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玲玲|外婆的银耳羹《溧阳时报》发表

 作家邹佩zoupei 2024-06-05 发布于陕西


外婆的银耳羹

文/吴玲玲
六月,阳光如金,普照大地。屋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正是外婆的生辰。外婆一生养育了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如今子孙满堂,真可谓家和人丁旺。
这一天,院内院外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舅舅、舅妈、姨妈、姨父们纷纷携家带口前来贺寿,连远在外地的外孙孙女也特地赶回,只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与至亲共聚一堂。拐枣树下,外公与女婿们摇着扇子,品着香茗,悠闲地聊着天。而那些稚嫩的孩童们,则在屋前屋后、厨房之间穿梭嬉戏,仿佛一条无形的线将他们紧紧相连。
厨房中,女儿们正忙碌着准备各种佳肴,锅碗瓢盆交响曲此起彼伏。外婆也不甘示弱,尽管年事已高,仍坚持在厨房里帮忙。她一会儿跑到院子里摘些新鲜的蔬菜,一会儿又到厨房里协助女儿们烹饪,忙得不亦乐乎。
此刻,院子的阴凉处,一个泥炉子上正炖着一锅香甜的花生银耳羹。这银耳羹可是外婆生日宴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我最钟爱的甜品。银耳与花生经过浸泡,早已吸满了水分,等待着最后的烹饪。外婆天微亮就起床,开始准备这锅羹。她细心地择洗银耳,放入双耳铁锅中,用大火煮开后,再加入花生米,转小火慢慢煨煮。
银耳在锅中翻滚,渐渐变得粘稠出胶,呈现出浅淡的乳黄色。花生米则像是颗颗粉嫩的宝石,被银耳包裹住,露出隐隐可见的粉色。每当这时,微风拂面,都会带来一股淡淡的甜香味,让人情不自禁地咽口水,想要一品这银耳羹的丝滑与花生米的甜糯。
这碗银耳羹,不仅仅是外婆生日时的一道甜品,更是她对我们深沉爱意的象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总是想尽办法给我们准备一点甜,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而这碗羹,正是她用自己的双手种下的希望、收获的甜蜜。
外婆背负的重担和经历的苦难,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体验的。但她的爱和关怀,却如同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我是女孩,从小不受爷爷奶奶待见,母亲在婆家受气,无奈之下,将我送到了外婆家。在外婆的庇护下,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是我的避风港,也是我永远的依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碗银耳羹从我记事起就会按时出现在盛夏六月,伴随着外婆的生日,成为我们家庭团聚的见证。然而,随着我步入大学,这碗羹却渐渐消失在我的生活中。盛夏,不再有人围着炙热的火炉,煮一份银耳羹,期待一些人的到来。那份带着外婆气息的、香甜软糯的银耳羹,也随着外婆的老去,成了我永远的怀念。
如今,我漫步在大街小巷,品尝着各式各样的甜品,却始终找不到那份属于外婆的银耳羹的味道。那份香甜与软糯,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温暖与牵挂。

点击上方,遇见邹佩
#学员代表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