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次新疆游

 陈吐 2024-05-28 发布于河北

2024.05.27

    二次新疆游是5月15日至24日。

    15日早4点起床,4点半出门到朝阳公园乘地铁奔大兴机场;24日晚上9点多回到大兴机场,儿子接机,11点多到家。

    25日冒雨上下午两次送孙子到少年宫上课,26日送孙子到海淀学外语,夜里9点多回燕郊。今天坐下来写此文。

    时间真的过得飞快,距离上次入疆竟然快有9个年头了!

    上次新疆游,给我的感受太好,以至于我经常对妻子提起,也逐渐勾起了她入疆旅游的欲望。本月上旬,她找到了认为合适的团,跟我说一声就报了。从安排的旅游景点来看,行程和我上次差别不大,绝大多数景点我都去过。但我还是欣然决定同去,去年和妻子、小松、小齐一起游甘青大环线给了我很不错的感受。

    这次和上次的团差别很大。上次可称为“摄影团”,年轻人多,在时间安排上更注重有利于摄影,每个景点都是下午5点多到,傍晚的光线适合拍照,住在景点,清晨都挎着相机猛拍,9点多离开奔下一个景点。重要景点停留时间也长,比如禾木呆了一整天,喀纳斯也是一个白天,禾木和白哈巴都是住在村里。这次就不同了,24个人,只有一位还在上班,其余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且全部是北京人。到景点基本是蜻蜓点水式的,时间很短。

    导游是一位兵团第二代,其父母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来自湖南的援疆干部,她本人七零后也已经当上姥姥了。她对新疆自然是非常了解,也很勤快,在车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讲解,还不时唱上一首歌。她在这个团所有游客面前还自认是晚辈,不时表现出一些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娇嫩。她把旅游分成六个字:吃、住、行、游、购、娱(当然别的导游可能也是这样说),我此文也就按这个思路写。

    上次新疆游没有团餐,午饭和晚饭都是自己解决。在禾木“一盘炒土豆丝68元”,常被我提起。这次说十天共有12次团餐,那就是说要有好几顿饭自己解决,妻子和小松受我说的影响,带了好多吃的,小松又带了不少酒。结果,吃的是相当不错。团餐菜量很大,大盘鸡、冷水鱼也常上,蔬菜也不少,还有西瓜、哈密瓜,米饭馒头随便吃,有的菜吃完还可加,羊肉手抓饭更好吃。我们还每人出100元吃一次烤全羊,大家吃得相当满意。因为新疆比北京晚两三个时区,他们当地是上午10点上班,下午2点下班,休息两个小时,下午4点上班,8点下班。晚上10点太阳还老高,人们才刚刚开始下班后的生活。因为吃饭时间与北京人差别很大,导游在大巴上总是备有馕,切成小块,在北京人的吃饭点让大家吃。团餐中还吃到了回族的民族宴席“九碗三行子”,自己解决则吃了久负盛名的新疆羊肉串。带去的东西没吃完,有的只好使劲吃,有的又带回北京了。

    住得很满意。酒店都可以,还有三晚是准五星级的。当然不能与北京的五星级酒店相比。

    我们乘的是辆新大巴车,我们是此车的第一批客人。司机非常稳重老实,很少说话,但常带着微笑。

    新疆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景点与景点之间路途太远,都得五六百公里,去年出台新规定:每天行车不能超过600公里。为了安全,司机开车很稳,在高速上不超过80公里的速度,在其他路上走就更慢了,基本上每天都要在车上坐七八个小时,景点玩一两个小时,基本上是10点或11点入住酒店,有两次是午夜过后凌晨甚至1点才入住。我入住后还要抄写日记,最晚的一次2点半才上床。

    上车就要系安全带,否则车就报警提示,如果被警察发现(到处是检查站,检查安全带、要所有游客名单、报告有没有港澳台及外国人。见到一个来自台湾的团,说团费3万多,有国家安全部门的车全程跟随)要扣下大家观看40分钟安全录像。如今的GPS功能也十分强大,能够记录行车的全部信息,开车3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而且必须是熄火休息,曾有一次因为下雨又兼太晚了,没歇够20分钟就开车了,一小时后就没完没了地叫你“停车休息”。据司机说,旅游公司可以检查GPS的所有记录:走的哪条路、什么时候什么速度、什么时候踩过刹车,连踩刹车的力度有多大都记录在案。

    有两点值得称赞:凡是停车休息的服务区,厕所门口都有开水供应;大巴车上有给手机充电的USB接口。

    当然在荒凉的无人区行车,也遇到过服务区厕所锁门、超市内啥都没有也锁着门。有两次大家只能上“天厕”,女人用伞遮挡解决内急。

购(因为“游”是重点,放在最后写)

