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考场作文不妨在这五“点”上下些功夫

 书生游子 2024-06-05 发布于浙江

第一,道理说得辩证一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重视思辨色彩,注重反思意识,注重哲学思考。平时备考训练,我们的考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训练比较思维,而是训练哲学思维。

比较思维就是运用集合思考法对多种信息或材料加以比较,继而进行筛选,以求得一个比较准确方案的思维方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聚合思考而求真。篇幅所限,不再赘述。笔者重点谈谈哲学思维的训练。

哲学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生活现象或寓言故事,以求得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考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备考中分三步走:一是回忆和记住以下哲学原理: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论人、事、物,要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②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有发展的观点。③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⑤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转化。⑥理论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等等。二是平时经常分析一些成语、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譬如①居安思危——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③按图索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⑤纲举目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矛盾的特殊性。三是多写一些具有哲学思考的高考作文题。例如上海卷等作文命题,可以尝试写一写。

第二,材料运用新颖一点。

1)围绕题目的旨意来概括材料,就能出新。例如,刘邦说过这么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研究这则材料的角度至少有四点:一从人尽其才的角度;二从自知之明的角度;三从了解下属的角度;四从知人善任的角度等。研究了,写作就熟悉,就能左右逢源。例如《滕王阁序》,我们研究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写作材料:【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的开阔豁达的胸襟,哪能吟唱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绝唱。【2】“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仕途一挫再挫之际,却不知反思选择,扬文学才华之长,避政治才干之短,不仅连累了自己的父亲被贬交趾,自己也因为探望父亲溺水而死。如果王勃选择文学,那么唐代又会耸起一座文学高峰。第【1】段叙述角度是怎么对待挫折,第【2】段叙述角度是认识自己的特长。叙述角度不同,证明的观点不同。    

2)运用材料能张扬自己的阅读个性,就能出新。例如【1】无独有偶,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立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一切的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一番执著的工作受到世人的肯定。(福建卷《梦想为帆,工作为桨》)这是一个喜欢各类绘画的同学。例如【2】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广东作卷《回到原点》)这是一个关注国家发展的同学。例如【3】当拿波伦与反法同盟互相厮杀时,难奈对手时,欧洲民族国家正飞速形成,欧洲正向着近代文明飞奔,然而当他横扫欧洲时,欧洲大陆却尽是鲜血与啼哭;当成吉思汗与南宋相对时,两方安抚百姓,招揽民心,中华大地欣欣向荣,然而当忽必烈带着铁蹄统一中国时,却只剩人分四等的荒谬与汉人无以为家的凄凉;李自成起兵西北时万民欢腾,夹道欢迎,待到杀入北京功成名就时却得八十天梦辞京城的结局,众人皆说起残暴,却忘记了明朝廷与其相互制约的作用。(北京卷《制约与发展》)这是一个通晓中外历史的同学。湖南省满分作文《芥子纳须弥》更是个性展现的杰作。

第三,语言选择灵动一点。

语言是长期训练甚至是锤炼、铸炼的结果。考生备考的语言追求和选择可以是:

1)流畅美。语言顺畅,没有语病,读起来琅琅上口。

2)形象美。语言中恰当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拈连、通感等修辞方法,使描摹的事物栩栩如生。例如【1】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广东卷《回到原点》)【2】“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湖南卷《把自己看淡》)【3模糊记忆里存留有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湖南卷《向日葵没有眼泪》)【4】夜深了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岁月在耳畔静谧地流淌,手上一松,一片落叶无声的回归尘土。(北京卷《沉默的丰碑》)这些句子或比拟,或通感,或隐喻,形象生动。

3)意蕴美。引用古典诗文,化用诗词意境,铺排对仗,点石成金,铺衍成章。例如【1】“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奶奶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湖南省《把自己看淡》)【2】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广东卷《回到原点》)以上两个例子或援引,或化用,或点化诗意,或描摹诗境,使得文章意蕴丰赡。

第四,表达方式灵活一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对高中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即便是同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行文的灵动,高明的考生也是善于变化的。例如北京卷《谁与争锋》第34节:

3】试问,如果缺少了这个对手,思想的火花如何碰撞?正是这个对手给了他们彼此无限的发展空间。体育竞技亦是如此。林丹正因为有李宗伟这样强大对手的紧逼才不断磨练,取得苏杯胜利;李娜正因为有了红土上那些实力深厚的对手的激励,不断超越自己才在法网一举夺冠。世间人事亦如此,相信对手的力量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

4】国家缺少了对手,将使社会发展萎靡不振,自取灭亡也未可知。那一日,大唐盛世犹现眼前,可缺少了竞争的他们开始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结果断送了大好河山。那一月,19277月中共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就此铺开,星星之火点燃了莽漾之野。若没有国民党的逼迫,这一新创举是否存在也未知。那一年,中国用自己的实力说话使美国孤立政策失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那一世,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中重生。在对手的重创下崛起。若没有这强大对手的威胁,我们怎能复兴如此之快。

3节文字的用例分析是因果分析法,第4节文字的用例分析是假设分析法。不同的分析显示了文章的活泼灵动。

第五,课文知识运用一点。

高考阅卷的老师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学到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里去,一定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我们的课文其实是一个材料的大金矿,名言如珍珠散落,史实如家珍可数,作者如明星闪耀,形象如画卷长轴,材料俯拾皆是,就看你平时怎么积淀它。例如学习《<论语>选读》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就可以明白孔子的所为其实反映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仁者爱人的情怀,责任担当的勇气,替天行道的义气,殉道大义的品格和追求理想的执著。我们可以联想,将一些历史人物放入这种品格中,概括成写作素材。例如:

1】有了“知其不可而为之”追求理想的执著,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书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动人篇章。

2】有了“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精神,谭嗣同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发出了“但得兆民醒百世,何憾人生三十三”强国呐喊。

3】有了“知其不可而为之”责任担当的勇气,韩愈凭着政治家、思想家的胆略,冒死犯谏,忤逆迎佛。以戴罪之身,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被百姓奉为圣明。

4】有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殉道大义的品格,海瑞忠心耿耿,直言敢谏,自备棺材,冒死上疏。“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就是百姓对他最大的爱戴。

再如《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它其实都是我们作文的好素材。平时我们注重梳理,都可以用到考场作文上。

1)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

2)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

3)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

这些都是鲜活的素材,用到考场作文中,定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行文结束,还想再次告诫我们的考生,高考作文——

1.思想、语言不要“太幼稚”。  

2.见解、观点不要“耍皮相”。

3.态度、风格不要“嬉皮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