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南蛮。 其实,上面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南方过早失去了历史话语权。 1 为什么南方在历史上长期没有存在感? 自打从北方来的轩辕黄帝统一中原之后,后来的五帝,再到夏商周,几乎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裔。到了西周,更是把中原之外的四海,称作四夷,分别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这就导致了南方文明从五帝时代之后,就退出了正统的历史舞台。这些非中原的民族,都被定义成了蛮夷,那他们的文明历史,自然就很难被记录了,即使记录下来的,也不会有什么好话。 (羽人竞渡纹铜钺·战国·越国) 想想看,夏商周三代,都是轩辕皇帝后裔呢,他们都会篡改、污名化前一朝的历史。何况还是周边的蛮夷呢? 2 南方文明的辉煌超乎我们的想象 以前我们说了,其实在大洪水之前,南方长江文明是非常发达的,文明遗址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发展程度之高,是大大超过北方黄河文明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南方文明有四大王牌: 一是稻作文明; 二是丝绸纺织; 三是陶器制作; 第四就是青铜冶炼。 这四大王牌,也是让华夏文明在全世界都显得独一无二、熠熠生辉。但由于南方长江文明在大洪水中损失惨重,而北方来的黄帝部落在中原崛起,让中原之外的文明,过早地失去了历史话语权。不要说西方人不知道这些被隐藏的文明历史,就是中国人自己,又有几个人知道南方的长江文明呢?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在三星堆被发现之前,谁能想到四川地区,竟然有个这么高度发达的文明?而翻遍所有中国史书典籍,对古蜀文明,都只有寥寥数语。以至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面对三星堆那么多的文物,却无从解读。 所以,别的文明遗址是越挖越明白,而三星堆是越挖越糊涂。就是因为历史对它的记载实在太少了。 三星堆文明还算幸运的了,至少知道古蜀国的。看看江西大洋洲程家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然而却不知道这个遗址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的。因为这是商王朝统治范围之外的蛮夷之地,正史几乎没有记载。历史学家只能大体猜测,这个遗址,可能是属于一个被称作虎方的方国。 大洋洲程家遗址也算幸运的了,湖南出土了四羊方尊、皿方罍、大禾人面纹方鼎等国宝级的文物,竟然都是在河滩边、菜地里等地方发现的,连一个集中墓葬遗址都没有。更是无法追溯是哪个方国铸造了这些顶级国宝文物。 尽管历史没有记载长江流域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好在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于是我们发现了南方有遥遥领先世界的稻作农耕文明、丝绸纺织、陶器制作、金属冶炼。 3 黄河文明中心论,让我们变成了最晚的古文明 由于我们的历史主要记录的都是北方黄河文明,那和世界其他古文明相比的时候,只能让北方黄河文明出战。去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 这一比,那不用说,在商朝之前,中华文明都是大大落后于古埃及、古印度,和苏美尔文明。四大古文明,华夏文明自然就成了最晚的了。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华夏文明是从西亚、印度等地传过来的结论。 对于这样的历史定位,长期以来,我们还无法反驳。因为在黄河流域确实很难找出五六千年前的文明遗址,去和古埃及、苏美尔相抗衡。 甚至人家说我们连夏朝都不存在,中华古文明只能从商朝算起,那华夏文明就只有区区三千年了。沦落到和古希腊一个档次了。对此我们也无可奈何,只有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夏朝。 河南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最有可能是夏朝都城,但挖了几十年,还是没有发掘出直接证据。西方又把古希腊文明包装成民主和科学的发源地,于是中华文明连古希腊文明也不如了。 说到寻找夏朝的话题,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其实夏朝文明遗址,干嘛非得在黄河流域找呢? 大禹出生就不在北方,而是西南的四川。他安葬也不在北方,而是在绍兴会稽山。大禹治水的传说,也主要流传在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一带。大禹被封在山西夏地,那夏朝的最早都城,是不是在山西呢? 目前并没有考古证据。更何况夏朝二世就出现了太康失国,被后羿篡位,后羿又被寒浞夺权,于是出现了一个寒朝。虽然后来少康重新夺回了统治权,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少康中兴。 但别忘了少康当年是逃到了有虞国,是在老丈人的有虞国势力和山东的斟灌氏、斟寻氏帮助下,才重新夺回夏朝。而有虞国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其实那里已经挨着安徽,是属于淮河流域。商丘距离二里头所在的洛阳,有三百多公里。距离山西夏县有五百多公里。 看来夏朝当时的都城,不在山西夏县,也可能不在河南二里头。夏朝和商朝一样,都多次迁都,为何非要在黄河流域寻找夏朝呢?干嘛不来淮河流域找找看? 