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五卷 小孤山

 zqbxi 2024-05-20 发布于江西


小孤山部汇考

江中特立之小孤山

小孤山,在大江中流西北,离江南安庆府之宿松县一百二十里,南离江西九江府之彭泽县五里。其山无支峰,无赘阜,挺然特立,故名孤。曰小孤者,对大孤而言也。一名髻山,又名海门山。
小孤山图小孤山图

考考

《方舆胜览》:江西路江州小孤山,在彭泽县北九十里。今属舒州宿松界。欧公云:江南有大小孤山,江侧有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岂止俚俗之误哉。
《明一统志》:小孤山,在江南安庆府宿松县南一百二十里。江北岸孤峰峭拔,与南岸山对峙如门。大江之水,至此隘束而出,其下深险可畏。上有神女庙,对彭浪矶,故俗有小姑嫁彭郎之语。
又在江西九江府彭泽县北九十里。
《三才图会·小孤山图考》:小孤山,在安庆府宿松县东南百有三十里。其山初立江之北岸,与南岸相对如关。其水湍急,极其险迅。世谓之海门第一关。今屹立于江心,若柱而伫。盖缘明成化甲辰年,忽冲北岸入江,而此山遂在江中矣。山无支峰,无赘阜,石壁峻拔,远之如菡萏出水,近之如芙蓉淩波,亭亭焉,屹屹焉,如削如立,其水澎湃,其南下为彭浪矶。其矶躅为马当山,其北下为娥眉洲,其洲如黛,为小孤祠。其下有铁柱,古彭泽簿冯克敏所铸。舟人赖以济险,其山上有亭。人谓之梳妆亭。有石级凡百有十二,其级纡曲,其半有石隙可屋。亭下数步有岩,如斗可居。其东有平石可憩,其西有龙湫可汲。又其上有隙地可畦。其山多苔藓,壁多烟萝,其石多劖宋元人诗,其木多攲,其高可数千弓。其周可数百弓,其挽如髻,其脱如颖云。
《安庆府志·山川考》:小孤山,在宿松县东南百有二十里。大江中流,石壁峻拔,海潮至此即止。故又号曰海门。
《宿松县志·山川考》:县南百四十里,曰小孤山。原在北岸,一峰孤峙,与南岸彭浪矶相对。周里许,高穷千丈。为楚蜀豫章诸水咽喉,矶峭水涌,海潮至此不得上。故曰海门。山一名小孤者,对大孤而言。尤觉秀拔也。明初运舟屡覆,成化时,绘图进览,上以笔拖其内曰,此处分流势缓,可无倾楫。成化甲辰六月,北岸忽决,山屹江心。其险少杀。复诏立铁柱,上镌海门第一关五字。其后挽柱放舟,稍得安全。其南为胭脂港,其北为峨眉洲。其山石穹立攀,跻无隙。唯西北石罅,路通一线。如行壁上,人蹑磴扪萝,艰逾鸟道,几转至山腋,石起忽伏处,有地可阁,为天妃宫。宫右折而上,一径窄绝,揽缆蛇行,历数十级至妆亭,为山巅亭。后数武石,划中开一龙口,可汲。隙地可畦,山上草木触石怒生,掩映楼台,益觉葱茜,凭栏一望,帆樯上下,天水瀰漫,平沙绣错,远树迷离,一点孤青若灭若没,大别让其娟秀,五老逊其孑峙。
《江西通志·山川考》:小孤山,在九江府彭泽县北十里大江中,一名髻山,取其形似髻也。江侧有彭浪矶,俗讹云彭郎矶,遂呼为小孤婿。庙像遂妇饰,而敕额为圣母。云刘沆诗,擎天有八柱,此一柱仍存。石耸千寻势,波流四面痕,江湖中作镇,波浪裹盘根。平地安然者,饶他五岳尊。观此,可以知小孤之胜矣。
《九江府志·山川考》:小孤山,在彭泽县治北一十里大江中,其形似髻又名髻山。
《彭泽县志·山川考》:小孤山,距县北五里许,壁立江中,江水分流。其下激湍狂澜,舟人相戒,如峡江滟滪。扬子金焦云。山之西,倚崖为阁,祀小孤之神。游览者多留题咏,宋欧阳修曰,江南有大小姑,江侧有彭郎,俗呼彭郎者,小姑婿也。余尝过小孤庙像,乃一妇人。而额敕圣母。始知世代相袭,岂只鄙里之谬哉。明嘉靖间,去天妃之号,题曰小孤之神,足破俗诞矣。彭浪矶隆起江滨,长江自孤山直冲矶下,波涛淜湃,与孤山对峙。号为海门第一关。元吴澄诗。有云,绝岸孤峰已是奇,彭郎对立俨相持。明夏寅诗有云:虎牙彭浪石,铁柱小孤山。
烽火矶,在小孤山下。
郎君石,在小孤山下东畔。
梳妆亭,在小孤山顶,凭高眺远,极江天之胜,俗传小姑梳妆之所亭,因以名诞矣。

