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认知驱动》,我找到了30岁以后的人生主线。

 陈子页 2024-06-05 发布于广东

后台发送“高分书单”,送您一份高价值书单~

文章作者: 陈子页

文章字数:2937字

预计阅读:7 分钟

🎄

你好呀,我是陈子页。

从2023年到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再看个人成长类书,最近又重启成长类书的阅读。

我先前在外企远程工作的时候,花5个早起时间阅读过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

如果对当前感到困惑迷茫,想要自律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本书值得一读,我愿称之为“成长路上的觉醒之书”。

我在微信读书上试读完《认知驱动》第一章,发现很多观点值得学习,于是当即下单购买纸质书。

我看书偏向于带着空杯心态,只要能吸收到新知抑或给我带来启发,我便觉得物超所值。

读完《认知驱动》这本书后,我更为理解改变自己的底层逻辑,也更加坚定自己今后的主线任务:坚持读书和写作,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本书通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教我们如何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情,最终实现人生的复利

书中说到: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很多人停滞不前,是因为他们喜欢享受奋斗的状态,却很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正确的做法是:重视技能和习惯,重视输出和输入。

我们身边不乏有人十年如一日,早起、读书、跑步,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但生活依然看不到希望,这很可能是因为陷入了"成长陷阱的怪圈"。

如何能突破这种怪圈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和思考。

01

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强信念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飞轮效应”,大意是说要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力气越大则飞轮转动得就越快,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当飞轮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它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心法就属于推动力中的一部分。

我们平时会刷各种文章和视频,却很少自己尝试去输出、内化、行动,这些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最终只是耗费时间,成为过眼云烟。

人习惯本能的选择容易模式,机械性的重复和低质量的努力耗费的是时间,很难得到实质的进步。

因为习惯是惯性在重复,打造一个技能却需要刻意练习,从不会到会,不是简单重复,要反复走出舒适区,经过耳鼻口舌脑。

拿读书和写作来说,坚持一天很简单,坚持一周也不难, 坚持三月会有进步,坚持一年有实质性成长。

事实上,时间越往后,能坚持的人越少。

潜能大师托尼·罗宾斯说: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我发现做自媒体可以让自己喜悦,于是将自媒体作为副业,利用下班后学习,更新自己。

我希望可以脱离职场,逃离35岁职场危机的诅咒,远离职场对女性的偏见和婚育身份的筛选。

我选择立足长远,持续做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我放弃很多本可以娱乐放松的周末,用读书和写作来丰盛自己。

我从2019年开始利用下班后做自媒体,如今成为真正的一名自由职业,前期的积累是我不上班的底气。

如果想要拥有超强信念感,试着问问自己:你的天赋和热情是什么?你愿意为之花费多长时间?你在低谷期是否也能始终如一?

真正的高手是最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不会为眼前而放弃长期目标。

他们会在心里积极转换视角,关注正面美好的事情,主动砍掉无用的信息,做对未来更有增值空间的事,最终换来的成效远超自己想象。

请坚定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最酷的人生就是熬过至暗时刻,看到胜利的曙光,此后像飞轮一样无需再费多大力气。

02

做成一件事的技法:知行合一

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要修炼内心,更要通过创造,让他人受益。

周岭在2017年从零开始写作,2020年出版书籍,凭借《认知觉醒》出圈。

他把读书和写作做到极致,坚持10万:1千的输入和输出比”。输出1000个字背后,是10万字的输入量,也就是大约1本书。

他希望生产有长久价值的文章,创造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思考。

他遵循的原则是:力求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层、不碰热点、不说个人碎碎念。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之后就归于沉寂。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能为他人带来多少价值。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行动和创造,做到知行合一。

做成一件事,既要付诸想法,还要持续行动,产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即便风雨兼程也始终如一,这样成事的机会便大。

以写作这件事来说,不仅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能影响改变其他人,写作的意义不止写作本身,写作同时伴随使命感。

比如乔布斯,他的真正目标不是生产苹果手机,而是为了改变世界。

一个长期主义者,会时刻围绕自己的主线目标,无论周围如何动摇,都不改初衷。

现在大多公众号主在写流量文,靠夸张的标题来赚取收益,我不喜欢追虚无缥缈的热点,也不喜欢夸大其词,我更愿意花时间去沉浸式读书和写作。

正所谓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我们在一个有价值的领域深耕,持续耕耘,命运终有一天会钟爱沉下心努力的人。


漫画师戴维·萨拉奇诺在连环漫画《11辈子》里说: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假如我们将目标周期拉长到3年、5年甚至7年、10年,成功的概率更高,很多人在中途放弃,越往后竞争的人越少,越是坚持到最后的人,越能享受坚持者的红利。

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认知加实践,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读书和学习也是如此,要始终知行合一。

03

写在最后

我在去年遭遇重创,失业又失去亲人,原本固定的生活变得摇摇欲坠。

我发现,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变成支撑我的动力。

九紫离火运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内在的精神却越来越空虚。

很多行业经历洗牌和出局,沉下心来沉淀自己才是破局之道。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学习任何一个技能,有所输入,有所输出,才能由火苗变成熊熊大火。

读书和写作的路上,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越是经过时间积累,越经得起拷问。只要一心向上,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真正的成长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将所学所感分享出去,创造价值,并获取反馈。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价值会吸引好运,投射自己的价值,会在不知不觉吸引好运。

业力和因果是大数据,就和刷视频是一样,我们每天驻足在什么事情上,接下来就发什么事情。

周岭在《认知驱动》里说到: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这个世界的运转法则是,底层的人永远处于消费层,更高一些的是生产层,最上层是创造层,级的生活是创造。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领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创造自己的丰盛人生。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以上便是我的分享,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可以顺手点个【赞】或【在看】,你的认可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支持~


作者介绍:

陈子页,自由职业,靠自媒体实现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生,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自媒体经验分享。健身看书码文,律己助人尽欢,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