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饱饭却“浑身没劲”,问题出在哪?

 hercules028 2024-06-04 发布于四川

血管保养很重要

吃完饱饭却“浑身没劲”,问题出在哪?

张阿姨今年63岁,是我的一位老患者,十几前在我们医院体检时发现高血压,近几年开始服用降压药。由于张阿姨生活习惯很好,特别是用药非常规律,因此血压控制的比较理想。

自2月份以来,张阿姨在用餐后常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自测血压偏低,不过每次休息半个小时左右也就自行缓解了,其他时间血压大都正常或稍微偏高。起初张阿姨以为是没有休息好,或者天气转热所致,然而自行调整后也不见好转。

怎么办呢?及时到医院检查

来医院就诊前,张阿姨尝试过减药,但是相关症状并未消除,反而引起了其他时段血压明显升高。

在医院我们对她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其“低血压”主要集中在上午9-10点、下午1-2点,大概是在80-85/50-60mmHg这样一个范围,而其余时间段血压稍有波动(120-140/75-90mmHg)。结合张阿姨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确诊为“餐后低血压”。

什么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不低于100mmHg、餐后低于90mmHg;有时候即使血压下降没有那么大,但患者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嗜睡等低血压反应,也算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一般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偶有延迟到餐后2小时出现。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在早餐之后,中餐和晚餐后相对少一些。

高血压患者要警惕餐后低血压

张阿姨之所以会出现餐后低血压,这跟她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据张阿姨介绍,她对待早餐特别认真,尤其喜爱面食,如包子、糖饼、面条、炸馒头等,就着咸菜和酱豆腐,再来一碗小米粥,可以说每次都吃的非常饱。至于午餐,同样也是馅饼、饺子、油饼等面食,菜可能吃的不是很多,但是主食一定会吃的很饱。

对于长期患高血压的人来说,吃得过饱并不好。因为饱饭后为了加快消化吸收,大脑会指挥更多的血液涌向消化系统,门静脉、肠系膜血管扩张。而人体的血容量是一定的,消化系统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间接造成了四肢和大脑等部位血容量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及头晕、胸闷等症状。不过健康人的“血压调节机制”比较迅速,尚能保障整个人体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出现餐后低血压。而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血压调节机制减退,就很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如何防治餐后低血压?

1.餐前饮水:餐前半小时内喝一杯温开水,可适当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2.减少面食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增加新鲜果蔬,可以少量多餐,同时要避免食物过热,温度在40℃-45℃为宜。

3.餐后休息:餐后不宜马上起身活动(如运动、洗澡等),可卧位或在沙发上倚靠半小时。

4.吃饭时不要饮酒:进餐时饮酒可加重餐后低血压。

5.调整服用降压药物时间:餐前服用降压药(特别是短效药物)可能会加重餐后低血压。建议调整为长效降压药,同时将餐前或餐后用药改为两餐之间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