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成长慢智慧,在快节奏中保持内心平静,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布丁妈妈私享会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公司都会有一个“慢半拍”的同事,像我就遇到了:

部门经理周例会上提出问题,希望大家想出应对决策。其他都是七嘴八舌,但他总是不紧不慢,思虑差不多才会出口,并且一出口就是“箴言”。

安排了临时任务,也不是急急躁躁就开始动手,而是寻求相关线索,才会开始,完成的质量很优。

……

平时,看到这个同事“慢半拍”,大家总是催促他快点,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着什么急,慢慢来”。因为他的这种表现,在部门里面,我们也都慢慢地受感染,不再那么的急急忙忙,遇事好好商量。

这种“不急”在职场中,虽然没有那些一口答应的讨喜,但大事情上绝对不含糊,并且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让人又爱又恨。

但这种“不急”,在当前的职场快节奏中有些格格不入,毕竟我们经常会被压力、焦虑困扰。其实,如果真的想去调整,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就像我手里在看的这本《不急:过不被催促的人生》,它是由拥有10年奥美经历,并在30岁事业巅峰改换赛道的“不急姐”施丝所撰写。用她的话讲,这本书更像是在一个下午茶时间,一位愿意敞开心扉的对话者,说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给你听。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引起共鸣或是忽略的回忆?

这本书与其他书籍很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套用常见的书籍体系模板,更像是一个人的倾诉、聊天,讲述自己的事情,讲述跟自己有关的事情,讲述那些我们同样遇到过但可能解决方法不一样的事情。

给大家分享几个很有感触的内容

01 买本育儿书对付你的同事

我把书翻到这里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因为作为一个妈妈,是容易引起共鸣的。我本来以为“不急”姐一上来会直接说书籍怎么用,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她上来先讲了一个很多妈妈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那就是育儿书真香。

我很理解她的这种关于“真香”的定义,那就是翻阅了育儿书籍并从中吸取有效的智慧,而不是死读书照搬去做,换成思考后更适合当下孩子的情况进行使用。

书中举了一个我们很常见的案例,那就是同事做了某件事但不够完善完美,老板就挑剔出来并指责同事。同事呢不服气闹情绪,消极怠工并将后续的工作内容留到了我们的手里。

如果是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不想干,毕竟凭什么别人的工作收尾到自己手里,自己手里还有别的工作呢。但“不急”姐就提出,育儿书里说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不是去指责孩子或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先去跟同事表达自己对他的感受的理解,然后讲述同类型的经历,其次提出一个新的角度,让同事重新看问题,最后自然就是让同事主动关注解决问题。

是不是跟养育孩子一样,将这些对付孩子的办法拿来对付同事也没问题?

当然,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拆招,最不怕的就是对方各种作妖,毕竟“妈妈”有办法。

02 把上班当成一场大型真人秀

最近的浪姐也好,妈妈女儿也罢,包括经久不衰的《极限挑战》《奔跑吧》等这类综艺,属于明星们的真人秀,是不是很吸引人?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上班其实也是一场真人秀。

从早上的起床化妆、服装搭配,到出门时候的乘坐交通时候的各种“谢谢”“对不起”礼貌用语的使用,一直来到工位上,开始的噼里啪啦敲击键盘,包括与同事们的聊天,都在保持着自己的人设模板。

当下班到家,呼啦一下,那个人设立马切换到了最舒服的自己状态。

03 睡一觉就好了

周深的《小美满》火遍了大街小巷,其实里面蕴含的道理很简单,一切都是最好的,没有那种所谓的十全十美。红灯可以看作是小太阳;头顶的乌云捏成棉花糖……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哪有那么多的“一切顺利”,它只能是一种愿望和期待,真正的生活百态都在进行。所以当遇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可能睡一觉就好了。

当你连睡眠都变成奢侈,失眠,很容易让人失去希望。所以当真的解决不了,那就放松一下自己,好好的睡一觉,也许梦中就已经给你启示了。毕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如果仔细的去观察我们的职场和生活,就会很轻松的发现,原来一切都尽在掌控,不急不躁,一切刚好。

一切的永远都太遥远了,只有当下才是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重点关注一下自己的今天,并在睡前告诉自己,今天我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