    导游讲,中央电视台最早用“七彩云南”推动了云南旅游,之后用“多彩贵州”推动了贵州旅游,九年前开始用“大美新疆”推动新疆旅游。要“文化润疆、旅游援疆”。“旅游援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旅游购物。赴新疆的旅游团,大多是购物团,团费便宜,购物是重要环节。新疆有三宝:和田玉、长绒绵和驼绒。

    和田玉是软玉,适合精雕细琢。中国人珍视和田玉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中就有和田玉器出土。

    长绒棉是新疆特产,纺成的纱线光滑均匀,质地柔软舒适,是高品质棉花。

    据说驼绒是中空的,且内部有着很多可以开合的窗口,使骆驼可以生活在零下40度到50度的环境中,就是靠绒中的那些窗口的开合来调节体温。驼绒具有保暖性、透气性、吸湿性、亲肤性和耐久性等众多优点。

    我们此行进了三家购物店,其中两家是玉器店一家是驼绒、长绒棉店。

    玉器店,卖的就是和田玉的镯子、平安牌、平安扣和镶金银的项链坠,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和去甘青一样,进店就有售货员采取人盯人战术紧跟着你,走哪都跟着,不停地讲玉如何好、看上那个了?“让我自己看看行吗?我看好了再找你行吗?”我不停地这样说,可还是甩不下跟着的人,直到你买了东西。

    驼绒和长绒棉店,先由一位援疆的姑娘讲解这两种东西的优点,然后一位经理开始卖货:7800多元一床驼绒被,再给两床驼毛被,再给三套四件套,摞起来有半人高一大堆。同时有几位女性站在每位客人身边一个劲儿地劝你“买一套吧!买一套吧!”“我家里也不缺被子,买这些干什么?”有人反问。“家里的可以全都扔了,这个好啊!”劝买者这样说。

    几位先出店的游友在一起聊天:“他们的推销方式有些落后了,老是讲戴观音戴佛、可以传承给下一代,如今的下一代谁还信这些?”“都是几千几万的东西,人们出来旅游买一件就行了,有多少人能多次购买?要是便宜一些,还可以多买些送人。”“那些被子、四件套,确实是好东西,但不娶媳妇不嫁女儿,谁买这些把家里的扔了?”

    最后一天,导游带大家到吐鲁番的维吾尔族家庭,品尝各种葡萄干,也是讲购买就是对新疆经济的支持、对边疆人民的热爱。导游还带上好多特产到车上让大家品尝购买。每一样东西都确实好吃,大家买的也很踊跃。

    在喀纳斯,到访了喀纳斯村的图瓦人家庭,观看图瓦人的原生态表演。图瓦人不是一个民族,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图瓦人一共有2000多人,分住在喀纳斯、禾木、白哈巴三个村子里,喀纳斯村有800多人。图瓦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以前是打猎为生现已改为放牧,这样孩子上学就方便了。他们居住的木楞房子冬天并不冷,有地暖,室温25度。他们的屋里墙壁上挂着马皮包着的雪橇、牛角的酒杯、牛皮的酒壶和酸奶壶。展示的第一件乐器叫苏尔,像我们见过的长箫,用一种2米多高的空心草做成的,只有3个眼儿,现在很少有人会吹。一位叫乌力散的老人给演奏,着民族服装,乐器插在嘴里上牙处,嘴并不闭上,身体一动不动,发出的声音呜咽婉转,穿透力很强。一帮男人演奏乐器,有三弦、马头琴、低音鼓、吉他,同时发出低音、高音、口技,形容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很有感染力。又表演《酒歌》,大家发出“嘿”声配合,很是热烈。小伙子着民族服装跳《鸿雁》、大姑娘着民族服装跳《白马》,都是动过十分开放、舒展、洒脱。我说:他们完全有可能上春晚,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代表。

    在回族家庭吃民族宴“九碗三行子”时,有回族姑娘席间跳舞。在吐鲁番维吾尔族家庭品尝葡萄干时,接待者是一位少妇,跳了一段舞蹈之后教大家跳新疆舞:双手向左边举是“爸爸不同意”,向右边举是“妈妈不同意”,双手放在额下左右动脖是“我也不同意”;双手向左边举是“丈夫不愿意”,向右边举是“孩子不愿意”,双手放在额下前后动脖是“但是我愿意”。看来少妇就是比未出阁的大姑娘疯狂。

