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盛:出清中国房地产库存需要什么?

 新用户92289048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计21页,不做一一截图,以下用AI进行二次分析:

这份文件是高盛(中国)证券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中国住房库存的挑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分析。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分析逻辑框架和结论的概述:

### 核心内容:

1. **库存规模与资本投资**:到2023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量将达到峰值,大约是2023年市场销售量的10倍,需要的资本投资可能是2023年建筑资本支出的5倍。

2. **库存分类**:中国住房库存分为三类:可售库存、在建但未达到预售标准的工程、政府已出售给开发商的生地。

3. **库存价值估计**:截至2023年底,总价值估计为3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售库存、在建工程、政府出售的土地分别占45%、20%、35%。

4.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减少新房市场库存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点。

5. **房价稳定的可能性**:假设库存量达到“1000万左右”,房价稳定或许是可以实现的。

6. **以旧换新政策**:政府可能通过“以旧换新”计划来刺激新房销售并促进去库存。

7. **白名单项目**:政府通过“白名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完成。

8. **二级市场管理**:政府可能需要干预并管理二级市场供应,以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

### 分析逻辑框架:

1. **问题识别**:确定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库存过剩和资本投资需求巨大。

2. **库存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库存进行分类,并估算其价值和对市场的影响。

3. **政策评估**:分析政府已提出的减少库存的政策措施,如“以旧换新”计划和“白名单”项目。

4. **市场前景预测**:基于当前的库存情况、政府政策和市场动态,预测房价和市场供需平衡的恢复时间。

5. **风险与催化剂**:识别可能影响市场恢复的潜在风险和催化剂,如家庭对房价前景的信心、政府资金的注入等。

### 结论:

- 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新的供需平衡,由于缺乏积极的人口驱动因素和城镇化速度的放缓。

- 政府的“以旧换新”计划和其他措施可能有助于稳定房价,但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

- 政府可能需要注入1万亿人民币以上的资金来降低可售库存,以稳定房价。

- “白名单”项目和二级市场的管理将是支持市场恢复的关键因素。

报告还包含了一些关于高盛公司的研究标准、分析师的独立性声明、评级分布和相关的法律披露信息。

高盛的研究报告中使用了多个核心数据点和论点来支撑其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库存出清的结论:

### 核心数据点:

1. **库存规模**:到2023年底,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量将达到峰值,是2023年市场销售量的大约10倍。

2. **资本投资需求**:完成这些库存所需的资本投资可能是2023年建筑资本支出的5倍。

3. **资金缺口**:2024年该行业完全恢复正常运营水平的资金缺口约为3-4万亿元人民币。

4. **库存分类价值**:截至2023年底,总价值为30万亿人民币,其中可售库存、在建工程、政府已出售的土地分别占45%、20%、35%。

5. **库存去化率**:可售库存去化率低,影响项目流动性和完工率。

6. **负债总额**:在建工程和原始土地的大量库存积压导致负债总额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

7. **预售定金下降**:2019年预售定金下降了1.4%,表明积压订单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低。

8. **以旧换新政策**:政府可能需要注入1万亿人民币以上的资金以支持“以旧换新”计划。

9. **新房销售量**:如果“以旧换新”计划全面实施,可能带来1200亿至3200亿元人民币的新房销售额。

### 核心论点:

1. **市场恢复时间**:由于缺乏积极的人口驱动因素和城镇化速度放缓,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新的供需平衡。

2. **政策重点**:政府减少新房市场库存的措施可能有助于稳定房价。

3. **库存积压风险**:如果不采取行动,长期的库存积压可能会引发负反馈循环,导致总需求和信贷供应进一步收缩。

4. **关键催化剂**:政府的“以旧换新”计划可能是促进库存去化和房价稳定的关键。

5. **白名单项目**:通过“白名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提高项目的完成率和效率。

6. **二级市场管理**:政府可能需要干预二级市场供应,以避免可售库存长期积压。

7. **房价稳定条件**:如果绝对可售库存降低十几个百分点,房价才可能明显企稳。

这些数据点和论点共同构成了高盛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库存出清所需条件的全面分析。

高盛在其研究报告中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分析了出清中国房地产库存所需的条件和措施:

1. **市场现状分析**:

   - 确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量至2023年底将达到峰值,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

   - 指出库存规模大约是2023年市场销售量的10倍,需要的资本投资可能是2023年建筑资本支出的5倍。

2. **库存分类与量化**:

   - 将住房库存分为三类:可售库存、在建但未达到预售标准的工程、政府已出售给开发商的生地。

   - 估计了各类库存的价值占比,并提供了截至2023年底的总价值估计。

3. **政策环境考量**:

   - 分析了中国政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减少新房市场库存的政策重点。

4. **房价稳定的可能性**:

   - 探讨了在假设库存量达到“1000万左右”时,房价稳定的可能性。

5. **去库存策略**:

   - 讨论了提高销售额、降低资本支出或增加融资等策略。

6. **关键措施分析**:

   - 深入分析了“以旧换新”政策的潜在影响,包括政府可能需要注入的资金量以及该政策对新房销售的潜在促进作用。

7. **白名单项目的作用**:

   - 评估了政府通过“白名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关键房地产项目的完成对去库存过程的积极作用。

8. **二级市场管理**:

   - 考虑了政府可能需要干预二级市场供应的情况,以避免可售库存长期积压。

9. **风险与催化剂**:

   - 识别了影响去库存过程的潜在风险和催化剂,如家庭对房价前景的信心、政府资金的注入、以及流动性管理。

10. **时间框架估计**:

    - 提供了一个时间框架的估计,说明了在不同情况下,去库存可能需要的时间。

11. **数据和模型分析**:

    - 使用了数据和模型来支持其分析,包括对80个城市的库存数据进行的长期研究。

12. **情景分析**:

    - 提出了不同情景下的房地产竣工情况,以及这些情景对市场的影响。

高盛的分析框架综合了市场数据、政策动向、经济预测和特定措施的潜在效果,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评估出清中国房地产库存所需的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