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伊朗【14】设拉子(下)

 溜溜达达的晖姐 2024-06-03 发布于北京

3月10日,上午先去莫克清真寺,和圣祠清真寺一样,莫克清真寺也有个小名“粉红清真寺”,小名也比大名更有影响。

这座清真寺是1876年到1888年由恺加王朝时期的贵族修建。规模虽然不大,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特色,因此名声大噪。

莫克清真寺的特色就是“粉红”、光影和有明显波斯特色的精美装饰。

清真寺在设拉子城南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寺门很普通,外立面的釉砖有粉红色图案。

  进入门厅后,全体脱下鞋子,女士得穿上罩袍。

        庭院四四方方的,中间有长方形的水池,也许是季节不对,很少看到水池里碧波荡漾,多半干巴巴的。水池的右侧朝南的一排房子是祈祷厅,左侧的房子是展示厅。祈祷厅的门窗是雕花的,门外有白色布帘,早上都打开了。

       清真寺的正殿入口经常看到这样的建筑形式,它就是“伊万”。伊朗的清真寺大门几乎都是“伊万”的形式。这是一种三面封闭、正面完全敞开、顶部为拱形的建筑形式。这种“伊万”拱形结构不仅存在于清真寺大门建筑上,在很多地方也有。

        正殿的“伊万”,层层叠叠的“蜂巢”向上收缩,下面的壁龛是米哈布拉,朝向麦加的方向。

  壁龛上面的设计凸出表现了几何的艺术美。

       “伊万”是波斯建筑形式,是帕提亚人发明的。“伊万”的细节设计和装饰是能让建筑师大显身手的地方。粉红清真寺的“伊万”就极为精美。

走进朝南的祈祷厅,要适应一下这个略显幽暗的空间。光束,透过一扇扇彩色的玻璃,投射在色泽艳丽的地毯上,感觉连窗前的空气都赤橙黄绿了。

        这是波斯建筑师穆罕默德·哈桑·梅马尔的作品,在这座清真寺里他采用了奥尔西窗户来装饰。奥尔西窗户是萨法维王朝和卡扎尔王朝用木材和彩色玻璃制成的窗户的名称,阳光通过木格和波斯彩色玻璃照射进房间内,在地面、墙壁和柱子上留下色彩斑斓的色块。

  祈祷厅里铺了漂亮的地毯来呼应花窗,形成如万花筒一般梦幻色彩,美轮美奂。以期达到《古兰经》中提到“真主是天地之光”的效果。建筑师哈桑·梅马尔认为他的作品达到了“真主是天地之光”的效果。

  

  房间的上半部分绘制了淡雅的图案,与下半部分的氛围截然不同。

  朋友们置身在绚丽的光影之中。

  

  波斯艺术热衷于运用原色。

  显示最多的还是红、黄、蓝三原色。

祈祷厅宽十多米,深超过五十米,两排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并分隔出三个通道。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和复杂的瓷砖图案,气势非凡。

  中间通道的拱顶的颜色是粉红色打底,图案与波斯地毯的图案一样,细密的花纹从中心向周围一圈一圈放大发散,看到颜色的渐变和图案的复杂。

  祈祷厅的米哈布拉,有非常讲究的图案和配色,粉红色玫瑰花以各种姿态在画匠的笔下伸展,绽放,妩媚之极,变成华丽的釉砖后,对来到这里的人们展示对真主的虔诚。

  放大图案,可以看到很多波斯艺术元素。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供奉着一个花瓶,波斯人在建造清真寺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以花代火,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里。把一朵朵,一束束美丽的花插进花瓶里的。

  最里面通道的拱顶的图案和颜色就很阿拉伯了,以蓝色为主调的几何图案。

  立柱柱头上面的装饰图案朝向窗户的是彩色的花卉,朝向墙壁的是蓝色的几何图形,各领风骚,设计师真是用心良苦。

  粉红清真寺的外墙采用大量精美的彩釉装饰,而最为出挑的便是粉红色,用植物纹样装饰清真寺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像粉红清真寺里这般绚丽和繁复具象的花团锦簇却是极其罕见的。也正是因为其本身元素还是植物花卉,才得以最终在一座清真寺里保留了下来。

