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炳华 | 新旧社会两重天

 中诗报 2024-06-05 发布于河南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让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陈炳华,男,1948年出生,华安一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1970年师从厦门中医院老中医陈通成先生,学徒从医。悬壶高山峻岭,业余爱好文学。

一断指避壮丁

——华安县湖林村一位百岁老人的亲身经历

陈良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村至今为止最长寿的老人。去年12月,他走完了101岁的人生路,含笑长眠。他虽然离去,但他100岁那年的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六日,老人家与我的那次闲聊,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的他身体尚健,耳聪目明,但因大腿骨曾经受过伤,走起路来有点跛。那天上午,他拄着一根拐杖步行来到我店里,他笑着说:“今天天气好,趁着现在还能走,出来看看。”坐下后,我请他喝了我地特产铁观音茶,一起闲聊。这时,店里有人说起我们华安有人参军在部队里立了功,县领导亲自上门送立功喜报、慰问家属的事。

听到这,老人家就像打开的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聊起他亲身经历的往事——

民国三十年(1941年),他被国民党政府抓壮丁。当时地方上流传一首民谣:“当壮丁,去无命。上战场,人人惊!三抽二,二抽一,单丁独子也得走。”说的是家中如果有三个壮男就抽二个,二个壮男抽一个去当壮丁;如果是无权无势无靠山的小户人家,即使独子单丁也有可能被抓去充军。他家有二个兄弟,大哥已被抓到县里培训刑警,他被抓去当了壮丁。被抓去的壮丁,经过短期培训,即派上战场。有时长途急行军,没时间吃饭,食不裹腹,饥饱无常。有一次连续十多天一天只吃一顿饭,六个人共用一个脸盆, 苦不堪言!一旦上战场,能活下来的算命大。民国三十三年二月,国军在浙江休整期间,他伺机逃出军营,离开国军,深怕万一被发现会被再抓回去,于是白天躲到山上休息,夜间才上路,就这样一路奔波,担惊受怕,逃回故乡。

1945年,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发动内战,又开始大抓民夫。己经饱受当壮丁之苦的他,为了逃避再次被抓,只好效"壮士断腕"之举,毅然断指,以示抵抗。还记得那年的正月初四,他要求母亲先去采些止血退癀的青草回来,然后他把心一横,操起砍柴刀,伸出右手食指,使劲快速砍下。手起刀落,手、指分离,他只觉得痛的钻心,几乎昏死过去。血流如注,母亲吓得面色铁青,急用止血草为他包扎。旧社会农村缺医少药,只能每天用青草捣烂外敷以消肿退癀,直到端午节时还没"过皮"(皮肤愈合),历时五个多月才度过劫难!咳! 

说到这,老人家情绪有些激动,他伸出右手,只见食指果然被砍掉二节,只留下光秃禿的一节残指。他停顿了片刻说道:“当时用'断指法’来逃避壮丁的本地共有6个人,陈良益、陈清拨、陈火炎、陈甲寅、王西河及他本人。后来,也有人效仿自殘,陈清溪、陈文撬二人则是叫补牙匠把整排门牙锯掉,造成残废來逃过抓壮丁。"  

回忆起当年经历,老人家双眼闪出激动的泪花。他用手擦抹双眼哽咽了一会儿,接着说:"古来征战几人回?十个壮丁九个死!上了战场,子弹不认人的。人家都说十指连心,断指那个痛啊,我也明白,可是为了保住性命,照顾堂上双亲,不得已才下此狠心,做出自残的这种傻事!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心里还在淌血,实属无奈啊!”

我问他,为什么只要砍掉食指就不会被抓去当壮丁了。他解释说:"右手食指没了,没办法抓枪勾勾了,就无条件上战场开抢打仗了。出世在旧时代,我们这一辈人生不逢时啊!如今,出世在共产党新时代的少年人,参军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大家都争着要去,转业了有的还安排工作,老了还可以领退休金,共产党好啊!我很感谢党和政府,现在每月都给我发社会生活保障金,让我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

听到老人家如此叙说,我悲怜之心顿生,但悲怜之外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用经历那段暗无天日的时代,我是何等的幸运又幸福啊!当天,我还特地给他拍了张照片。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已过古稀之年的我,深知新旧社会两重天。

今天的中国自立图强,繁荣昌盛,跟过去比已经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看看现在的自己,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偶尔还可以出门旅旅游,真是幸运又幸福啊!我喜欢今天的中国,并为之自豪和骄傲!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明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身在福中知党恩,胸中常怀家国情,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壮丁”与“参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3月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兵役法》,次年秋开始实施。按《兵役法》规定,凡中华民国男子,年满十八至四十五岁,均有服兵役之义务。当时分为国民兵役及常备兵役两种,国民兵是在培训壮丁之列,常备兵是正式应征入伍之谓。还规定有“平等平均平允”原则,“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不抽”。“入伍壮丁,以抽签顺序应征”。凡参加集训之壮丁,自备口食,每期五十天,分批施以初步军事常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大量征兵;但人心厌战,不愿当兵。当时征兵制度明存实亡,壮丁数目层层加码,成为经办人员藉以贪污舞弊之门径。乡保地方权绅操纵把持征兵大权,规避子弟应征,兵额完全落在贫苦农民身上,于是征兵变成抓兵。开始每年分派两次,后来演变成月月征派,日日抓兵,致使男性青壮年到处逃避,有的为避壮丁不惜毁容断指。被抓壮丁终日不得一饱,送交时绳捆索绑,形同囚犯,中途逃跑即予枪杀。有的人为抗拒抓丁,竟将亲生男婴溺死。

与此相反的是,广大群众愿意送自己的子弟参加红军、新四军和解放军。即使是各游击队实行“自愿兵役制”,广大贫苦群众积极支持亲属应征入伍,出现“父送子”、“妻送夫”的参军热潮。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公布,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年满十八至二十周岁的公民都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期规定陆军三年,空军四年,海军五年。国家每年向地方征集一次,时间多在冬季举行,经过宣传动员及体检政审,报名人数大大超过实际征集数额,开拔时夹道送行,热闹空前。

现在,“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都以当兵为荣。当兵也是让全家,甚至全村都感到光荣的事情。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希望大家都能拥军,爱军。因为只有国防强大,我们才能安居乐业,外敌才不敢轻举妄动。

链接

陈炳华 | 致命一笑

陈炳华 | 饮茶说茶话

陈炳华 | 我的童年

陈炳华 | 读诗有感

陈炳华 | 爱情天梯

本期审稿编辑/柳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