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裲(liǎng)裆?你叫它马甲好吧!

 木砂纸 2024-06-05 发布于北京

服饰变迁话“三交”之③

Image
      托物言情的服饰     

裆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刘熙的《释名释衣服》中:“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裲裆,无领无袖,衣服由两衣片组成,其中一片在胸前,一片在背后,跟今天的马甲、背心十分相似。背心怎么被用来当作情书使用呢,难道是将情诗写在衣服上吗?事实上,古人有着更加巧妙的方式传递恋人之间的情感。

 裲裆最初作为贴身服饰穿在最内层,贴近身体,距离心脏最近;裲裆的衣片是连接在一起的,便有着二人永不分离的寓意,故常被古代女子作为托物言情的服饰。就像《乐府诗集·上声歌》所载:“裲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恋爱中的女子特意在情郎贴身穿着的裲裆衣内侧刺绣,还叮嘱情郎就算汗水脏污了衣服也不要清洗,用此表示两心永不相忘。有时,女子会将花朵摘取下来,放在男子的裲裆上,也表达了恋爱中女子对男子的思慕之情。

古代这种寓意爱情的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的《采桑图》中就有穿着裲裆的孩童。壁画砖上的孩童穿着清凉,只穿了裲裆和一条裙子,连鞋子都没有穿,而旁边的长者层层叠叠地穿了好几层服饰。裲裆的形状非常简单,是两片前后为连接在一起的正方形,衣服的长度到腰,边缘处有宽边,腋下用带子连接并固定。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蒋玉秋开设的“中国古代服饰复原研究与实践”课上,对北魏司马金龙夫妇穿着进行了复原,我们可以看见裲裆实际的样子。

Image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的《采桑图》。

为什么一幅图像中会出现同一季节穿戴差异这么大的两个形象呢?河西地区蚕桑季节在五月左右,这时候天气已经变得暖和了,加上孩子活泼好动,便直接穿着裲裆,光着胳膊,光着脚就玩耍去了,但旁边的大人却不能这么随性,古代成人必须遵循世俗穿衣规范,万万不能将身体随意显露,因此尽管天气转暖,也要把层层服饰穿在身上。

Image

Image
复原北魏司马金龙夫妇穿着的裲裆
画上的裲裆是一个正方形的马甲,那么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裲裆是什么样子呢?在甘肃花海毕家滩26号墓中出土了一件绯罗绣裲裆,可以一睹真容。这件裲裆做工精美又有巧思,掺杂了三四种工艺。裲裆中间的红色面料是轻薄又复杂的四经绞罗面料,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菱纹罗就是四经绞罗的工艺,这种纺织工艺难度指数达五颗星。特别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员在这件裲裆中还发现了圆形云母晶片,被固定在裲裆刺绣的下面,通过绞罗的空隙,亮晶晶的云母时隐时现,就像夜晚的星空一般,别有一番风韵。面料设计就这么有巧思了,中间的刺绣更是应景,采用汉晋时期极有特点的一种绣法——锁线绣,纹样为星云纹,这件衣服的工艺让人惊叹古人绝妙的设计理念。

Image

甘肃花海毕家滩26号墓中出土的一件绯罗绣裲裆。

 
        超越世俗规制的个性穿搭
别看裲裆只是一件内衣,但它的做工是非常考究,面料种类丰富,有棉麻的、丝质的、夹棉的,更华丽的还有锦裲裆。裲裆的装饰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有时髦的条纹彩色拼接,也有纯手工刺绣款式。1979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十六国墓葬出土了裲裆实物残片,裲裆的前胸处绣有双头同体鸟纹样,周围点缀花草、云朵,颜色绚丽。双头鸟形象是从中国古代求孕、求育、求子嗣繁衍观念引申而来的,与祈求夫妇和谐、多子多福有关的文化符号,是人民追求生活幸福的象征。

Image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十六国墓葬出土的裲裆实物残片,绣有双头同体鸟纹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装饰华丽的裲裆开始被穿在内衣之外,也叫作裲裆衫,是当时的一种新型服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时尚单品。裲裆穿在衫子外面,魏晋时期的女性将装饰华美的裲裆穿在交领衫之外,引起了一阵内衣外穿的时尚潮流。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服饰变动,对于一些固守传统的人来说可是一件超越世俗的举动。《晋书·五行志》中就记载了妇女将裲裆穿在长袖衫之外的事情,将其列入“服妖”名目。古代王家女性安居在宫闱之内,不能参与国家政治与决策。但自西晋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开始参与朝政后,魏晋南北朝后宫女性干政的现象便常有发生,当时的史学家认为女子参与朝政是乱世之象的表现,便以裲裆穿着的变化来暗指后宫女子干预朝政。

裲裆衫的创造被视为打破礼仪秩序的服饰,但也是思想解放和彰显个性的一种表现。自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地区之后,中原就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这些民族的食物、生活用具、服饰等融入到中原的衣食住行中,中原的思想文化也影响了北方来的游牧民族。渐渐地,裲裆衫也从新奇服饰逐渐成为日常服饰品类,文人开始对它进行赞美。南朝人就在初春的明媚阳光里,称赞穿着锦绣裲裆衫的美丽时尚的女郎,并留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的诗句。

Image北齐高洋墓出土的仪仗陶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裲裆衫不仅在日常服饰中大放异彩,更因其简单便利,还被当时的士兵们当作训练服装。当时,南朝和北朝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裲裆作为军戎和仪仗服饰,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体现出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吴   艳
制作 | 郭欣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