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载电子电器架构 —— 智能座舱技术范围(万字精讲)

 车载诊断技术 2024-06-03 发布于上海

车载电子电器架构 —— 智能座舱技术范围

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image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屏蔽力是信息过载时代一个人的特殊竞争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非必要不费力证明自己,无利益不试图说服别人,是精神上的节能减排。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本文目的是分享智能座舱技术及功能应用。

1、智能座舱定义与技术内涵

2、智能座舱术语定义

一、智能座舱定义与技术内涵

智能座舱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支撑功能实现的硬件终端及技术,具备以人的感知为核心的智能化功能( 非智能驾驶功能),实现“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 的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

1、硬件终端:

智能座舱依赖于各种先进的硬件设备,如高分辨率的显示屏、高保真音响系统、触摸感应面板、传感器等。

这些硬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展示和交互方式,还通过传感器收集乘客和车辆的各种数据,为智能化功能提供基础。

2、技术支撑:

智能座舱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IoT)等。

这些技术使得智能座舱能够实时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3、智能化功能:

以人的感知为核心,智能座舱关注乘客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语音控制、手势识别、面部识别、情绪识别、智能空调控制、智能座椅调节、自动氛围照明等。

这些功能都旨在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并使他们与车辆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4、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智能座舱能够不断学习和优化自身的性能和功能。

它可以分析乘客的使用习惯、偏好和需求,并据此调整服务策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座舱将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为乘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5、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

智能座舱不仅是一个硬件设备的集合,更是一个集成了各种软件应用和服务的智能化平台。

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无缝结合,为乘客提供了一站式的智能化服务体验。

智能座舱是一个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和功能的智能化平台,它关注乘客的感知和需求,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自身的性能和功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个性化、舒适和安全的乘坐体验。

智能座舱是指配备传感器、控制器、显示终端、通讯终端、环境终端等设备,并运用云服务、网络传输、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技术,实现人车智能交互,具备信息娱乐、人机交互、安全提醒、 网联服务、万物互联、舒适性智能体验等功能,打造“安全、舒适、便捷、个性”的智慧空间。

-> 设备集成:

传感器:用于收集车辆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乘客动作等。

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显示终端:如仪表盘、中控屏等,用于向驾驶员和乘客展示信息。

通讯终端:用于车辆与外界的通信,如车联网(V2X)、手机蓝牙连接等。

环境终端:如空调、座椅加热/通风、车窗等,用于调节车内环境。

-> 基础技术:

云服务: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云端服务,支持远程车辆管理和升级。

网络传输:确保车辆内部各系统之间以及车辆与外界之间的高效通信。

操作系统:管理智能座舱的软硬件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芯片:作为智能座舱的“大脑”,负责数据处理和决策。

-> 功能特性:

人车智能交互:通过语音识别、触摸感应、手势识别等方式实现与车辆的交互。

信息娱乐:提供音乐、视频、导航等多媒体服务,丰富乘客的旅途生活。

人机交互:提供便捷的交互方式,如语音助手、触摸屏操作等。

安全提醒: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醒驾驶员和乘客。

网联服务:支持远程车辆控制、车辆状态查询、紧急救援等车联网服务。

万物互联:实现车辆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的互联互通。

舒适性智能体验:自动调节车内环境,如温度、湿度、座椅角度等,提供个性化的舒适体验。

-> 智慧空间打造:

通过上述设备和技术的集成,智能座舱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个性”的智慧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乘客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如定制的音乐播放列表、自动调整的车内环境等。

同时,智能座舱也提供了丰富的交互方式,使乘客能够更便捷地控制车辆和获取信息。

二、智能座舱术语定义

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车辆信息、车辆设置、导航、多媒体、游戏、在线应用、休闲娱乐。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简称IVI或IVIS)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集成了多种功能以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多种需求。正如您所描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采用了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并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了一个功能丰富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和特点:

车辆信息和设置:系统能够显示和设置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速、油量、里程、车门状态等,同时也支持对车辆的一些基本设置进行调整,如空调、座椅加热/通风等。

导航: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常集成了高精度的导航功能,能够提供实时路况信息、最佳路线规划、语音导航等,帮助驾驶者轻松到达目的地。