小孤山部艺文一

游小孤山记        宋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崖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馀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他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苦于荒残,若稍饰以台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为小姑庙,有彭郎像,彭郎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孤山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三年,而守者弗坚,日就圮毁,聚足以陟,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而告之曰,此吾土也。吾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卓然特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至池阳求守周侯南翁,为吾书之以来也。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小孤铁柱记        柯本深

瞿塘下,巫峡过洞庭,经数千里而至。宿松彭泽间,其流浩荡,其势雄悍。有山峙其北曰小孤。涛流冲激,号海门第一关也。操舟者,搔首失势,则樯倾楫摧,载胥及溺。临清冯公克敏,为彭泽簿时,慨然发恻隐心。欲作一大方便事,未果。越二载,丞庐陵乃劝率好事者选良工于长沙,聚铁起冶铸一大铁柱,长三丈有奇。联以竹索,俾舟子有所凭藉。攀援以济险。难然柱成未克,立又半载,公调台州宁海尹。心旌摇摇,然未尝食息忘此柱。天历改元,有自江乡来,盛叹铁柱巍然。江浒过者莫不舞手,乃知当路有存心利物者成就之。又有客商舍竹缆拴系。夫铁柱之立延祐一十七年,至正始偿其事,可谓奇矣。其功可谓难矣。人念此事微义,勇为之畴克办此,岂可使其名姓湮没无传。予为之刻石列记,并舍竹缆者昭揭于庙,为好善者之劝。予因而铭曰,彭泽道岷山之流兮,趋滔滔兮,包三江五湖言天下之险兮,莫若小孤雪浪腾空兮。风驰霆驱操舟一失势兮,为鳖为鱼,有仁人运其志兮。召匠鼓炉地涌轴兮。天悬枢危可持兮,颠可扶履洪流兮。如坦途孰想斯尉兮,为若之徒昭姓字屹,龟趺永不朽兮。荆楚之墟。

祭小孤山文        明太祖

维洪武二年岁次己酉七月癸巳朔,越十六日戊申,遣官工部侍郎范谨,以时羞庶品之奠,致祭于小孤山之神。曰:肇造邦基,制作未备,自今春遣良工诣湖南等处,大兴造作,劳民甚众,今工已成。命有司差人夫驾船撑箄,顺流而下,神司江流,故遣官报知。谨以牲牢香酒式陈明荐,唯神鉴焉。

小孤山志序        戴国士

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由是言之,其在水中远而大者,不独广桑、丽农诸山。近而小者,不独金、焦、小孤诸山也。夫人身在天地州国之中,见不出天地州国之外,奚从而辨之。广桑丽农诸山亦云辽邈,游踪未至,徒诧所闻。又奚从辨之。至若金山以头陀得名,焦山以隐士致显,依附声光,犹然待人。而兴者矣。惟小孤峭然只立,不可攀援,如卓天之笔,出水之蕖。望之虽卷石,然而岩岩之气象,已具其不朋党五老者,孤介士耶。其不拱揖匡君者,抑孤远臣耶、当江湖并出,而独撑半壁,其力厚矣。分风劈流,应心而至,其神威矣。岂仅如金焦诸山,供人游宴已耶。予尝舟过彭泽,挹五柳之高风,忽从烟雾中遥揖小孤,而去归来始。从苔磴中,扪萝以上闳焉。肆照戎戎淰淰者,江耶,山耶。鳞鳞猎猎者,风耶,云耶。予方不知身之孤也。又安知小孤之小也。自秋徂春,山僧觉止,乃以山志问序。予翻阅之心,浩浩然,神炯炯然,如在天柱峰头。搔首诵惊人句,时兹志成,随地可见小孤。相即终日饮食,笑谈其内,亦可娓娓不倦。宁独恣人卧游已哉。予向以广桑丽农诸山高逾数千尺,游踪所至,动辄经旬。不如孤山朝发夕至,而气象宛具,沧波令游观者易为愉快。兹志成,不劳舟楫,不烦时日,此身时在海门,时在矶上,时在亭中,并得上下数十百年之高人韵士,朝夕对语,其愉快又何如耶。

