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千万别忽略“画面边缘”

 自己个人 2024-06-03 发布于广东

“互  动”

编读往来

图片
图片

今天点评6张照片。

如果你也想投稿

可以在后台直接回复照片

回复格式为:

姓名:XX

题目:《XX》

器材:XX

感想OR问题

1

图片

@松花皮蛋me

这张照片,拍得很巧妙,一柱一人的间隔非常有趣。

鉴于照片拍摄的就是一种排列组合的秩序感,那么,展现秩序的无限延伸会让照片显得更为巧妙。

但是,拍摄者将右侧的柱子同时拍摄入了画面,这样,左侧柱子的延伸就被截断了。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天顶和右侧的柱子其实都是没用的。

直接剪裁掉就好了。

另外,如果想放大这一人一柱之间的排序与对比,不妨可以在色彩上做文章。

我选择用HSL工具,将照片中黄色的饱和度降低,这样,柱子就由黄变白。

然后,再将红、蓝、橙、紫等路人衣服颜色的饱和度、亮度提高,

这样,颜色对比突出了,差异性也就进一步强化了。

图片

2

图片

@Human

《堵》

荣耀V30  PRO

后期 手机自带

事实上,一张照片边缘元素的呈现,往往能决定这张照片的内容走向。

比如这张,一堆车中的一个人,对比是有的。但是,因为环境交代得太过于清晰,很容易就让人看出,这个拍摄场景是位于停车场中。

这样,给人的想象空间,就不足了。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将两侧楼房剪裁掉,车还是那些车,人还是那个人。

但是,因为画面中提供的信息少了,你可能会认为,这不是停车场,而是马路。或者认为,在画面之外还有更多的车辆。

图片

这样,给人的想象空间,就会更充足,照片就会变得更有趣。

3

图片

@发粪涂墙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水中的堤坝剪影,照片展现了结构层次。

从上往下看,天、云、水、堤,层次分明,各成一体。

但是,到了最下面的倒影,水面的波纹散乱暂且不说。最下层的水面和中间的水面将堤坝夹在中间,破坏了堤坝的整体性,让其在画面中的比重一下子就变弱、变单薄了。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塑造照片整体性、让画面元素结构化的关键,就是化零为整。

那么,处理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将最下面的倒影剪裁掉,你看,堤坝所占画面的比重,是不是一下就上来了。

图片

4

图片

@realme GT2

拍摄于深圳最大的地铁站,岗厦北站,基于深圳之眼中心轴线,望点评 

这张照片,原图拍摄得足够优秀了。

拍出了线条的发散性与对称性,很好看。

但就像一张白纸,你无论用签字笔在上面画出多少道优美的线条,但凡有个彩色的墨点洒在上面,那彩点就一定会成为最抢眼的那一处。

而这张照片,两侧轨道屏蔽门前的一橙一蓝两个色块,就是那个墨点——它们是如此的显眼,让你很难忽略。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我会从三个方面来优化这张照片。第一,我不会转黑白,因为建筑孔洞中的蓝色是这张照片的精华所在,我在后期时还加重它的饱和度。

所以,我会用局部工具,将下面两侧的橙色和蓝色的饱和度都降低。

第二,我会把照片整体的色温调得冷一点,毕竟,白色的场景会更显圣洁,蓝色的孔洞也会更显突出。

图片

第三,我会用16:9来裁切一下画面,你会发现,横比例增加之后,建筑线条向左右的延展性会更强,照片也就会更有气势。

图片

5

图片

@小凉同学

喜果vivoS15 

初夏种在花坛里的千禧果迎来第一次丰收,虽然只有小小几颗,但都是自己精心呵护才换来的果实,努力得到回报,特别开心。

这张照片,拍摄风格蛮文艺的。

红绿配,颜色上既对立又统一。

但是,说到颜色,这张照片没有调色,导致绿不绿,红不红,给人的感觉就是,手、叶、果实都是一个色系,发暖黄。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用HSL调一下,绿就是绿,红就是红,手掌偏黄没关系,亮一点也能反衬红色的暗。

这样处理之后你再看。

图片

6

图片

@物物

《小说中的A市》

 小米13U

和同事下班的时候看到天津的这些高楼,和渺小的人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这张照片,构图没毛病。

只说一点,画面中心的人物,为啥位置突出,但感觉反而没有后面的楼抢眼?

主要是因为曝光不足,导致本就身着暗色衣服的人物暗上加暗,最终,在这个画面里,“隐身”了。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之前讲过,如果想让一个物体的细节突出,那么,snapseed里“细节”中的“结构”可以多用。

那么,当我提高人物的“结构”以及“阴影”、“亮度”。

你再看下:

图片

是不是人物一下就突出了,当之无愧成为了画面里的C角。

照片整体的质感,也变强了。

如果你也想参与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