    15日是中午12点到乌鲁木齐,上旅游车就走。上次是先沿天山北麓向东,再沿盆地东边向北,这次是从乌鲁木齐直接向北,从准格尔盆地中间纵向穿过到福海。在车上才知道,新疆是2015年才开始发展旅游,那就是说我们上次入疆是在新疆发展旅游的开端。在新疆旅游有三项要求:1、反政府反党言论一律不许说,微信上都不行。这里的微信要经过好多次检查才能发出去。2、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一律不能说。3、特殊的时间、地点、人群,不许拍照。在新疆可以看到中国所有的自然风景。新疆年降雨量15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高发病是心血管和结石,但都不得胃病,因为吃馕。

    穿越准格尔盆地、古尔邦通古特大沙漠,让我知道了沙漠分流动型和固定型两种。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流动型的,沙丘在随着风而移动,沙漠上不长东西。这里的沙漠是固定型的,表面一层板结风吹不动,长有比较高的植物——索索子、骆驼刺、沙柳、红柳,是冬季的优良牧场,因为下雪了骆驼和牛也能吃到这些植物。

    导游讲阿尔泰山的宝藏,讲可可托海的宝藏,讲天山天池就是西王母的瑶池,讲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她讲到了皇帝“九五之尊”的来历:以前我只知道奇数是阳数,九是最大的阳数,可第二个大是七不是五,皇帝为何不叫九七之尊偏叫九五之尊呢?因为昆仑山是中国的龙脉之祖,整个山脉有九条山龙五条水龙。导游讲由于沙漠对阳光的反射力太强又散热太快,才造成了新疆的昼夜温差太大。

    半天的行程,满眼都是漫无边际的大沙漠,我们除了见到几群野骆驼,所见的到处是荒凉的小沙包和稀稀落落的那些植物。人,能在这沙漠上生活吗?能在这沙漠上行走吗?没有一棵高一点儿的树木遮挡阳光,没有一间房子哪怕是一间窝棚可以歇脚,没有一块石头可以坐下来,除了那些野骆驼,会动的东西就是风吹的那些矮植物!

    16日

    福海是片很大的湖,这一带绿树浓阴,植被茂盛,看来水真的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绿色。

    上午10:30到五彩滩。据导游讲,五彩滩开始就是一块野地方,被有钱人租下来,租金300万租70年,当地政府认为捡了大便宜。通过有钱人的开发,如今高峰期每天游客达2万人,门票45元,三天多就收回了租金。

    五彩滩是在额尔齐斯河边,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五彩滩因岩石含有的矿物质不同,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使之呈现出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形状各异;也因含有的矿物质不同,在阳光下才呈现出五彩颜色。更绝的是“一河隔两岸,两岸两重天”,五彩斑斓的岩石滩河对面,就是葱郁青翠、绿树森森。

    五彩滩也是我们上次来的第一个景点,可变化不小,加上了很多长长的木栈道,而且不允许游客离开栈道到滩上去。

    下午1:30在海流滩服务区的毡房里吃了羊肉手抓饭,2点就向禾木进发。

    初夏的大草原,真是美得不可收拾!漫山遍野都是绿绿的,绿得鲜嫩,绿草短短的,齐齐的,一片片纯黄色的小花像织在草毯上一样,一眼望去可爱极了!“美景在路上”在这里是最充分地显现。

    禾木村,图瓦人居住的三个村子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村”。据说是2006年,禾木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前10名中的第6名,在网上我曾看到禾木村第一、婺源第二的排名。禾木村的特色,是全村都是图瓦人居住的传统的尖顶木楞屋,村边有大片的白桦林、大片的牧场、奔流不息的禾木河以及不远处的美丽峰。上次我们在村里住了一整天,上午骑马到远山的敖包、在禾木草原上驰骋,下午登上村边的小山,在拍出评奖照片的地方拍照、在村边白桦林中拍照、等太阳偏西牛背上出现金边时拍照,晚上不少人在院子里拍摄星轨,第二天早上登上观景山拍村子全景、在禾木河边拍哗哗的流水。这次,大老远就换上景区公交车,一站拉到禾木河边,过禾木桥,登观景山,下来就等车回行了。

    我发现,如今的禾木村,已经不是九年前的禾木村了,房子咋看还是传统的样子,但墙壁已经不是传统的天然圆木,好像是故意做出的像圆木的造型。且每一间房子门上都挂着招牌,里边及门外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商业氛围,没有半点生活气息。“过度开发”,我这样评价。吸引人的是上空飞着很多鹰,群鹰乱舞,引无数人扬脖追观、持机拍照。

    导游说“在村边的白桦林中谈爱是最浪漫的”,我们下了观景山也进入白桦林,我拉着妻子的手使劲重复地大声说“我爱你!”让小松拍照,妻子只是傻笑一句也没有回说。

    我写诗:“五绝·再入疆:初夏入新疆,重观大漠荒。再拍滩五彩,又来禾木旁。”发朋友圈。

    17日,由入住的喀纳斯机场旁的天缘山庄出发奔喀纳斯景区。

    下大雾了吗?往窗外什么都看不见!