关于夏朝的秘密太多了,这不是今天的话题,我们还是说回南方人到底是不是蛮夷的话题。 4 南蛮:你真的了解“蛮”吗? 南方为什么被称作南蛮?这个蛮,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看蛮字的繁体字是怎么写的,下面还是虫字,上面的中间是个言语的言,左右两边是个绞丝旁。 而在甲骨文里,蛮字只有上面那部分,没有下面的虫字。 所以蛮字,最初的本意,是指野生动物绑起来加以驯化。 我们以前也说到过,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在中国南方,而农耕文明不只是种庄稼,还驯养家禽家畜。除了马和骆驼等北方草原动物之外,大部分家禽家畜,都是南方人驯化的。包括还驯化了一种特别的虫子,并用它吐的丝,用来制作出精美的丝绸,这个虫子就是蚕。 所以南蛮的本义,应该是说这帮南方人特别擅长驯化野生动物,所以称之为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蛮字下面有了个虫字,这个虫,就是让北方人闻风丧胆的蛇。 南方的祖先,可能也驯化过蛇,但肯定不成功。因为蛇是冷血动物,不会屈从任何事物,无法和人类产生情感关联。所以蛇是冷漠无情的、无法沟通交流的、不通人情不知好歹的。 所以这个时候的蛮,就有了“与蛇兽为伍的,未开化的,粗野的”意思。 而在中原人眼里,南方人说话非常难懂,就像蛇一样无法沟通交流。如果不小心冒犯了南方人,他们就可能像蛇一样,突然发起袭击。久而久之,在北方中原人看来,南方人就像南方的蛇一样,不可理喻、不通情理、蛮不讲理。 尚书、诗经、周礼等古籍里都多次提到了南蛮这个词, 诗经尔雅里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山海经也说到了四海。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那四海之外,都被称作蛮夷。 据说中原王朝让东南西北四夷来朝见的时候,必须要打出规定的旗号。东边的九夷,旗帜上面是一轮太阳,代表日出东方。西边的七戎,必须打月亮旗。 事实上现在还是如此啊,东边的小日子的国旗就是太阳旗。而西边穆斯林国家,都喜欢在国旗上画个弯弯的月亮。 北边是八狄,大漠飞鹰,所以旗帜上是一只大鸟。 南方是六蛮,要求旗帜上是画一条蛇。或许南方人觉得画条蛇实在不够威风,于是把蛇不断地美化、神秘化,最后神化成了能兴风作雨、腾云驾雾的龙。要说最早的龙的传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这群扛着蛇旗的南蛮子。 上回我们说到过越南的雒龙君,生了一百个儿子。当然这位雒龙君,当然不是真的龙,或许也是旗帜上花了一条龙,他们的方国,也是以蛇或者龙为标志的,所以越南人也自称是龙的传人。其实追根溯源,都是中原人眼里的南蛮。 (“南蛮一人持矛,川兵白人见而奔逃”) 我们说神农氏的时候,特别说到氏的本义,就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同一个氏族,就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只要亮出你的旗号,大家都知道你来自什么氏族。 比如黄帝姓姬,来自有熊氏,那他们氏族的旗号就是一头熊!按理说,单独一个南方,就有几十个民族、氏族、方国,怎么都用蛇为旗号呢? 但中原王朝才不会管这些,反正这些人都是生活荆棘草莽、蛇虫遍野的蛮荒之地,就统称为南蛮,都以蛇为旗号。 在中原人眼里,蛮字早已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就是形容野蛮、不讲理、未开化的人。但南方人自己不这么看,就像南方人把蛇神化成龙一样,蛮字在南方话里,还是很不错的字眼。比如变成了一个程度副词,就是非常、很的意思。南方人常说:蛮好的、蛮喜欢、蛮不错。就是非常好、非常喜欢、非常不错的意思。 蛮,还成了南方人坚贞不屈、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注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形容湖南人性格的四句话: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 5 南蛮:大部分是神农炎帝后裔 说完了南方人南蛮之名的来源。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其实所谓南蛮人,也是正儿八经的炎黄子孙。因为大部分南蛮的祖先,就是神农炎帝。 为什么说是大部分呢?因为还有些南方人,是黄帝还有蚩尤的后裔。比如百濮,最有名的是苗族和瑶族,就是源于蚩尤族的三苗九黎。 还有黄帝的后裔很早也进入了南方,包括颛顼、帝喾,就深入四川等地,尧舜禹时期都曾征讨南方的三苗九黎,舜帝还把弟弟象,分封在湖南永州道县。就是在发现世界上最早人工水稻的地方。大禹本人就是四川人。他的一支后人,后来就在浙江一带建立了越国。 所以中国南方,很早就是炎帝、黄帝、蚩尤三大族的人混居在一起。因为炎帝、黄帝、蚩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祖先。 有的朋友很疑惑:炎帝不是在北方吗?至少是在陕西一带啊,怎么变成南方人的祖先了? “炎帝出生于中原”的依据,来源于春秋时代左丘明的《国语·晋语》,书中说: 昔 少典氏 娶于有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在这本书里,炎帝不但是生于中原,而且还是一个妈生的。 这个说法,虽然被写入正史、被写入教科书,作为历史事实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然而这真的符合历史真实吗? 首先情理上就说不通。炎帝和黄帝如果真是一个妈生的,不可能很快就各自发展成强大的部落,然后产生了地盘冲突,然后大打出手,发生了著名的阪泉之战。 再说了,炎帝作为哥哥,是大宗,本来就该继承祖先的基业。