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寻筋头,开骨缝”,仔细阅读一遍

 tjboyue 2024-06-04 发布于四川

不在困中,岂能脱困。人生如逆旅,没有人会一帆风顺。练拳如是,即是方法正确,也有个上身过程。通过减小误差,动作日趋精准,慢慢养出筋槽,力线贯穿骨缝,内气流量增大,逐渐动力定型。

纠缠千年,互为因果。行拳时,松中游丝缠绕,沉中虚实互旋,圆中轴力贯穿,活中骨力波动。脚底根劲扎实,胯上弹性十足。掌如飘叶抹采,肘底螺旋拧绞。前胸虚怀若谷,后背浑厚鼓荡。颅内神意放远,精气聚于泥丸。

尾闾通着会阴穴,尾闾轻轻一提,会阴穴一开一合,环跳穴也一松一紧,带动承扶穴一张一弛,涌泉穴一沉一升,于是脚底出现一层活力。你看高手打拳,脚底又轻又稳,出入如猫步滑行,这都是穴位驱动力。

图片

寻筋,搜骨,运气。他静静坐着,看似不动,周身关节穴位,都在微小开合,暗中微小交错,目的是牵拉劲头,求出最细韧的力线。套路如是,练至高阶,都是以点启动筋,以线贯穿骨,以内压催周身。

行拳时,不要着急动,先动关窍,关节与穴位先动,用一点小劲,牵动窍中的筋头,然后顺着筋路,或拉抻,或旋拧,将筋劲放长,往骨子里穿,骨子里有了一根细劲,这是好的。

骨缝不能强开,若用蛮力拉抻,容易受暗伤。所谓开肩开胯,都是找到关窍中的筋头,牵拉筋头,养出力线,贯穿骨骼,才慢慢打开的。练抽丝缠丝劲,犹如穿针引线,从肩窝胯根深处,去回抽骨缝空间,这种细韧的筋劲,才最为有效。

图片

什么叫筋槽,比如起式,命门一催,脊柱各个穴位,逐点向上推进,有了节节贯穿劲,总练一个劲路,形成一个模式,抬手就是它。通过点的启动,点的串联,身上逐渐练出筋线,仿佛有了固定的槽。

功夫深的人,肌肉很放松,但骨力极强悍。各种招式代表着,各种骨骼结构力。身上的窝,缝,沟,窍,穴都蕴藏张力,用一点小张力,就能找到筋头,牵拉筋线,穿透骨骼,进而骨缝逐渐打开,骨骼之间,有了力线穿行,也形成了骨力线。

行拳时,心态放稳,不要草草,要有层次的递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重在向内体悟。通过行拳,确认穴位,运动穴位,找到筋头,牵拉筋线,穿行于骨缝,圆活于腔膜,游走于腠理,这才是好东西。太极浮屠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