    导游讲,女人为家庭付出不少,可就因女人有喋喋不休的唠叨毛病而不被男人喜欢。女人一定要修边幅,否则男人外出不愿与其合影,在家不愿与其同床。导游讲,喀纳斯有四迷:喀纳斯湖怪、湖里有百米长梯、从友谊峰下来第一个湾是牛奶色、图瓦人的来历。

    突然,像被巨人拉开了天幕一样,车窗外一下子明朗了!回头望去才知道,原来刚才一直行进在云中。看见了一只野狼!看见了多只土拨鼠!

    过贾登峪。贾登峪是可与瑞士风光媲美的地方,绿草像剪裁的一样齐整,树林像画的一样疏密有致,洋房子尖顶大窗崭新多彩,雪山依碧空、碧空飞白云,山溪流水淙淙像在小声歌唱。

    贾登峪就是一个地名,贾登是人名,峪是毡房,即贾登毡房的地方。传说贾登不放牧而是打猎,常将自己的猎物和采来的药材分给别人,成为方圆几百里都知道的好人。后来人们见不到他了,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他的尸体,就以本民族最高的礼仪安葬他——天葬。天葬有三个条件:身上没有超过2厘米的伤疤、信守公德、不是夭折的孩子。坏人天葬,尸体野狼和秃鹰都不吃,说明他做过不为人知的坏事。贾登,天葬时连骨头都被吃得一干二净,说明他是大好人。

    山上的白桦林,刚刚长出像榆钱大小的叶子,鲜嫩得无法形容。

    上次来游喀纳斯,我们先是登上哈拉开特峰上的观鱼亭俯瞰全湖,再到湖边平视湖面,两个角度观看湖水是不同颜色。这次只在湖边拍几张照片,就到图瓦人家看原生态表演,中午饭快吃快走,就乘景区车看三湾。上次看三湾有很充裕的时间,我们走到湾水边、走到白桦林中,从各个位置欣赏湾水之美,这次只能在搭建好的观景平台上观看拍照,匆匆忙就离开奔乌尔禾。

    导游说到新疆来最好不要自驾游,景点与景点距离太远,路上全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大沙漠,容易视觉疲劳,地面温度太高汽车容易爆胎,景点门票又贵,好多人开车到了景点,一看门票价钱就不进去了,在门口拍张照片走了。离开喀纳斯时,在公交车上我遇到几位自驾游者,我问:“门票加上公交车,一共多少钱?”回答:“200多吧。不过老年人便宜。”新疆去年修改了老年人政策,以前是70岁以上为老年人优惠,改为景点70岁以上免票,65岁以上半票。

    不过我还是觉得,与九年前第一次新疆游相比,行和食宿强多了,可景点游览差远了。我写诗:“七绝·再游喀纳斯:再次游玩喀纳斯,匆匆拍照急忙吃。幸亏来过知根底,重摄佳片急促时。”发朋友圈。

    18日,离开了喀纳斯,已经到了乌尔禾,向南走了,我换上了T恤。离开了可能冷的地方,看来带来的秋裤、毛衣都用不上了。

    19公里到魔鬼城,魔鬼城是世界上有名的雅丹地貌,那些奇奇怪怪的形状都是经年累月被风吹刻出的,所以其形状时时都在变化。因为砂石盐碱性太强,所以什么植物都不长。

    进景区改乘景区小火车。小火车一共五站,第一站看到很多开采石油的磕头机,第二站风景较好,第三站叫《七剑下天山》景区,第四站叫《卧虎藏龙》景区,都是竖着一些剧情人物塑像。我们上次来,是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的,据说由于一次事故:景区中的雅丹山包,好多是中空的,一位自驾游者踩破表面掉入山里,上不来,又没有水和食物,呼喊没人听见,景区中几乎没有信号无法用手机与外界联系,是一位牧民发现汽车两天没动,报了警才把人救出来。之后就在景区内规定了几个观光点,修了栈道,游客只能在这些站点有限范围内活动。小火车刚进景区还见到几个真想拍照的山包可来不及拍照,到景点没有看到什么令人心动的景致。好在妻子换上鲜艳的服饰,围上多彩的纱巾,在这寸草不生的雅丹山包间,确实是靓丽显眼,拍出的照片也很好看。我们在前四站下车,第五站就是出口了。