  古兰经文与波斯图案的完美结合。几天后我们来到亚兹德拜火神殿,当看到了像花瓶一样的大鼎,盛着燃烧的圣火,回想粉红清真寺满墙的花瓶和花,无论哪个外族占领了波斯,都不能泯灭波斯人民心里的圣火。

  粉红清真寺的外墙精美、繁复、艳丽的程度不亚于德黑兰几个皇宫的外墙。我们的苏领导坐在“伊万“里,嫣然一笑。

  灯王之墓清真寺

曼曼说设拉子是伊朗的第三大圣地,第一是马什哈德,第二是库姆,第三是设拉子。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第八 伊玛目 阿里·里达 的妹妹的墓在库姆。他的哥哥和弟弟的墓在设拉子。

公元835年,伊玛目阿里·里达的兄弟赛义德·米尔·艾哈迈德,被哈里发追捕,来到设拉子避难,后来被杀。

后来人们常常见到一座坟墓发出光,发现一个全身穿着盔甲的尸体,戒指上刻着文字“骄傲属于真主,穆萨的儿子艾哈迈德”。证明了这是第七位伊玛目穆萨·卡齐姆儿子的埋葬地点。

最早的陵墓是12世纪在墓地上修建的,但今天看到的豪华陵墓大部分建筑都建于恺加王朝晚期和伊斯兰共和国时期。14世纪,这里成为著名的朝圣中心,被称为灯王之墓,当时扎西卡通女王在附近建立了一座清真寺和神学院。

       米尔·艾哈迈德的遗体就安葬在这个华丽的圣陵当中。除此之外,还有他弟弟的陵墓。

        设拉子级别最高的清真寺是灯王之墓清真寺,级别远在粉红色清真寺、绿镜清真寺之上。本来灯王之墓不在行程里的,在苏领导和曼曼、茜茜商量后,同意带我们去灯王之墓打卡,真开心。

  灯王之墓在2023年遭遇了恐怖袭击,现在对进入清真寺的人进行严格的安检,不能带包,不能带手机,甚至有可能被搜身。

我们乖乖的接受安检。我的小相机忘了交给茜茜,差点被没收了。幸亏曼曼马上给已经离开的茜茜打电话,让她回来取走我的小相机,真抱歉。

  我们再一次罩上袍子,脱下鞋子。清真寺另外派人带大家进去参观,她要求严格遵守纪律,不大声说话,不能长时间停留。

  这里的装饰图案以伊斯兰纹样为主,高贵冷艳的“波斯蓝”无处不在。

  

  灯王之墓清真寺里的广场非常宽敞,看到一大群男信徒走过广场。曼曼说可能是神学院的学生。

  广场四周的房子很大,前檐伸出很远。

  

  这也是奥尔西窗户,尺寸巨大。

  

  终于来到殿堂门口。

  殿堂里也是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玻璃镜片镶嵌出各种几何图形,晶莹闪烁,无比华丽。当然远比绿镜清真寺富丽堂皇,毕竟这是更大的圣祠。

  巨大的水晶吊灯与周围的玻璃镜片名副其实的做到了交相辉映。

  里面有座棺椁,被奢华的罩子罩起来,我凑过去透过玻璃往里看,棺椁上有个很大的戒指(很负责地说,戒指圈远超出普通人手指的周长),还有一个支架,上面放着一本大书(古兰经?)。

  身着黑衣的女穆斯林与晶莹璀璨的环境形成极大的反差,非常触目。因为地方宽敞,可以四处游走,没人管,拍了几张照片贴在这儿,请朋友们一起开眼。

  

  

 

  每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外观灯王之墓。

  这是伊玛目另一个弟弟的陵墓。

  受时间限制,来不及进去看,曼曼说里面都差不多。

        在设拉子参观了三座清真寺,见识了用几何形玻璃镜片和灯光装饰真主殿堂的灯王之墓和绿镜清真寺,很震撼,很开眼,但也已经有了审美疲劳。

粉红清真寺里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装饰让我领悟到在波斯块土地上,先后居住过众多的民族,承担过连通欧亚大陆的使命,也承载过多元的文化。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像蜂窝一样的立体穹顶,每一块彩釉砖与穹顶的弧度都贴合得天衣无缝。波斯工匠用绘制了波斯风格的艳丽釉色和古老波斯图案的彩釉砖布满了清真寺的表面,与花体的古兰经文字和伊斯兰的几何图案波澜不惊地融合在一起。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永恒的魅力和生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