多媒体:系统支持音频和视频播放,可以连接手机、U盘等存储设备播放音乐和视频,也可以通过蓝牙或Wi-Fi连接手机进行音频播放。

游戏和在线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开始支持游戏和在线应用。驾驶者可以在停车时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应用获取新闻、天气、股票等信息。

休闲娱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还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功能,如电子书阅读、视频播放等,使乘客在长途旅行中不再感到无聊。

互联网服务:现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常具备互联网连接功能,能够访问互联网服务,如在线音乐、在线地图、车辆远程监控等。

语音识别和交互:通过语音识别技术,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高清触控屏和个性化设置: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常配备高清触控屏,支持多点触控和手势识别,使操作更加直观和方便。同时,系统还支持个性化设置,可以根据驾驶者和乘客的喜好调整界面和功能。

2、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通过视觉、语音、听觉、触觉、嗅觉等交互方式,让智能座舱系统能更懂得驾乘人员的意愿。

人机交互包含单模交互和多模交互:

-> 单模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手势识别、情绪识别、眼球跟踪、语音识别、气味传导、 触摸控制;

单模交互是指通过单一感官通道进行的交互方式。在智能座舱系统中,单模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

视觉交互:通过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系统可以实现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功能。这些技术允许驾乘人员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与系统进行交流。

语音交互:语音识别技术使得驾乘人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系统进行交互。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

听觉交互:虽然听觉交互在智能座舱系统中的直接应用相对较少,但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提示或声音反馈来与驾乘人员交流。

触觉交互:通过触摸屏、振动反馈等技术,系统可以实现触摸控制。驾乘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按键来操作系统。

嗅觉交互:虽然嗅觉交互在智能座舱系统中的应用尚不普遍,但未来有可能通过气味传导技术来模拟不同的环境氛围,提升驾乘体验。

-> 多模交互是在场景运用中的多种单模交互结合的人机交互模式。

多模交互是在场景运用中结合多种单模交互方式的人机交互模式。在智能座舱系统中,多模交互可以实现更加自然、高效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以下是多模交互的一些特点:

多种交互方式融合:多模交互可以融合视觉、语音、触觉等多种交互方式,使得驾乘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系统进行交流。

智能化决策:通过综合多种交互方式的信息,系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驾乘人员的意愿和需求,并做出智能化的决策和响应。

适应性调整:多模交互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驾乘人员的习惯进行适应性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在智能座舱系统中,多模交互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如导航、音乐播放、车辆设置等。通过融合多种交互方式,系统可以更自然地与驾乘人员进行交流,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同时提升驾乘体验。

3、安全提醒

安全提醒是指在座舱内通过声、光、图文信息或震动等方式,将车辆、ADAS 预警等信息呈现给驾乘人员。

安全提醒的呈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仪表、中控、HUD、座椅、方向盘、安全带。

-> 仪表:传统的仪表盘是显示车辆状态信息的主要界面,如车速、油量、水温等。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安全提醒的展示平台,显示ADAS预警信息,如车道偏离警告、前方碰撞预警等。

-> 中控屏:现代车辆的中控屏不仅提供多媒体娱乐功能,还集成了车辆设置、导航、ADAS预警等功能。通过中控屏,驾乘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安全提醒信息,如盲点监测预警、行人检测预警等。

-> HUD(抬头显示):HUD可以将车速、导航、ADAS预警等信息直接投射到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使驾驶者无需低头查看仪表或中控屏,更加专注于驾驶。

-> 座椅和方向盘:通过座椅震动、方向盘震动或闪烁等方式,可以提醒驾驶者注意某些特定的安全信息,如未系安全带、疲劳驾驶预警等。

-> 安全带:安全带除了其基本的保护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安全带收紧或震动的方式,向驾乘人员传达安全提醒信息,如紧急制动时的预收紧功能。

4、网联服务

网联服务是基于云的软件平台和数据分析,呈现在座舱系统的应用服务。

网联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出行服务、生活社交、个性化服务、车主服务、车队服务。

-> 出行服务:

实时导航:提供最新路况信息和实时导航,帮助驾驶者选择最优路线。

停车位预订:在目的地附近预订停车位,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

能源补给: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站位置信息、充电状态查询以及预约充电服务。

出行规划:根据用户日程和偏好,自动规划出行计划。

-> 生活社交:

车载娱乐:提供音乐、视频、游戏等娱乐内容,丰富乘车时光。

社交媒体连接:允许用户在车内使用社交媒体应用,如查看消息、分享位置等。

实时新闻:提供最新新闻和天气信息。

-> 个性化服务:

定制化设置:允许用户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座舱设置,如座椅位置、空调温度等。

车辆状态监控:通过手机应用或车载系统查看车辆状态,如油量、轮胎压力等。

车辆健康报告:定期提供车辆健康检查报告,帮助用户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 车主服务:

车辆保养提醒:根据车辆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提醒用户进行保养。

预约维修:在线预约维修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车辆保险:提供车辆保险购买和理赔服务。

-> 车队服务:

车队管理:为企业提供车队管理解决方案,如车辆调度、油耗统计等。

远程监控:实时监控车队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确保行车安全。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车队运营,降低运营成本。

网联服务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更加丰富、便捷和智能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驾驶和乘坐体验,还增加了汽车的功能性和智能性,使汽车成为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

5、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是座舱和外部终端的连接和协议交互,为驾乘来自外部终端的信息娱乐、语音服务、 电话、地图定位、数字钥匙等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座舱与手机互联、座舱与穿戴智能设备互联、座舱与智能家居互联。

万物互联(IoE)的概念在智能座舱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实现了座舱与外部终端的连接和协议交互,为驾乘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娱乐、语音服务、电话、地图定位、数字钥匙等服务。以下是对万物互联在智能座舱中应用的详细解释:

-> 座舱与外部终端的连接:

座舱与手机互联:通过蓝牙、Wi-Fi或其他无线技术,智能座舱可以与手机实现无缝连接,使驾驶者能够在座舱内方便地接听电话、播放手机中的音乐或视频,以及利用手机APP进行车辆控制等。

座舱与穿戴智能设备互联:智能座舱还可以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健康数据监测、车辆状态查看、远程控制等功能。

座舱与智能家居互联: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座舱可以与家中的智能设备(如智能空调、智能灯光等)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接收家居安全警报等功能。

-> 协议交互:

为了实现座舱与外部终端的连接和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和标准。这些协议包括蓝牙协议、Wi-Fi协议、车联网协议(如C-V2X)等。这些协议确保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通信质量。

-> 服务内容:

信息娱乐:通过连接外部终端,智能座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娱乐内容,如音乐、视频、广播等,为驾乘人员提供愉悦的旅行体验。

语音服务:利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智能座舱可以实现与驾乘人员的语音交互,提供语音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

电话服务:通过与手机连接,智能座舱可以实现免提通话功能,让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也能方便地接听电话。

地图定位:通过GPS或其他定位技术,智能座舱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并结合地图数据为驾乘人员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

数字钥匙服务:数字钥匙是智能座舱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允许驾乘人员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远程控制车辆,实现车辆的解锁、启动、关闭等功能。

6、智能灯语

智能灯语是指以外部车灯(远近光灯、外部信号灯、外部氛围灯等灯具)和室内灯具(氛围灯、 室内灯等)为载体,可自定义显示亮度、动态点亮效果,甚至投影图案、视频动画等方式,实现对灯与驾驶员或其他道路使用者进行提醒和气氛互动的交互技术。

智能灯语是一种创新、实用且有趣的交互技术,它不仅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可以增强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灯语将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7、智能座椅

能座椅是根据不同场景,将座椅调整到合适姿态的功能。智能座椅除了水平、高度、靠背常规调节,还支持旋转、腿托、肩部、侧翼等方向调节来实现舒适坐姿,同时支持加热、通风、按摩、记忆、迎宾等功能,满足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感。

智能座椅是现代汽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不同场景和乘客的需求,将座椅自动调整到最合适的姿态,极大地提升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感。

