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黄金教育法则(父母必懂)

 Karl 2024-05-28 发布于云南

图片

 这是扫了这一地鸡毛的第 35期分享
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尽管学校教育也很重要,但无论如何,家庭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没有任何教育机构能够取代家庭的地位,没有任何杰出的老师能够替代父母的角色。 
一个孩子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助力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今天,分享《人民日报》推崇的8个黄金教育法则,助你塑造一个自立、自强、积极的孩子。

图片

赏识法则

图片

资深教育专家陶行知曾言:不论孩子表现如何,若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就已经向卓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曾经有位教师名叫李镇西,他指导过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平素不喜读书,数学成绩总是勉强及格。
然而,李镇西由衷地赞赏女孩:一个不常听课、不按时交作业、不翻阅课本的学生,还能勉强及格,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力。
女孩从未在学习上获得过赞誉,听到李镇西的话语后,她重获了信念。
她投入一周时间攻克难题,又投入一周时间巩固基础知识。
从勉强及格到成绩稳步提升,再到最终成绩斐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类最根本的需求就是被认可和尊重。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紧抓孩子的不足,而是在于发现并赞赏他们的优点。
即使孩子身上有99%的不足,也要用慧眼去发现那1%的长处,然后将这1%的长处扩展到99%。
接纳和赞赏孩子,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才能塑造出卓越的孩子。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对懂得赏识和支持他们的父母。

图片

多元法则

图片

现在,我们大多以成绩评判孩子。
知名画家徐悲鸿早年成绩平平,师长不以为然,同伴不甚理解。
然而他的父亲察觉到了他在绘画上的才华,悉心培养,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之路。
作家老舍早年数学成绩不佳,但北大校长看中了他的文学才华,欣然接纳了他。
徐悲鸿和老舍,他们的学科成绩并不突出,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画画家就是擅长作画,我们不能期望他像郎朗一样演奏钢琴;
舞者就是擅长跳舞,我们不能期望他去成为一位科学家。
同样,我们不能仅凭分数评价孩子,而忽视了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不要逼迫你的孩子去做不适合他的事情。
不要单纯以成绩来评价孩子,而是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特长,给予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支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图片

全面法则

图片

听过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自幼成绩出色,每逢考试总是金榜题名,毫无悬念地进入了一所顶尖大学。
毕业后加入了一家500强企业担任财务工作,然而数年间却侵吞了数百万,滥用了数千万资金,最终身陷囹圄。
反思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局,真的是家长们所期望的吗?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失败的教育。
智慧的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品德修养。
良好的人格,可以助力孩子走的更远更好,
而优秀的品德则能为孩子保驾护航,让他生活幸福美满。
一个成功的孩子,就是孩子成人之后,有一技之长,有幸福和谐的家庭,有一群愿意帮助他的伙伴。

图片

鼓励法则

图片

著名作家杨红樱曾说:赞赏能让孩子成为参天大树,批评能让孩子失去生机。
那些在父母不断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快乐和幸运的。
篮球运动员姚明,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对他说:
“你能行,你可以做到,你有着无限的潜力。”
姚明因为母亲的鼓励,他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因此,从小到大,他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时,他从不轻言放弃。
很多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鼓励和欣赏,往往更多的是孩子的否定和压制。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欣赏的力量所滋养;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批评的阴霾下挣扎。
每位父母都应成为孩子的欣赏者,而不是批评者。

图片

情感法则

图片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教授曾经对数百名青少年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那些在家中经常遭受父母言语伤害的孩子,发展出心理问题的风险最高。
我曾阅读过一个令人心酸的案例。
13岁的女孩李敏,在父母离婚后跟随父亲生活,父亲经常斥责她:
“你真是没用,你就是个笨蛋、失败者,谁都比你强。”
父亲连续的侮辱、嘲笑、讥讽,让李敏感到极度的愤慨和屈辱。
她的内心逐渐接受了一个观念:自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毫无价值。
直到有一天,她无法承受心中的苦楚,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杰出的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永远不要忽视言语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你无意中的一句话,虽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外伤,却能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一颗难以愈合的伤痕。
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有着自己的自尊和尊严。
摒弃尖刻的言辞,尊重和维护孩子的自尊与尊严,是每位父母应尽的职责。

图片

信任法则

图片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开展一项调研显示:
在孩子最喜欢的父母行为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的是——“相信我”
知名导演陈凯歌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起一段往事。
一次,他接到学校电话,被告知他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需要他立刻过去。
他急忙赶到学校,发现孩子身上带伤,嘴角还挂着血迹。
他误以为是孩子惹事了,便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然而,真相是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不仅个人物品被夺走,还受到了攻击。
陈凯歌表示,自那以后,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再与他沟通,即便被误解,也不愿多作辩解。
心灵的创伤,即便表面痊愈,疤痕却仍旧存在。
世上爱孩子的父母数不胜数,但能够无条件信任孩子的父母却屈指可数。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曾说:“信任是教育孩子的基石。”
那些自幼得到父母信任的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面对挑战和不公,他们会毫无顾虑地向父母寻求帮助,成长过程也会更顺利。
缺乏父母信任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甚至自我怀疑。
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宝贵的支持,就是无条件的信任。

图片

行为法则

图片

前几日,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干净舒适的客厅里,爸爸妈妈都在看书,一个3岁的孩子也拿着书翻着。
如果父母每天空闲时间就是刷视频玩游戏,那么要教会孩子热爱学习是非常困难的。
当你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时,不妨先暂时放下对孩子的苛责,多反思自己的行为。
希望孩子远离电视,自己就要先关掉电视,拿起书本、参与户外活动;
希望孩子能够冷静沟通,不随意发怒,自己就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平和。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提到:
“孩子是模仿的天才,他们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语言。
如果父母的行为得体,孩子的行为自然也会得体;
如果父母的言语粗俗,孩子的言语难免也会粗俗。”
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简单的命令。
最有效的教育,是父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正面的典范。

图片

价值法则

图片

让我们先聆听两个简短的故事。
一位父亲在事业有成、财富丰厚之后,他的儿子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
于是,父亲用金钱诱惑儿子去学校,但孩子却拿着钱去了网吧消遣。
儿子离开学校后,他也没有考虑让孩子去学习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够自立。
相反,孩子每天无所事事,要么沉迷于电子游戏,要么沉迷于电视节目。
由于他不断地为儿子提供依靠,向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即使不学习、不工作、不努力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儿子才刚过二十岁,就已经变得毫无斗志。
这是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的育儿观念。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居住在香港豪宅的女性。
但她并没有溺爱孩子,反而愿意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艰辛。
她带领孩子在炎炎烈日下,卷起裤腿,弯腰插秧。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劳动的价值,也明白了食物的珍贵。
孩子想要零花钱,就必须通过帮助父亲洗车来赚取。
通过这种方式,她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
这是前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的育儿哲学。
父母向孩子灌输什么样的价值观,最终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父母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如同一场不断克服困难、成就自我的旅程,优秀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引路人,能帮助孩子开拓道路,架设桥梁,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经过不懈努力后的收获。
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