揍我们郑国一顿;到时楚国不敢来救,我们才有理由彻底投降晋国!

那如何激怒晋国呢?郑舍之(六卿之一)建议:伐宋!晋国肯定得救宋,楚国也能来。但晋国近,楚国远,折腾几回,楚国就烦了,咱们就可以踏踏实实投靠晋国了!

这个想法跟晋国的“四军三分”策略不谋而合。

于是,郑嘉派人挑衅宋国,宋国则派向戌回击,郑舍之则趁势反击。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宋国铁杆有事,晋悼大怒出兵!

很快,新郑就被包围了:齐国(公子光)、宋国(向戌)负责东门;卫国(孙林父)负责北门;晋国(智罃)负责西门,还抽空打了许邑(河南许昌。许邑是原来的许国,后被楚国逼着南迁叶邑(河南叶县),做了楚国和中原的缓冲。

联军气势汹汹,郑国大喜,顺势投降。

公元前562年,诸侯们在郑州附近的亳地会盟,约定:

1、各国互相扶助、救济;2、不得收留彼此的罪犯、叛臣;3、各国互通有无,不得独占江河水资源,不得阻塞彼此交通;4、同仇敌忾,共同辅佐周王室。

其中,第1、4条两条属于常规的“面子条款”;第2条是为了防止叛臣“里通外国”颠覆本国;第3条是实实在在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彻底投晋】

郑国的“颠三倒四”,楚共王也烦了,找大舅哥秦景公帮忙:不灭郑国,誓不罢休!

早就轻车熟路的郑国派郑舍之到楚营求和,主动建议一起伐宋。

晋悼公气得吐血。智罃劝他:郑国摇摆不定,就是担心我们不给他们撑腰。这次要打就打个彻底!让郑国人彻底放心。

于是,12国联军再度气势汹汹南下。郑国故伎重演,两边解释、讨好。

晋悼公:你们少来这套!回去想明白再来!

楚共王:烦死了,你们爱咋咋地,我先撤了!

这一来,郑国彻底想明白了。

公元前562年,各国在萧鱼(河南原武)会盟,主题就是郑国问题!大会决定:释放郑国俘虏,各国承诺不再打小郑;同时把虎牢移交给郑国,表示诚意。

郑国很感激,向“老大”晋悼公献上兵车百乘、防守用屯车15乘;外加乐工3人、乐女16人、乐钟32枚、织工30人。

当时,郑国音乐(“郑风”)以欢快、轻浮的“靡靡之音”著称,大受欢迎。

晋悼公很高兴,把一半歌女赏赐给魏绛。魏绛推辞再三才勉强接受,同时劝谏悼公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敲黑板:“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

(敲黑板:“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萧鱼之盟后,郑国算是彻底归顺晋国,足有20年不再摇摆。晋楚之间的“郑国争夺战”,以晋国取胜告终。

楚国很无奈,因为被吴国拖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