智能座椅的功能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水平、高度、靠背等常规调节外,还支持更多维度的个性化调整。比如,它可以实现座椅的旋转功能,方便乘客上下车或进行车内交流;腿托功能可以支持乘客腿部的舒适伸展,减轻长途旅行的疲劳;肩部和侧翼的调节则可以更好地支撑乘客的身体,提高座椅的包裹性和稳定性。

智能座椅还配备了多种舒适性功能,如加热、通风、按摩等。在寒冷的冬天,座椅加热功能可以让乘客感受到温暖;在炎热的夏天,座椅通风功能则可以为乘客带来凉爽。按摩功能则可以缓解乘客的疲劳,提供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

智能座椅还具备记忆功能,可以根据乘客的偏好和习惯,自动记忆并调整座椅的位置和角度,让乘客每次都能享受到最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智能座椅还具备迎宾功能,当乘客靠近车辆时,座椅可以自动调整到最佳位置,并亮起迎宾灯,为乘客提供尊贵、便捷的上下车体验。

8、AR 导航

车载AR导航利用摄像头(可融入ADAS识别结果)把前方道路的真实场景进行实时捕捉,然后将汽车定位、地图导航信息以及场景AI识别,进行融合计算,生成虚拟的导航指引模型,并叠加到真实道路上,从而创建出更贴近驾驶者真实视野的导航画面,使得用户理解地图的难度大大降低。

-> 技术原理:

实时场景捕捉:通过车载摄像头,AR导航能够实时捕捉前方道路的真实场景。

融合计算:系统将汽车定位、地图导航信息以及通过AI进行的场景识别结果进行融合计算。这里的汽车定位通常依赖于GPS技术和网络定位技术,以确保准确的实时位置。

虚拟导航指引模型:基于上述信息,系统生成一个虚拟的导航指引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包括箭头、路线、距离提示等导航信息。

叠加到真实道路:生成的虚拟导航指引模型会被叠加到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真实道路上,从而创建出一个更贴近驾驶者真实视野的导航画面。

->  优势:

直观性:AR导航将虚拟的导航信息直接叠加在真实道路上,使得用户无需在地图和真实道路之间切换视线,降低了理解地图的难度。

实时性:由于AR导航是基于实时捕捉的场景进行导航的,因此它能够及时反映道路情况的变化,如交通拥堵、道路施工等。

准确性:结合AI识别技术,AR导航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道路标志、车道线等信息,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导航指引。

->  应用:

转向和岔路口指引: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如立交桥、高速公路等,AR导航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转向和岔路口指引。

车道引导和变道提示:通过AR导航,驾驶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辆应行驶的车道以及变道提示,避免错过变道时机或驶入错误的车道。

娱乐性和交互性:除了基本的导航功能外,AR导航还可以与游戏、动画等娱乐元素相结合,为驾驶者提供更丰富的驾驶体验。

-> 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硬件性能的提升,AR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易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AR导航系统有望与更多的车载系统和服务进行集成,如自动驾驶、车载娱乐等,为驾驶者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9、驾驶员监测系统(DMS)

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是利用系统感知能力监测并理解人类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对不规范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多维干预,以提供有利于驾驶安全的辅助功能。

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是一种利用系统感知能力来监测并理解人类驾驶员驾驶状态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规范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多维干预,以提供有利于驾驶安全的辅助功能。

-> 系统概述

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是基于驾驶员面部图像、生理指标或车辆信息处理的实时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部状态、头部姿态等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和多种传感器数据,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身份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功能特点

驾驶员身份验证:DMS系统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实现对驾驶员身份的快速验证,确保车辆的安全使用。

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如眨眼频率、打哈欠次数等,当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时,及时发出警示。

驾驶员注意力水平监控:DMS系统能够监测驾驶员的注意力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分心驾驶等危险行为,确保驾驶安全。

危险驾驶行为的预警:系统能够识别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如酒驾、手持接听电话、喝水等,并发出相应的预警提示。

-> 工作机制

DMS系统主要通过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判断驾驶员当前状态是否需要发出警告。系统还会结合车载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设备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技术特点与优势

实时性:DMS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及时发现潜在危险。

准确性: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多种传感器数据,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维干预:DMS系统能够对不规范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多维干预,包括语音提示、灯光闪烁等多种方式。

