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失道而后德怎么理解?

 梁学伟 2024-05-27

 故失道而后德怎么理解?老子讲:“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道而后德,此乃古人以慧为贵之智慧。当人类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某些本能退化,失去了那独特的内视能力,他们便无法再直接洞察生命体的生化奥秘,无法目睹生命过程中那无形的“气”,人类社会便是进入到失道之境。然而,人们对于生命的探索奥秘并未因此消失,人们仍通过存在于生命活动的德化之中的道,追寻元亨利贞。于是,智慧者便需从形究气,通过细致观察生命体的形态变化,“迫迮以微”,来推理道化的奥妙。

然而,若医者对于生命体的形态不能洞悉其细微之处,无法明了形与气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便是失德了。失德之后,人类便步入了仁、义、礼的世代社会,然而随着礼崩乐坏,社会又逐渐迈入了智的时代。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代,不正是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吗?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便是人们在失道、失去内视、不能够内圣后,追求善生、贵德的法则所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些经典教导我们如何法阴阳、和术数,法自然,以求达到淳德全道的境界,使生命活动德全而不危。其标准便是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保持生命的和谐与完整。

德与德化,它们源于生命体循性法时的公理,是生命活动自然生成逻辑推理能力应用获得的成果。而道化的能力,则基于个体的本能,或修为,即个人内圣的程度,个人对自己、对世界的体察认识程度。一个内圣之人,或能够透彻脏腑、或能够动达膏肓、或能够入木三分,对世界的体察认识程度远超常人,这便是不同程度道化能力的体现。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来观察生命体的奥秘,去探寻那人类失道之后的生命体生化的孔德之容与道化之境。
两仪是一元生命活动生化的形迹,生化的阴阳仪容。我们许多现代人,对中医有怀疑;对中医的内视更认为是神话,或笑谈,或无稽之谈。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他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
药王孙思邈也讲过: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彻视于腑脏,秦和动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迭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
可见孙思邈认为,越人、秦和是有内视能力的人。孙思邈做为大医,自身的道德文章,历史上官方、民间都有地位,应该是争议最少的吧?自己活了一百多岁。其观点是不是应该更为可信,说服力更强,是不是更抗黑呢?
如果没有内视,那经络中医是怎么发现的呢?现代有解剖,发现经络了吗?经络是,阴阳会通的隧道,是中医诊断与调理重要的依据。我们现代人目前穷尽手段,只发现了手臂上的一小段经络而已,还都不能够完整认识这个东西。
或许,正是那些深邃的圣哲们,通过内视的法门,早已洞悉了生命体父精母卵中DNA裂解的精妙过程。孔子曾言:“生生谓之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生命之奥妙,皆在于此。每一个生命体,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殖遗传信息,它们的生长繁衍,无不遵循着这些信息所设定的基因图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便是生命之定律,宇宙之法则。

cover
cover
cov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