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什么时间吃最好?吃对时间,药效翻倍!

 guo1820 2024-05-31 发布于广东

一.吃降压药的时间受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存在生物钟,而且人体会根据生物钟而表现出代谢水平的变化,也就是说虽然服用的是同一种且同等剂量的药物,若服用时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药效、反应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用药的具体时间主要受血压波动水平的影响。

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我们的很多生命活动都具有特性,每天都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昼夜节律性,其会使血压同样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正常情况下,普通人白天的血压波动较大,直到晚上8点之后血压会逐渐降低,真正降到谷底是在凌晨2点~3点左右,不过这种状态并不会一直持续,错过这个时间段血压就会呈上升趋势。等到次日晨起6时,血压又会急剧上升,直到8点~9点时达到第一个血压高峰。

紧接着血压又会趋于平稳,等到下午4点~6点会出现另一个血压高峰,高峰过后血压会呈现下降趋势。

这样从晚上8点左右到次日下午4点~6点血压波动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两峰一谷”,是血压节律性的体现。要知道高血压患者吃降压药就是为了控制血压,如果能控制好这两个峰值,血才能更好地得到控制,我们也可以借此来判断出最佳的用药时间。

二.降压药什么时间吃最佳?不能一概而论

既然血压波动的第一个峰值在8点~9点,那么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我们在这之前就需要吃药。但是要注意的是,有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只吃1次药,但是有的却要吃3次,针对不同的用药次数,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也会存在差异。

对于每天只吃1次降压药的人来说,可以在晨起6点~7点左右吃药,因为第一次血压峰值是在8点~9点左右,这个时间段吃药可以控制峰值血压,且药物的作用时间较长,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

如果朋友们每天需要吃2次降压药,在坚持早晨6点~7点用药的基础上,最好在血压的第二个峰值之前用药,也就是3点~4点左右吃第二次药。如此一来药物作用的时间能和血压波动的时间相匹配,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效果。

对于每天需要吃3次短效降压药的人来说,服用的时间会和以上两种有所不同,一般是在晨起、下午1点和4点分时间段服用药物。所以大家在用药时不仅要注意时间,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甚至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睡前吃降压药会使血压过低,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在睡前吃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因为这个时间段吃降压药会使人血压过低,容易出现脑、心、肾等部位的供血不足症状。

再加上夜晚人体的血液粘稠度高、流动速度慢,就连血液成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容易导致脑缺血、脑梗死。此时不仅会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甚至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吃降压药需注意用药时间,否则可能会对药物效果的发挥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以上所出现的“最佳”用药时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时间点,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吃降压药的时间固然重要,很多患者都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但是吃降压药有很多细节问题必须重视,这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三.高血压病因复杂,吃降压药要切记3个“不要”

针对病因复杂的高血压,降压药的作用非常明显,其在稳定血压和提高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服药的过程中,由于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很容易触犯用药禁忌。

不要擅自增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很多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用药的过程,其用药效果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这就导致有些人发现效果不明显时,会擅自增加药物的剂量,甚至直接混合服用多种药物。殊不知降压药存在最高的服用剂量,一旦超过这个剂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例如有的患者在增加剂量后,虽然短时间内血压会降低,但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不要仅靠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不知道有多少患者抱着“降压药是万能的”这种想法,虽然降压药确实是控制血压的“主力军“,但是单纯进行药物干预能达到的降压效果有限,如果平时能够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对血压的稳定也很帮助。

比如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平时如果能多骑自行车、慢跑、散步等,这些有氧运动能够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否则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得不到长期控制。

有些患者一看到降压药起效,就随意间断用药,这对于长期控制血压不利。很多人都不知道,降压药起效是因为此时吃的药剂量合适,而不是说疾病已经完全治愈,抱着这种误解而随意间断用药,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很难长期控制。

当然,除随意间断用药的习惯外,还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血压的忽高忽低,为了血压的更好控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四.为什么有的人血压会忽高忽低?

你的血压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吗?不管是普通人还高血压患者,在发现血压忽高忽低时,心里多少会觉得担忧。我们一般把这种反复发生的一过性血压突然升高称为阵发性高压,它的出现其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不得不提就是药物因素。对于本身患有疾病需要用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因为药物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血管收缩,致使用药期间血压升高。例如布洛芬咀嚼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都可能会产生这种效果。

平时有喝酒习惯的人,血压也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当少量酒下肚时,酒精中的乙醇会迅速分解生成乙醛,在乙醛的作用下,毛细血管迅速开放就会造成一过性的低血压,如果过量喝酒,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如此一来,人的血压就会忽高忽低。

除此之外,精神因素也会使血压发生变化,例如情绪容易激动、焦虑、愤怒的人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从而导致阵发性高血压。不过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当情绪得到缓解后,血压就会回归正常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