智能化:系统具备智能分析能力,能够判断不同类型的危险行为,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警示。

-> 应用前景

DMS系统作为一种关键的驾驶辅助技术,在汽车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DMS系统将在提升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DMS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驾驶体验。

10、乘员监测系统(OMS)

乘员监测系统(OMS)作为驾驶员监测系统(DMS)的延伸,旨在通过监测座舱内乘客的感知数据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以下是对OMS系统的清晰概述和相关信息点归纳:

-> 系统概述

OMS系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客的状态和位置,以优化汽车的安全性能。

-> 主要功能

乘客检测与分类:

系统能够识别乘客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并将乘客进行分类。

这一功能有助于车辆根据不同乘员的特征优化安全性能。

-> 安全带监测:

OMS系统能够监测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并在必要时发出警示。

这有助于减少因未系安全带而导致的伤害。

-> 儿童座椅检测:

系统能够检测儿童是否坐在儿童座椅上,并确认座椅是否安装正确。

这对于保护儿童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

-> 驾驶员状态评估:

除了乘客外,OMS还具备先进的驾驶员状态评估能力。

可以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分心,以及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减少与驾驶员相关的事故,并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接管ADAS系统。

-> 危急情况检测:

通过乘员分类和面部识别等功能,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被遗忘在车内的儿童或潜在的偷车贼。

这对于预防意外情况和保障车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性能提升

OMS系统通过优化安全气囊、安全带和其他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升了乘员的整体安全性。

据估计,OMS系统能够减少与乘员相关的事故风险,提升乘客的安全体验。

-> 市场应用

目前市场上采用的OMS监测系统普遍具备车内乘客监控、生命体征监测、乘客位置定位和分类等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能,还满足了用户对智能化和舒适性的需求。

乘员监测系统(OMS)作为驾驶员监测系统(DMS)的延伸,通过监测座舱内乘客的感知数据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该系统具备多种功能,包括乘客检测与分类、安全带监测、儿童座椅检测、驾驶员状态评估和危急情况检测等。这些功能有助于优化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安全性能,提升乘员的整体安全性。同时,OMS系统也满足了用户对智能化和舒适性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1、车外监测系统

车外监测系统是基于车外摄像头、雷达、震动传感器等方式,有效检测停车、离车状态下的外界威胁或车辆破环行为,并触发录像保存、车辆远程告警通知等不同策略的功能。

车外监测系统(通常也被称为车辆入侵监测系统或停车监控系统)确实是一种基于多种传感器技术的安全系统,用于在车辆停放或驾驶员离车时检测并响应外部威胁或车辆破坏行为。以下是该系统的一些关键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 摄像头(Video Camera):

高清摄像头能够捕获车辆周围的实时视频。

配备夜视功能的摄像头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也能提供清晰的图像。

摄像头可以配合移动检测算法,当检测到车辆周围的可疑移动时触发录像。

-> 雷达(Radar):

使用雷达波来探测车辆周围的物体。

能够区分移动物体和静态物体,帮助系统准确判断是否有潜在威胁。

雷达的探测范围通常比摄像头更广,能够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

-> 震动传感器(Vibration Sensor):

安装在车辆上,用于检测车辆的异常震动。

当车辆受到撞击、摇晃或其他形式的破坏时,传感器会触发警报。

震动传感器是检测车辆物理破坏的有效手段。

-> 其他传感器:

还可以包括玻璃破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车窗被打破或车辆被抬起等特定类型的攻击。

-> 录像保存(Video Recording):

当系统检测到潜在威胁时,会自动启动录像功能,保存事件发生前后的视频片段。

这些录像可以用于后续的证据收集或提供给执法部门。

-> 远程告警通知(Remote Alert Notification):

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车主发送告警通知。

车主可以实时了解车辆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 策略触发:

根据检测到的威胁类型,系统可以触发不同的策略。

例如,轻微的震动可能只会触发录像,而强烈的撞击则可能同时触发录像和远程告警通知。

车外监测系统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技术,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车辆安全保护。对于经常将车辆停放在无人看管区域的车主来说,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辆被盗或受到破坏。