    有一点值得写上一笔:景区周围都是磕头机,往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那些红色,在荒凉的大地间非常显眼。

    出了景区吃新疆拌面,随即出发奔博乐市。

    我写诗:“五绝·重来魔鬼城:重来魔鬼城,再赏雅丹奇。烈日玩豪放,微风送友谊。”发朋友圈。

    19日,早上看到在下雨,还很大!看天气预报的地图,全新疆就我们这一小块地方有雨。我想,凡是雨多的地方就会植被茂盛,就会很美,就会有很多人来玩,好玩的地方都爱下雨,看来人爱玩什么地方就是神的旨意。我又换上了长袖衬衫。

    8点前要出发,雨停了!9:30到赛里木湖,“要不是刚才下了雨,哪能看到如此美丽的'白云生处’景色呀!”我大声呼喊出来。但见整个湖面被雪山环绕,雪山腰间都缠着似雪的白云,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清近处每一块鹅卵石,湖边大红横幅书写“丝路明珠——赛里木湖”,湖中间是情人岛岛上有吸目的小亭……“好一幅极美的水墨丹青!”游伴大声发出这样的感叹。耳边响起了妻子的歌声:“我们新疆好地方……”

    赛里木湖,海拔2000米,湖水全来自周围的雪山。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非常相爱,却遇到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大魔头看到姑娘太美丽,就要抢去做妻子。小伙子奋起抗争,被大魔头打死了。美丽的姑娘举起一块石头砸向大魔头,石头把大地砸出一个坑形成了这个湖。

    这个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周长80公里,最深处12米,湖水清澈见底呈现各种淡淡的颜色。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环湖自行车赛道。这里是哈萨克族青年每年10月举行“姑娘追”的地方。

    哈萨克人的离婚率几乎为零,原因就是他们在婚前就非常重视婚姻。10月有“姑娘追”活动,青年男女自由选择,可以任意挑逗甚至动手动脚,看顺眼了的表达方式是说“你是我生命里的盐巴”,对方同意了就进入森林,互相通报家庭情况,因为哈萨克人七代之内是不许通婚的。没问题了,男方就带东西到女方家提亲,女方要拒绝并把东西全部送回,以表示“我女儿不是那么好娶的”。男方送东西被女方拒绝几次后,女方到男方家附近了解男方及家人的人品,认可了就通知男方可以正式上门提亲。正式上门提亲要带牛羊马,数量为奇数。女方要要求男方去采雪莲花,以考验其胆量和能力。采回雪莲花交到女方,女方将花插在门口,宣布其女儿已经有人要了,可结婚了。哈萨克人的嫁妆是三大箱,一箱是锅碗瓢盆,贵重的就是银质的;一箱是孩子衣服;一箱是首饰。陪嫁要有挂毯,分驼绒、山羊毛、绵羊毛三个等级。男方也要拿出同样价值的东西交给新人,以保证新人成立的新家的生活条件。新娘子过门,由婆婆揭盖头,送上羊奶,意思是说“你虽然不是吃我的奶长大的,喝了这个奶就是我的女儿了”。哈萨克人还有独特的“还子习俗”:年轻夫妇不许提出分家,第一个男孩长到7岁,分家但孩子不能带走,而且从此孩子管爷爷奶奶叫爸妈,管生身父母叫哥姐,即把自己的孩子还给自己的父母。

    赛里木湖,上次来是唯一一处印象不深的景点,主要精力放在大家一起给同伴找手机上了。这次看到了这里最美的景致,大家说:“即使你下一次再来,以后再来几次,也不一定就能见到这么美的风景!此时,形成美的所有要素都占全了——清澈见底的湖水微波轻荡,远处三个方向雪山环绕,雪山间都缠着白云,近处是青山、密林、绿草地,草地上开着娇嫩洁净的黄色小花、蓝色小花、粉色小花……”

    游客们都穿着靓丽抢眼的服饰,在湖边或搔首弄姿、或数人排列各种队形做着各种动作,拍照不停。我们也是在湖边拍,在草地上拍,拍单人的,拍合影的,拍用手撩水的,拍飘舞纱巾的……

    妻子把她拍的我的照片发家群里,我也把我拍的她的照片发家群里,一起得到了留在北京的家人们的夸赞。

    我看到一位女子头上围着彩色纱巾拍照,身材极佳,就抢拍一张,并夸她“真美”!她还我一个美丽的笑颜。

    我看到一位姑娘坐在湖边长凳上,带着大檐帽很美,从后边偷拍一张照片。   

    我看到身边站着的小姑娘很好看,对她说:“你能站在湖边让我拍张照片吗?只拍背影,不会发到网上的!”身边她的妈妈鼓励她:“去吧,去拍吧!”她要脱下身上的粉色外套,我说:“不用脱,就这样就很好看。”她站在湖边面朝湖水,做着各种姿势,我拍了好几张照片,“谢谢!”