黄帝是弟弟,是小宗,本来就该安分守己在自己的封地,怎么还会出现兄弟俩为了争地盘,而斗得头破血流呢? 其次,神农氏有九代,每一代都被称作炎帝。那和黄帝成兄弟的,到底是哪一代呢? 神农本人,第一代炎帝,前面两期都说了,他是农耕文明的始祖,是农皇、是药神。他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在南方,在长江流域。所以,大部分炎帝,也显然都活跃于南方的农耕文明区。 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扩张,炎帝的势力范围,不可避免地,进入陕西、河南、山东。同时黄帝家族,也从甘肃进入四川,随时都会进入炎帝的地盘。蚩尤族的三苗九黎也没闲着,也在不断地像炎帝、黄帝的地盘里渗透。 于是乎,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这才有了炎黄大战,炎黄又联合打蚩尤。 有人就问:你说炎帝是南方人,不过是你的推测,有什么史料证据吗? 当然,大量的史书古籍表明:炎帝确实是南方人。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在《远游》一诗中写道: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炎神就是炎帝。南疑,是指江南九嶷山。汉唐以前,江南是指湖南一带。屈原当时就被流放在湖南,他所知道的,炎神的帝宫就在江南的九疑山,而不是在中原地区。 (湖南九嶷山地区,是瑶族聚居地) 屈原的这首辞赋很长,里面提到了“鸾鸟、衡山、祝融、九韶、海若、玄螭、虫象”等等,都是南方的事物,很多词语我们看不懂,因为都是百越人的蛮语发音。 不过很可惜,长期以来都是北方中原文化中心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不怎么重视屈原的作品。其实主要是看不太懂。简单粗暴地把屈原的作品,当做怪力乱神。 我有一个很自以为是的观点,我认为:如果看不懂屈原的作品,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山海经,而搞不懂山海经,那就看不懂三星堆。 认为炎帝是南方的典籍还有很多。 《礼记·月令》中说:夏之月,对应的是南方,而南方“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列子·汤问》中说:“楚之南,有炎人国”。 《汉书·魏相传》说: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火承木,住于南方……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衡湘稽古》:“衡山为炎帝游息之所,帝自称曰朱,有朱陵洞,死葬长沙”。 这本书还记载了,“炎帝后山氏以长沙为厉山国”。所以炎帝又被称作厉山氏。 炎帝又被称作赤帝,又自称朱。炎帝所统治的南方,其神是火神祝融,祝融也被称作朱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红楼梦说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是住在赤瑕宫,而赤瑕宫的主人就是烈山氏,也就是炎帝,或者叫赤帝。而神瑛侍者侍奉的是绛珠仙草,其实就是暗示林黛玉的前身是赤帝,用她来喻指朱明王朝。 事实上除了文史典籍证据,还有考古实物证据。 马王堆汉墓出图的“地形图”,上面就特别画出了永州的九疑山,山的南面和东面,各有一组图腾柱。其中,南山的图腾柱是祭祀舜帝的,东山的是祭祀炎帝的,与屈原所说炎帝的神宫在九疑山上不谋而合。 这里有舜帝什么事呢? 因为舜帝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传说大禹当年来到南越衡山,就在衡山祝融峰,遥祭炎帝和舜帝。 另外在湖南黔中的高庙文化,发掘出了神农氏的神徽。我们在高庙文化那一期,专门说过这个神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听。这也证明了晋代史学家习凿齿所说的“神农生于黔中”的正确性。 归根结底一句话:南方人不是所谓的蛮夷,而和中原人一样,都是炎黄子孙。所谓的蛮,只是北人听不懂他们的蛮语,不理解他们的那股子蛮劲,于是简单粗暴、又无可奈何地称他们为南蛮。 另外,由于北方长期掌握政权,控制历史话语权,南方长期被边缘化。那北方自然对南方有了长期的心理优势。就像元朝蒙古征服了南宋,清朝满人取代了大明王朝,虽然蒙古人、满洲人,从经济文化上都大大落后于南方,按理说他们才是蛮夷,但元朝清朝的统治者,都蔑称南方人是南~蛮~子。 那南方人自己怎么看呢? 一句话:老子不在乎! 正如两千多年前的楚人一样,其他六国骂楚国是南蛮,楚国人欣然接受:南蛮就南蛮,格老子就是南蛮,我是蛮子我怕谁?老子就是不服周! 于是楚国蛮劲一上来,就率先称王,直接和周王平起平坐了。因为老子是蛮夷嘛,不走寻常路,你要是跟我学,那你们也是不知礼义的蛮夷,以后谁也别笑话说谁了。 楚人的这种蛮不讲理、只重实际不重虚礼的作风,一路影响到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学派的精神。从而让近现代湖南,走出了一大批经天纬地、开天辟地的传奇人物。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论是北方的胡风,还是南方的南蛮精神,如今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正因为中华大地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与风情,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 -下期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