12、手势交互

手势交互是指通过座舱的传感器(摄像头、红外等),能够让驾乘人员通过手势进行隔空交互的功能,是能够增加交互趣味性、表达情感、传达情绪的另一个自然交互方式。

常用的手势包括但不限于单指滑动(上下左右)、双指滑动(左右)、双指点击等。

手势交互是一种创新的交互方式,它通过座舱内的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来捕捉和分析驾乘人员的手势,从而实现无需物理接触的交互。这种交互方式不仅增加了交互的趣味性,还能够让驾乘人员更自然地表达情感、传达情绪。

-> 单指滑动(上下左右):

上下滑动:调节音量大小、切换音乐曲目、浏览列表等。

左右滑动:切换界面、浏览图片或视频等。

-> 双指滑动(左右):

左右滑动:在地图应用中放大或缩小地图、在相册中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 双指点击:

执行特定命令或操作,如确认选择、激活某项功能等。

-> 其他手势:

手掌张开/闭合:控制车内照明亮度、天窗开启/关闭等。

旋转手势:调节空调温度、切换驾驶模式等。

捏合手势:缩小界面元素或关闭窗口。

拖拽手势:移动或排列界面元素。

手势交互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准确性:手势识别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地区分不同手势,并避免误识别。

用户友好性:手势应该直观易懂,不需要用户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响应速度: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手势输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适应性:手势交互系统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手势交互在车载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和交互体验。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势交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未来的智能座舱带来更多可能性。

13、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是指通过座舱的拾音和外放设备,能够让驾乘人员通过自然语音给座舱下达指令、同座舱进行情感交流的功能。

语音交互的主要过程包括能听、会说、懂你。

语音交互是一种先进的交互技术,它使得驾乘人员能够通过自然语音与座舱系统进行交互,下达指令或进行情感交流。语音交互的主要过程通常包括“能听”、“会说”和“懂你”这三个关键方面。

能听:

座舱系统通过内置的拾音设备(如麦克风)来捕捉用户的语音指令。

语音识别技术将捕捉到的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或命令,确保系统能够准确接收用户的意图。

高质量的拾音设备和先进的语音识别算法是提高“能听”能力的关键。

会说:

系统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回复,与用户进行交互。

文本到语音(TTS)技术用于将系统生成的文本转换为语音输出。

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确保系统回复的语音内容准确、符合语境,并尽可能贴近人类语言习惯。

懂你:

系统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和需求,而不仅仅是识别语音指令中的关键词。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NLU)技术使系统能够处理复杂的语音指令和上下文信息。

个性化和自适应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进行智能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语音交互在座舱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导航: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设置目的地、查询路线或调整导航设置。

音乐和娱乐: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音乐播放、选择电台或调整音量。

车辆设置: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调整座椅位置、空调温度或车窗开闭。

信息查询: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查询天气、新闻或车辆状态等信息。

14、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是计算机与光学、 声学、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 如指纹、 脸象、虹膜等) 和行为特征( 如笔迹、 声音、 步态等) 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目前座舱主要配备语音识别、 面部识别、 指纹识别、 掌纹识别、虹膜识别、 视网膜识别、 体态识别等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结合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的高科技手段,通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在座舱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是通过座舱的拾音设备捕捉用户的语音指令,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命令。

它可以实现用户通过自然语音与座舱系统进行交互,如设置导航、播放音乐等。

->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技术基于人脸特征进行个人身份鉴定。

在座舱中,它可以用于安全验证、个性化设置等方面。

面部识别因其社交属性强、易采集且唯一性、不可更改性高等特点,在智慧座舱中有广泛应用。

->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利用指纹的独特性进行身份鉴定。

在座舱中,指纹识别常用于解锁、启动车辆等安全验证场景。

指纹识别是应用最多、最早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具有成熟的市场和广泛的应用。

-> 掌纹识别:

掌纹识别是通过分析手掌上的纹路特征进行身份鉴定。

它在座舱中的应用提供了另一种便捷的解锁方式,如比亚迪推出的掌纹静脉识别解锁技术。

->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利用虹膜的独特纹理进行身份鉴定。

虹膜识别在航空安全、机场管理中有广泛应用,因其具有高安全性、准确性。

在座舱中,虹膜识别可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个性化服务。

-> 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识别通过分析眼球后部的血管图案进行身份鉴定。

尽管视网膜识别在技术上具有潜力,但在座舱系统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 体态识别:

体态识别通过分析人体的姿势、动作等特征进行身份鉴定或行为分析。

在座舱中,体态识别可用于驾驶辅助、疲劳检测等场景。

15、数字钥匙

数字钥匙是一种虚拟钥匙,没有实体形态,通过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只需要走近车辆,即可实现钥匙功能。

数字钥匙主要包括低功耗蓝牙BLE、近场通信NFC、超宽带UWB三条技术路线:

-> 低功耗蓝牙(BLE):

BLE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具备低功耗的特点,适合用于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数字钥匙应用中,BLE技术允许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与车辆进行无线通信,实现钥匙的认证和授权。

用户只需将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靠近车辆,即可通过BLE信号与车辆建立连接,实现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等功能。

-> 近场通信(NFC):

NFC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两个设备在几厘米的距离内交换数据。

在数字钥匙应用中,NFC技术可以用于车辆与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

用户可以将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放在车辆的NFC感应区域,通过NFC信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实现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等功能。

-> 超宽带(UWB):

UWB是一种具有极高时间分辨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纳秒级的脉冲信号进行通信,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数字钥匙应用中,UWB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更精确的车辆访问控制。

通过UWB技术,手机或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感知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当用户走近车辆时,自动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实现更便捷的钥匙功能。

每种技术路线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BLE技术因其低功耗和广泛的支持而得到广泛应用;

NFC技术则以其近距离通信和安全性高而受到青睐;UWB技术则以其高精度定位和实时感知能力为车辆访问控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数字钥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便捷。

16、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是指汽车在启动时, 获知汽车的故障信息,并把故障码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汽车维护技术,它在车辆启动时能够自动检测并获取车辆的故障信息,然后将这些故障码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下是关于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详细描述:

-> 系统定义: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是指结合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车辆故障诊断和修复的系统。

-> 工作原理:

在汽车启动时,系统开始自动运行,通过车辆内部的传感器和诊断模块收集各种故障信息。

收集到的故障信息被转换为特定的故障码,这些故障码能够精确地描述车辆出现的具体问题。

故障码随后被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中心通过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手段对故障码进行解析和分析。

-> ### -> 功能特点: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

远程通信:通过互联网技术,系统能够将故障信息远程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实现远程故障诊断。

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中心能够对上传的故障码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的故障诊断结果。

自动修复:对于某些简单的故障,系统甚至能够实施远程自动修复,减少车主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 应用场景:

对于车主而言,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能够让他们提前获知车辆存在的故障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避免因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对于4S店而言,系统的应用平台能够实时显示车辆的故障信息,帮助他们提前准备维修工作,缩短维修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

-> 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将会越来越普及,成为汽车维护和保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系统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预测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7、紧急救援( E-Call)

紧急救援( E-Call) 是指在车辆发生事故的时候,会自动/手动触发报警,告诉救援人员需要救援人员所在的地理位置,事故的严重程度,以便尽早组织救援。

紧急救援(E-Call)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安全技术,旨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自动或手动触发报警,迅速通知救援人员并提供关键信息,如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可能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关于E-Call系统的详细解释:

-> 工作原理

自动触发:当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或检测到其他紧急情况时,E-Call系统能够自动触发。这通常是通过车辆内置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实现的,这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异常的物理变化并触发系统。

手动触发:除了自动触发外,E-Call系统通常也提供手动触发的方式。驾驶员或乘客在需要紧急救援时可以手动启动系统,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拨打特定的紧急电话号码来触发报警。

-> 功能特点

位置定位:E-Call系统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定位技术来确定车辆的确切位置。这使得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事故现场,从而缩短救援时间。

事故严重程度评估:系统可以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这些数据可能包括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变化、气囊是否弹出等。通过评估事故严重程度,救援人员可以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派遣救护车、消防车或其他必要的救援设备。