    12点要离开了,妻子说:“真不愿离开这地方!”

    开车就进入果子沟,随即大家在车上抓拍著名的果子沟大桥。这里是“塞外江南”,喀纳斯也美,但没听见多少人说美,可能是在哪里玩得太赶、太累了。看来,让人感到美也要有个悠闲的心情,人太累了美的地方也感受不到美了。

    到黑骏马特色美食吃烤全羊,还配有丁丁炒面、各种凉菜、炒饭、西瓜和哈密瓜,我和小松喝白酒,还喝饭店提供的山花卡瓦斯。开羊仪式让妻子吃第一口,因为她是这个团年龄最大的。导游不相信妻子最大,“哇,是你呀!怎么可能呢?看你的身材、长相、精神头!”其她女性也说她“也就像50出头的”。

    15:16出发,21点到那拉提镇,入住旭缘生态酒店。

    我写诗:“七绝·游赛里木湖:一汪佳水碧波扬,两度光临水岸旁。此水不同别处水,据说来自大西洋。”发朋友圈。大西洋暖湿气流东来,遇天山阻隔,落下形成此湖,所以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20日,早上又见到在下雨,又是到吃饭时就停了,到发车时太阳出来了,“老太爷真好!”大家由衷地赞美。“我们都是好人,有福之人。好人,老天都屁护着!”导游说。

    到那拉提景区。那拉提是我上次来最赞美的地方,是世界上四大草原之一,是唯一具有雪山、河流的大草原。草原上那一群群牛、一群群马、一群群羊,活动的画面美不胜收。站在牛群中拍照、靠近马群拍照、走进羊群拍照,那真是平生难得的绝佳环境!我一直在手机中保存着上次在那拉提拍的照片,想起来就打开欣赏,也让身边人欣赏。

    这次来那拉提,真的让我大失所望!又是乘景区公交车,只规定了三个站点,第一个站点是沿栈道上个小山拍些远景,第二个站点就在平地上站会儿,第三个站点活动范围较大,就是导游说的“空中草原”,也就是我们上次重点玩的地方。可是,这个大草原静悄悄的,没有一头牛,没有一匹马,没有一只羊,有的只是空旷旷的大草原。“是为了保护草原吗?可没有牛马羊的草原还叫草原吗?”我这样自问。想当初看到那一群群牛在大草原上缓慢地移动,有的牛抬起头看着我,骑着马戴着大檐帽的放牧人时而站在牛群旁,时而举着手里的鞭子快速奔跑;看到那一群群马在大草原上缓慢地移动,有的马调皮地抬起头发出“突突”的声音,骑着马戴着大檐帽的放牧人时而站在马群旁,时而举着手里的鞭子快速奔跑;看到那一群群羊在大草原上缓慢地移动,有的羊回过头“咩咩”地找妈妈,骑着马戴着大檐帽的放牧人时而站在羊群旁,时而举着手里的鞭子快速奔跑。真的太心旷神怡,真的太不忍离开了!这次能看的只有无边无际的绿草,当然还有草地上开着的黄色、蓝色、粉色的小花。溪水还在流,还修了几道人工瀑布。我们给孙子录瀑布,我们在草地上拍照,妻子在拍各种各色的小花。

    第三站给的时间较长,有两个需耗时1小时的项目——骑马、乘雪莲车到达雪山的雪际线(即让你亲手摸摸雪),我们都没有参加。没有拍到动物,在心中留下了大大的遗憾,只好拍游客骑马,可怎么想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下午1:40下山,2:48坐上自己的车,“还有570公里,要开七八个小时”。原来不是继续向前开,走最美公路过天山到与那拉提同样美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天山神秘大峡谷,而是原路返回,又经过果子沟大桥,又看到美丽的赛里木湖,入住精河。说是独库公路要到6月的多少号才能允许大车通车。

    入住后我抄日记,写诗:“七绝·重游那拉提:梦回多次那拉提,今日重来携我妻。美草美山伴美妇,此时绝对最心怡。”这次重游那拉提,和上次相比,唯一可以称为美的就是带着老婆,没有和牛群拍合影,但可以和老婆拍合影,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21日。夜里又一直下雨,天亮又停了。我又换上了T恤。