小孤山部艺文二〈诗〉

登江中孤屿       宋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咏孤石         梁朱超道

侵霞去日远,镇水激流分。对影疑双阙,孤生若断云。遏风静高浪,腾烟起薄曛。虽言近七岭,独立不成群。

咏小孤山        陈释惠标

中原一孤石,地里不知年。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崖成二鸟翼,峰作一池莲。何时发东武,予来镇蠡川。

《前题》唐·顾况

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

《前题》宋·王安石

小姑未嫁与兰支,何限流传乐府诗。初学水仙骑赤鲤,意寻山鬼从文狸。缤纷云影空棠楫,绰约烟鬟独桂旗。弄玉有祠终或往,飞琼无梦故难知。

泊小孤山          陈造

楚山屹两姑,我乃见其稚。闻名诗卷间,识面客舟次。玉刻极端丽,簪植暝苍翠。娟月上天角,相与诧妩媚。怒风将我西,未憖卜晚憩。山足舟可舣,山木缆可系。山外正风波,独此佳食寐。断知有神物,主此胜绝地。明朝捐行橐,可无答神赐。白鹅雪为肪,绿蚁香馥鼻。稳风舟又熟,无乃契神意。未暇访彭郎,辞费辨非是。

小孤山          王十朋

大孤之石衡且修,青青长在湖之头。小孤之石锐以高,削立江岸当洪涛。滔滔逝水东流去,拳石崔嵬屹天柱。蜀巴之源浩沄沄,壮哉此诚江海门。鸿庞稍见玉宇广,疏凿方知夏禹勤。名山大泽神所主,过者震惊谁敢侮。云何作庙向荒壖,抟土娉婷像龙女。篙师贾客尔何知,坎坎伐鼓持豚蹄。倚篷徒坐渔歌起,日暮但见崖鹰飞。

《前题》蔡齐

危峰屹立长江上,势折华胥限百蛮。鳌背孤撑青玉柱,斗杓横插翠云鬟。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安得扁舟多载酒,放歌击棹浪花间。

小孤索同行黄士殷同赋    前人

缆舟宿松县,我友爱奇观。爰登小孤山,千里瞰江岸。窄塞峡浪喧,微茫渚沙漫。临深看泳鱼,思归闻啼雁。茫茫吊千古,俯仰亦嗟叹。君侯金玉章,贻我舟中玩。

小孤山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惊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勇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前题》元·揭傒斯

小孤山前一回盻,苍然如识孤山面。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忆昔初蒙翰林聘,舣舟寻奇不知倦。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大江东汇彭蠡来,昼夜崩腾奔海甸。笳鼓遥闻日月动,帆樯忽渡乾坤满。州人不识造化奇,旦晨每趋南风便。蚤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平贱。深窗合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重来胜地岁月暮,短景催人疾如箭。天昏一火明半山,石底犹疑有飞电。彭浪矶下寒泉涌,坐客正说龙君传。人生可喜还可怜,世事堪违不堪恋。明朝匡庐复人眼,虽有此景何由羡。武城先生独官好,名山每恨游难遍。丰城客子无一钱,但当作诗乞如愿。

小孤山晓发和蔡思敬韵    杨载

日落霞明锦浪翻,崖倾石峭白云閒。乾坤上下雄孤柱,巴蜀东南壮此关。神物夜移风动地,仙舟晓渡月漫山。回瞻绝顶登临处,空翠冥濛杳霭间。

小孤山           范梈

小孤有石如虎蹲,西望屹作长江门。洪涛万古就绳墨,虽有劲势不敢奔。大哉禹功悉经理,河洛有志今能存。大者为纲小者纪,不徒百谷知王尊。灵祠正在石壁下,我来适值秋风昏。明朝东行吊碣石,更与寻河问九源。