信息传输:一旦触发,E-Call系统会将包含事故位置、时间、车辆信息和可能的严重程度等关键信息传输给救援中心。这些信息通常以无线方式发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传达给救援人员。

快速响应:救援中心在收到E-Call系统的报警信息后,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援程序,并派遣适当的救援人员前往事故现场。这种快速响应可以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实际应用

E-Call系统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汽车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E-Call系统的功能将不断完善,救援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18、抬头显示系统( HUD)

抬头显示系统( HUD)是通过光学器件将图像( 虚像) 投射在挡风玻璃上,可以使驾驶员不需要低头或转头就可获取车速、导航、故障报警等行车重要信息。

抬头显示系统(HUD, Head-Up Display)是一种先进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它通过光学技术将车速、导航、故障报警等行车重要信息以虚像的形式投射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HUD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允许驾驶员在保持正常驾驶姿势和视线的同时,获取到关键的行车信息,从而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HUD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学反射原理。系统内部的光源(如LED或激光)将信息图像投射到一块半透明的反射镜上,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光学折射和反射,最终将图像以虚像的形式呈现在前挡风玻璃上。这个虚像通常位于驾驶员的视野前方,距离驾驶员的眼睛大约2-3米的位置,使得驾驶员在查看信息时无需低头或转头,从而保持了对前方路况的持续关注。

HUD系统通常可以显示多种类型的行车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车速:HUD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的车速,帮助驾驶员保持合适的行驶速度。

导航信息:包括行驶方向、当前位置、下一个路口的转向提示等,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行驶路线。

故障报警:当车辆发生故障时,HUD系统可以显示相应的报警信息,提醒驾驶员及时处理。

辅助驾驶信息:如盲点监测、车距控制、道路识别等,帮助驾驶员更安全地驾驶。

HUD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减少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由于信息直接显示在驾驶员的视野前方,驾驶员可以更快地获取到关键信息,从而做出更及时的反应。

然而,HUD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不同的驾驶员可能对HUD系统的显示效果有不同的需求,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可调整性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此外,HUD系统的显示效果也受到环境光线、挡风玻璃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测试。

19、电子内外后视镜( CMS)

电子内外后视镜( CMS)是通过布置在车身摄像头,获取后方行车环境信息和两侧环境信息在车内通过显示屏进行实时视频显示,视角可调,亮度自适应,雾天雨天恶劣环境下保障行车安全,驾驶无忧。

电子内外后视镜(CMS)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它通过布置在车身的摄像头来获取车辆后方和两侧的环境信息,并在车内通过显示屏进行实时视频显示。以下是对电子内外后视镜(CMS)的详细介绍:

-> 工作原理

电子内外后视镜(CMS)由摄像头和显示屏两部分组成。摄像头通常安装在汽车外部,用于实时捕捉车辆后方和两侧的环境信息。这些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车内安装的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供驾驶员查看。

-> 功能特点

视角可调:电子内外后视镜(CMS)具有视角可调的功能,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以获得最佳的视野范围。

亮度自适应:为了应对不同的光线条件,电子内外后视镜(CMS)具有亮度自适应功能。它可以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显示屏的亮度,确保驾驶员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清晰地看到显示屏上的画面。

雾天雨天恶劣环境下保障行车安全:在雾天、雨天等恶劣环境下,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往往无法提供清晰的视野。而电子内外后视镜(CMS)则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进行数字处理,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确保驾驶员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获得清晰的视野,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 优势

更广阔的视野:相比传统的光学后视镜,电子内外后视镜(CMS)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它可以消除视野盲区,让驾驶员更全面地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

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电子内外后视镜(CMS)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和显示技术,可以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这使得驾驶员更容易识别道路标志、行驶车辆和行人等,提高行驶安全性。

更多的驾驶辅助功能:电子内外后视镜(CMS)还可以提供多种驾驶辅助功能,如夜视模式、图像放大和旋转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路况。

-> 应用前景

电子内外后视镜(CM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品牌和车型中,如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等。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内外后视镜(CMS)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后视镜技术的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它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驾驶体验,还可以促进汽车科技的发展和升级。

搁笔分享完毕!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