    上车导游讲:“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别人夺不走:自己脑子里的知识、自己的健康、花出去的钱。高秀敏去世,几个子女为争夺财产打到法院。有个人几十年前将4000元人民币存到人民银行,几十年后费大力气取出来才5600多元。当时可以买套四合院,如今什么都买不了。”快到购物环节了,导游开始为此环节努力了。

    导游还讲了一个令人心惊的旧事:内蒙古包头的一位女教师,在新疆旅游时与导游发生矛盾,躺在地上装死。导游打电话叫救护车,说救护车费用要这位游客自理,她一下子就坐起来。导游说句“你没死啊?”此女将这个过程录了音,投诉了导游,导游被吊销了资格证,旅游公司给了此女相应的赔付。可此女并未就此完结,而是以5.6万的价格把录音卖给某网站,造成全国旅游业大整顿。此举带来两个后果,一是众多导游开始同情那位被开除的导游,二是这位女教师遭到了报应:全国旅行社把她拉入黑名单,并都不接待内蒙人,使全内蒙人都骂她,她的丈夫从楼上坠下造成瘫痪。

    今天要看的不是我上次去的天山神秘大峡谷,而是叫独山子大峡谷。一动身又开始下雨,我也在车上就开始写诗,诗的名字叫“雨中游”。到景点下车,打伞的打伞,穿雨衣的穿雨衣,大家都盼着雨快点停,唯独我在祷告:“雨不要停!我的诗已经写好了,这次新疆游有次雨中游才更加浪漫!”

    这个大峡谷,不是天山大峡谷那样在山中,而是像上次看到的白杨河,从远处看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走近才会发现大地突然陷下去一道深深的沟,刀劈斧削一般。但白杨沟下全是几千年的胡杨树,这个沟下面是水流,据说此峡谷是亿万年流水冲刷而成。我们冒雨沿沟边走,拍照,一块牌子写着“亿万年过去,斗转星移,我依然爱你”,我们夫妻手拉手在此牌前拍了几张照片。小松心疼姐姐,说他的衣服是防雨的,把伞给妻子。走出景区雨就停了,有人抱怨:“要是我们晚来1个半小时就好了!”我则从内心里感到庆幸,庆幸遇到这难得的雨中游,得到了这雨中游的浪漫和温馨。

    上车就向乌鲁木齐进发,导游就在车上不停地播放有关玉器的录像片。

    导游说,乌鲁木齐是蒙语“优美的牧场”,离海最近处也要2600公里,新疆之大大到连快递都害怕,新疆地大人稀没有人炒房地产,新疆是祖国的边疆我们居住在这里就是在守卫边疆,因为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有人守护。导游的一段话令我非常动情:“我们边疆人一辈子最大的梦想、最高的愿望,就是去一次北京,亲眼看一次升国旗。”

    入住准五星级酒店,设备齐全,干什么都方便,确实住着更舒服,还有免费咖啡,进屋妻子就给我冲了一杯。

    我抄日记,把早写好的诗:“五绝·雨中游:初到独山子,亿年峡谷大。一声平地开,细雨淅淅下。”发朋友圈。

    22日,酒店早上自助餐也有咖啡。

    上午先到一家玉器店购物,中午到回族饭店吃九碗三行子,饭后进入天山天池景区。坐景区车,第一站是民族风情苑,到处都是我不知名的古老的大树,到处都是骆驼、马的雕塑,到处都挂着牛头骨、马头骨,还有姑娘在大树下跳舞,有老太太在大树下用很小的织布机织着五彩斑斓的粗布。我们拍了不少照片。

    这民族风情苑我当然没来过,随即到的第二站天山天池我也是第一次来。天山,在中国是一座很神秘的山,是中国最古老的神仙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天山天池被认为是西王母宴请众仙的瑶池。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28米,湖边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湖畔云杉林茂密,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之盛誉。

    我们在池畔走动拍照,在距集合时间还有一小时的时候,我抬头看见指示牌写着“西王母祖庙”,顺着箭头指示看去,可见山间一座白色的院墙围着的黄色墙的宫殿。“到了天山就应该拜访西王母,到了瑶池望到了西王母的家,哪有不去看看之理?”我决定去,他们仨不去,正好我一个人可以快走。小路环湖而行,时而上时而下,还要提防身边凸出来的峭壁碰头,我一路快行,将近一半时间了,离祖庙不远了,我站住细看——还有一个弯就到了,但祖庙建在山上,我目测一下上山需要10分钟,来回就要20分钟,时间来不及了。我用手机拉近拍张照片,又拍一张山下建有黄色亭子的码头照片,就急忙快速向集合地点走,见妻子和导游都在路口等我,还好没有迟到!