《前题》吴澄

三十年前东下时,开篷曾赋小孤诗。风涛如许相冲激,天柱迄今无改移。长愿江流平似镜,坐看舟客去如驰。悠悠此日登临意,付与浔阳循吏知。

次小孤山         丁鹤年

峡束千雷怒击撞,危峰屹立压惊泷。山联庐霍朝三楚,水落荆扬限九江。镇海重关当第一,擎天孤柱故无双。佩环月夜知何处,露湿蓬莱玉女窗。

宿小孤山         明太祖

龙舆凤驾出京都,百万雄兵驻小孤。千林红叶片时扫,万里江山一夜枯。荡荡乾坤归圣主,明明日月照皇图。梅花预报春消息,瑞气纷纷何处无。

小孤山           刘基

两崖相夹石为门,万水东流去不奔。拔地一峰形自险,擎天独柱势犹尊。鱼龙并跃春初暖,风雨来时昼易昏。想见当年禹疏凿,神功千古至今存。

《前题》黄翰

乘槎误入小蓬莱,远上凌虚百尺台。仙府两屏当水立,海门双闼自天开。江豚吹浪浮还没,野鹤营窠去复来。谁谓久空题柱手,汉家今数子云才。

过小孤山          胡俨

清风如箭促行舟,下俯冯夷碧洞幽。雪浪晚摇江月冷,石门寒浸海天愁。妆台半是鸬鹚宿,环珓多应贾客投。一柱峰头云似墨,只宜神女夜深游。

《前题》杨基

大孤俯如盘,小孤俨而立。群山如从史,左右相拱揖。孤根屹撑柱,万窍争喷噏。冽冽阴风旋,惨惨元气湿。江流亘其下,震怒莫敢汲。洑为盘涡深,驰作奔马急。跻攀或失手,一驶不可及。我来值秋晚,木落众鸟集。勿爨夜船犀,鲛人抱珠泣。

和贝惟学登小孤山韵    程本立

西来风浪涌金山,人在鸿濛沆漭间。大地小孤天柱石,长江第一海门关。鲛人夜泣珠成泪,龙女晴梳翠作鬟。欲问灵巫报神语,我行何日定东边。

晓饭小孤山下        胡梅

两岸丹枫霜满船,推篷晓爨鹭鸶前。小孤山下风初定,江面刚生一寸烟。

小孤山           邵宝

昔闻砥柱黄河中,万古坐镇狂澜东。小孤乃是江砥柱,特起不与群山同。群山随江铤奔马,爱此石笋凌苍穹。孤哉孤哉本天造,一任巨浪乘长风。节宣夙受神禹戒,滔滔不碍江朝宗。我来信宿彭泽下,咫尺仰望神妃宫。翠烟霏霏落杯酒,千帆阅尽澄潭空。举杯酬江江月白,隔江缥缈留青峰。便当载笔赋东海,三山点破云溟濛。

登小孤山         王守仁

人言小孤殊阻绝,从来可望不可攀。上有颠崖势欲堕,下有剑石交巉顽。峡风闪壁船难进,洪涛怒撞蛟龙关。帆樯摧缩不敢越,往往退次依前山。崖傍沙岸日东徙,忽成巨浸通西湾。帝心似悯舟楫苦,神斧夜辟无痕斑。风雷倏忽见光怪,人谋岂得容其间。我来锐意欲一往,小舟微服沿回澜。侧身悚息仰天窦,悬空绝栈蛛丝悭。风吹卯酒眼花落,冻滑丹梯足力孱。青鼍吹雨出仍没,白鸟避客去复还。峰头四顾尽落日,宛然风景如瀛寰。烟霞未觉三山远,尘土聊乘半日閒。奇观江海谁为险,世情平地尤多难。

《前题》丁湛

孤峰千仞势嶙峋,石磴攀跻翠霭分。一路涛声长带雨,半窗岚气总成云。参差梵阁依岩起,断续渔歌隔岸闻。莫谓芙蓉初拂水,江天独立孰如君。

《前题》孟瑄

我忆陶彭泽,千古称诗圣。日近小孤山,不闻有题咏。知山喜孤孑,有名乃其病。相对成莫逆,五斗羞为令。慨焉赋归来,适兹松菊性。后人卒不解,䌽笔群相竞。以此贬山高,以此损山劲。何如俱忘言,孤贞相迥映。我今复饶舌,自愧成优孟。须借江天风,一扫尘翳净。

