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山山脉

 刘明虎的图书馆 2024-05-29 发布于北京

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也被称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从北向南,由若干总体北东向山脉组成。

当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从青藏高原第一阶梯向东奔流,与中国第二阶梯,也可称为中国第二高的隆起带“垂直相交”时,发生了什么?

非同凡响!

中国乃至世界最奇美最壮观最集中的峡谷群就在这里。也就是闻名世界的大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还有诸多自然和人文奇观。

这一切,在长江作用下,都归这条山脉。

这就是巫山。

巫山山脉主体,南北长约140公里 东西宽约85公里,在中国诸多巨型山脉中,甚至有点微不足道。

然而,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塑造的地貌奇观,却成为耀眼的明星。

巫山,虽也称为“山脉”,它并没有走向明显的山脉主脊特征。

巫山西部为一系列北东东向山岭组成,东部则走向不甚明显。

总体上,巫山山脉位于北部大巴山和南部武陵山之间,是由武陵山脉向大巴山脉过渡的山脉。

山脉中的二级山岭走向受武陵山褶皱带和川东褶皱带的影响较为明显。

巫山地区所处大地构造区位也极为特殊。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构造体系接合部,在造山运动中受三重构造带的叠加影响,武陵山、大巴山在巫山彼此“碰撞”、“叠加”。巫山发生强烈隆起,特别是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时期,使巫山隆起抬高到现在的高度和现在的“形态脉络”。

成为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与此同时或“稍后”,由于青藏高原的急剧持续抬升,东西部高差越发加大,古长江由西向东势能陡增,到达巫山时,强烈侵蚀切割隆起的巫山。

宏观地貌显示,长江“因势利导”,斜切北东东向山岭,近东西向“垂直”横穿巫山山脉,流向东部第三阶梯及东部平原。

巫山的强烈抬升和长江东西向的强烈侵蚀,造就了万里长江上峡谷最险要、最集中的江段。

最大奇观就是三峡、小山峡、小小三峡,一系列的“三峡奇观”,不只如此,还有更多。

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其中巫峡在“中间”巫山县境内,居于巫山核心部位,也是三峡中最长、最险的峡谷。

不只大三峡,巫山(在巫山县长江支流)还发育有小三峡、小小三峡(均为5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从而,使巫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诸多三峡”“集聚地”、“荟萃地”,整体成为世界奇观和世界之最。

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发育于长江支流大宁河。山雄谷幽,奇峰壁立,水清滩险,竹木葱茏,整个峡谷尽显神奇之美。曾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

马渡河上的小小三峡,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组成。悬崖峭壁,峡谷幽深,山岩上还发育有钟乳石和象形石,千姿百态,如诗画仙境一般。

还有更多奇观!

著名的“巫山十二峰”特别是神女峰,则是与“峡”呼应的“峰”奇观。

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耸立于长江两岸,其中神女峰最为知名,流传着优美浪漫的传说,有诗为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更有世界自然遗产-五里坡世界级生态奇观。

位于巫山县的五里坡,也是世界奇观-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

五里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山峻岭、悬崖峡谷连绵不断。其奇观更表现在生态景观和动植物群落上。

分布有原始森林、原生性亚高山草甸,珍稀植物穗花杉群落等不同生态景观。

拥有水杉、银杏等1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金丝猴、金钱豹等17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是我国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还有人类文化奇观!“东亚人类摇篮”龙骨坡遗址。

(巫山县)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 被誉为“东亚人类摇篮”,也是迄今欧亚大陆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龙骨坡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为巫山的人类文化奇观。

这就是巫山(及巫山县),遍布自然奇观和文化奇观,精华之处则是大三峡、小三峡和小小三峡。

正所谓“巫山归来不看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