    回到酒店,因没有团餐,我们走路半个小时找到一家特色店吃极具特色的新疆烤羊肉串和新疆烤包子,烤包子也是羊肉丁馅的。饭后又遛了沿街的自由市场,看看乌鲁木齐人的日常生活。

    我写诗:“七绝·游天山天池:王母瑶池宴众仙,我们今日列仙班。蟠桃美酒尽情享,绿水青山随便玩。”发朋友圈。

    23日,上午去一家玉器馆一家驼绒馆,12点36离开,窗外是密密麻麻的发电大风车。在车上吃导游带的馕,品尝导游带的各种新疆特产,大家买这些特产。15:37停车吃中午饭。这地方就是吐鲁番葡萄沟,家家户户的房子上都有一间四面透风的晾房,专门晾葡萄干用的。在这里我还知道了“晾”和“晒”的区别:不见阳光为晾,在阳光下为晒,以前真没注意这个区别,可见学问不精。

    饭后参观这里的著名地下工程坎儿井。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水利工程,即大运河、都江堰和坎儿井。这里每天日照16小时,异常的干旱,气候非常热,所以瓜果甜度极高。但这里几乎没有地表水,灌溉葡萄秧用的就是来自坎儿井的水。坎儿井是古代巨大的引水工程,从天山天池引水,走地面会被太阳猛晒蒸发,就走地下,靠灯光直射保证地下水道挖得直,各处分支相加绵延5600多公里,用竖井向外取水。我们沿台阶进入地下,观赏这惊人的古代地下引水工程,让我想到了现代中国同样引以自豪的红旗渠。

    离开坎儿井,半个小时到达火焰山。坎儿井和火焰山都是我没来过的地方,怕晒脖子(前几天脖子后边已感到有点疼)戴上上次新疆游发的百变魔巾,怕晒胳膊(胳膊已经晒出一层小红疙瘩)要来妻子的彩色纱巾披在身上盖住胳膊。

    “火焰山没什么看的,站在那儿看一眼就完了。”导游说。“这里冬天也可能飘雪花,但最低温度只有0度。到景区都想和金箍棒拍照,那就是一根大温度计,最高见过87度。谁在景区也呆不了时间长,有人一下旅游车就嫌烫脚。这里如果下雨会遍地冒烟。”导游又说。

    我全副武装,我让妻子打着伞,我们进入景区与金箍棒拍照(指示温度53度),与师徒四人雕塑拍照,与铁扇公主拍照,与牛魔王拍照。光秃的山我是在车上抓拍了很多张,回行的车上妻子见到芭蕉扇,让我给抓拍下来。

    下午7点多到维吾尔族家访大家买葡萄干。晚上9点多上车奔乌鲁木齐,下雨了,天气一下子冷下来,汽车显示车外温度是13度。将近凌晨1点入住酒店,我抄写日记,上床是2:25。

    今天我的诗:“五绝·游吐鲁番:震撼坎儿井,心虚火焰山。古人须敬佩,感慨去西天。”发朋友圈。

    24日上午团里没有安排,也没有午饭,小松网约车,我们四人到市中心的红山公园。上次我到新疆,第一个看的就是这红山公园。但上次只是登高一望,这次登上吉坛、路过十八层地狱门口、购票登上远眺楼观看乌鲁木齐市全景、与林则徐塑像合影、拍红山塔、瞻仰大佛寺,小松又搜到最近的公交车顺利回到酒店。

    我们在下车时买到了没吃够的烤包子,回到房间还有从北京带来的吃食,喝小松在自由市场买的散装酒,饱饱地吃了一顿。

    下午2点上大巴,送机场,5点多登机,9点多到了北京大兴机场。

    今天我发朋友圈的是这10天小松给我们夫妻拍的合影精选9张,诗:“七绝·合影:西域十天快乐游,我和妻子影合稠。小松勤快应多谢,美妙恁多永久留。”

    忙完陪孙子上课的两天,昨天晚上闲下来我问妻子:“此回新疆游,你认为最美的是哪儿?”她回答:“我最喜欢月亮湾。”我发一张她在月亮湾的照片到朋友圈,配诗:“五古:喀纳斯:绝佳月亮湾,妻子站旁边。绿树惹人醉,白云挂碧天。草青鲜嫩短,画面显红颜。五月来游此,抬头见雪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