小孤山部纪事

《宿松县志》:梁昭明太子萧统,爱小孤山西源之胜,遂寄迹高唐,有终焉之志。尝入山品析佛书,较订讹伪,今县治北五十里,法华寺石台百尺曰分经台。昭明太子于此,分《金刚经》为三十二分,更入山二十里有墓。
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兵起。总管李黼守江州,城陷,死之。十二年春,平章星吉与卜颜帖木儿复池州,五月,战于望江,又战于小孤山及彭泽复湖口。又战于龙开河。克江州,乃命王惟恭栅小孤山,而吉自据湖口,缀其要冲,以图恢复。已而粮乏援绝,贼急攻,吉遂死。
明周颠仙,建昌人。幼患颠疾,乞食南昌市。每新官莅任,必谒而诉之,曰告太平。陈友谅入南昌,颠仙不与见。明祖取南昌,颠仙谒道旁,问何言。曰告太平。明祖归建业,颠仙随至,奇言异行,不具述明。祖亲征伪汉,挈颠仙行至皖。无风,问之,曰:只管行,只管有风。从之。风果大作,扬帆直达小孤,见马当江豚戏水。曰:水怪见,损人多。明祖恶其言,使人将至江边溺之,不得。已而整衣装若远行之状,至明祖前,鞠躬舒项曰:请杀之。明祖曰:杀汝何为。且纵汝行。遂行,不知所之。后明祖患热證,遣赤脚僧进药。
正统二年,小孤北岸崩三里馀,坏民居数百家。

小孤山部杂录

《彭泽县志》:谢康乐有咏江中孤屿诗,志九江者,以为小孤而登之误矣。永嘉江中有孤屿山。其麓为江心寺,今温州府濒海,双峰对峙者,是也。康乐为永嘉守,故咏之。夫知其误而犹仍之者,欲借名流标目,为山水增重耳。和州西通庐州六十里,为舍山县,又十五里为昭关。据石刻,即伍子胥过处也。又四十五里为为子桥,石刻三大字存焉。盖昔人祈子而建桥,故名。为去声读,若畏。志载宋姚兴与金人战于畏子桥而死。后人为诗吊之曰:独领孤军将姓姚,一生忠义为前朝。有人肯假征戎力,未必将军死畏桥。讹为为畏,一小地名耳。何足置喙。但以义取之,不几于胜母名里,为高贤所却步乎。闻柏人而汉高去呼。瀤溪而次山,留名之不可不慎如此,何得于小孤而忽之。大凡地之濒江者,扼塞之处,则必建敌楼,置炮台,以为防禦之计。小孤非所称扼塞者,欤倘于小孤洑而设防焉。彼方惴惴,虑小孤波涛之险,而我助之以人力,彼岂能飞渡乎哉。虽然无救于县也,以县为不必据险耶。则不当移置于此,以县为必据险,乃可守也。则当高甃其城,厚集其势,于观音、镜子两山,各置炮台。陆攻则乘城,水攻则炮发,不得近。今沿山脊为城,高不踰三尺山,峰峻处,则缺之。濒江一面为西北二门,门无瓮城,城亦卑陋,虎且夜入,况敌乎。

大孤山部汇考

彭蠡湖中之鞋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府湖口县彭蠡湖中,四面洪涛,屹然独峙,故名。又以其形似鞋,亦名鞋山。


《水经庐江水注》:庐山之南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为瑰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详也。《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之也。
《方舆胜览》:江西路江州大孤山,在德化县东,与都昌分界。
《广舆记》:江西九江府大孤山,在城东南彭蠡湖中,按《庐山通志》:金沙洲南大湖,有小山孤峙,如鞋形,是为鞋山。
《江西通志·山川考》:大孤山,在九江府城东南彭蠡洪涛中,屹然独峙。有大将当关,万夫咸服之概。唐顾况诗,大孤山尽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是也。山形似鞋,又名鞋山。明嘉靖时,万恭建塔其上,后倾圮。今巡抚中丞安世鼎、布政使王新命、督学詹惟圣复捐赀重建。
《九江府志·山川考》:大孤山,在德化县东南彭蠡洪涛中,山形似鞋,又名鞋山。今人以大孤为鞋山,以立庙山,为大孤山者误。
《湖口县志·山川考》:鞋山,原名大孤山,山形似鞋,又名鞋山。解缙诗:淩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是也。好事者因不便香火,故于湖边择山之高者,立庙致祭。如小孤山,南北岸俱有祠也。今人以大孤山为鞋山,以立庙山为大孤山,误矣。夫东南诸山俱有名义,而此山以位则孤,以形肖鞋,有不辨而自明者。若夫立庙之山边,临湖岸左右,山脉起伏相向,安得为孤。特以后之人以孤为姑,以庙中之像塑妇人,以湖边之港呼女儿,故不辨其来历云。又按大孤山水涸脉连城门。山旧郡志以为德化山误,考《古郡志·形胜篇》:孤山峙鄡镇,鄡镇湖口旧名,知孤山旧隶湖口也。有《鞋山集》诗文一卷,米万钟所辑也,今毁。鞋山洞,
丈人峰,俱米万钟题。
眠云石,在洞内,米万钟题。
鞋山洞,水涨出鱼,水涸则为荒地。

大孤山部艺文一

大孤山赋        唐李德裕


川渎巘道,人心所恶。必有穹石,禦其横骛。势莫壮于滟滪,气莫雄于砥柱。惟大孤之角,立掩二山。而杰竖高标,九派之冲以捍百川之注。耽若虎视,如龙据。靡摇巨浪,神明之所扶,不倚群山,上元之所固。彼逦迤而何多信,嶷然而有数,念前世之独立,知君子之难。遇如介石者,袁杨制横流者,李杜观其侧秀灵,草旁挺奇树,宁忧梓匠之斤。岂有樵人之路想,江妃之乍游。疑水仙之所驻。嗟瀛洲与方丈。盖髣髴如烟雾,据神鳌而臲卼。逐风涛而沿溯,未若根连坤轴终古而长存。迹寄夜川,负之而不去,虽愚叟之复生焉。能移其咫步。

大孤山部艺文二〈诗〉

船泊大孤山作      宋黄庭坚


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鶤鹏。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其下蛟龙卧,宫谯珠目层。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空馀血食地,徯啸枯楠藤。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风波浩平陆,何向非履冰。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夏日登大孤山二首    明陆梦龙

江泛鄱湖口,鞋山即大孤。晴天出沙渚,佳气在匡庐。绝顶惊栖鹘,看舟似浴凫。人言此㵳泬,吾意已菰芦。
其二

赤日千林静,何人独往还。问津才下马,取次复登山。湖口漾不尽,孤峰尝自閒。爱兹閒里意,日夜砥狂澜。

咏大孤山二首       陈文德

谁削青芙蓉,独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远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烟霞互流徙。大力障狂澜,与天地终始。
其二

百仞峙烟鬟,湖光浣媚颜。巢岩仙鹘健,曝岸老龙閒。淡荡相遥望,孤高未易攀。不知何自误,流俗指鞋山。

大孤山           黄庶

彭蠡百里南国襟,万顷苍烟插孤岑。不知天星何时落,春秋不书无可寻。石怪木老鬼所附,兹乃与水同浮沉。鸣鸱大藤树下庙,祭血不乾年世深。舳舻千里不敢越,割牲酾酒来献斟。我行不敢随人后,许国肝胆神所歆。落帆夜宿白鸟岸,睥眤百绕寒藤阴。银山大浪独夫险,比干一片崔嵬心。壮游远去父母国,心病若有山水淫。江南画工今谁在,拂拭束绢倾千金。

望大孤不得登        江皋

片石高凌插水遥,澄湖秋近远林凋。风鸣鹳鹤声初落,湖洗蛟龙迹未消。王气百年悲战伐,幽踪此日负渔樵。何当隔岸苍波远,独系扁舟卧寂寥。

大孤山部纪事

《纪闻》:唐则天朝,徐敬业扬州作乱,则天讨之,军败而遁。敬业先养一人,貌类于己,而宠遇之,及敬业败擒,得所养者,斩其元,以为敬业。而敬业实隐大孤山,与同伴数十人结庐,不通人事。乃削发为僧,其侣亦多削发。天宝初,有老僧名住括,年九十馀,与弟子至南岳衡山寺,访诸僧而居之。月馀,忽集诸僧徒忏悔杀人罪咎,僧徒异之。老僧曰:汝颇闻有徐敬业乎。则吾身也。吾兵败入于大孤山,精勤修道,今命将终。故来此寺,令世人知我已證第四果矣。因自言死期,果如期而卒。遂葬于衡山。

大孤山部杂录

《名山记》:唐李德裕过大孤山,云:余剖符淮司道,出蠡泽,属江天清霁,千里无波点,大孤于中流,升旭日于匡阜。不因左官,岂遂斯游。谢康乐尤好山水,尝居于此。竟阙词赋其故何哉。彼孤屿乱流,非可俦匹。沧湖口北望匡庐二山,影入澄潭,峰连清汉。江水无际,烟景相鲜,沿流而东,若在世表。

大孤山部外编

《搜神记》:尝有估客舟下都,过鞋山,见二女子。谓曰:至都幸为买两丝履。估客意其神也。至都即为市履,盛以卜笥,并置书刀其中。比还至庙,荐笥履而去,忘书与刀。舟方泛,忽一鲤跃入舟中,剖之,为书与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